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499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明军的战马像是没听到一样,站在原地悠然自得。

很显然。

这些战马是在炮声陪伴下训练出来的,已经习惯了炮声。

想明白这个道理后,额璘臣忽然有些沮丧。

他们蒙古骑兵还在玩骑射的时候,明军的骑兵都开始玩火炮了。

双方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747章 示强

号炮过后。

额璘臣和俄木布骑在马背上,跟着刘文耀往前走。

三人三骑很快来到勇卫营方阵前。

勇卫营骑兵分为三个方阵。

第一个方阵由探马组成,又称斥候。

他们穿着合身的棉甲,身背令旗,软弓置于腰后,马刀悬挂在腰间。

见蒙古人来到,勇卫营副将李宪忠立刻催马上前,他身后的士兵也挺直腰板摆出一副高傲的姿态。

李宪忠对着刘文耀抱拳拱手:“启禀刘都督,勇卫营奉命出城迎接蒙古使团,应到三千零八十人,实到三千零八十人。”

“有劳李副将!”刘文耀向李宪忠抱拳还礼。

李宪忠拽了下战马的缰绳,战马后退让出道路。

刘文耀与额璘臣和俄木布齐头并进。

他指着第一方队向蒙古人介绍道:“两位,这就是陛下亲军勇卫营!”

“哦?”额璘臣和俄木布顿时来了精神,用审视的目光看向勇卫营。

刘文耀朝探马方阵挥了挥手。

数百探马齐声高呼:“明军威武!”

额璘臣和俄木布点头附和:“陛下亲军果然名不虚传!”

穿过探马方阵后,刘文耀指着第二个方阵说道:“两位,这是勇卫营的轻骑兵方阵。”

两人放眼看去,只见一支精锐骑兵方阵出现在视野之中。

他们头戴明亮的铁盔,身穿崭新的棉甲。

不止是人,就连胯下战马亦有半甲在身。

额璘臣仔细看了看,这些所谓的轻骑兵除了传统冷兵器外,还配备了大量火器。

也就是说,他们和深入草原作战的刘肇基所部装备几乎一样。

想到这,额璘臣看向俄木布。

俄木布也在看向他。

二人对视一眼,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同时吐槽:这他妈是轻骑兵?明军管全员披甲的骑兵叫轻骑兵?刘文耀左右看了,问道:“两位觉得这些骑兵怎么样?”

“人高马大,装备精良,实乃骁勇善战之士也!”额璘臣称赞道。

刘文耀笑了笑,继续前进。

他深知崇祯的目的是向蒙古人示强,所以调动的全是精锐。

三人很快来到第三方队前,这是勇卫营的重骑兵方队。

人数虽然只有区区两百多人,但展现出的气势堪比两千。

额璘臣的目光被重甲骑兵身上的甲胄牢牢吸引住,盯着看个不停。

刘文耀朝一个重甲骑兵挥手:“过来。”

“驾!”重甲骑兵催马上前。

刘文耀对着额璘臣说道:“随便看,不着急。”

额璘臣也不客气,催马来到重甲骑兵跟前仔细打量起来。

甲胄覆盖面积非常大。

铁盔下面有护颈,然后是胸甲,裙甲。

裙甲的下摆覆盖至膝盖,可以为双腿提供额外保护。

甲胄由数数不清的铁片重叠而成,既能抵抗箭矢,也能抵挡轻型火器。

铁片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刺眼的湛蓝色光芒。

额璘臣有些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对着刘文耀说道:“刘总督,咱们继续走吧。”

“好!”刘文耀带着他们继续往前走。

再往前,是京营方阵。

京营只出动了少量骑兵,剩下的全都是步兵。

他们站在红夷大炮后面,昂首挺胸。

看着摆在官道两旁的数百门红夷大炮,额璘臣和俄木布同时拽住战马缰绳。

恐惧,来自心底的恐惧!

尤其是俄木布,明军攻打归化城时他就在城中。

吕大器携带的火炮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文耀假装没看到他们的反应,自顾自地介绍道:“两位,这就是红夷大炮!”

