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夫债妻偿,大蜜蜜一字马 第174章

作者:商十九

星芒娱乐的粉丝闻讯赶来,举着灯牌喊口号:“抵制炒作剧组!”

苏淮正在给西瓜称重,抬头看了看,对旁边的场工说:“给每个来的粉丝送块西瓜,要挑最甜的。”

粉丝们抱着西瓜愣住了。

灯牌还亮着,嘴里的口号却喊不出来。有个女生咬了口西瓜,忽然小声说:“这瓜真挺中转裙3(七)1七甜2玖1衣酒的。”

苏淮擦了擦手,走过去:“你们喜欢的偶像,也应该是爱吃西瓜的人吧?”

女生们面面相觑。李瑶抱着吉他走过来,弹起那首城中村大妈喜欢的民谣。有人跟着哼唱,灯牌的光在夕阳下渐渐暗了下去。

“苏总,”夏小雨举着平板跑过来,“星芒那边开始删黑稿了。”

苏淮看着粉丝们把灯牌收起来,帮忙卖西瓜,忽然说:“让摄影组把今天的事拍下来,剪成纪录片,就叫《西瓜与灯牌》。”

纪录片发布那天,星芒娱乐的官微突然转发,配文:“原来西瓜真的比键盘甜。”

评论区炸开了锅:“活久见!两家居然联动了?”“求苏淮教教星芒怎么做人!”

苏淮看着联动微博,给星芒的制片人发了条消息:“下次带你去城中村吃西瓜.......”

一周后,星芒制片人真的来了。

他穿着便装,跟着苏淮走进城中村的旧仓库。仓库里摆着粉丝捐的旧乐器,李瑶正在教留守儿童弹吉他。

“苏总,”星芒制片人看着墙上的便签,“你到底图什么?”

苏淮递给他一把缺了弦的尤克里里:“图这些孩子眼里的光。”

这时,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把一张画递给苏淮。

画上是苏淮蹲在钢琴前的样子,旁边写着:“谢谢苏叔叔的热可可。”

星芒制片人接过画,手指轻轻摩挲着画纸:“我们……可以合作吗?星芒出设备,你们出0.1故事。”

苏淮笑了:“早该这么干了。”

一个月后,城中村的旧仓库变成了音乐教室。

星芒送来的设备摆得整整齐齐,李瑶和星芒的流量小生一起给孩子们上课。

“苏总,”郭必婷拿着策划案走进来,“新剧宣传方案要不要结合这个音乐教室?”.

第250章 苏淮办公室贴满 “黑料” 便签!

苏淮看着窗外嬉闹的孩子,摇了摇头:“不用宣传,让它自然生长。”

音乐教室的事还是被媒体发现了。

有记者拍到李瑶和流量小生一起给孩子过生日,手里拿着用五线谱做的生日帽。

“苏总,星芒那边说想发通稿,”夏小雨拿着手机,“标题都想好了,‘顶流与黑马的破圈合作’。”

苏淮正在给教室的旧钢琴调弦,头也没抬:“让他们发吧,我们该干嘛干嘛。”

那天下午,苏淮收到一个快递,是海选时那个穿运动服的男生寄来的.

里面有张CD,封面上画着旧钢琴和热可可,背面写着:“送给在泥坑里种玫瑰16的人。”

苏淮把CD放进播放器,办公室里响起男生干净的歌声。

他看着窗外,城中村的屋顶上,不知谁种的向日葵正朝着太阳生长。

“郭必婷,”苏淮忽然说,“新剧的OST就用这张CD里的歌吧。”

“可是星芒那边……”

“跟他们说,”苏淮打断她,“真正的旋律,不需要通稿加持。”

新剧OST发布那天,没有盛大的发布会,只有一个简单的MV。

MV里是城中村的日常:李瑶在巷子里弹吉他,孩子们在向日葵屋顶唱歌,星芒的流量小生蹲在地上给吉他换弦。

“这才是音乐该有的样子啊!”

“向日葵屋顶太好哭了,建议永久保留!”

“求问怎么才能去音乐教室当志愿者?”

星芒娱乐这次没发通稿,只是默默转发了MV,配文:“向日葵需要阳光,也需要泥土。”

苏淮看着评论区的留言,给音乐教室的管理员发了条消息:“周末多准备些向日葵种子,让来上课的孩子带回家种。”

新学期开始前,音乐教室给每个孩子发了种子信封。

信封上印着剧组logo,背面用盲文刻着:“种下音符,长出旋律。”

“苏总,这盲文是……”陈曦看着信封愣住。

“给那个看不见的孩子准备的,”苏淮指了指正在摸向日葵叶子的小男孩,“他说想‘听’向日葵开花的声音。”

那天下午,苏淮接到一个电话,是盲文出版社的编辑。

“苏先生,”编辑的声音很激动,“我们想把音乐教室的故事做成盲文绘本,可以吗?”

苏淮看着窗外追蝴蝶的孩子,忽然说:“绘本里能不能加个二维码?扫码能听到孩子们弹的曲子。”

盲文绘本出版那天,苏淮带着剧组去了盲童学校。

“这是向日葵,”李瑶把绘本递给一个小女孩540,“你摸摸这里,是它的花瓣。”

小女孩的手指划过盲文,忽然问:“姐姐,向日葵真的是黄色的吗?”

苏淮蹲下来,把手机放在她手心:“扫这个二维码,就能‘听’到黄色了。”

手机里响起孩子们弹的《向日葵之歌》,小女孩的脸上慢慢绽开笑容。

“苏总,”校长红着眼圈说,“谢谢你们让孩子‘看’到了颜色。”

苏淮笑了笑,没说话。

回去的路上,他给编辑发消息:“下一版绘本,能不能把二维码换成凸起的音符?让孩子摸得到旋律。”.

