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高杰身上受到七八处伤,最重的伤势来自大腿上的刀伤。
红色的鲜血止不住地往外流。
“搭把手,把他的裤子撕开!”王国兴吩咐过后从怀里的拿出一个包裹,里面放着一团雪白的棉花和白色颗粒状的东西。
此时其他人已经将高杰的裤子用刀划开,一道深深的刀伤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王国兴刚要把白色颗粒物往伤口上倒,高杰忍不住往后缩了一下:“王...王同知,这是...何物?”
“白糖,棉花。”王国兴指着包裹里的东西回答。
“白糖不是...吃的吗?”高杰有些诧异。
白糖在是大明朝可以说是食物中的奢侈品,是有钱人才消费得起的东西。
其实不止明代,就连八九十年代以前,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几户能做到经常吃糖。
王国兴嗯了一声,解释道:“白糖确实是用来吃的,但是止血有奇效,同时敷上白糖的伤口愈合的也很快。”
“你怎么知道的?”
“是陛下说的,经过我们锦衣卫的验证,此物确实有止血愈合伤口的效果。现在京师及边关高级将领,几乎人手一份白糖、棉花做成的止血包。高总兵如果想要,回头我让锦衣卫送几份来。”
“要,要!”高杰不停地点头。
这种好东西他求之不得。
在高杰的注视下,王国兴快速将伤口处理完毕。
短暂恢复后,高杰断断续续的说道:“王...同知,今天是我连累了你啊。”
王国兴摇头:“你没有连累我,严格来说此事怪我,要是我早来一天,就不会让你身陷险境了。”
高杰一愣:“此话何意?难道...你早就知道许定国要谋害于我?”
“不是我,是陛下猜测许定国要害你,所以命我星夜兼程赶到徐州。可惜沿途驿站被毁坏不少,否则昨天我就到了。”
高杰后背发凉,一股寒意从背部蔓延至全身。
他在想,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难道锦衣卫的眼线已经发展到如此地步了吗?
王国兴怕高杰多想,胡编道:“钦天监上奏陛下有将星摇摇欲坠。陛下思前想后,认为你遇险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才有了之后的事。”
高杰听完王国兴的解释后很高兴。
钦天监是大明最神秘的衙门之一,既然说钦天监都说他是将星,看来他没站错队。
众人又等了一会,忽然听到城南方向传来了震天的喊杀声。
王国兴知道,是高杰的外甥李本深杀进来了。
“走,往城南方向退!”王国兴说道。
“这,那里是主战场,现在往那边去是不是...”高杰很是担心。
“不用担心,”王国兴一边观察外面的形势一边说:“许定国造反这件事只有少数高级将领知道,下面的士兵基本都不知道。他们不知为何而战,充其量也就有平时五成的战力。”
“在李本深重兵的围攻下,许定国所部坚持不了多久,很快就会投降。”
果然如王国兴所料,他们还没来到南门附近,南门一带的战事就已经结束了。
高杰在重兵的掩护下退出徐州城。
而许定国本人则趁乱从东门突围,随后一路南下投奔刘宗敏去了。
随着黎明的曙光从天边升起,整个徐州城又恢复了昨日的宁静。
中军帐的病榻上,高杰缓缓睁开眼睛。
李本深见高杰苏醒,立刻汇报:“启禀舅舅,昨夜我部伤亡两千余人,其中七成是舅舅的亲兵营。许定国部共有一万余人,死走逃亡四千余人,投降六千。”
“许定国本人...不知所踪。据东城门守军说,他于昨夜寅时初刻出城,随后一路往南,消失在黑暗之中。”
高杰咬着牙冷哼一声,没说话。
他在这件事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轻信许定国,自己也不会受伤,麾下亲兵营更不会损失惨重。
王国兴见高杰苏醒,拱手道:“既然高总兵已经苏醒,我也就放心了。如果没什么事的话,我这就告辞回京复命。”
“等一等...”高杰犹豫片刻后问:“王同知,我身上的伤虽然不重却也不轻,接下来该怎么做?”
“高总兵想怎么做?”王国兴反问。
“我当然是想打李闯贼,但身上的伤势让我无法领兵打仗。”
“高总兵自己拿主意吧,我只是奉命传话,其他的无权管辖,告辞!”王国兴抱拳拱手,转身离开。
中军帐内,众人大眼瞪小眼。
这时邢氏走了进来,她打了一盆热水,沾湿毛巾后给高杰擦脸。
她一边擦一边嘟囔:“一个个哭丧着脸干什么...只是受伤了,有没有生命危险,真是的。”
“舅母,”李本深叹了口气,“舅舅身上有伤,上边让舅舅南下解凤阳之围,难啊。”
“怎么?你舅舅不在,你们就打不了仗了?”邢氏反问。
“能打是能打,但谁都没带过这么多兵,真打起来确实是个事。”
“狗屁的事!”邢氏冷哼一声,“李闯贼最擅长围点打援,你带这么多兵去不正好中了他的圈套吗?”
