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29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一百万两银子。”

“多...多少?”两位长史瞪大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

“一局定输赢,赵王殿下输了一百万两银子。”

赵王府左右长史几乎同时跌倒在地,他们嘴里不停的嘟囔着:“一百万两...反了反了!敢当着我们的面抢大明亲王的银子。”

“李性忠,今天你死定了!”

说罢,两位长史同时站起身向门外走去,对着门外的轿子喊道:“赵王太妃,李性忠明目张胆的抢了赵王一百万两银子,他要造反!”

第202章 没有辜负期待

“李性忠以打麻将的名义骗了赵王殿下一百万两银子!”赵王府左长史继续诉说着李性忠的罪状。

赵太王妃坐在轿子里沉默片刻:“还有吗?”

左长史怔了下:“没...没了。”

“哦。”赵王太妃先是应了一声,随后吩咐抬轿子的下人:“打道回府。”

嗯?

赵王府左长史顿时愣在原地,他急忙上前一步走到轿子旁边,用沉重的语气再次询问道:“赵王太妃,李性忠从赵王那骗了一百万两银子,您就这么走了?”

“不然呢?”赵王太妃掀开轿子的窗帘,一脸平静的盯着左长史反问。

“李性忠区区一个保定总兵,他肯定不敢顶撞赵王太妃您啊!”

赵王太妃柳叶眉猛地一挑,面色阴冷至极的反问道:“李性忠乃李如松之子,李成梁之孙!之前一直在辽东担任中军副将一职,现在突然被升为总兵,说明了什么?”

“说明...李家又受到重用了。”左长史无奈的回答道。

“谁重用他?”赵王太妃再次反问。

“当...当今陛下。”

“呵!”赵王太妃面色由冷转寒,“对抗李性忠就是对抗朝廷,对抗当今陛下!我们孤儿寡母何德何能敢对抗陛下?你此举不是把我们母女往火坑上推吗?”

随着赵王太妃一番话,左长史的脸色红一片白一片。像是犯错的孩子一样站在原地,沉默不语。

赵王太妃见左长史没了反驳的话语后,她叹了口气:“哎!我知道你们心里想的是什么,陛下有难处,谁都不想第一个帮。”

“事办好了,功劳不一定是咱们的。事办坏了,论罪时那帮朝臣会把咱们放在第一位!”

“一旦开了这个口子,这个口子将会越开越大。从此以后,赵王就是陛下的赵王,只有这样才能在其他藩王的攻击下活下来。”

“是不是?”

“是!”左长史脸红之余神态有些激动,赵王太妃的每一句话都说在他的心里,他想不激动都不行。

赵王太妃继续说道:“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陛下因为没有人帮助而身死殉国了,大明朝又该何去何从?”

“这...”左长史犹豫了一下,没敢说话。

“我知道你们这些文人心里怎么想的,大明朝藩王那么多,亲王死光了还有郡王,郡王死没了还有镇国将军,随便找一个就能当皇帝,是不是?”

左长史已经羞愧的满脸血红,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裤子里,让别人看不到他的脸色。

“可是你们忘了啊!”赵王太妃再次叹了口气:“当今陛下登基以来虽然天不遂人愿,但世人却非常认可陛下。老百姓们对姓朱的没有太多好感,但对当今陛下却是打心里佩服。”

“一国之君只吃素食,穿打补丁的衣服,天还未亮就上朝,日落西山才休息,十几年来如一日!纵观整个大明,还有哪位君王如此努力?另外,陛下还有一个会做饭,织布,裁衣的皇后。”

“还有...”

见赵王太妃还要继续说,左长史羞愧的打断了对方:“在下知错了,请赵王太妃别说了。”

赵王太妃盯着左长史看了好一会,长舒了一口气:“既然李性忠有求于我们,能帮就帮一把,帮他就是帮陛下。李自成对藩王的手段你又不是没听说过,现在帮陛下就是帮咱们自己啊。”

“在下知道了!回去后立刻按照赵王太妃的意思办!”左长史深施一礼,打算恭送赵王太妃离开此地。

他已经没脸面对眼前这个女人了。

赵王太妃伸手放下轿子的窗帘,临走时又问了一句:“知道在彰徳府时,为什么没有拿出银子募兵对抗流贼吗?”

