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 第484章

作者:爱潜水的猫咪

  盖聂所需要负责的,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见不得人的刺杀手段罢了。

  盖聂闻言,忙不迭的抱拳行礼,道:“唯,属下在侧,必不让王上遭遇危机,王上可安心。”

  随着嬴政加冠的日期不断临近。

  那看似一片其乐融融的朝堂上,也愈发显得波诡云谲了。

  相府之中。

  比嬴政更晚得知嫪毐竟然打算趁着嬴政加冠,犯上作乱,吕不韦气的脸色都铁青了起来。

  “掩日。”吕不韦一拍案几,怒声说道:“速速前往雍城,阻止嫪毐那个蠢货。”

  随着嬴政加冠亲政的确定,吕不韦已经感受到了大权快速流失的感觉来。

  现在唯一还能够让他信任的,就只剩下罗网了。

  嫪毐是吕不韦一手送到咸阳宫中的。

  尤其嫪毐还是一个假太监。

  一旦这个消息泄露,嫪毐必然是死定了。

  但吕不韦自己也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的。

  不提其他,仅仅嫪毐是他举荐的这一点,就注定了吕不韦罪责难逃。

  毕竟,嫪毐和赵姬之间,若是没有摆在明面上,那也顶多是宫闱秘闻罢了,可一旦摆在明面上,那就是淫乱后宫,罪在不赦了。

  这种事情,就是不上秤没有四两重,可一旦上秤千斤都打不住。

  毫无疑问,嫪毐在雍城的做法,无论是成功与否,最终,吕不韦都会承受巨大的反噬。

  至于说嫪毐成功的可能,这一点,吕不韦压根就不相信他有这个能耐。

  即使是嬴政真的在加冠典礼上,被嫪毐刺杀,王位也绝对轮不到嫪毐和赵姬的孩子。

  真以为嬴秦宗室的人死绝了吗?

  在大秦,别看现在吕不韦一手遮天的样子,但实则,这全都是因为大秦朝堂情况的复杂所导致的。

  秦国的朝堂上,吕不韦虽然一家独大,但他麾下的势力,同样有着诸多小派系,列国不得志的学子,投靠秦国之后,自然而然的会拉帮结派。

  以地区、学派等等,结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伙,抱团取暖般的依附在吕不韦的羽翼之下。

  这才显得吕不韦声势浩大,仿佛在大秦一言九鼎一般。

  可事实上,吕不韦的势力,全靠着他自身维系,换成任何一个人,这个眼下团结的势力,怕是短短时间里就要重新分崩离析了。

  这还是吕不韦派系的内部,而在朝堂上,除了吕不韦外,楚系同样是一个庞然大物。以华阳太后和昌平君,内外结合,再加上数百年来,秦国和楚国的联姻,造成了一个无比可怕的庞然大物。

  这个楚系的势力,和嬴秦宗室,老秦人们,紧密相连。

  若是再加上老秦人和嬴秦宗室,军方的力量,掀翻吕不韦的势力,轻而易举。

  吕不韦真正能够相信的,如今也就只剩下罗网罢了。

  而一旦他被扣上了和嫪毐勾结的罪名,擒贼先擒王之下,失去了吕不韦之后,他的势力,怕是很快就会分崩离析,要么被各方拉拢,要么干脆驱逐,或者就是投靠新的秦王。

  而吕不韦自身,包括他背后的家族,必然是会被斩草除根的。

  吕不韦能够从一介商贾,靠着奇货可居,投资秦庄襄王,一跃之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从商贾成为了一国之相。权势之大,甚至就连嬴政这个名正言顺的秦王,都无法亲政掌权。

  他靠的正是自身的智慧,在朝堂上敏锐的完成每一次的站队,每一次的下注。

  正是这份强大的政治智慧,让吕不韦,敏锐的感觉到了自己灭顶之灾的到来。

  在派遣了罗网的掩日,前往雍城尽可能阻止嫪毐的同时,吕不韦当然不会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平复了一下内心的愤怒。吕不韦长出了一口气后,脸上突兀的露出了萧索落寞的神色来。

  “看来,我也是时候该退下了。”

  幽幽的叹息一声。吕不韦朗声道:“来人,备车,去给罗子先生送拜帖,老夫即刻要去拜访罗子先生。”

