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东北,抗战救国 第31章

作者:张辣辣爱吃汉巴味德

赵振起这一摔,其实把自己摔清醒了,他有些绝望的站起身来“司令,不如我们和于学忠谈和吧?哪怕我们放弃胶东,只有留下这两万子弟的命来,我们南下去投南京,也会有个好前程的。”

刘珍年狠狠的瞪着赵振起,嘴里似乎积攒着无数咒骂,但是到了嘴边,又化为乌有,因为他知道赵振起说得对。

“再试一次!再试最后一次!”刘珍年说道“你还记得张宗昌褚玉璞包围我们的那个晚上吗?我们也是如此绝望,最后我坚持再夜袭一次,突击一次!结果就反败为胜了!”

“司令!张宗昌的两万乌合之众怎么和这五万东北军相比啊?”赵振起说话已经带着哭腔了。

刘珍年有些颤抖的看着手中的手枪,失去了信心“南京先生就能容得下我们吗?你太天真了,赵振起,南京先生是最会剪除异己的,我们如果去了南京,他就会用对付杂牌军的手段对付我们,先随便找个战场,让我们消耗主力,等中坚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找个借口开掉你和我,把主官和骨干都换成他的黄浦嫡系,之后摇身一变,我们的21师就会变成中央军21师了!”

第97章 呕血

赵振起哑口无言。。。

就在二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指挥部外一个传令兵跑了过来“司令!司令!不好了!”

“不好?还能有比陷入重重包围更不好的事?”刘珍年苦笑一声

传令兵拿着一封电报说道“三旅的张銮基旅长和刘选来副旅长发来联名通电,决定联合三旅所有士兵战场反正,投降了东北军!并且献出了牟平要塞,要塞中我们历年积攒的军费,武器和弹药都没了!”

刘珍年仿佛听到了一个最好笑的笑话,他不相信的接过电报,看了看,他甚至怀疑自己看反了,把这张电报翻来覆去看了三遍,忽然他觉得胸口巨疼,嗓子一甜,一口血就呕了出来,溅满了手中的电报。

紧接着刘珍年眼前一黑,只觉得天昏地暗,晕倒在了地上。

当天上午,于学忠得到了牟平第三旅全旅投降,牟平要塞已经改换东北军旗帜后,大喜过望,立刻下令全军准备,并且播放大喇叭。给刘珍年部所有还想投降的人24小时的时间,24小时一过,东北军将发动全面总攻,到时候鸡犬不留,片瓦不存。

刘珍年部在张銮基和刘选来投降后,只剩下一万余人在包围圈中,所有人都知道了老家没了,第三旅投降了,现在又突破不了包围圈,面对一个死局,除了刘珍年外的任何一个人都觉得投降才是最好的出路!

于是在24小时的警告期内,刘珍年部陆陆续续又有五六千人举枪投降。

到了第二天最后期间的时间到了的时候,刘珍年身边只剩下赵振起和一旅的两千多人守护着昏迷的刘珍年。这些人都是刘珍年的积年旧部,生死与共的那种。面对这些人,于学忠也有些犯了难。

“诸位,最后期限马上要到了。”于学忠看了看手表“据跑出来的俘虏说,在包围圈最里面的赵家村,刘珍年还有两千余部下死不投降。是否在用其他方法劝降?”

已经率部和主力汇合的周士递也觉得于学忠的话有道理“强攻会造成很大的伤亡,这些人都是困兽,打起来我们自己也会受伤。”

只有丁超很冷血的说道“就一个村子,又没什么工事。四个炮团,一轮齐射就结束了。”

于学忠看了看丁超“参谋长,这样是不是有些。。。”

丁超心中有数,他知道于学忠是为了什么,突然慈悲起来了。

刘珍年所部都是胶东本地人,这一场大战已经伤亡万人了,如果再将刘珍年赶尽杀绝,对于于学忠日后在胶东的管理可能是起到一些不利的影响,一般人想不到这么长远的问题,但是于学忠绝对会想到,他是个心很细的人。

