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5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在寒风的催促中,抬轿的轿夫悄悄加快了脚步。

砰!

一颗巨大的烟花在盛京上空爆炸,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过年了!过年了!”一帮小孩在雪地中,对着烟花欢呼。

“离过年还早呢!”

“俺娘说了,进了腊月就是年!”

“你娘说的对!”

......

砰!砰!砰!

一颗颗烟花升空,将京师的黑色的天空染成了五彩斑斓的颜色。

城中百姓们纷纷走上街头,抬头仰望。

不是他们买不起,而是别人放的烟花更有性价比!

不过今年的烟花价格确实贵。

对比往年,崇祯十七年年末的烟花价格贵了近五成!

究其原因是朝廷对火药需要剧增,导致民间火药价格暴涨。

上游原材料上涨,下游的火药产物鞭炮价格跟着飙升。

“哎!还让不让人活了,今年鞭炮价格也太贵了!”一个百姓发牢骚。

旁边的邻居白了他一眼:“往年便宜的时候我也没见你买过!”

“往年饭都吃不饱,更别说买鞭炮了。今年有钱,就是舍不得买...”

“你们知足吧!手里能有俩闲钱全都是因为陛下免了全国一年赋税!”

“是啊!是陛下让咱们过上了好日子!”

“听说了吗,陛下又下旨了,说是免除明年的赋税!”又一个百姓说道。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了,谁敢开这种玩笑?”

“朝廷这么多官,养了那么多兵,一年的开支得花多少钱?陛下有那么多钱吗?”

“当然有了!崇祯十七年邸报上都写了,仅从宣府那些卖国商人那里就抄没了上千万两财产。陛下本可以将那些钱送入内帑留着自己花,但是陛下心系全国百姓,于是下旨再免全国一年赋税。”

“陛下圣明!俺这辈子头一次遇到这种好事!”

“吾皇万岁!”

街边一些百姓自发的跪在地上,磕头谢恩。

“马上就过年了,大家伙送灶王爷的时候都给陛下祈福许愿!让他老人家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行,大家伙别忘了!”

砰!砰!

一颗二踢脚腾空而起在空中爆炸,将房檐上的积雪震落。

工部员外郎焦勖皱着眉摇头。

旁边的汤若望凑过来询问:“怎么了?”

“飞的太低了!陛下前些日子让人送信,问能不能将二踢脚里面装上铅丸,改造成能杀人的火器。”

“我试了很多次,铅丸装多了不是飞不起来,就是飞的太低,伤敌一百,自损一千!”

“装少了吧...没效果。”

汤若望听完顿感后背发凉,他快速检查身体有没有伤口:“刚...刚才你放的二踢脚里面装铅丸了?你疯了!你简直就是个疯子!”

“那倒没有,为了测试效果,我装了同等重量的土!”

“呼...吓死我了!”

“不过...”汤若望有些疑惑,“就算能飞起来,又如何改变飞行方向呢?”

“用炮管!我已经试过了,炮口指向哪里,二踢脚就能往那个方向飞!”

“哦!”汤若望点头,随后看向满地的二踢脚。

看了一会后,他还是有些不懂:“为什么不直接用开花弹呢?那玩意的效果可不是二踢脚能比的。”

“开花弹弊端太大!十次射击,开花弹要么炸早了伤到自己人,要么引信被震灭给敌人送炮弹,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前线的士兵根本不愿意用这玩意!甚至把开花弹称为为国尽忠弹...”

“改造成二踢脚就不一样了,那样不但方便携带,还能提高成功率。”

汤若望撇了撇嘴:“你继续试吧,我回屋喝茶去了!”

“先别去,帮我把这个试完了再走!”

