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91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方尚书,”范景文认真说道:“江南四省的货币改制不能靠等来解决,需要另想它法!你如果有相应的对策,请立刻说出来与诸位同僚和当今陛下共同商议。”

方岳贡欲言又止,低下了头。

片刻后他抬起头问:“如果没有其他对策呢?阁老会怎么办?”

这次轮到范景文低头了。

他低着头,右手不停地捋着胡须,心思沉重。

说实话,他不想让方岳贡下台。

可当前局势紧迫。

方岳贡不下台,江南四省的货币改制就不会有进展。

这是铁定的事实。

所以...

打定主意后范景文叹了口气,转身对着崇祯说道:“陛下,户部尚书方岳贡虽无延误国策之心,却有延误国策之实。臣以为...应免去其户部尚书一职,另选贤能任用。”

唰——

朝堂一片寂静。

各党派官员表现各不相同。

首辅党自信的站在原地,面带笑意。

阉党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户部党张着嘴,一脸惊恐之色。

东林党和其他没有党派的官员低着头,给人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的感觉。

崇祯将所有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后长叹一声,盯着方岳贡说道:“方尚书,范阁老的话你听清楚了吗?”

“臣...听清楚了。”方岳贡叹着气回答。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崇祯问。

方岳贡张了张嘴,本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

他对着崇祯跪地叩首道:“臣才疏学浅,未能替陛下和朝廷分忧,请求辞去户部尚书一职,告老还乡!”

“朝廷意欲收复辽东,现在正是缺人之际,方尚书为何辞官?”崇祯有些不解。

“臣当了六年户部尚书,六年来一直没时间回乡探亲,现在辞官一身轻,正好可以借机回乡。”方岳贡回答。

“不可辞官!”崇祯立刻摇头,“朕给你半年时间回乡探亲,半年后回京复命。”

“臣...”方岳贡还想推辞。

“此事就这么定了。”崇祯态度坚决。

方岳贡想了想,不再反抗。

回到家乡后就算朝廷想重新启用,他也可以选择拒不奉诏。

朝廷对此没有任何办法!

打定主意后,方岳贡再次朝崇祯跪地施礼。

站起身后。

他目光从所有人身上一一扫过,最后又十分留恋的看了一眼大殿的柱子。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落寞离开。

第735章 谢三宾升职

“范阁老,方岳贡已经辞官归乡,户部尚书一职现有空缺,内阁可有举荐之人?”崇祯盯着范景文问。

范景文向身旁和身后看了看,没有找到合适人选。

其实在他看来,只换一个户部尚书或许能解决表面问题,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江南四省该抵抗还是会抵抗。

方岳贡下台另一个原因是需要他担责。

货币改制进展不顺,必须有人担责。

谁来担?

政策是大明皇帝提出来的,全天下谁都能担责,唯独不能让大明皇帝担责。

他是内阁首辅,肩上扛着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也不能担责!

方岳贡是户部尚书,此次货币改制的主要负责人!

于情于理也该由他承担责任。

所以...他才被迫离开朝堂。

即便选拔出新的户部尚书,最终下场可能还是和方岳贡一样。

范景文为了不让自己的人陷进去,拱手说道:“臣没有举荐之人,请陛下在大臣中择一能臣任命,或按照旧制通过会推选拔!”

会推又称廷推,主要针对三品以上的官职,由吏部会同六部九卿共同推举官员。

崇祯点点头,对着站在前面的官员说道:“正好六部九卿的人都在,现在就会推举荐出一位有才之士为朕和朝廷分忧!”