第251章 苏淮:这是 “泥坑里的玫瑰”

凸起音符的盲文绘本还在制作时,新剧迎来了首播。

没有华丽的宣传,没有顶流的加持,首播收视率却一路飙升。

“这剧的OST太绝了,每首都像在讲身边的故事!”

“向日葵屋顶的戏份我反复看了十遍,太治愈了!”

“求剧组出个音乐教室的衍生剧,想看孩子们的日常!”

星芒娱乐的制片人给苏淮打电话:“苏总,我们想投资音乐教室的衍生剧,怎么样?”

苏淮看着窗外的雨,忽然说:“投资就算了,派些人来当志愿者吧。”.

星芒的志愿者名单很快发来,上面有十几个当红艺人的名字。

“苏总,”郭必婷看着名单,“他们真的会来吗?”

苏淮正在给音乐教室的旧钢琴调音,头也没抬:“让他们先学会换琴弦再说。”

一周后,星芒的艺人真的来了。

他们穿着便装,跟着李瑶学换琴弦,帮孩子们调吉他,还被要求写“音乐初体`.验”的便签贴在钢琴上。

“第一次弹吉他被老师骂手型丑。”

“在练习室偷偷写歌,被经纪人发现没收了谱子。”

“用压岁钱买的第一把贝斯,现在还在床底下藏着。”

孩子们看着便签笑得前仰后合,艺人们却红了眼眶。

“原来明星也会被骂手型丑啊!”

“我藏口琴的地方跟哥哥一样哎!”

苏淮靠在门框上看着这一切,忽然觉得窗外的雨都变得温柔了。

雨夜,苏淮接到李瑶的电话,说音乐教室的屋顶漏雨了。

他赶到时,看到星芒的艺人们正用雨伞护着谱架,李瑶蹲在地上抢救被淋湿的乐谱。

“苏总,”一个流量小生举着雨伞跑过来,“钢琴没事吧?”

苏淮摸了摸钢琴盖,摇摇头。

他接过李瑶手里的湿乐谱,忽然说:“把这些湿乐谱晾起来,做成‘雨夜谱架’的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

“对,”苏淮指着窗外的雨,“让雨水的痕迹留在谱子上,这是大自然写的音符。”

“雨水音符”展览在市中心的美术馆举办。

湿漉漉的乐谱挂在展厅里,灯光打在水痕上,像真的音符在跳动。

参观者可以扫码听到对应的曲子,还能在便签墙上写下自己的“.ˇ雨水音乐故事”。

“小时候在雨里弹口琴,被妈妈揪着耳朵骂。”

“失恋那天在琴房淋雨,把谱子撕得粉碎。”

“生日时收到一把防水吉他,现在还在阳台挂着。”

星芒的艺人们轮流当讲解员,给参观者讲乐谱背后的故事。

有记者拍到流量小生蹲在地上给小朋友念便签,标题写着“顶流艺人的反差萌”坛。

“苏总,”美术馆馆长递来访(李吗的)客记录,“展览的留言本已经用了三本了。”

苏淮翻看着留言本,上面写满了各种故事。

他忽然想起海选那天的旧钢琴,想起城中村的西瓜摊,想起盲童学校的向日葵。

“馆长,”苏淮合上留言本,“下次展览,我们做个‘声音花园’吧。”

“声音花园”的构想是在美术馆顶楼建一个露天花园,每个植物旁边都有个录音装置.

第252章 流量小生深夜蹲墙角换琴弦?

“参观者可以录下自己的声音,”苏淮在策划案上画着草图,“比如对着玫瑰花说‘今天很开心’,对着仙人掌

郭必婷凑过来看:“录音装置要做成什么形状?音符吗?”

“做成种子的样子,”苏淮用红笔圈出角落,“哑光金属材质,埋在土里一半,像刚发芽的种子。”

林哲推了推眼镜:“那声音怎么播放?总不能让参观者蹲在地上听吧?”

苏淮放下笔,走到窗边。雨还在下,打在玻璃上沙沙作响。

“做个风铃,”他忽然说,“每个种子录音装置对应一个风铃片,扫码就能听到声音,风吹过时,声音和铃声一540起响。”

夏小雨快速记录:“线上可以做个H5,让网友上传自己的‘声音种子’,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放进花园。”

正讨论着,星芒的制片人发来消息,说想派艺人来参与声音花园的录制.

“让他们来,”苏淮回复,“但要先在城中村录三天音,不许带助理。”

星芒的艺人带着录音笔走进城中村那天,下起了小雨。

李瑶递给他们每人一张地图:“苏总说,要录到‘能听见泥土呼吸的声音’。(bgab)”

一个女艺人撑着伞站在巷口,看着泥泞的路面皱起眉。

旁边卖馄饨的大爷喊了声:“姑娘,进来躲躲雨啊!”

她愣了愣,走进馄饨摊。蒸汽氤氲中,大爷一边包馄饨一边哼着老歌。

她悄悄按下录音笔,忽然听见大爷说:“我闺女也爱唱歌,在南方打工呢。”

傍晚收工时,艺人们把录音笔交给苏淮。

里面有馄饨摊的蒸汽声、修鞋匠的锤子声、还有小朋友在雨里唱的跑调儿歌。

“苏总,”一个男艺人挠挠头,“这跟我们平时录的不一样。”

苏淮戴着耳机听完所有录音,忽然说:“把这些声音混进《向日葵之歌》的伴奏里。”

“混进去?”

“对,”苏淮看着窗外的雨,“让听众能听见,旋律下面的泥土声。”

《向日葵之歌》的remix版发布后,评论区炸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