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郑森想了想:“学生以为,大丈夫立于世,胸有为人处世之道,腹有治国安邦之策,上可报效国家,下可封妻荫子,方为英雄。”
崇祯不由得对郑森多看了两眼,他再次问道:“你觉得,在南京国子监学习能成为英雄吗?”
郑森不置可否的摇了摇头。
在国子监学习后,下一步就是入朝为官,而且是文官。乱世之下,鲜有文官能力挽狂澜。
上一次力挽狂澜的文人还是于谦,结果却是惨之又惨。
崇祯继续说道:“乱世之下,焉有完卵!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若想治国,需先安邦。治国用文,安邦需武,此乃文武双全之本意也!”
“然,大明不缺文人,缺的是武!”
“你觉得朕说的有道理吗?”
郑森偷偷的看了一眼崇祯,随后盯着眼前的地砖沉思不语。
良久,他深施一礼:“学生请陛下赐教。”
“你父担任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率领水师镇守福建!朕以为,你应弃笔从戎在你父亲麾下效力。”
“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正当时也!”
郑芝龙心中一动,抬头看向崇祯。他让郑森师从钱谦益的目的就是不想让他重走自己的老路,现在看来,这个希望是破灭了。
不过。
既然皇帝要求他从军,那肯定不是从基层做起。如此一来,他的顾虑也就没那么多了。
大明朝武官晋升极其严格,不但有服役年限的要求,还要在战争中有优秀的表现。
“陛下的意思是?”郑芝龙忙问。
“朕此番征召你们前来,为了两件事,先说第一件!”说罢,崇祯吩咐王承恩将一张巨大的辽东地图铺在地上。
随后,他带着其余人来到地图前。
上面画着辽东的地形,城池,山川河流,以及几处适合停船的渡口。
“诸位,你们看!”崇祯指着辽东区域:“建奴已尽占关外之地,他们有水师两支水师,一支驻守松花江上游,负责给建奴运送物资。”
“另一支是投降建奴的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他们驻守在辽南一带,正帮着建奴打造八旗水师!”
“辽南?”黄蜚在这一带打过无数次仗,试图在辽南找到适合造船的地方。
“这里!”崇祯指着辽南狮子口(今瓦房店旅顺口区)说道:“朕闻建奴正在此地打造水师。”
黄蜚与郑芝龙互相对视一眼,知道了崇祯的想法。
但这个想法在他们二人的脑袋里仅仅呆了片刻,就迅速消失不见。
从海上偷袭建奴,难啊!
一方面对方在沿海区域布置了各种重炮,那些重炮比舰炮射程远,威力大,要想偷袭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
黄蜚拱手道:“陛下的意思是让我等偷袭建奴水师?”
“是,也不是!”
崇祯的话把所有人都弄愣了,郑森最先反应过来,他皱着眉猜测道:“难道陛下是想引蛇出洞?”
“对,朕的意思是用商船引诱孔有德,耿仲明率部出击,然后集中兵力将他们的舰船全部摧毁。”
“建奴没了海船,大明水师将在海上畅行无阻!”
“可是...”郑森继续问道:“对方不上当怎么办?”
“无妨,就当大明水师练兵了。”
“你们以为如何?”
黄蜚和郑芝龙低声商议片刻后说道:“可行,但我等不保证此番出兵能有战果。”
“那就这么办!”
“擢郑芝龙为福建水师总兵,率福建水师进驻登州,与黄蜚共同出兵辽南。”
“第二件事是军饷!一会去兵部和户部将拖欠福建水师的饷银全部领了。”
“然后朕有一件要事交给郑森!”
郑森先是抬头看向郑芝龙,得到眼神同意后急忙施礼:“学生当鞠躬尽瘁。”
“即日起,擢郑森为福建水师副总兵!”
“朕要你在一个月内将一批银两送去南京,给太子留下一部分,剩下的沿长江逆流而上,给驻守在九江的袁继咸送去!”
“西南战事焦灼,秦良玉有饷无兵,袁继咸有兵无饷,他二人无法联合,只能从京师调运饷银!”
“你一定要准时送到!愿意此一去马到成功...”
“嗯...既然如此,朕就赐名曰成功,以示吉祝!”
第166章 水师的计划
郑成功?
郑森心中默念着这个名字,思绪万千。
他在南京国子监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出人头地,报效国家。
只是没想到。
皇帝的信任竟然来的如此之快!
从一个国子监的学生,摇身一变成了福建水师副总兵!
面对崇祯的赐名,郑芝龙更为震惊!
崇祯元年以前他还是海盗,为了落叶归根和谋取利益才投降了明朝。
本以为不会受到重用,没想到皇帝竟然直接给自己的儿子赐名。
还将其封为福建水师副总兵!
这可是天大的恩典!