“臣等遵旨。”六部九卿的官员围在一起开始商议。

有资格参加会推的官员并不多,且都有党派。

大部分是首辅党。

其次是阉党。

人数最少的是户部党。

由于方岳贡刚刚辞官导致户部党群龙无首,所以他们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举荐的人也没得到其他人认可。

首辅党在范景文的眼神暗示下,故意拖延时间不表态。

于是。

早有准备的阉党成员得到了机会。

其实,各党派成员不会在脑门上写着党派的名字。

相反,很多人的党派信息并不为他人所知。

他们隐藏在暗处伺机而动。

“诸位商量好了吗?举荐何人担任户部尚书?”崇祯见众人久久不语,故作紧张地问了起来。

通政使赵维岳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举荐鸿胪寺卿谢三宾担任户部尚书!”

崇祯听罢长舒一口气。

他的目标人选就是谢三宾!

无他,只因为谢三宾是钱谦益的得意门生。

钱谦益是东林魁首。

让谢三宾担任户部尚书的目的是要借助这层关系,让东林党和他们背后的江南士绅集团入局。

俗话说当局者迷。

他们不入局就不会迷,崇祯也没办法对他们下手。

“谢三宾!”崇祯低声念了一遍名字,在人群中寻找他的身影。

谢三宾惶恐的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

他根本没想到会有人举荐自己担任户部尚书。

邱瑜适时地站出来补充道:“陛下!”

“谢三宾乃天启五年进士,初授嘉定知县。任职期间均徭役治水患,百姓皆受其利!他也因此升任陕西道御史。”

“我朝五年献言以解登州之围,登州平,叙功进太仆少卿,后丁忧返乡”

“丁忧归,擢为鸿胪寺卿!”

“嗯!”崇祯点头看向六部和九卿的官员,征求意见道:“通政使赵维岳举荐鸿胪寺卿谢三宾担任户部尚书,诸位以为如何?”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六部九卿的官员纷纷表态支持。

崇祯目光落到范景文身上,问:“范阁老以为如何?”

“臣没有意见!”范景文谨慎的回答。

这句话的含金量十分高。

他说的是没意见,不是同意。

同意的意思是意见相同,而没意见只能说明没有意见,并不代表意见相同。

如果有一天谢三宾因为犯错被治罪,那些附议的官员可能会受到牵连。

而他并不会因此受累。

崇祯虽然对范景文的小心谨慎有些反感,但很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

身为大明朝的首辅。

上面有皇帝,锦衣卫,东厂看着。

下面成千上万双官员的眼睛盯着。

不能露出任何破绽。

崇祯见六部九卿的官员没有意见,看向其他朝臣:“诸位以为如何?”

此问表面是在询问众人是否同意,实则是想探知他们是否掌握谢三宾的劣迹。

户部掌管全国钱粮,户部尚书一职至关重要且颇为敏感,绝不能让有污点之人担任。

“臣等没有异议!”在场官员齐声作答。

“嗯!”崇祯将目光移向谢三宾,问道:“谢三宾,你对此有何看法?”

谢三宾此刻已从惶恐中回过神来,他激动地跪地回复:“臣...臣唯恐有负圣望!”

听到这个回答后崇祯笑了。

谢三宾果然对户部尚书一职有所企图。

越是这样,他越期待谢三宾将来的表现。

毕竟...权力会让人迷失自我。

崇祯对着所有人说道:“前户部尚书方岳贡辞官归乡,户部尚书一职空缺。诸位今日会推时皆举荐胪寺卿谢三宾继任!”

“既然如此,朕就准了你们的请奏!”

“朝会结束后吏部立刻拟旨,送往各地府衙!”

大臣们领旨后,崇祯又说道:“散朝,谢三宾和内阁随朕回乾清宫议事。”

第736章 谢三宾的对策

乾清宫偏殿,崇祯正在和内阁以及新任户部尚书谢三宾商议国策。

“说吧,”崇祯坐在龙椅上眯着眼问,“如何在江南四省推进货币改制?”

内阁首辅范景文低着头,默不作声。

阁臣礼部尚书黄锦,吏部尚书邱瑜,兵部尚书王家彦也不说话。

不仅如此。

他们还下意识地与谢三宾拉开距离,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