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32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好,我们这就选。”有考生附和。

“等着,你们千万别走。”

这帮学生大部分都是跟着起哄的,并不知道多少实情。

在考生们的简单商议下,选出二十多个代表来到李邦华身边。.

李邦华也不问他们的姓名,直接说事:“说罢,你们为何罢考?”

“因为你迫害读书人!”

“对,你借贪官污吏之手欺辱打压读书人,我等为何不罢考?”

考生们激动地说道。

李邦华呵呵一笑:“老夫借谁的手迫害读书人了?又是怎么迫害的?你们总得说出被迫害人的名字和他们的遭遇吧?”

“好,我先说!”吕宫向前一步说道:“在下南直隶常州府人,半个月常州府衙打着追缴赋税欠款的名义,盘剥地方上的大户。”

“这些大户多是书香门第,礼义人家。面对贪官污吏的盘剥无力应对,只能输银了事。”

“他们少则输银数百,多则千两甚至数千两不等。甚至有一张姓读书人因无钱贿赂官员,被抓进官府大牢酷刑害死。”.

“你指使官员做出此等恶行,难道不该被罢官吗?”

“对,罢官!”

“罢官!”附近的考生们再次高呼起来。

周围的士兵们纷纷凝神戒备,生怕这帮学生做出不法之事来。

李邦华点点头,问道:“你口中这些人都是常州府人?”

“对。”

“常州府哪里?”

“常州府府衙驻地武进县。”吕宫昂首挺胸,摆出一副无惧无畏的姿态。

“告诉老夫他们的名字。”

“说就说,”吕宫向前半步,大声说道:“常州府被迫害的士绅有陈伯玉,张德林,李深,还有一个张厚信。”

“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李阁老举荐的新任常州知府士弘升!”

现场先是恢复安静,随后爆发出激烈的呐喊声:“革职问罪!革职问罪!”

尤其是那些起哄的考生,在知道这个信息后,愈发坚信李邦华是贪官污吏。

他们要借用这个机会打倒李邦华,让他永无翻身之地。

在这些人的带动下,考场附近喊声如潮。

躲在后面的南京勋贵和官员们纷纷低下头,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现在考生们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等达到一定程度后,会由动口变成动手。

到那时,局面会完全失控。

只要在死伤几个人,李邦华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李邦华收起脸上的笑容,对着身后的官员说道:“记下他们的名字了吗?”

“回阁老,记下了。”

“现在立刻将常州府的资料搬过来,现场查!事情原委,一查便知。”

“是,卑职这就去查。”

那名官员施礼后转身向后走,然后来到一辆马车旁边。

在数千人的注视下,他命人将马车的门帘掀开。

随后十几个官吏一拥而上,将车厢里的书册一摞一摞的搬了下来。

每搬下一摞,当事人便喊出一句话。

“徐州府的搬下来了。”

“淮安府的搬下来了。”

“扬州府的也搬下来了,但资料不全,知府张煌言会在近日将资料送来。”

“镇江府...”

“找到了,常州府的资料在这里。”一个书吏抱着手中的书册来到李邦华面前。

在众人疑惑的眼神中,李邦华继续吩咐道:“找出那几个人缴纳赋税的记录。”

“遵命。”

十几个官吏围在那一摞书册前,就地查找起来。

不多时一个官员站起身,拿着一本打开的册子来到李邦华面前。

读书人单独成册,所以很容易便能找到他们的名字。

“阁老,找到了陈伯玉的资料。”

“念。”

“是。”官员朗声念道:“陈伯玉,南直隶常州府人,万历二十八年生人,万历四十五年中秀才,后屡试不中。”

官员停下来向后翻了一页,继续念道:“赋税册子有写,陈家有良田近五百亩,但是从我朝二年起,他没给朝廷缴纳过一文钱赋税。”

“其拖欠的田赋折银是五百三十二两,拖欠的徭役银是八十四两,两项合计为六百一十六两白银。”

不等李邦华继续问,另一个官员找出了张德林的资料。

不出意外,他也拖欠赋税。

虽然不多,却也不少。

又等了一会,吕宫口中被衙门官员迫害致死的士绅张厚信的资料被找了出来。

手拿书册的官员在众人注视之下,缓缓念道:“张厚信家有良田两千亩,自万历四十二年起就没给朝廷缴纳过一文钱赋税,其所拖欠的赋税总额高达六千余两!”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考生吕宫听到这个消息后使劲摇头,“我与张家关系甚密,他为人友善,绝不会做出不交赋税的事来!”

