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8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哦?”张献忠抬头看向孙可望,“为何?”

孙可望在众人的注视下,认真的说道:“义父,在场的诸位。”

“我军当务之急是找一个可以休养生息的地方,纵观整个大明,唯有关中和蜀中最为合适。”

“关中已被李自成占据,我军就只能选择蜀中了。”

“现在秦良玉主力出川入楚,蜀中兵力空虚,正是我军返回蜀中的好机会!”

在场的大部分人听罢,纷纷点头。

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

张献忠和李定国摇头。

贵州山路崎岖,又有虫蛇毒瘴。

贸然从贵州入川,就算能侥幸进入四川,损失也将难以估量。

刘文秀善于察言观色,见张献忠轻轻摇头,立刻站出来说道:“义父,我认为从贵州入川风险太大,不是上上策。”

“那你认为上上策是什么?”

“南下攻打广东!如果明廷派兵追击,往西可以进入广西,往北可以入福建,实在不行往南可以渡海占据琼州府,与明廷隔海而治。”

第431章 汪兆麟的奇谋

听完孙可望的分析后,张献忠沉思不语。

南下广东确实是一个出路,但并非长久之计。

尤其是孙可望说的占据琼州府,与明廷隔海而治根本不现实。

大西军虽然也有水师,但终究是内河水师。

一旦出了海,就不是明军水师的对手了。

“定国,你怎么看?”张献忠看向李定国。

李定国不好意思否定孙可望,毕竟对方是大哥,于是谨慎地说道:“我觉得大哥说的有道理,可以派先锋部队尝试进入两广。如果进攻不顺,再考虑转战其他地方。”

张献忠抬起头,对这些人的军事眼光有些失望。

汪兆麟见状昂首挺胸地站了出来:“岳父,我觉得南下两广不妥。”

“首先两广多山地,会放慢大军行军的速度,与我军以走制敌的策略相悖。其次我军在永州休整月余,明廷肯定在两广地区布置了大量兵马,只等我军上钩。”

张献忠顿时来了精神,他盯着汪兆麟问:“军师的意思是去哪儿?”

“四川!”

孙可望冷哼一声:“军师此言差矣,贵州的山路比两广地区多得多,从贵州入川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李定国跟着说道:“确实,从贵州入川的风险比进入两广地区的风险高很多,并非上上策也。”..

汪兆麟呵呵一笑:“论领兵打仗,我确实不如两位将军;但若论运筹帷幄之中,两位将军怕是不及我半分。”

狂,太狂了!

孙可望被气的够呛,他捏了捏拳头将怒火压了下去。

李定国也被气坏了,抬手就要打人。

刘文秀上前一步制止:“二哥有事好好说,别动手。”

在众人不同的表情中,汪兆麟说出了一个惊为天人的策略。

“岳父,在场的诸位!以走制敌的精髓是什么?”

李定国抢着说道:“是走!”

“额...不错。”汪兆麟对李定国这种抢风头的行为很是不满。

迫于当前的形势,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走的目的是牵制明军主力,让他们跟在咱们屁股后面跑。牵制的明军主力越多,其他地方的明军就越少。”

“所以我的策略是沿湘江顺流而下假装攻取衡州(今衡阳),然后沿洣水逆流而上到达衡山东面的攸县一带。”

“到达攸县后快速北上攻打萍乡和万载,然后分兵两路攻袁州。”

“袁州是江南重地,商贾云集货物往来,繁华无比。尤其是两广地区的商人,大部分会先北上袁州(今宜春),从袁州城外的袁河顺流而下进入赣江,随后入鄱阳湖沿长江送往南京、扬州一带。”

(两广地区的海面上有海盗,再加上海船宽大,不适合在长江上航行。想要通过海船运输货物需要在长江入海口附近换船,费时又费力,所以明代两广地区大部分货物都走陆运。)

“袁州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讲了吧?明廷为了保证两广通道畅通,肯定会想办法调集重兵收复袁州。”

“现在李自成正围攻凤阳,明廷兵力吃紧,想收复这里必定会派秦良玉南下。”

“等吸引明军主力后,我军立刻顺袁河东进鄱阳湖,然后攻取安庆。安庆是南京门户,南京那些人为了自保只能再次调集主力来攻。”

“随后我军北上六安,西进罗山县,穿天台山南下孝感,再谋荆州!这样不但绕过了重兵把守的岳阳,武昌和九江,还迷惑了明军。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到达荆州一带,准备入川了。”

“此时的四川兵力空虚,我大西军正好趁虚而入!”

汪兆麟说完对策后嗓子有些干,退到一旁拿起水囊咕咚咕咚的喝了起来。

军帐里面静悄悄的,没人说话。

奇谋,奇谋啊!