左长史眨了眨眼睛:“在下不知,请赵王太妃赐教。”

“我信不过那帮官员,十成银子能有两成落到招募的百姓手中就算烧高香了!不知道的百姓以为我们吝啬,不舍得拿钱募兵。知道的百姓会更加痛恨彰徳府的官吏,巴不得打开城门让李自成杀了那帮贪官,这城还怎么守?”

“我们孤儿寡母只想在乱世之下活下去,有错吗?”

左长史的脸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形容了,赵王太妃的话句句打脸,打的他无地自容。

尤其是贪腐问题,句句属实,如芒刺背。

“今日之事你就当没发生过,赵王好赌,输给保定总兵李性忠一百万两银子,当天交割完毕,就这样吧!”说罢,赵王太妃轻轻拍了下轿子,下人立刻抬起轿子,朝来时的方向缓缓走去。

左长史看着轿子离开的方向,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赵王太妃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为人处世尤其是分析当下时局的能力,不必朝中那些一品大员差。.

再加上又逢乱世,赵王前途不可限量。

想清楚这些,左长史立刻跑回大名府衙,打算按照赵王太妃的意思办。

刚走进大堂,就听到赵王稚嫩的声音从大堂左侧传来:“狂妄!”

左长史茫然的看向左边。

原来。

赵王和周王正老老实实的坐在椅子上,听李性忠讲述李自成围攻大名府时放出的狠话。

“李闯贼竟敢说三日不投降就屠城,实在是狂妄至极!”

李性忠抬头看先左长史,如果赵王太妃也说不借,他会毫不犹豫的离开这里。

大不了城破战死!

反正他已经尽力了,对得起李家先祖在天之灵,也对得起当今陛下。

左长史深施一礼:“赵王好赌,今日输给李总兵百万两白银。如果方便的话,请李总兵与我前去交割银两。”

“如何?”

李性忠松了口气,对着赵王朱常?抱拳拱手:“赵王殿下敞亮,李某佩服!”

见李性忠要走,赵王伸手拦了一下:“李总兵,李闯贼攻城时一定要告诉孤一声,孤要登上城墙与守军共同抗击流贼!”

李性忠低下头认认真真的看向赵王,在他稚嫩的脸颊上看到了斗志。

谁说大明藩王都是自私自利之人?

赵王的后代没有辜负赵王的期待!

第203章 围而不攻

大名府外。

顺军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李自成稳坐当中。

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李岩,刘芳亮,刘西尧...等众多文臣武将分列两旁。

这是北京之战失利后,顺军第二次全员会议。

第一次会议是李自成与刘芳亮合兵包围大名府后,商议攻城之策。

当时,牛金星围而不攻的策略被李自成采纳了。

“皇上,臣以为不应该向第三次攻打开封那样围困大名府,而是应该趁着李性忠立足未稳之际全力攻城!”李岩低头捂着嘴,尽量不让自己咳嗽出来。

“李先生何出此言?”北京之战失败后,李自成认识到李岩深谋远虑的能力比其他人强,所以还是像之前一样信任他。

“咳咳!”李岩忍不住咳嗽一声:“兵贵神速,迟则生变!明军北有黄得功,南有高杰和刘良佐!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来!”

“我军在北京损失惨重,好不容易缓过来一口气,不能再犯错了!”

