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次年二月,袁崇焕开始在高台堡卖粮。
崇祯让他按照人口数量卖,结果袁崇焕却敞开了卖。
由于喀喇沁部早就与后金歃血为盟,所以他们转手就将粮食卖给了建奴。
建奴那边的日子已经快扛不住了,据《满老文档》记载:时国中大饥,斗粮价银八两,民中有食人肉者,彼时国中银两虽多,然无处贸易...
得到这些粮食后,建奴暂时度过了危机。
不过还没完,喀喇沁部为了多挣钱,让八旗兵伪装成蒙古人一起去高台堡高价买粮。
朝廷费劲千辛万苦运到辽东的粮食,被袁崇焕高价卖给了蒙古人。
袁崇焕真不知道喀喇沁部倒卖粮草的行为吗?
他当然知道。
《国榷》中记载,虽有谍报,崇焕不为信。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
卖粮的事很快引起了朝廷注意,其他大臣给崇祯写信,崇祯起初也不信。
后来山海关总兵赵率教给崇祯写了一封信。
看完信后崇祯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下旨禁止卖粮。
可此时已经是边储始竭。
边储始竭什么意思?
袁崇焕把边军储备的粮食都卖完了!
当时的时间是崇祯二年六月底,三个月后发生了己巳之变。
喀喇沁部带着建奴入关劫掠。
值得一提的是,己巳之变时赵率教奉袁崇焕命令率四千骑兵驰援遵化,途中遇袭身亡。
不管是谁害死了赵率教,他的死意味着在辽东战场,关宁军一家独大。
......
崇祯二十三年五月十五。
李性忠麾下副将查斌勋率领五千骑兵来到高台堡一带。
曾经无比坚固的城堡已经被摧毁,在时间的沉淀下变得无比沧桑。
查斌勋骑在马上围着荒废的堡垒绕了一圈后叹息道:“时隔六年重回辽东,可惜已是物是人非。”
“大人,”一个手拿黑色块状物的亲兵,骑马来到查斌勋身边说道:“这一带近期有大规模骑兵经过。”
“证据呢?”查斌勋问。
那个亲兵指着地上的马蹄印说道:“从马蹄印上可以看出,这些马都钉了马蹄铁。散养的马不需要载人载重,很少钉马蹄铁,而这么多马都钉了马蹄铁,应该是骑兵无异。”
“其次,”那个士兵捻开手里的黑色块状物,“马匹的粪便还不是特别干,说明路过这里的时间不是很长。”
“嗯,”查斌勋点点头。
他思考许久后下令道:“把所有探马都派出去,一定要找到建奴敌人踪迹。另外为了防止暴露行踪,所有火头兵烧水做饭时必须挖无烟灶,违令者斩!”
命令很快传遍全军。
“无烟灶是个啥?”有新来的火头兵问。
“新兵蛋子吧?”老兵嘲笑道:“这是从京师勇卫营传出来的挖灶方法,只要按照这个方法挖灶,烧水做饭产生的烟就很小,也就不容易暴露大军行踪。”
新来的火头兵不信,围在一个老兵旁边观察。
在众人的注视下,老兵挖好了灶坑。
与普通灶坑不同的是,无烟灶坑多了许多条排烟道。
挖好灶坑后,老兵开始往里面添柴火点火。
火焰升起后,奇怪的现象发生了。
柴草燃烧产生的烟雾钻进几条烟道当中,随后透过烟道口上方的覆盖物后渗出地面。
钻出地面的烟雾没有向上升腾,而是在地面蔓延消散。
与普通灶坑相比,这种灶坑产生的烟雾可谓少之又少。
“神了!”新兵们顿时发出惊呼声。
“当然神了!”一个老兵高傲的说道:“据勇卫营的弟兄说,这个方法是当今陛下教给他们的。”
“当今陛下?”新兵们张着大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陛下...真神了!”
“别他妈发愣了,陛下的方法是用来挖无烟灶的,不是用来发愣的!快去挖!”