第389章 大明钱庄

时间一晃来到了腊月二十。

大明朝有四个重要节日,分别是冬至、正旦、元宵节和万寿圣节。

冬至和元宵节就不用赘述了,与现代的节日是一个意思。

正旦节是每年的正月初一,现代称之为春节。

万寿圣节是皇帝的生日。

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需要给官员们放假。

至于是否宴请群臣,就需要根据皇帝本人的意愿来决定了。

假期有长有短。

最长的是元宵节,大致有十天假期。

其次是正旦节,约有六七天假期。

冬至和万寿圣节的假期短则一天,长则三天。

另外官员每月还有两天的朔望假。

所有的假期加起来有四十多天,待遇相当不错了。

当然...这些假期没有法定一说,全是根据习惯形成的隐形制度。

另外,所有官员休假必须得到上司批准才行。

崇祯的生日是腊月二十四。

眼看万寿圣节和正旦节临近,王承恩向崇祯请示:“皇爷,奴婢斗胆问一句,不知万寿圣节是否宴请群臣?”

“如果宴请的话,需要尚膳监提前准备。”

崇祯想了想:“关内流贼作乱,关外建奴、蒙古人虎视眈眈,朕身为大明皇帝应克己节俭。传旨下去,万寿圣节不办宴席,只给官员们放一天假。”

“奴婢这就去传旨。”王承恩施礼后就要离开。

“等等。”

王承恩急忙转回身:“皇爷还有什么吩咐?”

“朕让你弄的红包做好了吗?”

“回皇爷,还差百余个,今儿下午就能做完。”

“大明钱庄筹备的怎么样了?”

“已经全部准备妥当,钱庄的银票也已印制完毕,只等内府库银送到后就能开业。”

“嗯...”崇祯满意地点头。

他开钱庄的目的是为了组建大明官方的银行!

这个银行只干一件事: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想发展经济还得靠商业。

商业繁荣还需要有一个前提:稳定。

稳定的环境。

现在国内流贼屡剿不灭,无法给商业提供稳定的交易环境。

流贼可不只有李自成,张献忠。

他们只是势力最大的两个团伙。

除了他们外,还有很多中小规模的流贼,土匪。

这些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明朝的南北贸易。

明代南方往北方运送的主要是粮食,茶叶,瓷器,丝织品以及各种名贵木材等。

而北方往南运的东西无论数量还是品种,相对都少了很多,基本都是煤炭,棉花之类的东西。

于是南北贸易中,南方是始终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北方处于贸易逆差地位。

南方商人需要把从北方赚到的钱运回南方。

为了确保银子的安全,他们只有两个选择。

一,投靠大商队。

大商队人多势众,不但有自己的护卫队,甚至还能雇佣漕运官兵同行。

二,贿赂漕运官兵,用漕运船只把银子运回去。

无论哪个选择,都大大影响甚至了商业的发展。

大明钱庄就是为了解决这件事。

前期北京一个钱庄,南京一个钱庄。

拿着银票就可以兑换银子。

方便商人交易,促进货币流通。

钱流动的越快,经济发展的才能越快。

反之亦然,经济发展的越快,货币流动速度也越快。

北京的大明钱庄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只要想,随时都能开起来。.

南京不行...

没钱没人!

其实钱倒还是其次,毕竟内帑不缺钱。

主要还是人的问题。

大明钱庄一旦承接的业务多起来,南京钱庄的钱少说也得有几百万两银子。

等于第二个国库。

他不是信不过朱慈烺,而是信不过南京那帮人。

有没有折中的办法呢?

崇祯闭目沉思。

就在崇祯思考的同时,外面响起急匆匆的脚步声。

紧接着殿门被人推开,一个小太监带着寒风跑了进来。

他走进殿门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皇爷,国子监出事了。”

王承恩见状急忙用眼神示意门外的侍卫,让他们将殿门关闭。

他这么做一是怕冻着崇祯,二是防止消息外泄。

关闭殿门后,崇祯这才问道:“什么事?”

“回皇爷的话,国子监有一个监生在皇城门外下跪鸣冤,现已被勇卫营拿下,关在一间临时牢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