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186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定西侯蒋秉忠说道:“据宫里传来的消息说是霸占民田,试图屠戮百姓,结果被王之心揭发。”.z.

“不应该啊!”徐锡登很是不解:“霸占民田固然有罪,但只要退还民田认罪认罚,陛下是不会将薛濂怎样的。可屠戮百姓就不同了,陛下盛怒之下很可能将薛濂处以极刑!”

“薛濂没道理这么做啊!”

徐允帧站起来在房中踱步,走了一会又坐回了椅子上:“所以说,事情没那么简单。”

他刚要开口继续说,忽然心里一动。再次站起身走到房门旁,打开房门后向外面看了一眼,随后将房门紧闭。

“京师附近这么多地方,钦差队伍为什么选择了通州?选择通州也就罢了,通州那么多勋贵的庄田,为什么偏偏只查薛濂?”徐允帧眯着眼问。

“定国公的意思是...?”

“陛下要拿薛濂开刀!薛濂知道陛下要拿他开刀,索性将事情闹大,顺理成章的被抓进诏狱。”

永康侯徐锡登瞪大了眼睛:“不是,他...他有毛病吧?认罪认罚不就好了,闹大了如何收场?”

“非但没有毛病,反而是聪明的表现!”徐允帧再次向窗外看了一眼,压低声音说道:“成国公的下场诸位都看到了吧?”

众人交换眼神后,同时点头。

大明朝一等公爵成国公朱纯臣因罪被杀,家产也被籍没充公。

传承了两百多年的爵位,就此终结。

可惜,可叹!

“陛下先杀成国公,现在又盯上了阳武侯。薛濂自知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索性将事情闹大,把事摆到明面上来,逼咱们联合起来对抗陛下。”

“如果不联合呢?”徐锡登反问。

“这个问题问得好!”徐允帧站了起来,“诸位,你们谁敢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朱纯臣?”

众人沉默不语。

徐允帧说的不无道理,崇祯能对朱纯臣下手,就能对其他勋贵下手。

他们这些老牌勋贵不比那些新锐勋贵。

老牌勋贵只是祖上有功,除了与皇室成员联姻外,对皇帝和朝廷几乎没有任何贡献。

反观那些新锐勋贵,尤其是刘文炳,刘文耀这些人。

论关系,这些人是皇帝的近亲,他们比不了。

论能力,这些人能领兵作战,他们比不了。

论忠诚,他们更比不了。

“所以联合起来才是唯一出路!更何况薛濂前脚被抓,后脚宫里就死了人,陛下很难不往咱们头上怀疑!阳武侯府和我府上的命案大概率出自锦衣卫之手。”

“我的话说完了,诸位好好想想吧!”

在场的几位勋贵静静地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他们在考虑徐允帧的话是否有夸大其词的成分。

良久,永康侯徐锡登第一个表态:“既然如此,咱们就联合起来。”

“对!薛濂只犯了霸占民田这一桩罪,其余指控并无实证。咱们联合起来保薛濂,逼陛下妥协。”定西侯蒋秉忠附和道。

“可是...如果陛下执意要杀薛濂呢?”坐在角落里许久未言的武安侯郑之俊站起来问。

“他敢!”徐允帧冷笑一声:“阳武侯,你,我的祖上都是武将出身,现在朝廷正是用武之时。那些在外领兵的武将一旦得知陛下是这样对待武将勋贵后代的,他们会作何感想?”

“肯定会想到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吧?”

“文武大臣们给朝廷卖命为了什么?说白了就是为了给子孙谋福!如果陛下真的过河拆桥,谁还敢为大明效命?”

“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开来,不用建奴流贼攻打,大明朝自己就完了!”

“所以我笃定,只要咱们联合起来,陛下就不能将薛濂怎样!”

武安侯郑之俊没有高兴,反而一脸担忧:“如果...如果陛下执意要杀薛濂呢?”

屋子里顿时再次安静下来。

这个问题十分棘手,如果崇祯不顾劝阻执意要杀薛濂,其他人谁也拦不住,也没法拦。

到时候他们这种所谓的联合行为就是一场笑话。

徐允帧一脸的淡定:“诸位不用操心,有的是办法。”

其他人本就没有太好的主意,见徐允帧胸有成竹,便纷纷同意。

次日一早,崇祯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本很是恼怒。

这些都是给薛濂求情的奏本。

求情的人里面有勋贵,有朝中大臣。

说辞也都大体相似,无非是阳武侯薛濂祖上有功于大明,念在其初犯并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的前提下,减免罪责。

崇祯看着这些奏本,心中杀意沸腾。

一帮废物勋贵也太瞧得起自己了吧?以为联合起来找几个大臣,上几本奏本就能对抗朕?

对抗朕的想法?

无能且幼稚!

“王承恩把这些奏本都拿出去烧了,并且放出消息,说阳武侯薛濂霸占民田,意欲屠戮百姓,朕要按大明律处置!把求情的人名字都记下来,尤其是那些勋贵,一个也不能漏记。”

不是联合吗?朕倒要看看还有哪些人站队了!

越多越好,一网打尽!