“总司令,这些人多是刘珍年的匪帮,为患胶东多年,杀了他们,胶东人民只会拍手称快。”丁超一语点中要害。

于学忠看了看丁超,没想到自己的一点小心思,被此人一看看穿

“恩”于学忠只好说道“那就按参谋长的意思吧!总攻全歼!一个不留。顺便还请参谋长做一份战后的汇总报告,便于我们向少帅报捷。”

——————————————

当于学忠的捷报传来沈阳的时候,杨宇霆正在和少帅在帅府内喝茶。

对于胜利,大家都不意外,毕竟双方的实力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只是时间上快了许多。

少帅拿着这份捷报,仔细端详了很久,又递给了杨宇霆“我以为怎么也要4月中旬才会有战果传来。没想到这才十几天的时间,就收复了胶东。”

杨宇霆读完捷报之后,面上没有表情“于学忠将军是个人才,镇守胶东非他莫属。只是对于陆陆续续投降这一万五万多人的刘珍年残部,汉卿你是怎么考虑的?”

少帅看起来心情不错“那个张鸾基和刘选来,是主动投诚的,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还献出了牟平要塞,咱们不能过河拆桥。得留着他们,剩下那五千人,让于学忠择优秀者补充部队的损失,其余遣散。”

“这个刘珍年是个貔貅啊。”杨宇霆感慨道“据说他在牟平要塞里面的上千万大洋都被于学忠给翻了出来,武器弹药也有不少,足以弥补这个于学忠部出征的损失了。真是便宜他了,被万炮齐鸣给炸死了。”

“哈哈哈哈。”少帅爽朗一笑,走到墙上挂的一幅亚洲地图前,两只小眼睛盯着山东的位置喃喃道“从此胶东十二县将是我东北军的了!”

杨宇霆也走到地图前,用纤细的手指向下一划,实指点在了南京的位置上“南京先生前几天还来电询问胶东的时候。”

“哦?你怎么说的?”少帅好奇问道。

杨宇霆摆摆手“一问三不知道,再问就是没有的事。电报不打个十几个来回,不会有结果的。”

“你啊你啊。。对了。”少帅说道“于学忠的电报里面对你那个侍卫副官粟谷大加赞赏,还特意说道,想留粟谷在胶东帮他,他愿意给粟谷一个副旅长的职务。”

“粟谷林虎打的都不错,我怕是徐永和不会放人啊。”杨宇霆听到自己的几个副官纷纷立功,虽然知道这是早晚的事,但脸上还是有光的。

“徐永和这个旅,我是想调回来的。”少帅说道“胶东留下孙德全旅,李明生旅和周士递旅。再加上收编的这个张鸾基旅,四个炮团也都给他们留下。”

“这就是四万多人。”杨宇霆思考了片刻,总觉得力量有些单薄“汉卿,胶东重地,南面有青岛的日本,西面有韩复渠。是不是再给他们搞一个旅,凑个五万人安心一点。”

“那就让于学忠自行招募一个旅吧,那个粟谷不是就不错的吗?”少帅说道“就别副旅长了,咱们东北军面对人才,就要大胆任用,直接升这个新建旅的旅长。”

“对于胶东的整体人事安排呢?”杨宇霆其实心中早就对胶东该怎么处理有了全盘的打算,但是落到实际上,还是要和少帅一点点对,互相磋商出一个结果来。

“胶东这个地方富裕,得委派一些有能力有手腕的大员来治理。”少帅思考了片刻“但是胶东又不是一个省,只是山东的三分之一个省,所以委派的这个政务大员,又不能叫省长。。”

“就叫胶东政务公署主任吧,级别是东北军政委员级别,和东四省的省长同级。”杨宇霆说道“不知道汉卿属意谁呢?”

