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29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一旦被对方得到喘息的机会,再想打败还要重走之前的老路。

吕大器叹了口气,摇头拒绝。

战事一直持续到半夜才结束,明军简单收拾战场后就地扎营。

次日一早,吕大器在城外召开会议。

高杰,刘良佐,马士英,朱国弼,刘孔昭,仆从善,李际遇,王之纲,刘肇基,李士元等人全部到齐。

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此战他们不但解了凤阳之围,还大胜流贼,可以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大捷。

吕大器坐在军帐中间,双手伏案。

他目光一一从众人身上扫过,在朱国弼脸上短暂停留后将目光收回。

“昨日大胜流贼全是诸位的功劳,我吕大器在此谢过了。”说罢,他站起身,对着所有人抱拳拱手。

“吕总督客气了,论功劳,总督大人当排第一。”

“是啊,吕大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实乃当代卧龙也。”

“咱们谢过吕大人!”

在场的将领们纷纷站起身,对着吕大器还礼。

寒暄过后,吕大器伸手拿出三封公文。

“诸位,凤阳之围已解。咱们商量一下,接下来该怎么用兵。”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很是不解。

怎么用兵?

当然是穷追猛打了。

高杰性子急,率先问道:“吕大人不用问了,请给我下一道军令,我愿率部追击李闯贼。”

刘良佐,李际遇,王之纲跟着发声,表示愿与高杰一同追击李自成。

吕大器叹了口气,拿起面前第一道公文,打开后念道:“秦良玉总督所部兵马从荆州挥师北上,先后克复承天府,襄阳,南阳。现大军主力从内乡西进,直指关中东南门户武关。”

吕大器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昨天能战胜李自成并非是李自成的兵马不堪一击,而是秦良玉剑指关中,让李自成无心恋战被迫退兵。

继续追击没问题,但后果自负。

所以当他念完这封塘报后,在场的除了高杰,其余三人默默又坐了回去。

吕大器放下第一封公文,拿起第二封公文,打开后念道:“献贼(张献忠)东出湖广进入江西,又从江西转战南直隶。先后攻陷湖口,彭泽,望江三县,已在安庆城外登岸,图谋不轨。”

第444章 吕大器的谋划

张献忠围攻安庆?

听到这个消息后,所有人都愣住了。

安庆西面是湖广,东面是南直隶,往北又可以进入皖中。

最重要的一点,下游六百里就是南京,有明一朝始终是南京门户。

张献忠怎么突然到安庆了?

他不是在湖广南部吗?

要知道湖口,彭泽,望江三县虽没有多少兵力,只要想守的话,就能凭借坚城抵挡几天。

上游的九江,下游的铜陵一旦得知三县被围,肯定会第一时间支援。

三县不可能丢的这么快。

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吕大器在此叹了口气:“诸位,湖口,彭泽,望江不战而降,所以献贼才能兵临安庆。”

“安庆守军不足万人,如果不能及时支援,城破早晚得事。”

众将沉默。

已知张献忠之前兵马高达十几万,甚至二十万。

虽然连续败给了秦良玉和袁继咸,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剩下的兵马少说也有四五万之众。

不好惹!

就连一向高调的高杰也忍不住咋舌:“李贼跑了献贼来,真邪门!”

“吕大人,朝廷什么意思?”马士英率先问。

“朝廷还能有什么意思?当然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太子殿下传来令旨,让我自行调兵遣将。”

“不过,在出兵前我要犒赏三军,否则无法服众。”

哗...

军帐内响起热烈的欢呼声。

这些领兵打仗的武将们其实没有太多要求,打了胜仗有奖赏,打了败仗不杀头就行。

吕大器伸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拿出一本账册:“这是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煌言从扬州借来的五十万两饷银。其中我留下二十万给诸位筹备粮草,剩下三十万给诸位分发下去。”

“多谢吕大器。”

“吕大人快点发吧,我们都等不及了。”

在众人的期盼中,吕大器按照各部的伤亡和贡献,将三十万两银子分发完毕。

发完银子后,吕大器站了起来。

其余人见状纷纷站起身,等待他的军令。

吕大器清了清嗓子,表情严肃,语气深沉:“诸位,此战有功的有赏,有过的还没罚。”

“现在正是用兵之计,错先不提,但是我会记在心里。”

