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39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关中本就贫瘠,如果物资大量外流,当地的物价可想而知。

“这...这该如何是好?”有人慌了。

“诸位稍安勿躁!”沉默些许的士绅赵凌也站了起来。

他虽然对李浦抢风头的行为很是不满,但非常认可他的观点。

“我有一计,可让诸位顺利渡过此劫并赚的盆满钵满!”

“什么办法?”

“囤积居奇!”

“可是...仅凭咱们好像玩不转啊。”

赵凌嘴角上扬:“放心,这种事一旦有人开头,效仿的人将数不胜数!尤其是那些奸商,早在咱们囤积居奇前就已经抬高物价大赚特赚了!”

“朝廷若是追究起来...”有人担心地问。

“朝廷知道了又有何妨?”赵凌冷哼一声:“我们一没强买二没强卖,只是在物价低的时候囤积,物价高的时候出售而已!如果这么做有罪的话,那么全天下的商人没一个好人。”

众人互相看了看,轻轻点头同意。

谈完这个话题后,他们重新将注意力放回到酒桌上。

“来来来,边吃边聊,一会酒菜都凉了!”

“我敬赵兄一杯!”

“我敬李兄一杯!”

“大家伙一起干一杯吧?”

“好,干杯!”

喝了一会后,有人说道:“这么喝太没趣了,找几个歌伎来唱曲如何啊?”

“好啊,再找几个舞女来跳舞!”

“好好好,快安排。”

在金钱的作用下,歌伎和舞女很快来到现场。

推杯换盏间,幺弦孤韵,衣袂飘飘。

呼——

屋外狂风怒吼,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天而降。

屋内歌舞升平,喝多了的士绅们卸掉伪装的矜持,对着婀娜多姿的女人们上下其手。

......

十一月末,陕西三边总督吕大器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秋粮征收进度快的惊人!

短短半个月时间,整个陕西的秋粮已经收了六成半!往年前半个月只能收上来两三成!

今年之所以快,原因在百姓身上。

他们怕朝廷后悔用铜钱征税,所以纷纷在第一时间交齐赋税。

坏消息是陕西各地物价都出现了小幅度上涨。

涨幅虽然不明显,但苗头已经有了,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来人,去请曹大人,就说我有要事相商!”吕大器决定把曹化淳拉下水。

货币改制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他一个人也干不成这件事。

该推卸的责任一定要推,而且是毫不犹豫地推。该拉下水的人也要及时拉下水,逼迫对方帮忙出力。

曹化淳背后是大明皇帝崇祯。

有曹化淳在,他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两刻钟后,曹化淳姗姗来迟。

“曹大人辛苦了!”吕大器为了表示重视,亲自到府门口迎接。

曹化淳是官场的老狐狸还老狐狸,知道吕大器找他没好事。

不过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的情绪,而是对着吕大器深施一礼,然后跟着走进府衙。

分别落座后,吕大器先谈公事:“最迟到腊月中旬,整个陕西的赋税将全部交齐。陛下的旨意是让大明钱庄将征上来的铜钱兑换成银子,不知曹大人的银子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曹化淳拍着胸脯保证:“价值两百万的银币只多不少!”

“那就好!”吕大器悄悄松了口气。

赋税乃朝廷首任要务,干好这件事其他的怎么都好说,干不好这件事其他的全都白扯。

“有件事需要和曹大人提前说一下。”吕大器故作深沉。

“吕大人请讲!”

“陕西可能要再次出现民变。”

“啊...?”曹化淳故意表现出一副惊讶的样子。

他站起身瞪着眼,张着嘴,喉咙里挤出一丝沙哑的声音。

“陕西的士绅、商人不但没把手里的银子换成银币,还在大肆囤积各种物资。据各地传回来的消息,陕西已经有了钱轻物重的趋势。”吕大器开始解释:“百姓本来就没多少钱,等他们手中钱财耗尽之时,便是陕西民变之日!”

“哦...”曹化淳收起惊讶的表情,随口应了一句。

“曹大人似乎并不关心这件事。”吕大器皱着眉问。

“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钱庄掌柜,为何要关心这种事?反倒是吕大人,身为陕西三边总督应杜绝发生这种事。”

吕大器淡淡一笑:“你是陛下派来的人,又掌管当地锦衣卫,若是发生民变咱们谁都跑不了。”

曹化淳不为所动,继续装聋作哑。

二人又打了一会太极,曹化淳露出真面目:“大明钱庄已经换出去三十万枚银币,按照之前的约定,一枚银币应该分钱庄一厘半利润,三十万枚就是四千五百两,吕大人打算什么时候给?”