第98章 胶东军区

“你觉得常荫槐怎么样?”少帅忽然语出惊人

杨宇霆也明显没跟上少帅的思绪,常荫槐平时是对少帅最不满的,最语多放肆的。少帅也是拿常荫槐没有办法,才在继位后把他扔到了黑龙江去。

少帅看见杨宇霆有些错愕,于是笑道“宇霆啊,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想说我不是特别讨厌常荫槐吗?为什么还要把他放在那么重要的地方?”

杨宇霆苦笑一声,表示你说得对。

“常槐荫这个人,我不喜欢。”少帅也是自言自语“但是他的能力没问题,甚至说非常出色,从他主政黑龙江开始这两年的时间,黑龙江的经济翻了一番。他为人专断霸道,万福麟因为这个事没少和我打小报告,甚至有一次说有常没他,有他没常。但也让我给安抚下来了。就是因为常槐荫他能干,搞经济,建设,管理都是一把手,人又铁面无私,对谁都不讲私情。这种放到胶东去,肯定会把胶东的经济搞好!至于常荫槐到胶东去之后,黑龙江的省长位置就交给邢式廉吧。你不说他搞内政是把好手吗?”

“这两手安排都堪称尽善尽美。。”杨宇霆点点头,没有反对。

“至于胶东督军。。那自然是。。。”少帅的话没说完。

杨宇霆忽然打断道“汉卿,对于胶东督军这个事,我有一些别的看法。”

少帅很惊讶“咱们之前不是讨论过吗?已经定了于学忠了啊?”

“于学忠将军作为胶东的军事主官,我举双手赞成。”杨宇霆忽然抛出一个重磅炸弹“但是,我觉得。从这次开始,从此刻开始。。东北军的治理范围,不该再有督军这种落后的头衔了。”

如果杨宇霆的话,被吉林督军张作相,黑龙江督军万福麟和热河督军汤玉麟听到的话,恐怕他们三会把杨宇霆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

而少帅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一种他非常喜欢的味道,于是他好奇的说道“说说,具体说说,宇霆。”

“从前老帅打天下,除了奉天,从来都是古老的那一套分封制。二次直奉大战打赢后,更是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分封出去了四五个督军。”杨宇霆侃侃而谈道“这在老帅的时代,是可行的。因为那时候的奉军装备落后,制度不完善,靠的是老帅的传统那一套江湖和君臣。但是结果呢?这些督军最后不都是反叛了吗?在安国军政府的时候,我就曾经建议过老帅,该改革一下奉军的体制了,但是老帅那时候公务缠身,加上年岁渐长,他总说,以后让小六子搞吧,我就不搞了,我和这帮老兄弟不能掰脸。”

听到杨宇霆提及老帅,少帅的思绪不知道飘到了哪去,他抬头看向书房的桌子,总觉得那个还坐着那个干巴瘦的小老头,一口一个吗了个巴子。

“现在东北军不一样了。”杨宇霆继续说道“我们的制度更完善了,东北四省俱为一体。老帅在时封的督军,我们不好擅动,但是也不该再有新的督军了。督军这个职位本身就带有统管一切的性质,是诸侯!是土皇帝!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个督军在一个地盘经营久了,尾大不掉是常事。我建议于学忠将军可任为胶东军区司令,统管胶东半岛十二县的军事工作。胶东政务公署主任常槐荫负责经济,民生。胶东军团直接听命于司令,这样在外人看来,职能是一样的,但是性质就不同了。”

“军区?”少帅反复咂摸着这两个字“既然是胶东军区的话。。。于学忠的手下五个旅就要重新编组一下番号了。”

“这是小事,让军事厅去头疼就好了。”杨宇霆说道。“除了常荫槐外,至少要向胶东派遣500名以上的管理人才,尤其是招远金矿和掖县银矿。还有威海的刘公湾,烟台的金州湾,龙口的龙口湾,个个都是深水良港。所以我建议渤海舰队可以分为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第一舰队的母港在葫芦岛,第二舰队的母港在胶东。如果一旦内外有变,两支舰队就可以封锁渤海。”

少帅摇摇头“海军还是军舰太少了。这次于学忠缴获的一千万大洋。我打算给常荫槐留二百万大洋,当胶东的治理资金,剩下的八百万大洋,全部拿来买军舰!”

