综武江湖:我娘子是山大王 第43章

作者:贫道爱烫头

  因为晚辈们根本不会听。

  翌日清晨,萧思衡主动找到萧峰。

  “老爷子,咱俩打一架呗!”

  “皮痒了?”

  “成亲这么久,还没有和夫人并肩作战过,想找个强力对手,试试我们俩互相配合,能发挥出几成威能。”

  “行!”

  萧峰是战神之躯,虽然本人并不是特别好斗,但长时间不动武,也觉得筋骨有些痒,想找个沙袋揍一顿。

  “小心了!”

  萧思衡踏步上前,双锏猛地从背后弹射而出,风车旋转,力劈华山。

  练霓裳在身旁策应,持剑守着萧思衡侧翼,泪痕剑当胸平举,这把至凶至煞的杀戮魔剑,随着这一举,杀气竟收敛起来,好似藏在了须弥之中。

  大须弥剑式!

  以芥子之地,藏须弥之威,能在极小空间内发挥极大威力,斗室之中亦能收放自如,是最好的防守招数。

  就算遭遇不可力敌的强敌,也能凭此与之周旋,找寻还手的机会。

  练霓裳更是推陈出新,把泪痕剑的煞气藏匿起来,必要的时候,爆发最锋锐的杀机,创造一闪而逝的机会。

  萧思衡的锏法是萧峰所创,但萧思衡同样推陈出新,把本就决绝的招数变得更加决绝,在最短时间内,爆发最迅捷的速度,再把速度化为力量。

  缺点是对身体要求极高,如果身体韧性不够,出招之时,剧烈波动的速度会拉伤肌肉,甚至扭断手脚关节。

  另外,此法对灵觉要求极高,需要在高速移动时保持理智,如果身体感知出现问题,体力就全都白费了。

  优点非常明显,那就是开局就能极限爆发,打出一波优势,力量速度随着出手越来越快、越来越强,只要敌人失了先手,后果就是被轰成碎肉。

  与人交手,往往只需三招两式,便能决出胜负,主打一个速战速决。

  眼见双锏袭来,萧峰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双手握拳,一上一下,用出一招冲阵斩将,破去萧思衡劲力。

  “冲阵斩将”并非什么妙招,而是来自太祖长拳,乃是宋太祖赵匡胤创出的拳法,充满北地特色,大开大合,潇洒大气,颇有慷慨悲歌的风范。

  赵匡胤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大宋江山,武功之高,冠绝天下。

  这套太祖长拳,和少林罗汉拳、韦陀掌差不多,招数返璞归真,既能作为入门教材,也能显化绝妙威能。

  江湖人几乎全都会使,就算没有主动练过,看别人用,也看会了。

  寻常江湖人的拳术,又如何能与萧峰相提并论?重拳扫过,不仅破了萧思衡的强招,而且攻中有守,反手轰出一拳千里横行,挡住练霓裳的剑气。

  萧思衡身子飞速旋转,借助旋转之力再次出招,履霜锏从下而上,亢龙锏从上而下,挥洒两条半圆弧线。

  练霓裳从萧思衡头顶掠过,泪痕剑绽放出千百寒芒,配合北地风雪,好似暴雨梨花,又像一朵绽放白莲。

  “好!好!非常好!”

  萧峰仍旧是双拳齐出,左拳化去萧思衡狂暴蛮力,右拳化去剑气,随即双手化拳为爪,抓向两人手腕。

  以萧峰的武功,就算只守不攻,两人也没什么办法,但比武切磋,必须有足够的压力,才能刺激潜能。

  独角戏没什么意思。

  以攻对攻才最为有趣。

  左手收起履霜锏,撩起披风,卷动漫天飞雪,掌力藏在披风之下,混着亢龙锏的爆鸣,迎向萧峰利爪。

  足下云踪魅影,变化无常。

  练霓裳毫不犹豫爆发出魔性,双目闪过血红色,泪痕剑的杀意,完全的激发出来,三尺青丝随风舞动,身形融汇在北风中,无色无相,无影无踪。

  远远看去,只能看到一个硕大无比的雪团来回滚动,红龙纵横捭阖,黑龙藏于云雾,青龙张狂霸道,三条长龙每次翻动,都能震飞数百块碎石。

  牧场的豪杰们纷纷回家,心说爷俩都是怪物,每次切磋均是如此,方圆二三十丈距离,属于绝对危险区。

  稍有不慎,必然遭受池鱼之殃。

  两根四棱铁锏,一件漆黑披风,一对排云铁掌,随心所欲的变化。

  忽而龙吟虎啸,忽而乌云蔽日,忽而排风穿云,招数间的衔接,绝不是圆融无瑕,但每每出现破绽,练霓裳都能及时补位,好似训练过几千次。

  云无常形。

  萧思衡的攻击也是如此。

  练霓裳呢?

  她的剑已经完全融汇在风中,极尽复杂变化之能事,北风怎么吹,雪花怎么飘,练霓裳的剑便怎么动。

  谁能把握风的痕迹?

  风吹雪落,是风动,还是雪动?

  萧思衡进,练霓裳策应。

  练霓裳进,萧思衡补刀。

  两人心神契合,心心相印,好似四手四脚的怪物,把每个人的优势,汇聚成一个整体,再彻底爆发出来。

  “喝!”

  萧思衡脊柱好似一条大龙,整个人凌空螺旋,如同地龙翻身,双锏同时凌空劈下,速度再次提高三成。

  练霓裳破空而至,从旁策应,速度快如闪电,已然把全部剑招,尽数化入白虹贯日,泪痕剑中宫直入。

  萧峰正要挥拳卸去劲力,双眼猛地微微眯起,看出这一招的精要,双拳随之轻盈散开,用出一招柔劲,轻盈的划过半道圆弧,轰出一条长龙。

  亢龙有悔!