吕大器眼眉不受控制的抖了一下。

这个曹化淳果然狡诈,竟然用这种手段胁迫他给钱。

他没办法,只能让人取出四千五百枚银币交给对方。

确认数额无误后,曹化淳伏在吕大器耳边低声道:“放心吧,陛下已经知道此事,正在筹备当中。”

“嗯?”吕大器心头一震。

他昨晚才打探来的消息竟然早就传到了北京。

可见锦衣卫打探消息能力之强,传递消息速度之快。

“曹大人方便告诉我朝廷的应对策略吗?”吕大器问。

“不,不是朝廷的应对策略,是陛下的策略!”曹化淳纠正道。

“有...什么区别吗?”吕大器眯了下眼睛。

“有,陛下的策略只有陛下和锦衣卫知道,朝中大臣一概不知。”

吕大器目光闪烁:“曹大人的意思是...朝中有坏人从中作梗,不想让货币改制成功?”

“差不多吧,这件事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有人反对也很正常!”

砰的一声!

吕大器右手狠狠地砸在桌子上:“货币改制乃是国策,身为大明朝官员怎么能这么干呢?实在可恨!”

他生气有两个原因。

一是指责官员不该反对国策,二是不该在他执行国策的时候反对。

他已经和货币改制绑到了一起。

货币改制成功,他吕大器大功一件,升职加薪。

货币改制失败,他就是朝廷的罪人。

轻则罢官免职,重则有牢狱之灾。

吕大器发泄完情绪后看向曹化淳:“曹大人,我是陕西三边总督,是最不愿意看到陕西出现民变的人。能否告知我陛下的应对策略,我好提前做准备!”

第661章 无粮可借

“陛下的应对策略是稳定物价,只要稳定住布,粮食和盐的价格,陕西就不会出现民变!”曹化淳认真说道。

吕大器想了想,忍不住暗暗佩服崇祯。

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

士绅和商人囤积居奇的行为主要影响百姓的衣和食,短时间内对住和行基本没有太大影响。

与衣相关的主要是布,当时几乎没有成品衣服,需要自己买布做或者请裁缝制作。

与食相关的是粮食和盐。

除此之外,其他的并不重要。

“可是...”吕大器有了新的疑惑,“如何平抑物价?”

“从外省调集粮食,盐和布!”曹化淳回答。

“盐和布还好,可以从北直隶、山东调运。粮食呢?与陕西相接的山西和北直隶粮食并不是很充裕,否则朝廷也不必费钱费力地从南方给边军买粮。”吕大器有些担心。

“吕大人放心,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不必多问!”

“你不告诉我,我心里没底!”

“呵,”曹化淳笑了笑,“别说吕大人你了,就是内阁和六部对此事都不知情。”

“什么?”吕大器失声惊呼,“曹大人的意思是...这么大的事,六部和内阁竟然都不知道?”

“对,”曹化淳轻轻点头,“陕西货币改制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如果被内阁和六部的人提前知道,咱们做什么都被动。所以这件事需要保密,直到物资抵达陕西的那一刻!”

吕大器皱眉摇头。

在他看来,想绕过内阁和六部往山西运输大量的粮草是不可能的事。

首先运往陕西的粮食多供给边军,与军队有关的物资统统都是军需,需要兵部的官凭路引。

其次就算绕过兵部,运输这么多粮食也会引起沿途府县的注意,从而上报六部和内阁。

曹化淳也不解释,而是继续说道:“在粮食运抵陕西前,吕大人还需要做一件事。”

“什么事?”

“在粮价涨到一定程度时,需要吕大人把官仓的粮低价卖给百姓!”

“曹大人放心,陕西七个府,十九个州,八十三个县的官仓都装满了粮食。只要粮价超过二两半,各地府库就会立刻开仓低价卖粮,平抑粮价。”

“那就好!”曹化淳告辞离开。

吕大器没注意到,曹化淳告辞离开的时候露出了一副耐人寻味的笑容。

随着腊月中旬的到来,陕西的赋税征收工作接近尾声。

吕大器将征收上来的铜板交给曹化淳换成银子,一部分上交朝廷,一部分留在西安府库给官员和士兵发俸禄饷银。

年关将近,本应是团圆喜庆的日子,可吕大器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从进入腊月开始,陕西当地的物价就开始飙升。

尤其是粮价,每石粮食从最初的一两八钱涨到了二两半!

他一边低价售卖官仓的粮食给百姓,一边派人催促曹化淳赶快把外省的粮食弄进来。

腊月二十五的中午,吕大器见到了前来复命的亲兵。

吕大器问道:“曹化淳那边有消息吗?”

“卑职...没见到曹公公。”

“什么?”吕大器有种不好地预感,“钱庄的人呢?他们肯定知道曹化淳的去向。”

“钱庄的人...”亲兵欲言又止。

吕大器怒了,指着亲兵的鼻子骂道:“你跟在我身边多年,有什么说什么的规矩还不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