杨宇霆这段时间也经常和沈鸿烈凌霄沟通海军的事,对现在世界各国的海军舰艇都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四百万美元的话,不妨买4艘英国的T级潜艇。可以对整个渤海湾都产生强大的威慑力。”

“这倒是没听过,T级潜艇,和日本人的潜艇比怎么样?”少帅问道。

杨宇霆转述了一段沈鸿烈的原话“T级潜艇在水面水下航速,还有火力方面都和日本的主力潜艇伊级潜艇不相上下,双方也都同样有着噪音巨大的痛点,目前无法解决。但是日本伊级潜艇多是依赖舰队之间的配合。而T级潜艇,单独也可以执行远洋任务,燃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远航11000海里。”

“那就来四艘,充足一下海军的力量。反正这个钱也是刘珍年的,白来的。”少帅大手一挥,这个事就定了下来。

杨宇霆见到东北军越来越欣欣向荣,心中不免得雄心万丈,端起眼前的茶杯一饮而尽,刚想继续和少帅交谈些什么。

忽然发现少帅脸色有些发白,呼吸也有些不太正常。

“汉卿,你怎么了?”杨宇霆刚问出口就后悔了,他这个样子,自己早就应该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没事,宇霆,你忙去吧。我有点不舒服,这两天公署那边你帮我盯着点。”少帅说罢,朝门外喊道“徐承业,徐承业!”

杨宇霆欲言又止,只能悻悻离开。

离开帅府后,杨宇霆看着街上桃花梨花纷纷发了枝桠,忍不住言道“乱花渐欲迷人眼,人间最美四月天。”

不远处,一滴雨后露珠“滴答”一声,从盛开的桃花中,划落地面。

第99章 中立通电

东北军在少帅和杨宇霆的带领下占领胶东,一步步稳固发展的时候,南京政府终于也在无数的机关算计和暗流涌动中走向了割裂。

1930年3月15日由阎锡山主导,冯玉祥、李宗仁等反对派麾下的 57 名高级将领联名发表通电,公开反对南京先生,呼吁南京先生下野,并拥戴阎锡山为 “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

对于阎锡山在北平主导的这一场斗争,南京先生也是立刻予以反击,先是在3月16号发表了告全国将士书,痛斥阎锡山 “背信弃义”,称 57 将领通电是 “叛乱行为”,宣布 “必以武力平定叛乱,维护国家统一”。南京国民政府同时下令开除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党籍,撤销其一切职务。

事态朝着不可控的局面滚滚而去。。。

4月1日,阎锡山在太原宣誓就任 “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在潼关、李宗仁在南宁分别就任副总司令,正式建立 “陆海空军总司令部”

紧接着,汪精卫等在北平召开扩大会议,宣布否认南京国民政府的合法性,计划制定新宪法,成立 “北平国民政府”,为反南京先生联盟提供政治框架。

——————————

沈阳 大帅府

“4月1号,愚人节啊。。阎百川可真会选日子。”杨宇霆坐在老虎厅内,拿着一张报纸笑道。

在杨宇霆的对面,是臧式毅,荣真,王树常和刘尚清这四位。

王树翰姗姗来迟,从门外走了进来,这半年来他的白头发日渐增多了“杨副司令在讨论阎百川?少帅呢?”