官员将手中的册子向前一递:“白纸黑字上都写了,若是不信可以自行查看。”看書菈

“看就看!”吕宫接过册子,认认真真的翻阅起来。

随着他翻阅册子的速度加快,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他没想到自己维护的竟然是一个偷逃赋税的小人!

“吕兄,这册子会不会是伪造的?”旁边有考生提醒。

第491章 用督查使的职位诱惑,平息罢考

吕宫没理会那个考生,而是看向李邦华:“李阁老,还有一个叫李深的读书人。”

李邦华看向身后的官吏,意思是让他们快点找。

可越是着急,越是找不到对应的名字。

在众人的注视下,官吏们脑门开始冒汗。

又找了一刻钟,其中一个官吏站起身来带李邦华身边低声说道:“阁老,查无此人。”

查无此人?

李邦华心中微微有些诧异。

资料丢了?

没有登记?

还说是,账册本身就是假的?

不不不。

常州知府士弘升的为人他还是十分清楚的。

不但为官清廉,做事还十分小心谨慎。

他既不会丢失账册,更不会造假。

所以应该是人名出错了。

想到这李邦华问吕宫:“查无此人,你确定对方叫李深吗?”

吕宫后退半步:“李阁老不用查了,那个人名是我编造的。”

“为何编造人名?”

“我怕阁老让人随口编造假的账册骗人,所以才编造了一个假人名。”

李邦华呵呵一笑:“老夫既然敢在此和你们对峙,心里便没有鬼。”

他对着身后的官吏说道:“将那几本账册交到这位考生手中,让他们辨别真伪。”

官吏们纷纷将账册递过来,交到吕宫手中。

吕宫不敢独自一人辨别,将账册分别交给其他人逐一查看。

众人看完之后纷纷沉默。

从账册的纸张和墨迹来看,这账册已使用多年,笔迹也有旧有新。

显然不是临时伪造的。

李邦华见状说道:“大声告诉他们,你刚才说的那几个人有没有罪?”

吕宫先是低头,随后抬头高呼:“他们都有罪,是我错怪李阁老了。”

“大点声!”..

“他们都有罪,我错怪李阁老了!”吕宫用尽全身的力气吼了出来。

现场的考生顿时安静下来。

带头的都认错了,他们还有什么好坚持的?

李邦华心中长舒了一口。

万幸,这帮读书人都明事理。

如果换成老百姓,十个李邦华都被打死了。

因为老百姓不会听道理,他们只想发泄心中的不满。至于之后的事,他们根本没想过。

看着沉默如山的考生们,李邦华知道他刚才那番对答的说服力还不够。

常州府的官员确实没问题,可是其他府的官员就不一定了。

他十分清楚下面的官员是什么样。

仗着有朝廷撑腰,他们作威作福,横征暴敛,欺压百姓。

有些地方的官员随意草菅人命。

反正没人监督,就算有人监督也能用金钱收买。

想到这,李邦华提高嗓音道:“老夫此番南下一是为了赈灾,二是追缴赋税欠款,三是整顿吏治。”

“你们谁还有疑问都可以上前询问,老夫会一一解答。”

“但是提前说一声,南直隶下辖有十五个直隶府和四个散州。截止到今天只有徐州府,淮安府和常州三府完成了追缴赋税的工作。”

“其他各府出现的问题,老夫还不知情。”

“不过老夫并不会推卸责任,经查明后凡是官员的问题,一律严惩。可如果是当地士绅的问题,老夫也会像对待官员那样对待它们。”

“有问题的排好队一一上前来询问,没问题退到一旁!”

“另外还有一件大事宣布,朝廷打算聘用一批屡试不中的读书人担任督查使,监督地方官员,有兴趣的可以留下来单独咨询。”

李邦华这番话很快被人传递出去。

考生们都惊呆了...

这是什么意思?

有问题的都能找李邦华解决?而且朝廷打算聘用一批读书人监督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