“红夷大炮重量口径不同,威力也不同。最轻的只有数百斤,野战时携带十分方便。最重的高达万斤(夸张),射程亦有十里,一般只用于守城和攻城,无法用于野战。”

“哦哦。”额璘臣和俄木布忍不住点头。

“两位,城门就在前方,咱们抓紧时间进城吧?”刘文耀大声提醒。

“哦,刘总督请!”

“两位是客,你们先请!”刘文耀憋着笑说道。

“不不,刘总督先请,我们跟在后面就行!”额璘臣和俄木布拒绝了刘文耀的好意。

不是他们懂礼节,而是被漆黑的炮口吓到了。

他们不知道火炮里面装没装火药和弹丸。

就算知道没装也会有恐惧感。

对火器的恐惧!

“好,两位随我来!”刘文耀带头穿过火炮阵地。

额璘臣和俄木布心惊胆战的紧随其后。

穿过火炮林立的官道,两人同时长舒一口气。

先后路过京营步兵和骑兵方阵后,使团来到阜成门外,

看着高高的城墙,宽大的城门,俄木布率先发出感慨:“京师果然如此,和我想象中的一模一样。”

额璘臣也感慨:“是啊,没想到这辈子能来到这里!”

感慨过后,二人缓缓走进城门。

穿过瓮城来到街道,他们立刻被京师的繁华所震惊。

这里和草原完全不一样。

草原上除了牧民,牛羊,狼群还有鼠、兔外,很难见到其他活物。

京师里,放眼望去遍地都是人。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商品,从丝绸到陶瓷,从香料到小吃,应有尽有。

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往来行人络绎不绝,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在震惊之中,蒙古使团来到驿站。

小住一夜后,额璘臣和俄木布早早起床换好衣服参加早朝。

在殿外等候的时候,额璘臣和俄木布开始担心他们自己以及部落牧民的命运。

第748章 蒙古人面圣

清晨,皇极殿内。

崇祯稳坐金銮宝座。

王承恩站在旁边尖声喊道:“宣蒙古使团上朝觐见!”

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鄂尔多斯部首领额璘臣和西土默特部首领俄木布,迈着紧张的步伐来到大殿。

俄木布率先施礼:“臣俄木布率奉旨领西土默特使团进京朝贡,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俄木布的父亲卜石兔是大明第四代顺义王,他身为顺义王的儿子,向崇祯称臣合情合理。

看着跪在旁边的俄木布,额璘臣犯了难。

他可没有俄木布这样的关系,直接开口称臣又有些说不出口。

急中生智下,他施礼说道:“鄂尔多斯部额璘臣奉旨率领使团进京面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鸿胪寺官员挑毛病前,崇祯率先大大方方地抬了下手:“免礼平身。”

“谢陛下!”额璘臣与俄木布起身的同时松了口气。

崇祯说的话虽然简短,但是语气中携带的帝王威严让他们压力很大。

在礼部官员的提醒下,俄木布和额璘臣分别上交贡单。

王承恩接过贡单,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念了起来。

“西土默特部上交贡品一千匹战马,五百头牛...”

念完俄木布的贡单,王承恩又拿起额璘臣的贡单念了一遍。

蒙古人的贡品种类特别少,有马匹,牛,羊和相应动物的皮毛。

除了这些,再无其他。

不是他们不重视朝贡,而是草原贫瘠,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这些。

念完贡单后,俄木布率先对着崇祯说道:“臣有两子,长子十四岁,次子八岁,臣愿将长子留在京师为质,以示忠诚!”

“另外西土默特部八位将领也愿意将长子留在京师,陪伴臣的儿子学习生活。”

崇祯没说话,看向额璘臣。

额璘臣的情况比较特殊。

他年逾五十,膝下有四个儿子。

除了最小的儿子还未结婚外,其他三个儿子早已结婚生子。

甚至长子的儿子也已有十五岁。

额璘臣不知道该把谁留下当成质子,所以直接把问题抛给了崇祯。

他施礼后说道:“臣愿留下子嗣为质,请陛下指定人选。”

对于这个问题,崇祯略微有些迟疑。

他不是迟疑留不留人质,是迟疑留谁当人质。

中原王朝的继承原则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即皇位和财产都由嫡长子继承。

何为嫡长子?

皇帝的正妻,也就是皇后生下的第一个儿子。

该制度起源于于商,定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