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50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他们宁愿给自己放血,也要维持统治。

其实不止蒙古人,很多封建王朝都会做出自断臂膀维护统治的行为。

尤其是历史上的满清,自立国到灭国,他们一直秉承防内甚于防外,防汉甚于防川的政策!

毕竟对外打输了可以各地赔偿,统治权还在。

对内若是打输了,不但会失去统治权,还会丢命!

看着两位部落首领一脸认真的模样,崇祯呵呵笑道:“既然如此重要,朕也得想办法支持一番才行。”

他看向范景文:“范阁老,想办法从国库调拨五十万两银子在草原上兴建寺庙,大力传播黄教!”

范景文满脸为难:“陛下,国库每年都有预算开支,这五十万两银子并不在预算之内,实在...实在是难以筹措!”

“呵,”崇祯冷笑一声,“区区五十万两银子而已,还能凑不出来?如果国库没钱,朕就从内帑拨钱!无非是让宫里几万张嘴去大街上讨饭吃,可就算讨饭吃也得把钱省出来!”

“陛下恕罪!”听崇祯这么说,范景文立刻下跪。

额璘臣与俄木布跟着下跪:“陛下的心意臣等领了,请陛下收回成命,臣等可以自行筹措费用兴建寺庙。”

“哈哈哈,”崇祯忽然开口大笑,他指着两人对范景文说道:“看见了吗?两位异姓王都觉得朝廷寒酸,舍不得要朕的钱!”

额璘臣与俄木布被吓得差点趴到地上,他们赶忙磕头:“臣等绝无此意,请陛下恕罪!”

“既然没有此意就伸出手等着拿钱!”崇祯收起笑声再次看向范景文:“范阁老,有问题吗?”

范景文咽了口唾沫:“臣想办法筹措!”

第752章 崇祯的旨意

额璘臣与俄木布离开皇极殿时已是晌午时分。

崇祯没有赐宴招待。

不是他抠门,而是还不到时候。

等他们走远后,范景文长舒一口气问王承恩:“王公公,我刚才没有露馅吧?”

“没有!”王承恩使劲摇头,“范阁老哭穷果然是一把好手。”

范景文白了王承恩一看,随后看向崇祯道:“陛下,蒙古使团会在京师逗留一月左右,臣会派人和黄教的僧人接洽在草原建庙之事。围着寺庙兴建城池的事也会按照计划慢慢推进!”

“嗯,”崇祯回应道:“此事急不得!一定要告诉黄教的僧人,朝廷支持他们在草原传教,希望他们不要做出农夫与蛇的事!”

“臣明白。”范景文施礼,带着几位阁臣们离开。

他们走后,王承恩扶着崇祯站起来问:“皇爷,午膳的时候到了。”

“去坤宁宫吃吧,很久没去了。”

“是!”王承恩迅速拿过衣服,帮崇祯穿好走向坤宁宫。

走着走着,崇祯发现王承恩总是低头,有些心不在焉。

他停下来问:“怎么了?”

王承恩被吓了一跳,急忙说:“奴婢没事。”

“没事现在就去掏茅房!”崇祯威胁道。

“皇爷饶命,奴婢说实话!”王承恩趴在地上磕头。

“起来说。”

“是,”王承恩站起身后低声询问:“奴婢刚才在想黄教毕竟是乌思藏那边传过来的教派,不如咱们大明的本土教派可靠。”

“哦?”崇祯对王承恩的觉悟有些吃惊,“你是这么认为的?”

“奴婢只是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皇爷切莫怪罪。”王承恩低着头。

“朕不怪你,你觉得应该在草原传播什么教派?”崇祯笑着问。

“奴婢以为把儒家这一套东西拿过去传播就可以!或者草原上传播道教!道教的教义是尊道贵德,寻求长生,虽然与萨满教不同,却也不是完全不沾边。”

“草原上的蒙古人应该能接受道教!”

“呵呵,”崇祯脸上的笑意更浓,他反问王承恩:“什么教都可以,唯独道教不行!”

王承恩满脸困惑:“奴婢...奴婢不懂。”

王承恩确实不懂,但是崇祯懂。

儒家思想是:拿起。

佛家思想是:放下。

而道家思想却是:拿下!

为了让王承恩明白的更透彻一些,崇祯开始举例:“历史上道教有过两次大规模传播,第一次是汉末黄巾起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是道教的一个分支。”

“第二次大规模传播是东晋时期的天师道起义!”

“两次起义时参与的教众都高达数十万!”

“你说,道教适合在蒙古传播吗?”

听完崇祯的举例,王承恩惊出一后背的冷汗。

他现在才明白,刚才自以为是的想法多么可怕。

“皇爷博学多识,奴婢佩服。”王承恩再次下跪。

“起来吧,”崇祯迈动步伐,“宗教只是一个工具,不同历史阶段会有不同宗教登场,等它们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又会重归沉寂。”

“宗教如此,人亦如此!”

王承恩看着崇祯的背影,呆呆发愣。

片刻后他缓过神,小跑着跟了上去。

皇城外。

额璘臣与俄木布被一帮等候多时的文臣和武将拦了下来,“参见顺义王,顺礼王!”