  降龙十八掌的核心。

  激战至今,两人终于让萧峰用出降龙十八掌,不免有些兴奋,强招已经退无可退,当即加力,正面对轰。

  “呼呼!”

  一红一黑两件披风破空飞起。

  “嗤嗤嗤!”

  两根四棱铁锏,一把宝剑,追风逐电的射向山壁,整个射入其中,只留下三个握把,碎石漱漱落下,竟然有几分诗情画意,好似无边落木萧萧下。

  “嗒!”

  萧峰轻盈落地。

  左手提着练霓裳。

  右手提着萧思衡。

  披风飘然而落,盖住两人的脸。

第64章 你知道我们家有多少豪杰么?

  “诶呦,老爷子下手真重!”

  萧思衡躺在床上鬼哭狼嚎,双儿拿着红花油,涂抹拉伤的背阔肌。

  方才斗到最后一招,萧思衡拼着肌肉拉伤,轰出超出极限的力道,就算是一具铁人,也能打成“凹”字形。

  倘若萧峰用的内劲稍弱,龙形劲力冲过来时,必然会被一锏屠龙。

  差一点。

  只差一点点。

  如果萧峰慢了半秒,萧思衡就能接下那一掌,紧随其后的练霓裳,就能以泪痕剑划破萧峰的左侧衣袖。

  可惜,萧峰的眼力太过精准。

  他三十岁的时候,便能根据别人的吐气开声,确认敌人身法的极限,把敌人兵刃插在岩壁上,任凭敌人拼尽全力翻腾跳跃,也无法把兵刃抓下来。

  萧峰是怎么推算出来的?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就是看了几眼,然后就自然而然推算出了一切,类似于“语感”,读一遍残缺句子,就能够完形填空。

  这是武术宗师们的武感,当武功到达一定境界,经验足够丰富,便会一法通万法通,随心所欲信手拈来。

  难道没人把这整理成武功么?

  有!

  至少有三人做过类似的事。

  其一,剑魔独孤求败,他把自身感受到的武感,总结成独孤九剑,能以一剑破万法,能以无招破万招。

  其二,天山祖师张丹枫,他把毕生武道感悟,融汇成无名剑法,表示比所有有名字的剑法均胜过一筹。

  这两门武技差不多,对根骨悟性的要求极高,脑子必须非常灵活,思维越是天马行空,剑法威能越强。

  相对而言,无名剑法要求更高,必须有浑厚根基,否则无法施展。

  独孤九剑对根基没有要求,哪怕一点内力也没有,身体疲惫不堪,只要能拿得起剑,便能显化出剑招。

  令狐冲学会独孤九剑后,那些堪称惊世骇俗的战绩,都是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打的,伤越重,越能打。

  相比于两位震古烁今的剑客,最后一位名声不显,那就是东灵道人。

  泰山剑派祖师爷。

  在唐朝末年的混乱时期,东灵道人一剑成名,在泰山峰顶创立宗派。

  如果独孤求败、张丹枫是高深莫测的武道家,东灵道人就是数学家。

  东灵道人出身于河东裴氏,祖上是魏晋时期数学家、地图学家裴秀。

  裴家是世家大族,唐朝时期出过十七位宰相,但东灵道人不喜儒学,自幼喜欢钻研数学,也精通机关器械。

  为了专心研究,躲避那些无聊的迎来送往,东灵道人出家为道,他对道家无甚理解,只会一点儿外丹术。

  最擅长的,唯有数学。

  他用数学的方式解析剑法,把自身武道感悟,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创出一招绝剑,名为“岱宗如何”。

  右手长剑斜指而下,左手五指则是不断地掐算,测算敌人所处方位、武功门派、身形长短、兵刃大小,乃至于日光所照高低,计算极为繁复。

  一经算准,挺剑击出,无不中的。

  独孤九剑、无名剑法,需要武者的感性思维,灵觉必须极度敏锐。

  岱宗如何要求理性思维,好似一具没有感情的机器,大脑高速计算,推算对手的一切,然后战而胜之。

  萧思衡觉得这玩意儿很鸡肋。

  左手算数?

  难道我会等你慢慢计算?

  你刚把手举起来,一根手指头还没有落下,我的亢龙锏已经到了。

  难道你是高斯、欧拉不成?

  难道你随身携带智能光脑?

  看一眼就能推算出来的高手,比如萧峰,用不着岱宗如何,需要长时间推算的,对手知道这招厉害,肯定不会给推算时间,还没算完就被秒了。

  总不能期待对手是宋襄公吧?

  但是,不能说这招绝对没有用。

  众所周知,数学是不断发展的,公式是不断简化的,如果泰山派的后辈潜心钻研,未必不能把这招简化。

  可惜,泰山派从创派开始,便是一代不如一代,莫说完善秘籍,就连原本的传承,也已经丢失了六七成。

  泰山派也不是没得到好处。

  当年宋真宗赵恒封禅泰山,发现泰山派都是道士,心中欢喜,把他们都给招安了,泰山派成了吃皇粮的。

  此后满清占据齐鲁之地,满清皇帝本想去泰山封禅,后来听说,前一个封禅的是宋真宗,觉得太过丢人,既没有去泰山封禅,也懒得管泰山派。

  天不管,地不管,再加上泰山旺盛至极的香火,泰山派传承没了大半,弟子却越来越多,足有一千多人。

  另外,所谓的“丢了传承”,未尝不是一种自保,难道真的丢了么?

  怕不是丢在王公贵族的书房!

  萧思衡脑子里想着武感问题,忽然冒出一种想法,想看看岱宗如何,看看那些数学公式,是怎么推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