“愣着干什么,还不快点谢恩!”郑芝龙第一时间反应过来,拉着郑成功领旨谢恩。
有了这份荣耀,他们郑家在福建一带将更加辉煌!
“谢陛下天恩!”郑芝龙与郑成功一起跪在地上,行三叩九拜之礼。
崇祯看着郑芝龙父子,心里并没有多高兴。
郑芝龙虽为大明水师将领,但是此人海盗出身,脑子里没有国家,民族的概念,做事也是以利益为先。
历史上他投降大明,无非是想利用朝廷的身份开展海上贸易,牟取利润。
同样,历史上八旗兵攻到南方后,他觉得大明这棵树靠不住了,为了维护利益向建奴倒戈。
然而现实很残酷,见郑芝龙无法招降郑成功,建奴将郑芝龙害死。
不过,崇祯并不担心郑芝龙会投降。
现在的建奴与大明比起来,优势并不明显!
郑芝龙没理由投降。
“黄蜚留一下。”
“郑同知,你现在去户部、兵部领取饷银;郑成功与王承恩去往内帑清点银两,确认无误后送往南京。”
“臣等遵旨。”
等郑芝龙父子走后,崇祯看向黄蜚,“黄蜚,心里是不是有些不平衡?”
黄蜚一愣刚要否认,看到崇祯犀利的眼神后立刻闭上了嘴。
他站在原地低着脑袋,额头冒汗。
自己的小心思竟然被看透了。
崇祯站起身来到黄蜚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你和郑芝龙不同,他看中的是利益,而你是忠国忠君之人。”
“假如有一天朕乘船出海御驾亲征,朕会乘坐你的船而不是他郑芝龙的船。”
“谢...谢陛下信任。”黄蜚是个粗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崇祯,只能不知所措的继续站在原地。
“此次出征辽南,朕有两件事交代给你。”
“请陛下示下!”
“一,引诱建奴水师出击的事交给郑芝龙去做,你负责策应。如果建奴水师上当,你们就按照计划行事。”
“二,如果建奴不上当,你立刻回登州,准备第二阶段的计划。”
还有第二阶段?
黄蜚觉得脑子有点不够用了,他低着头继续请示:“请陛下示下。”
“第二阶段是向郑芝龙租用百余艘商船,然后等朕的消息。一旦京师附近的战事对我军不利,你要立刻整顿所有舰船去往辽南,做出假意登陆之势,诱惑建奴关外主力向辽南转移!”
“明白了吗?”
黄蜚拱手领旨,虽然不知道崇祯的具体计划是什么,但这种简单的任务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好了,去领赏银吧!驻守在登州期间,你要小心谨慎,时刻关注京师附近的战事。”
“臣谨遵圣旨。”
等黄蜚走后,崇祯坐在大殿内松了口气。
至此,所有针对建奴的部署都已经布置完毕。
等等...还有两件事。
“宣李若琏和王之心觐见。”崇祯对身边的小太监吩咐道。
一个时辰后,李若琏和王之心从殿门外急匆匆走了进来。
“陛下!”二人同时施礼。
“李若琏,先说说你那边的情况。”
“是,陛下!”李若琏伸手将鬓边的汗水擦干净,开口说道:“除去皇城必要的仪仗、守卫外,京师所有锦衣卫已全部离京,去往蓟州镇,蓟州,遵化,玉田,平谷,密云,怀柔,潮河所,渤海所等地。”
“北直隶,京师以北各地的情报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崇祯点点头,看向王之心。
王之心急忙说道:“陛下,奴婢已将京师厂卫派出去六成,他们已在各地建立了隐蔽的临时驿站。除了锦衣卫外,不与任何人接触。由于马匹稀缺人员不足,所以东厂接到锦衣卫的消息后,每日最多传递两百里。”
“口粮呢?”
“每处囤积的口粮足够使用一个月的,如果遇到建奴,他们会将口粮等物资全部焚毁后撤离。”
崇祯放心的点点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建奴不来,或者说...担心它们乱来。
“朕知道了,退下吧。”崇祯摇着头,走向大殿后面的暖阁。
午睡过后。
崇祯得到的第一个消息是黄得功进京了。
一身戎装的黄得功骑在马上,看着京师的大街唏嘘不已。
崇祯九年,他因功升为副总兵,调入关内,负责管理京师卫戍部队。
崇祯十一年,奉旨带领勇卫营出京镇压流贼。
崇祯十七年,奉旨回京。
此一别,竟有七年之久。
看着故地,黄得功满是疤痕的脸上露出一丝开心的笑容:“纵观大明,还是京师最为繁华!”
黄得功手下有不少将领第一次来到京师,他们左看看右看看,对所有的东西都很新奇。
“总兵大人,这是京师百姓最爱看的邸报:崇祯十七年。”站在黄得功身边的副将邱钺(yue四声)将一摞报纸递了过去。
黄得功此时已被封为靖南伯,军中还是习惯以职务相称。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