“那...那我该怎么办?”李本深愈发无奈。
邢氏不说话,看向高杰。
高杰伸手在邢氏身上摸了一把,笑着说道:“你比较了解李闯贼,有什么想法就快说出来吧。”
邢氏脸色一红,甩开高杰的大手后说道:“要我说啊,想对付李闯贼得分兵才行。”
高杰嘲笑道:“你是不是还没忘了李闯贼啊?此时分兵反而会中了李闯贼的奸计,被他各个击破。”
邢氏呸了一声,随后说到:“我说的分兵是将骑兵分为数支小股部队,袭扰李闯贼营地。”
“另外将主力部队埋伏在数里之外。”
“如果李闯贼敢追击,就把他的追击部队往我军主力埋伏的地方引;如果李闯贼不追击,就每日在营地外叫阵,使用疲兵之计。”
“时间长了,李闯贼这支疲惫之师又能剩下几成战力?”
“妙啊!”高杰忍不住抬头看向邢氏。
“舅母此计甚妙!”李本深对着邢氏深施一礼。
高杰强忍着身上的伤势坐了起来,吩咐外面道:“联系刘良佐和仆从善,
约定同时南下。刘良佐进驻宿州,我攻灵璧,仆从善取泗县!”
“有功一起分,有过一起担,谁要是不战而退,我第一个上疏参他!”
“不,”高杰觉得刚才说的话有些不妥,改口道:“我第一个带兵揍他!”
第424章 造船
就在江南战事如火如荼的进行之时,崇祯也没闲着。
他在筹备一系列的大事。
第一件事是调兵。
他将新招募的士兵一分为二,一部分调往蓟州,一部分调往居庸关。
这样就能把镇守在居庸关的唐通解放了。
接下来,他把唐通调往宣府驻守。
这里是对抗李自成和蒙古人的第一战场,有了他这支精锐坐镇,阎应元的压力会小很多。
蓟州的高第则被崇祯调往蓟州镇。
蓟州镇与蓟州不是一个地方。
明代的蓟州是现在的蓟县,而蓟州镇则是现在的迁安三屯营镇。
王永吉被崇祯调往蓟州。
这样整个北面的防线就布置完成了。
从东往西依次是山海关的吴三桂,蓟州镇的高第,蓟州王永吉,密云、居庸关黄得功,宣府阎应元和唐通,保定李性忠,京师刘文耀,皇城李宪忠。
如果建奴入关再次入关,凭借长城的缓冲时间,明军很快就能集结十万..
不,严格来说可以集结二十万大军进行反击。
尤其是那些新军,在经过半年多甚至将近一年的操练后,已经有了一战之力。
虽然比不上边军,但也比普通部队战力强很多。
崇祯筹备的第二件事是进一步放开海禁。
隆庆时期大明朝廷调整海洋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但是...
隆庆开关是一次有限制的开关。
当时只开放了建漳州府月港一处海关,沿海所有远洋贸易的商船,必须到月港办理远洋贸易手续。并且只能这里入港验货,出港入海。
同时,所有船只都必须办理船由和商引。
(船由等同于后来行驶证,商引可以理解为营业执照。)
此前只有月港一个海关,如果可以的话,他打算分别在山东,南直隶,江浙,广东开设一个海关。
这样大明朝就有五个海关了,能进一步扩大贸易。
尤其是官方的贸易。
此前开放海禁发展的是民间私人贸易。
这次他要开展官方远洋贸易。
将大明朝的茶叶,丝绸,瓷器卖出去,换回来金、银,木材,石油甚至甘蔗。
当时大明朝的甘蔗主要种植在广东、广西、福建一带。
受到农业技术以及天气的影响,那个时代的甘蔗种植户完全是看天吃饭。
所以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不高。
但是南阳一带就不同了。
那里的环境十分适宜甘蔗生长,产量很高。
甘蔗是制作糖的原料。
糖在古代是奢侈品,在近代是战略物资。
为什么能成为战略物资?
一是保质期长,同时也是天然的防腐剂。
二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补充能量和营养。
三能止血,加速伤口愈合。
尤其是第二点,在战场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举个例子。
两军对战,明军将建奴击溃还没来得及休整,就遇到了另一伙敌军。
如果每个士兵手里都有一块糖补充体力。
那么完全有再战的能力。
这能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听完崇祯的分析后,李若琏下意识的说道:“陛下,进一步开放海禁会让郑芝龙利益受损。现在南方战事已经到了关键时刻,臣以为最好还是再等等。”
崇祯想了一下,李若琏说的很对。..
郑芝龙垄断了福建一带的海洋贸易。
从月港出关的船只如果不挂郑芝龙的旗帜,会被海盗袭击。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