两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为首的一个礼部官员说道:“两位远道而来,朝廷命我等为两位接风洗尘。恰逢两位被赐予王位,可谓双喜临门!”

“酒席已经准备好了,请随我们来!”

“这...这多不好意思!”额璘臣一边咽唾沫一边回答。

“反正是朝廷花钱,二位就别客气了!”

在一帮官员的簇拥下,额璘臣和俄木布来到酒楼,开怀畅饮。

一帮人从中午喝到傍晚才结束。

第二天中午又开始喝。

连续五天,酒场老油条额璘臣有些抗不住了。

嗜酒如命的俄木布也对酒产生了抗拒心理。

第六天中午。

崇祯在皇城设宴招待二人。

酒宴之上,三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

两杯酒下肚后,崇祯忽然端着酒杯站了起来。

额璘臣和俄木布不敢继续坐着,也跟着站起来。

崇祯踱步到二人身前,三人举杯碰酒。

喝完杯中酒,崇祯清了清嗓子:“两位知道朕为什么要单独设宴招待吗?”

“臣不知,请陛下赐教!”两人低着头回答。

“一是因为礼节,二是有要事相商!”崇祯把酒杯递给王承恩,拍着额璘臣和俄木布的肩膀。

两人顿时受宠若惊,恨不得立刻给崇祯磕头。

崇祯深吸一口气后继续说道:“接下来的话是朝廷机密,朕希望你们能严守秘密。”

“陛下放心,臣守口如瓶。”

“臣只会把听进去的话烂在肚子里,绝不会说出去。”

听完二人的保证,崇祯顿了顿沉声说道:“朕准备收复辽东!但是在平辽之前,需要你们帮朕做一件事。”

额璘臣和俄木布心中同时一震,眼睛里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他们已经猜测出了崇祯的目的,无非是共同出兵之类的事。

说是共同出兵,到了战场上大概率会被当成挡箭牌冲在最前面。

无论同意或者不同意,部落都会迎来一场致命打击。

看着二人没有表情的脸,崇祯哈哈一笑:“两位多虑了,大明不但有数万铁骑,还有数十万战兵和数百艘战舰!这些兵力足矣收复辽东,不需要你们出兵。”

被揭穿心思的额璘臣率先回答:“臣是大明顺礼王,有责任帮助朝廷收复辽东,鄂尔多斯部随时听候调遣!”

俄木布紧随其后表达忠心。

崇祯笑着继续摇头:“不必了!朕要和你们商量的不是出兵辽东,而是出兵草原。”

“草原?”额璘臣和俄木布有点懵。

“对,”崇祯收起笑容:“朕为了收复辽东,会调集宣大的精锐奔赴前线,宣大一带会出现兵力空虚的局面。”

“此前损兵折将的察察哈尔部为了找回损失,极有可能趁机犯边。”

“所以朕想让你们势力东扩,压缩察哈尔部的活动范围。如遇到察哈尔部,能打则打,打不过也没关系,只需用最快的速度把消息告诉边关守军即可!”

就这?

额璘臣和俄木布被崇祯的要求震惊了。

这任务也太简单了!

二人对视一眼,同时表态:“臣领旨!”

“好,喝酒!”崇祯从王承恩手里接过倒满酒的酒杯,与两个蒙古异姓王开怀畅饮起来。

由于额璘臣和俄木布都对酒产生了畏惧心理,所以宴席比想象中结束的还要早。

剩下的事崇祯无需再管,只需交给大臣处理即可。

而这些大臣也没辜负崇祯的信任,不但把蒙古人灌得晕头转向,还把他们的质子安顿妥当。

又过了二十多天,蒙古使团恋恋不舍地离开京师。

他们离开京师的第二天清晨,崇祯召集内阁成员来到乾清宫议事。

商议的主题只有两个字:平辽!

第753章 平辽会议

崇祯二十三年四月初一,六部尚书和司礼监所有成员齐聚乾清宫。

崇祯一直坚持重要会议人不多的原则,所以平辽的事没放在朝堂上讨论。

“诸位,”王承恩主持会议,“蒙古使团进京留下质子后返回草原,开始按照朝廷的意思施行卫所制。”

“货币改制也在稳步推进中!”

王承恩顿了顿,提高嗓音:“辽东乃大明国土,万历四十六年建州左卫指挥使虏贼努尔哈赤起兵谋反!我朝十七年三月,为抵御流贼,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弃宁远,率兵入卫京师。”

“自此,我大明关外之地尽失!”

“今内患已平,当思外敌!”

“诸位,都说说心里的想法吧!”王承恩后退两步,把场地让了出来。

话音落下的同时,范景文激动地迈步向前。

由于太过激动,他走路的姿势在别人眼里显得有些怪异。

站稳身形后,范景文伸出双手颤抖着抱拳施礼:“陛下,辽东百姓苦建奴久矣!臣提议起兵剿灭建奴,反攻辽东,复我大明故土!”

“臣,附议!”兵部尚书王家彦第一时间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