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乐器。
跟着皮影的节奏演奏。
跑调的旋律混着海浪声。
像首欢快的童谣。
夕阳西下时。
大家在沙滩上举行了场简易的音乐会。
钢琴女生弹着便携电子琴。
电子合成器男生操控着现场录音。
孩子们举着自己做的乐器。
跟着节奏演奏。
李师傅的皮影在幕布上表演。
美人鱼吹着贝壳哨。
引来一群海鸥。
苏淮举着摄像机拍摄。
镜头里夕阳下的海面。
像铺满了金子。
孩子们的笑脸。
比金子还耀眼。
音乐会结束时。
所有人一起对着大海喊。
声音被海浪带向远方。
像在给大海留个纪念。
·······求鲜花0·
苏淮把大家的喊声录下来。
打算做成专辑的结尾。
他觉得这些声音。
会永远留在大海里。
回程的大巴车上。
孩子们都累得睡着了。
手里还紧紧攥着自己捡的贝壳。
苏淮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大海。
觉得今天的录音。
是最珍贵的素材。
....................
电子合成器男生正在整理白天的录音。
笔记本电脑屏幕上。
各种波形图交织在一起。
像片彩色的海浪。
“我们做个沙滩声音地图吧,”他对苏淮说,“标注出每种声音的位置。”
李师傅的美人鱼皮影从包里探出头。
像是在赞同这个主意。
苏淮点头。
觉得这是个很棒的计划。
回到竹编坊后。
团队开始整理海边录音素材。
苏淮把声音地图画在竹编纸上。
用不同颜色标注出各种声音的位置。
电子合成器男生把录音剪辑成片段。
每个片段对应地图上的一个点。
李师傅用贝壳和竹片做了个立体地图。
孩子们可以通过触摸。
听到对应的声音一.
第324章 森林录音筹备:竹哨仿松涛,拾音盒录虫鸣!
张师傅的孙女在地图上画了条小路。
沿着小路走。
能听到从沙滩到深海的各种声音。
钢琴女生给地图配了首简短的旋律。
随着触摸的位置变化。
旋律也会跟着改变。
地图完成那天。
他们邀请了社区的孩子们来体验。
小宇的手指轻轻划过地图。
从沙滩到深海.
耳朵凑近贝壳“五八七”扬声器时。
脸上露出惊喜的表情。
妈妈在旁边轻声解释。
这是海浪的声音。
那是海鸥的叫声。
苏淮举着摄像机拍摄。
觉得这地图。
不仅是声音的集合。
更是孩子们和大海的连接。
接下来的日子里。
他们开始筹备“声音的旅行”系列活动。
第一站是森林。
团队计划去山里录音。
收集鸟鸣、风声、树叶摩擦的声音。
竹编坊的晨露还挂在竹篾上时。
苏淮正对着块老竹根打磨。
竹纤维在晨光里扬起细尘。
像串会发光的音符。
“森林录音得带这个,”他举起磨好的竹哨,“能吹出松涛的调子。”
电子合成器男生蹲在地上拼拾音器。
导线像藤蔓缠在竹架上。
“我做了个防水拾音盒,”他敲了敲竹制外壳,“挂在树上能录整夜的虫鸣。”
李师傅的新皮影已经初见雏形。
是只抱着松果的竹鼠。
耳朵用蝉翼纱做的。
风一吹就轻轻颤动。
“这爪子得能抓竹枝,”他用镊子调整关节,“到时候在幕布上爬树给孩子们看。”
钢琴女生在谱纸上画五线谱。
每个音符旁边都标着拟声词。
“布谷鸟唱mi,山雀唱re,”她指着谱子笑,“到时候让孩子们对着录音找音符。”
苏淮突然从竹筐里翻出个旧录音机。
是他小时候用的那种。
磁带转起来会发出沙沙声。
“带这个去,”他擦了擦机身,“让孩子们体验磁带录音的感觉。”
张师傅的孙女抱着捆细麻绳跑进来。
绳子上串着十几个空竹管。
“我做了声音风铃,”她举起绳子晃了晃,“挂在树上会响成一串。”
竹管碰撞的脆响混着晨露滴落声.......
像首清冷的晨曲。
苏淮掏出录893音笔964凑460近。
“录下来当森林专辑的引子,”他按下按键时,竹管突然被风吹得乱响。
李师傅的竹鼠皮影突然从竹架后窜出来。
爪子刚好勾住晃动的竹管。
孩子们的笑声立刻漫过竹编坊。
“这小家伙还会抢镜,”苏淮举着相机拍皮影,镜头里竹鼠的影子和真风铃叠在一起。
电子合成器男生突然敲了敲竹桌。
用指节打出轻快的节奏。
“我给森林声音编了个鼓点,”他数着拍子,“用啄木鸟啄树的频率做的。”
钢琴女生立刻用手指在桌面上0.1弹起来。
高低音交错着。
像有群鸟在竹编坊里飞。
苏淮突然拍手。
“明天出发前搞个模拟森林,”他指着墙角的竹屏风,“用投影和录音让孩子们先熟悉声音。”
李师傅已经开始往屏风上贴树叶剪影。
梧桐叶剪的猫头鹰。
枫叶拼的蝴蝶。
阳光透过剪影时。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