  在罗浮来到咸阳的第一时间里,吕不韦就知道了消息,但吕不韦却是并没有打算这么快和罗浮见面。

  一个是现在吕不韦位高权重,而罗浮,虽然这段时间里,声名鹊起,俨然一副儒家新圣人的姿态。

  但两者之间的身份却是泾渭分明的。

  对于吕不韦而言,此前的罗浮,顶多就是一个学术上颇有成就的儒家弟子罢了,不值得他堂堂秦国相国,登门拜访。

  更关键的是,当下正值多事之秋,吕不韦也抽不出这个时间来。

  但现在则不同了。

  朝堂上,嬴政这位秦王加冠亲政已经势不可挡,而与此同时雍城的嫪毐,却还愚蠢的觉得,只要把握住了赵姬这个太后的心,就能够让的孩子鸠占鹊巢的成为秦国的王。

  可以说,现在的吕不韦,别看明面上依旧是大秦相国,实则却是距离身死族灭不过转瞬了。

  当然了,除了身份的差异外,学术上,吕不韦和罗浮之间也是彼此不同的。

  罗浮是儒家新秀,而且还是列国公认的将儒家学术推陈出新,列出了一条致太平的方向来。

  而吕不韦,却是杂家的代表。

  单纯从学术上,二人之间就是不同的,虽然不至于对立,却也不会有和谐相处的时候。

  只是现在吕不韦,已经没有选择了。

  虽说在他心里,即使是自己找上罗浮,也不一定会有多大的作用,可绝境之下,吕不韦也只能选择广撒网了。

  罗浮的宅邸之中。

  作为嬴政这次前往雍城关键的护卫,盖聂这个时候却是正和罗浮相对而坐,二人中间的矮几上,两杯清茶,正冒着冉冉茶香。

  “先生,王上的安全之事,还请先生相助一二。”盖聂诚恳的对罗浮说道。

  微微颔首,罗浮道:“放心吧,王上吉人天相,虽有宵小之辈,却也不可能威胁到王上安全的!”

  面色露出了几分为难的神色来。

  罗浮见状,很快猜到了,嬴政不惜让盖聂亲自跑一趟,恐怕不仅仅是为了找自己求助的。

  果不其然,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盖聂心中一横,咬了咬牙说道:“先生,王上希望,雍城之事,不可宣之于众。”

  脑海中灵光一闪,罗浮瞬间反应过来。

  雍城,嬴政加冠,嫪毐……

  这一系列的关键词,可是有着惊天大瓜。甚至一直到两千年之后,这个瓜也依旧让人啧啧称奇。

  作为太后的赵姬,竟然被嫪毐搞的精虫上脑,不但为嫪毐生下了两个孩子,甚至还真的被嫪毐蛊惑,寄希望于,解决掉嬴政这个真正的亲儿子后,扶自己和嫪毐的孽种登上秦国王位??

  罗浮共享诸天,也算是见多识广了,恋爱脑更是不知凡几,可像是赵姬这种,他还别说是见过第二个了,听都没有听说过。

  很显然,嬴政既然知晓了嫪毐打算在雍城犯上作乱的消息,又岂能不知道,母亲赵姬和嫪毐之间发生的事情呢。

  甚至说不定,就连赵姬给嫪毐生下的两个孩子的情况,嬴政都已经一清二楚了。

  这次让盖聂过来,就是为了劝说自己,尽可能的封锁消息,不至于让堂堂秦国太后,给嫪毐一个假阉人生孩子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毕竟赵姬的无脑,丢的可是秦国的脸,丢的是嬴政这个秦王的脸。

  这种事情,自然不能说的太过直白,这也是为什么,盖聂会一副犹犹豫豫的姿态了。

  猜到了嬴政的心思和盖聂的真正意图后。罗浮神色古怪的看了盖聂一眼道:“盖聂先生,还请告知王上,在下绝非是多嘴之人。”

  惊愕的看了罗浮一眼,罗浮这番话,简直就是在明晃晃的告诉盖聂,他知晓雍城发生的事情,更加清楚嬴政的担忧,和盖聂难以启齿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可罗浮明明是刚刚来到咸阳不久的啊。

  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知晓了王太后赵姬和长信侯之间的事情呢?