朱国弼低着头,不敢看向吕大器。

此前他拒签军令状,一旦被太子得知,后果不堪设想。

“刘孔昭,立刻率领水师回援南京,确保南京无忧。”吕大器开始排兵。

“李士元,除了你所部兵马外,本督再给你五千人,你即刻领兵从水路支援安庆。“”

“高杰,明日一早你率所部兵马围攻淮南,收复淮南后南下合肥,防止献贼北上。”

“刘良佐,李际遇,王之纲,明日一早你们与高杰共围淮南,随后合兵追缴李闯贼。记住,以稳为上。”

“仆从善回宿迁驻守,确保漕运通畅。”

“刘肇基留在本督身边,另有他用。”吕大器说话的同时看向刘肇基。

这厮太猛了。

一千人面对五千人,不但没跑,还敢冲锋。

换做别人早就跑了。

这位辽东出身的大将一定要留在身边,他早晚会成为大明朝最为璀璨的一颗将星。

其他几人离开后,马士英一脸期待的盯着吕大器,“吕大人,我呢?”

吕大器叹了口气:“我奉命接管马总督的兵马,太子殿下有旨,让马总督回南京听候发落。”

马士英眼睛里的光芒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死寂。

凤阳之战的结果虽然是明军大胜,但过程中他败了好几次。

尤其是丁魁楚兵败被俘,他至少有五成责任。

此番回南京,凶多吉少。

“我...”马士英欲言又止。

武将与文官不同。

文官只要不贪污,不枉法就不会有罪责加身。

武将兵败就是罪。

没什么好辩解的。

“马大人放心,我已将马大人在凤阳之战的功劳写在塘报了,相信能将功折罪。”吕大器劝道。

马士英感激的眼泪差点掉下来:“多谢吕大人,如果我马士英躲过这一劫,以后一定报恩。”

吕大器微微一笑,与马士英交接手续。

随着马士英离开,军帐内只剩下朱国弼一人。

吕大器伸手从怀里拿出军令状,推到朱国弼面前:“朱大人,这军令状还签不签?”

朱国弼顿时呆住了。

他立刻看向军令状,发现与之前的内容一样。

“这...”朱国弼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凤阳战事已经结束,这军令状还有什么意义?”.

吕大器转过身,背对着他:“现在补签上,朱大人就只有功,没有过了。”

朱国弼何等聪明,立刻明白了吕大器的想法。

“多谢吕大人相助,我朱某人记在心里了。”朱国弼高兴的拿起笔,在军令状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朱大人没事的话尽快返回淮安吧,最近朝廷有一批饷银通过漕运送过来,需要朱大人护送。”

朱国弼点头哈腰:“吕大人放心,我一定准时将饷银运到南京。”

众人走后,吕大器坐在空空如也的军帐内,对着马士英和朱国弼的座位冷笑一声。

他打心底里瞧不上马士英和朱国弼这种人。

领兵打仗一个比一个菜,搞内斗一个比一个厉害。

但是。

现实情况让他不得不与朱国弼和马士英搞好关系。

这两个人在朝中的颇有势力。

别的衙门暂且不提,单就南京六部来说,至少有一半他们的人。

他吕大器是援剿总督,负责追缴流贼。

打仗打的是钱粮!

他可不想在关键时刻被朝廷断了粮草。

有朱国弼和马士英帮忙,再加上史可法相助,南京朝廷就算再乱也乱不到他的头上。

只要钱粮足够,他吕大器就打不了败仗!

不打败仗,他吕大器的名声就坏不了。

“嘿嘿!”吕大器对着空空如也的座位笑了起来。

笑过之后,他将凤阳之战的情况详细写在塘报上,一封送往南京,一封送往北京。

第445章 与人斗,其乐无穷

五月十五日,崇祯接到了吕大器的塘报。

“好,甚好!”崇祯拍着大腿将塘报递给王承恩,王承恩则转身将塘报转交给范景文。

范景文兼着礼部尚书的职,此时正与崇祯商议即将到来的秋闱。

乡试又称秋闱。

大明有律,逢子、午、卯、酉年八月在两京和各行省治所(省会)举办乡试。

崇祯十八年是农历乙酉鸡年,妥妥的乡试之年。

全国各地的学子都盼着能在乡试中斩获成绩,好继续参加明年三月份的会试。

明代的科举考试有三个级别。

第一级别的考试是省里的乡试,考中后获得举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