“李先生此言差矣!”牛金星站起来扫视一圈后,目光落到李岩身上。他对李岩的言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一脸认真的分析当前局面。

“牛左辅请讲!”李岩不动声色的问道。

“李先生,诸位,建奴入关的消息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据大同和北京传来的消息,多铎携数万之众正全力围攻宣府镇,誓要血洗宣府镇,杀死阎应元。”

“多尔衮亦兵出墙子岭,在密云一带与黄得功对峙。”

“建奴在北,我们在南。”

“北京一带,崇祯可用之兵除了刘文耀,吴三桂和黄得功外,也只有王永吉了。”

“刘文耀守北京,不会动。吴三桂守山海关,以多尔衮的狡诈,此番进关肯定分兵,其中一路在山海关外牵制吴三桂。”

“黄得功守密云,多尔衮不动他也不敢动!”

“能动的也只有王永吉一人而已。”

“王永吉不到四千骑兵,虽然都是关宁骑兵,但又有何惧哉?”

其他人不说话,纷纷看向李岩。

文人之间的战争,他们这帮粗人不便参与。

李岩淡淡一笑:“南面的高杰和刘良佐呢?如果他们引兵来攻,又该如何?”

“哈哈哈!”牛金星笑了,“那就再来一次朱仙镇大捷!”

听到朱仙镇大捷几个字后,在场的众人都笑了。

那是一场难得的大胜,也是大顺与大明扭转战局之战。

当时李自成正围攻开封,崇祯得知后命十八万明军驰援开封。然而临时拼凑的明军内部矛盾重重,有人想功,有人想等,还有人想静观其变。

李自成则分兵两路,派少部分继续佯攻开封,主力部队则在朱仙镇一带挖出了百里长的壕沟,壕宽丈余深约六尺,人不能爬马不能跃。

用围点打援的战术对抗明军。

当时的如果明军全力进攻李自成,胜败犹未可知。

但这时,大聪明左良玉出动了。

他见李自成大军军容整齐,士气正盛。怕打不过对方导致自己兵马受损,于是抢了友军的车马粮草后,向襄阳南逃跑。

其余四路明军见状也开始逃。

李自成立即派骑兵绕道截击,明军阵势大乱,纷纷坠入顺军提前挖的壕沟,相互践踏,死伤惨重。

此战顺军获降卒数万,马骡七千余匹,军械火器不计其数,复围开封。

牛金星等众人笑过之后接着说道:“高杰和刘良佐不来还好,若是敢来,定让他们重走朱仙镇的老路。”

听到高杰的名字后,李自成头皮不受控制的动了动。他感觉脑袋上像是有什么东西一样,很不舒服。

“非也,非也!”李岩叹了口气,“朱仙镇一战有三个关键点,但凡缺一个我军都不会大胜。反观大名府,三个关键点缺了两个。”

“愿闻其详!”牛金星从容不迫的问道。

他心里有底,所以并不怕李岩的质疑。

“其一,当时的开封城内没有明军的战兵,就算有,也只有寥寥千人,无法突破我军的封锁与外界取得联络。”

“此时的大名府有数千甚至上万明军战兵,如果我军再分兵的话,不一定困得住李性忠!”

“其二,当时的明军援兵有五路,各部意见不合,军令无法统一,所以才会兵败。”

“如果明军有援兵,多则两路,少则一路,就算意见再不合,也不会重现朱仙镇的情况。”

牛金星嘴角微微向上弯曲:“李先生是不是忘了明军的兵力?”

“朱仙镇一战明军有十八万人,我军十三万!现在我军有七万,而明军高杰和刘良佐加起来也不过四万!再加上李性忠数千战兵,总数才区区五万人而已!”

“我军深挖壕沟,广布陷阱,就算明军全力来攻也能坚守。”

李岩本想继续反驳,可是用眼神看到李自成不悦的神色后,立刻把那个想法掐灭。

不过,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反问道:“牛左辅,在场的诸位将领,如果啊,我是说如果黄得功击败了多尔衮,让他滚回关外了!而此时我军尚未攻下大名府。”

“接下来,崇祯会让黄得功救哪里?想救宣府就来不及救大名府,救大名府就来不及救宣府。”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黄得功击败多尔衮?

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