王承恩领旨后将奏本一一捡起,拿出殿外送进了尚膳监,让人烧掉。

随着消息传出,京师百姓轰动。

“阳武侯薛濂霸占民田也就算了,竟然还想屠戮百姓,他疯了吗?”

“疯不疯的不知道,但陛下肯定会砍薛濂的脑袋!”

“我不信,阳武侯是侯爵,说砍就砍了?”

“成国公还是公爵呢,不也砍了?不信的话可以打赌,输了的请对方吃早点喝豆汁!”

“赌就赌!”

不同于百姓们看热闹的心态,勋贵和大臣们则是纷纷紧张起来。

他们怕崇祯把薛濂的个人问题上升到阶级问题。

不过这种紧张气氛随着建奴接近京师被人们暂时抛到脑后。

乾清宫内,王承恩手拿塘报、表情严肃:“皇爷,建奴大军已过三河,沿途不攻城池只抢村庄,一路往南直奔香河而去!

第289章 明末的蒸汽机

“多铎这是打算去哪儿?”崇祯看着地图,很是不解。

在多铎入关前,他猜测多铎的有两个进攻方向。

一个是京师附近。

原因很简单,京师附近商贾繁荣,物资丰盛。建奴入关的主要目的是劫掠物资,在京师附近劫掠最为合适。

第二个方向是山海关。

山海关对建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可以入中原,退可以守辽东。只要拿下山海关,他们不必绕道蒙古,随时可以入关。

没想到...多铎竟然一路往南去了。

“李宪忠最后一次找到多尔衮的踪迹是在哪里?”崇祯看向王承恩。

“回皇爷,是直沽西面一百多里的信安镇(今霸州新安镇一带),在信安镇跟丢之后,李参将再也没能找到多尔衮的踪迹。”

崇祯点点头,看来多尔衮提前与多铎约定好了地方,多铎此番入关是去寻他去了。

等等...

如果多铎一直往南,很快就会到达山东地界!

大名府挨着山东!

黄得功正在大名府一带与李自成鏖战!

多铎不会去凑这个热闹吧?

“派快马给黄得功送一封密信,告诉他建奴朝山东方向去了,让他小心谨慎。尤其注意漕运粮道,防止被多铎截断。”

“实在不行的话...”崇祯犹豫了好一会,无奈的说道:“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放弃大名府,保存实力!”

如果营救李宪忠,赵王、周王的代价是黄得功全军覆没,那么他宁愿让李宪忠,赵周二王殉国。

没办法,黄得功对他来说太重要了。

大明在北方的战兵除了吴三桂,刘文耀外,就只剩下黄得功了。

黄得功如果没了,京师甚至不保。

“奴婢这就去安排。”

王承恩离开不久,殿外的小太监送来了工部的消息:“皇爷,工部尚书范景文,工部员外郎焦勖奉旨觐见。”

“让他们进来。”

范景文和焦勖得到旨意后,小心谨慎的走进殿门。

“臣范景文。”

“臣焦勖。”

“叩见陛下。”二人同时施礼。

“免礼平身。”

崇祯坐在龙椅上,表情平静。

给人一种丝毫不受薛濂和建奴入关影响的感觉。

范景文偷偷瞧了一眼崇祯,用细微的声音对焦勖说道:“不该说的别乱说,小心陛下治你的罪。”

焦勖晃着黝黑的脑袋嘿嘿一笑,没放在心上。

崇祯让人将桌子上的一本书递给范景文,并问道:“范尚书,知道这本书的来历吗?”

范景文恭敬的从太监手里接过书册,认真的翻阅起来。

站在范景文身后的焦勖扫了一眼书皮,扯着嗓子说道:“我知道!我知道!”

范景文无奈的苦笑一声,对崇祯施礼:“焦勖乃是一个粗人,请陛恕罪。”

“无妨,既然知道就说说吧。”

“嘿嘿,臣遵旨。”焦勖从范景文手里拿过书册,认真的讲解起来。

“《新制诸器图》,王徵著书于天启七年。此书常与《远西奇器图说录最》合印,天启七年初刻于扬州。”

“你见过王徵?”崇祯有些激动的问。

“回陛下,不但见过,还传授给臣很多知识。我朝四年孔有德率部在吴桥叛变,时任辽海监军道的王徵与兵部司务孙元化等被叛军所掳。次年二月,孔有德将孙元化与王徵放还,回京途中与他相遇,自此结为好友。”

范景文站在焦勖前面不停的晃脑袋,想让他少说两句。

吴桥兵变的事能随便说吗?

崇祯不但没有在意,反而更加看重焦勖。

王徵是什么人?

后世有南徐北王之说。

南徐指的是徐光启,北王说的就是王徵。

此人名气没有没有徐光启大,贡献却不小。尤其是机械方面,出仕为官前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

后来又与传教士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这本书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西方力学的编译著作。

“既然是王徵的好友,想必对这本书很了解了?”崇祯问。

“差不多!”

“书中记有一句话,说火船自去,火雷自轰,风轮转动,风车行远。你知道这句话写在哪一页吗?”崇祯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