  虽然猜不透其中的原委。

  但盖聂却是明智的没有和罗浮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为尊者讳,无论罗浮是如何知晓的,这种事情到底关乎到秦国和嬴政这位秦王的颜面。

  神色微微一闪,很快恢复了正常,盖聂一副明明知晓事情的经过,但却依旧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有先生这番话,王上定然可以放心了。”

  站起身来,盖聂说道:“先生,王上还等待着在下的回复,盖聂告辞。”

  朝着罗浮一抱拳,就在盖聂准备离开的时候。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黑白姐妹的身影,飘然出现在罗浮和盖聂的视线中。

  自从被东皇太一送给了罗浮之后。摆脱了少司命的宿命,现在罗浮身边,如果说众人之中,对罗浮的忠诚度要分一个档次的话,那么黑白姐妹绝对是第一档的存在了。

  瞥了一眼盖聂,黑白姐妹欲言又止。

  罗浮见状说道:“无妨,盖聂先生是自己人,有什么话,不妨直说吧。”

  “是。”黑白姐妹异口同声,道:“先生,相府送来的拜帖,吕相国即刻就会过来拜访先生。不知道先生是否要见吕相国?”

  拜帖几乎没有像是现在吕不韦这样的玩儿法。

  一般情况下,拜帖都是需要提前投的。

  就等于是和主人完成了一场预约,定好过来拜访的具体时间,主人也有做好准备的时间。

  可现在,吕不韦所谓的拜帖和过来拜访的时间,完全没有错开。

  这种情况下,也就是吕不韦位高权重,是大秦的相国,不然的换成身份对等的人,这样的做法简直就是在对主人进行挑衅了。

  不过罗浮却也知道,吕不韦的政治智慧,已经让他察觉到了接下来自己即将遇到什么麻烦了。

  在这种情况下,吕不韦大概将自己当成了他的救命稻草之一。

  是的!

  就是之一,罗浮可不相信,吕不韦真的会愚蠢到,将一切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上。

  从当初奇货可居,投资秦庄襄王开始,吕不韦就是一个走一步,看好几步的人。

  和嬴政之间,只能说吕不韦错估了嬴政的决心,一着不慎,瞬间陷入了崩盘的窘境之中。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察觉到了嬴政的手段这时候,吕不韦有足够的时间来谋划一切。

  当然了,全身而退是肯定不可能了,只看接下来,吕不韦到底有多少手段,能在嬴政的清算之中活下来。

  其实就算是没有罗浮,吕不韦一溃千里,他也依旧算是平稳落地了,只是吕不韦太过于割舍不下自己的理念了。

  吕不韦和嬴政之间,除了权利的争夺之外,更关键的就是治国路线上的分歧了。

  嬴政觉得,秦国积六代先王的底蕴,已经有了平推天下的把握。

  但吕不韦显然不会这么看,

  想不起嬴政那近乎于贪功冒进,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似得,快速的平推天下,一统六国来,吕不韦更加期望稳扎稳打,他所编撰的吕氏春秋,某种程度上就是吕不韦这种理念的呈现。

  不得不承认,虽然是商贾出身,但吕不韦的的确确是有很强的远见的。

  很多人其实都已经看到了,纷乱了数百年的天下,即将迎来一统的契机,但在秦国,很多人,却是并没有想过一统天下后到底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这个偌大的国家。

  是继续行分封?还是干脆全国推行郡县制呢?

  大秦拥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的确确是多赖商君定下的法度,但不可否认的好似,商君的法,平定天下的时候的确无往而不利,但一统天下后,商君的法还合不合适呢?

  战国时代,变法几乎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尤其是尊崇法家的秦国,更是颇为相信,所谓的治国不法古,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既然有人觉得,商君的法,无法管理未来一统之后的天下,那么自然也就会有人坚持。

  毫无疑问,吕不韦就是前者,而他的吕氏春秋,也给未来未来一统之后的秦国定下了一个治国的基调。

  只可惜的是,吕不韦在政治上的失败,再加上嬴政对他的不满,就连吕氏春秋这本鸿篇巨著,也被嬴政束之高阁了。

  甚至,吕不韦最终的死,都跟他坚持吕氏春秋的理念不无关系。

  吕不韦和嬴政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存在任何缓和的空间和余地。

  若是现在吕不韦直接退,说不定,嬴政还能够缓和几分对他的态度,就算是对待吕氏春秋,要和不会那么坚决。

  只可惜,也不知道是不是做了太久一言九鼎的相国,吕不韦太小觑嬴政了。

  正准备离开的盖聂,在得知吕不韦竟然来拜访罗浮的时候。

  原本准备离去的他,顿时改变了主意。

  盖聂虽然没有学到纵横家的精髓,相比起真正的鬼谷纵横弟子,他和师弟卫庄更像是纯粹的江湖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