“没醒呢?”臧式毅轻声说道“昨晚通知我们今天中午来开会。。结果他老人家没起床。。”

王树翰也是习以为常,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西南地区的几个大军阀,刘文辉,刘湘,龙云,都通电表示了中立了,两不相帮。”

刘尚清则拿着一份几天前的《大公报》说道“ 上海的媒体都评论说‘双方皆为权力之争,罔顾民生’”。

“这话说的略有不妥。”王树常说道“国家分裂日久,高兴的只有日本人,现在双方已经激烈成这个样子,接下来如果真的打了起来,那可就是百万大军,尸山血海啊。都是中国人。。。哎。。”

“阎百川那边人多但是心不齐,就算打起来恐怕也是斗不过南京先生的。”杨宇霆给这场尚未开始的大战定了一个调子。

“哦?宇霆不妨细说说。”少帅穿着白衬衫,一边系着袖口,一边走进了会议室“阎老西冯玉祥他们加起来差不多有八十万人呢。南京那边撑死六十万。”

众人看见少帅来了,都站起来表示尊重,被少帅一摆手就按了下去。“说说吧,宇霆,我也想听听你的分析。”

“因为心不合力不齐。”杨宇霆伸出右手的三根手指头“阎百川充当这个联盟的大哥,但是他本身晋绥军的实力是不如西北军的,在战场之上要对西北军多有依靠。而西北军的冯玉祥之前被阎锡山软禁过,虽然握手言和,难免心中充满芥蒂。南方的李宗仁白崇禧之前刚刚被南京先生打败,元气大伤,这次的联盟,桂军充当的是一个陪衬的角色。所以啊,这次的联盟和过往史书中,那些浩如烟海的例子一样,无非四个字。。。”

“哪四个字?”少帅来了兴趣。

“争。。当。。皇。。帝。。”杨宇霆一字一顿的说道“不论是阎锡山还是冯玉祥都是老派军人,他们和总司令您不同。他们的心中还是打天下坐天下的那一套理论,浑然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日新月异的地步。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军,研究坦克飞机大炮,指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级的国家竞争中占有优势。。而我们呢。。。哎。。”

“相比之下,虽然南京先生是个不怎么讲信誉的家伙。”杨宇霆说道“但是南京毕竟只有一家,而且南京先生虽然打仗不行,但是操弄政治,玩弄人心,他是一把好手。阎冯李三个人捆起来,怕都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我们还是那句话,严守中立。”少帅看了看在场的几个人“我今天特意把你们叫来就是说这个事的。宇霆是我最信任的大将,荣真管着军事厅,树常是军令厅,树翰是秘书厅,尚清是财政厅。你们就好比我张汉卿的双手双脚,我想要在外面大展拳脚,靠的就是你们的行动迅速,做事勤快。我们所有人都要统一口径,我估计着两边的使者接下来会源源不断的来东北,会去你们每个人的家中做客,送礼,央求你们,劝说你们。你们都要定的住神,稳得住架子。无论谁说,无论来的说客多么让你们难以回绝,也都是一句话,中立。”

“明白”众人一齐说道。

“还有就是由树翰的秘书厅起草一份通电。”少帅看向王树翰“意思就是呼吁各方保持冷静,一切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但如果一切事情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东北就只能保持中立,各不相帮。”

“我知道了,少帅。”王树翰点点头“我回去就去办。”

“诸位,我也不愿意南方打起来。”少帅有些无奈的打了个哈欠“但是咱们呢,只能管的了咱们自己家这一亩三分地,其他人咱们也管不了。现在胶东这一片烂摊子,尚且把我搞得焦头烂额,没有心力管别人了。”

杨宇霆听见少帅这么说,心中暗道,你那是天天晚上陪着赵小姐打牌打高尔夫跳舞。胶东那点扯皮事不都是我在安抚纠纷吗?