张献忠越听越精神,他先是在脑海里简单绘制了一张行军路线图,随着汪兆麟说出的地名越来越多,他脑子有些不够用了。

不等汪兆麟说完后,他伸手将桌子上的地图摊开,认认真真的分析起来。

过了许久,张献忠长舒一口气坐了回去。

“诸位,你们觉得军师的计策如何?”

还是没人说话。

他们都被这个行军路线震惊了。

从永州到荆州绕的这一大圈路,总路程将近三千里。

震撼,还是震撼。

见没人说话,张献忠也不催促,而是站在原地等。

他本人对这个行军路线以及最终的目的地十分满意。

这个路线不但避开了明军主力,还迷惑了明军判断,让他们摸不清大西军的走向。

毕竟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绕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荆州。

别说明军了,就连他自己也没想到。

见还是没人说话,张献忠轻咳一声:“咳咳,如果没问题的话,三天后按照这个路线行军。”

“这是大西军最高机密,谁敢泄露出去,别怪我对他不客气!”

虽然在场的人都是大西军骨干中的骨干,但此事事关大西军生死,为了稳妥起见,张献忠决定再嘱咐一句。

“谨遵大西王军令!”

“其他人可以走了,军师留一下。”

等其他人走后,张献忠拍着汪兆麟的肩膀:“军师啊军师,你果然是我大西军的人才。”

“大西王过奖了。”汪兆麟讪讪一笑。

“说吧,想要什么奖励?”

“我...”

“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实在不想要,本王可就真不给了。”

汪兆麟硬着头皮跪地道:“回岳父大人的话,我真的什么都不要。”

“好了,”张献忠哈哈一笑:“回头我让人给你送去五百两银子,留作私用。”

“多...多谢义父。”汪兆麟笑着磕了一个头,转身离开。

走出营帐后,他嘴角的笑意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懈。

五百两银子?

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只给五百两银子?

这不是瞧不起人吗!

广州商人可是给了他十万两银子!

走着走着,汪兆麟忽然意识到一个大问题。

大军不日启程,如何将广州府商人承诺的九万两银子拿到手?

第432章 捧杀

带着这个问题,汪兆麟再次找到了赵永年。

“赵永年,快给广州商人去信,就说我已说服大西王,不会向广东进军。”

赵永年心头一震,用怀疑的目光看向旺兆麟,“汪大人不会骗我吧?”

“呵,”汪兆麟冷笑一声,“我汪某人素来讲信誉,不信的话可以等三天,三天后大军就会往北走。”

赵永年将这个信息迅速记下,然后继续问道:“可是,如果大军启程,那些银子又该送往哪里?”

汪兆麟刚想说出荆州二字时,忽然停了下来。

不行,不能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否则他会死的很惨。

可是不告诉对方目的地,那些银子又没地方送。

汪兆麟陷入到两难的境地。

“或者,”赵永年眉毛一挑,提议道:“把那九万两白银换成黄金,按照十五比一的比例,能换六千两黄金,总重还不到四百斤(明斤,十六两一斤)。”

“只要汪大人说出时间和地点,那些黄金会按时送达。”

汪兆麟一番思考之后,谨慎地说道:“武昌府吧,两个月后我会派人去取,如果没有,你就死定了。”

赵永年假装一愣:“听汪大人的意思在拿到那些黄金之前,是不会放我走了?”

“不然呢?”汪兆麟反问。

“哎。”

赵永年叹了口气,拿过纸笔,继续当着旺兆麟的面给广州府写信。

这封信的内容比上一封信内容多很多。

首先他当面写出大西军不会进攻两广,随后又把自己的处境告诉了对方,表明如果不按照约定给钱,他会死的很惨。

汪兆麟检查无误后,按照赵永年所说的地址,派自己的亲信前去送信。

赵永年等那名亲信走远后,故意问道:“汪大人,这次大西军北上应该还是李定国将军当先锋吧?”

汪兆麟皱着眉问:“你想打探我军机密?”

“不不不,我可不敢打探大西军的秘密。”赵永年连忙摆手,“我在乡野行医数年,从百姓们口中得知大西军有一个李定国将军。”

“此人用兵如神,百战百胜。带兵更是纪律严明,既不杀人,也不奸淫,同时不抢钱粮、不宰耕牛、不放火,深受百姓们拥戴。”

“所以,刚才忍不住问了一嘴。”

......

赵永年一边说,一边观察汪兆麟的表情。

汪兆麟越是生气,他越是称赞李定国的为人处世能力和领兵作战的才能。

这叫什么?

捧杀!

只不过捧杀的不是旺兆麟,而是与旺兆麟关系素来就不太好的李定国。

汪兆麟是张献忠的女婿。

李定国他们是张献忠的义子。

对外,他们是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