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毕竟袁继咸是接任了他的职务,如果袁继咸故意晚到或者不来,在武昌领兵的就是他了。
“那...尚书大人担心什么?”
“我担心他这么做会不会影响军心。”
史可法的担心不无道理。
打仗前什么最重要?
军心!
张献忠号称数十万兵马,浩浩荡荡杀往四川。
虽然他麾下没有多少精锐,但胜在人数多。也正因为人数太多,才会让很多城池望风而降。
按照史可法的规划,袁继咸不应该裁兵,而是把之前的老弱病残都留下,依靠人数优势给士兵们壮胆,鼓舞军心。
袁继咸的做法正好相反。
他不打人海战术,而是用精兵之策。
“这公文...?”吕大器不好说什么,只能问史可法的意见。
“袁继咸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咱们不能在他背后掣肘。”史可法一边说,一边在公文上署名,并批复同意的字样。
“稍后把这些公文给太子殿下呈上去,催促殿下今天日落前一定要批复完毕,否则影响前线战事。”
“是。”吕大器收好公文,站在一旁。
史可法接着从旁边一摞公文里抽出一本,继续批阅。
随着等待批复的公文越来越少,史可法停了下来。
他长叹一声看向吕大器:“俨若(吕大器字俨若),不出意外的话,过两天钱谦益成为我的幕僚,伴我左右。”
吕大器一惊,“钱谦益是当朝罪人,陛下尚未恢复他官籍,尚书大人怎么会想到让他当幕僚?”
“别问了,有些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吕大器似乎明白了什么,长叹一声不知该说什么是好。
能让史可法无奈的人,纵观整个南京朝廷,也只有太子一人了。
史可法稳了稳情绪继续说道:“提前告诉你是让你心里有个准备,如果有一天我因此获罪被罢官免职,希望你能接任兵部尚书一职,管好兵部。”
“我?”这次轮到吕大器苦笑了。
他现在的官职是兵部右侍郎,距离兵部尚书还有一个左侍郎的距离。
“放心吧,我有办法。”史可法脸上写满了信心。
史可法都这么说了,吕大器只能点头表示同意。
“袁继咸向兵部申请的一万套甲胄,武器,准备的怎么样了?”史可法问。
“截止到昨日,兵部、工部只筹备出四千套甲胄武器,剩下的尚在制作之中,预计三个月后能制作完毕。”
“太慢了!”史可法站起来,有些微怒的盯着吕大器:“我不是让你去向京营借吗?我去京营库房查看过,闲置的甲胄武器多了不敢说,两千套还是有的。”
“借来两千套,再加上之前的四千套,只要把这六千套甲胄武器运过去,绝对能帮袁继咸大忙。”
吕大器再一次露出无奈的表情,“大人息怒,京营是您和魏国公共同管理,魏国公以南京比武昌重要为由,拒绝外借。”
“操江水师,漕运那边属下都询问过。刘孔昭,朱国弼的答复都是没有。”
史可法悲愤之余又有些无奈。
京营,水师,漕运凑不出两千套甲胄?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明知道他们故意不给,史可法也没有办法。
怎么办?
弹劾?换人?
先不说朱慈烺同不同意,就算朱慈烺同意,换将之后的军心也会出问题。
现在正是关键时刻,绝不能瞎折腾。
“这样吧,我给湖广巡抚何腾蛟修书一封,让他给袁继咸凑千余套甲胄。至于武器,自制也好,抢敌人的也罢,袁继咸自己想办法。”
“何腾蛟...属下觉得他不会帮袁继咸。”
“何出此言?”
“属下也是随口一说,完全是凭感觉。”吕大器不想多说,敷衍道。
“行了,袁继咸的事就这样。让他快点整顿兵马,准备出兵。”
“是。”吕大器坐在旁边的桌子上拟定回复的公文。
史可法刚要起身上厕所,门外的衙役走进来汇报:“启禀尚书大人,黄道周黄侍郎门外求见。”
“快让他进来。”
年已六旬的黄道周迈着缓慢的步伐走了进来。
看着一步三晃的黄道周,史可法起身迎接。
黄道周施礼后叹息一声,“属下知道兵部事务繁忙,但大人兼着吏部尚书一职。兵部的事要管,吏部的事也要管啊。”
“怎么了?”
“最近举荐的这些官员里,多是马士英的亲支近派,如此下去,朝堂不稳啊!”