当在表面上,杨宇霆还是附和的说道“胶东军团草创,事务繁杂,现在正是千头万绪的第一步,只要第一步走顺利了,后面自然就顺利了。听说于学忠对于张鸾基和刘选来的那个投降的旅很不满意,说他们军纪涣散,不听指挥,还有严重的赌钱,鞭打士兵和大烟行为。”

“没错。”少帅点点头“于学忠来了两封电报了,都是在告状,说张刘二人这个旅根本毫无战斗力可言。我也告诉于学忠了,稍安毋躁,不要太过操切,等待几个月后,慢慢整顿。”

第100章 扩军

“本来这件事我想放到后面几天,等所有将军都在的时候开个会。”少帅半靠在沙发上,显得很放松“胶东军团的编制问题也需要落实,反正今天宇霆,树常和荣真都在。咱们就定个方案吧,之后直接拿到会上讨论就是了。”

“军事厅对于胶东军团的编制已经开过一次会了。”荣真从怀中拿出了一份文件,显然在来帅府之前,他就预料到了少帅肯定会谈这方面的事情“于学忠任胶东军区司令,胶东军团麾下直辖五个旅,第一旅旅长孙德全,第二旅旅长李明生,第三旅旅长周士递,第四旅旅长张鸾基,第五旅旅长粟谷。另有炮兵团四个,骑兵团一个。全兵团共五万人,第五旅的组建,由沈阳兵工厂统一调拨制式武器,兵员方面由胶东本地募集。另外再给胶东兵团调派100名军事干部,用于充实第四旅和第五旅。另外胶东十二县,每个县编组一个民兵预备团,属于小团编制,1000人。还有三个港口各有一个海岸巡逻队,每队1000人。这一万八千人不归胶东兵团管辖,归胶东政务公署主任常荫槐管辖。”

杨宇霆听到方案后,没什么意见,实际上这个方案的第一个版本荣真已经呈给自己看过了,属于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毛病。

“我有个问题。。”臧式毅出言道“四个炮团归属胶东后,偌大东北四省只剩下了六个炮团,是不是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事?”

“不是六个,是五个。”荣真说道“少帅之前借给南京先生两个重型榴弹炮营和一个野战炮营,共一个炮团。现在也没有归建,我几次发电询问,南京那边都是以战事紧急为理由拒绝。”

臧式毅本身是军事出身的官员,后来出任省长也是非常合格,属于孔夫人挂腰刀,能武能武了。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也非常现实。

少帅听到荣真这么说,脸也掉了一些“不用再发文问了,不还就算了,当送他们了。只剩下五个炮团,是肯定不行的,之前十个都嫌少。”

杨宇霆当然知道大炮的好处,这是永不过时的陆战神器,但是东北的炮兵编制始终存在一个很重要的缺陷,那就是炮兵其实不用独立作为一个兵种存在,直接把炮团编入到陆军的主力师旅当中就可以了。这样军事主官指挥起来就非常顺畅,不用再动不动需要炮火支援的时候,还要打电话。这种缺陷要追溯到少帅刚刚接任总司令的时候做出的整军。那时候少帅兵权不稳,所以要把所有部队的炮兵都统一的调出来组成单独的兵种,只听命于少帅的指挥,这样大大的降低了各个部队军事主管反叛的可能性。

但是随着东北易帜,中东路大战的胜利,还有胶东大捷。少帅在东北的权威已经到了无人能及的地方,要撤谁换谁,就是一句话的事,无人能不听从,炮兵团这种单一兵种,大战时再配给主力部队的情况,其实可以改掉了。

“总司令,我这样想的。”杨宇霆说道“现在我们东北军的主力部队都是以旅为单位进行作战的,这是因为我们东北军走的是精兵强悍的路线,每个旅的人数至多八千左右,一般下辖三个步兵团。而一个日本的常设师团人数为两万以上,每个师团下辖四个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还有专门的辎重联队,工兵联队。日本人在这一点上其实比我想的更加周全,这样的话,每一个日本师团都可以在战场上独挡一面,不需要别人的配合,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战斗整体。而我们的国防旅做不到这一点,每次战斗都需要大军猬集一处,一旦分散,战斗力会大大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