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十九
先指向修鞋匠的铁砧。
咚的一声。
全场安静下来。
接着是女生的口琴起调。
张阿姨的瓷盘敲出节拍。
孩子们摇着玻璃弹珠的饼干盒。
白发老人把录音笔举得高高的。
先生的呼噜声混在合唱里。
像个温柔的幽灵在微笑。
苏淮突然举起梧桐枝。
所有声音戛然而止。
他把梧桐叶放在唇边。
吹出段全新的旋律。
清越里带着点调皮。
像在树枝间跳来跳去的松鼠.
第417章 《声音的年轮》定名!每圈裹着故事!
这是第一百五十种声音。他说。
叫《未完待续》。
因为明天。
又会有新的声音来找我们。
演唱会结束后。
大家围着篝火分享声音故事。
有人说要把《声音的年轮》刻成磁带.
送给远方的亲戚。
有人说要学吹梧桐叶。
让每个路过的风都带段旋律。
苏淮坐在火堆旁。
手里转着录音笔。
里面录满了今晚的笑声和歌声。
林溪靠过来。
我们该做个声音电台了。她说。
每周播一种声音的故事。
陈默立刻掏出摄像机。
就从今晚开始录。他说。
镜头对准跳动的火苗。
第一期叫《篝火旁的声音》。
嘉宾是在场的所有人。
那个举海螺的小男孩突然举起铁盒。
蝉蜕的沙沙声混着火苗的噼啪。
我能当第一个讲故事的人吗?他问。
苏淮把麦克风递过去。
当然。他说。
你的蝉婚纱。
早就该有个正式的舞台了。
小男孩清了清嗓子。
对着麦克风说。
这是蝉脱下的婚纱。
它摇起来的时候。
在说变成大人真好啊。
能遇见这么多好听的声音。
火堆的影子在他脸上跳动。
苏淮悄悄按下录音笔的保存键。
第一百五十一种声音。
叫做成长的悄悄话。
他知道。
这声音的故事。
才刚刚开始。
第二天。
声音电台的筹备正式启动。
苏淮在社区活动室隔出个小直播间。
墙上贴满各种声音的波形图。
像片会唱歌的星空。
林溪用梧桐木做了个麦克风架。
上面缠着收集来的西瓜皮串。
干透的瓜皮摇起来。
像串天然的节拍器。
开播得有个固定环节。陈默说。
他调试着录音设备。
比如让听众猜声音。
猜对了送张声音兑换券。
苏淮正在写台本。
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
被麦克风清晰地收录。
得加个声音博物馆环节。他说。
每天介绍一种我们收集的声音。
讲它背后的故事。
女生抱着口琴走进来。
我能当常驻乐手吗?她问。
指尖在琴孔上轻轻滑动。
可以给每个故事配段旋律。
苏淮把台本推过去。
你看这个位置。他说。
在声音博物馆后面。
刚好需要段过渡曲。
开播第一天。
直播间外排起长队。
有人抱着收音机来的。
说想现场听首播。
张阿姨端灵 珑 群371来刚煮的7绿豆汤。
瓷勺碰碗的声音。
被当成开场的第一个音效。
苏淮对着麦克风试音。
这里是声音电台。他说。
用耳朵收集生活(王李的)的碎片。
今天我们要讲的。
是第八十五种声音。
来自社区广播的杂音。
他按下播放键。
滋滋的电流声漫开来。
直播间里突然安静下来。
有人轻轻叹了口气。
这声音让我想起小时候。
外婆家的收音机就是这样。
女生的口琴适时响起利。
温柔的旋律裹着电流声。
像给旧时光盖了层暖被.
第418章 林溪提议做续集!《声音的新芽》将诞生!
当时觉得这杂音很讨厌。苏淮说。
后来才发现。
它像给声音加了层滤镜。
让回忆变得更温柔。
第一个打进电话的是个老爷爷。
他说自己录了段摇蒲扇的声音。
想换段梧桐叶的吹奏。
夏天快过去了。他说.
想存段风的声音过冬。
苏淮让女生吹了段叶鸣。
通过电波送过去。
老爷爷在电话那头轻轻鼓起掌。
这声音比空调风好听。他说。
上一篇:卧底?不可能!老六他没毛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