第341章 张煌言出仕
明朝补选官员有三种方式。
分别是会推,部推和常选。
会推又称廷推,主要针对三品以上官职。
届时由吏部会同九卿,共同推举官员填补官缺。
官缺有京官和外官。
京官职位有左右侍郎、左右佥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卿;外官职位则有巡抚,总督,布政使、按察使。
部推是针对五品以上,三品以下的官员。
由吏部全权负责负责。
五品以下官员的选拔称之为常选。
常选又分大选和急选。
这些官员的选拔表面上由吏部负责,最终的名单则是由皇帝亲自决定。
现在太子监国,官员的任免权便理所当然的落到了他手里。
昨天进行过一次大选和几次部推,准备选拔任命的官员有很多。
想到这,史可法问黄道周:“哪些人是马士英的亲支近派?”
“越其杰,杨文骢,田印。”
“越其杰与马士英是至亲,杨文骢则是马士英的妹夫,而田印是马士英的至交。”
史可法想了想:“举贤不避亲,更何况朝堂正是用人之际...”
黄道周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越其杰,杨文骢,田印此前都担任过一官半职,后都被御史弹劾夺官。”
“如此行迹卑劣之人,岂能复用?”
“他们被举荐何职?”史可法问。
黄道周义愤填膺地回答:“越其杰被推举为河南巡抚,说是要和马士英一起收复河南;杨文骢被推举为右佥都御史;田印则被推举为户部郎中一职。”..
“部推之前怎么没见人说?”史可法也有些恼怒。
推举官员历来由吏部主导,对候选的官员要求考核很严格。
若是真如黄道周所言,这三个人根本没资格参与推举。
黄道周苦笑一声:“他们只是被免了官职,没有被废官籍。朝廷急需用人,负责审核的官员便没有深究。”
史可法皱着眉坐到椅子上,有种不好的预感。
他知道马士英会在朝中布局,没想到动作竟然会这么快。
如果不加以牵制,等朝里都是马士英的人时,他史可法和东林党都会失势。
“推举的名单交给殿下了吗?”
“还没有,但是各部均已署名,无法删改了。”黄道周再次叹了口气。
史可法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站在原地想了好一会。
“黄侍郎,名单上能加人吗?”
既然无法删改,不如加几个名字。
马士英在朝中布局的办法是安插亲信。
破局的办法很简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现在他大权在握,安排几个人还是没问题的。
“能倒是能,但各部官缺都有候选人了,就算想加也没职位了!”
“有,按律大明南京左右佥都御史共需有四人,我记得还缺一个右佥都御史。”
黄道周想了一下,确实如此。
“不知大人想推举何人?推举右佥都御史需要都察院官员在场陪同考核,考核通过后署名。”
“恐怕没有哪个御史愿意署名...”黄道周一脸担忧。
都察院是专门弹劾的部门。
临时在名单上加名本就违规,御史不会冒这种风险签名。
“署名不是问题,右都御史张慎言素与马士英不合,他会署名的。事出仓促,本官没有合适的人选。”史可法思来想去,也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南京朝廷关系错综复杂,城中那些候补的进士、举人背后都有不同的关系。
稍有不慎就会选错人。
吕大器突然想起一个人,开口说道:“尚书大人,属下推荐一人。”
“哦?推荐谁?”
“前些天,正在宁波巡视刑狱的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给属下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提起一个人,说此人文武兼备,是个人才。”
“快说名字!”史可法有些焦急。
“张煌言!”
“张煌言?”史可法歪着脑袋,“我怎么对此人没有一点印象?”
吕大器介绍道:“张煌言名门之后,其远祖乃南宋宰相文节公张之白。到其父张圭章时,家道中落。张圭章是天启四年举人,曾任山西盐运司判官,官至刑部员外郎。”
“哦,有印象了!”史可法终于想起了这个人,“他现在人在何处?”
“在宁波。”
“太好了!”史可法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如果张煌言在南京,他反而不会提拔他。
毕竟南京的关系太乱了。
在宁波就放心多了。
“发急递,让他来南京担任右佥都御史一职。让这位名门之后,在大明朝堂搅一搅。”
“属下这就去办!”吕大器转身来到桌子旁边,拿起笔后伏案疾书。
史可法让告诉黄道周在名单上加了张煌言的名字后,让他先回吏部等待。
自己则留下来嘱咐吕大器:“俨若,未来一段时间兵部的事就先交给你了。我要把精力放到吏部那边,防止朝堂上这帮人作乱。”
“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尽心竭力做好兵部的事。”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