“是是是,我们这就去。”新来的火头兵们手舞足蹈地回去效仿。
查斌勋的五千骑兵在高台堡一带悄悄埋伏下来,等待敌军。
五月十三晌午,吴三桂的先锋大军行至广宁中后所附近。
“报!”探马来到吴三桂身边:“高得捷将军送来消息,前方道路被一条叫六股河的河流阻断,河上的桥梁已经被毁,河对岸有万余建奴骑兵。”
吴三桂听后表情凝重。
如果说之前的骑兵对战只是餐前糕点,那么接下来这场渡河战斗才是正菜。
六股河窄的地方虽然只有数丈,但宽的地方宽达上百丈!
再加上河对岸有对方骑兵把守。
想渡河...
难!
吴三桂穿戴好甲胄说道:“传令各部,大军原地休整!镇标内丁营随我去河边观察地形!”
第769章 渡河
六股河由数条支流汇聚而成。
时值夏日,雨水充沛。
上游水面窄且急,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十丈。
下游水面宽且缓,最宽的地方可达百余丈。
观察完河流的情况后,吴三桂打算召集众将商议渡河的方法。
“不可!”谋士方光琛阻拦。
“为何?”吴三桂非常不解。
“总兵大人一定要切记,咱们只能负责打仗!至于怎么打,一定要由平辽总督王永吉说了算。”方光琛解释道:“打胜了有关宁军骁勇善战的因素,打败了有王永吉指挥不当的原因!”
“这...”吴三桂很是迟疑,“朝廷和陛下能信吗?”
“不重要!”方光琛平静回答:“有王永吉在前面顶着,只要关宁军不发生溃败,朝廷就挑不出关宁军的毛病来!”
吴三桂盯着方光琛的眼睛看了一会,吩咐帐外的亲兵:“备马,随我一起去中军向总督大人请教渡河之法。”
“是。”
数百亲兵簇拥着吴三桂和方光琛走向中军。
行至半路,吴三桂忽然勒停战马。
“有事吗吴兄?”方光琛问。
吴三桂没有回答方光琛的问题,而是朝随行的清兵吼道:“你们先散开,我和方先生有要事相商!”
等众清兵离开一段距离后,吴三桂催马凑到方光琛身边问:“方兄能不能告诉我,你葫芦里到底装的什么药?”
“吴兄是想问攻破宁远城的办法以及后续如何用兵吧?”方光琛抬起头。
“是!”吴三桂认真回答:“你不说,我心里没底!关宁军是我的底气,我不能把他们全都葬送在辽东战场!”
方光琛沉吟片刻后问:“吴兄现在已经是大明朝的平西伯了,我想知道吴兄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吴三桂被这个问题问住了。
见吴三桂不说话,方光琛提醒道:“是像秦良玉一样凭借军功被封为公爵,世袭罔替!还是想模仿当年的沐英一样,永镇一方?”
“亦或者...”
不等方光琛把话说完,吴三桂立刻打断道:“沐英,效仿沐英!”
对他来说,秦良玉的公爵地位还是有点低!
而大明朝又没有生前封异姓王的例子,所以目标只能是永镇一方。
至于其他的,他还没想过。
“呵呵,”听到吴三桂的答案,方光琛淡淡一笑:“永镇辽东是不可能的,当年的李成梁没做到,今天的吴兄也做不到!”
“那...我该怎么选?”吴三桂有些沮丧的问。
“现在没机会不代表未来没机会,所以我才让吴兄主动请缨打头阵!这样一来既能让朝廷放下戒心,又能凭借军功往上走一走。”方光琛解释道,“至于关宁军...”
听到这三个字,吴三桂猛地抬起头,“关宁军怎么办?”
“该出力出力,死多少人都不可怕,只要损失的不是精锐就行!”
“宁远城呢?如何在损失最小的前提下攻下宁远?”吴三桂又问。
“不知道。”
“不知道?”吴三桂的肺差点被气炸了,“不知道还让我主动请缨当先锋?方兄,你别开玩笑!若是攻不下宁远,我吴某人如何向朝廷交差?”
“没开玩笑!”方光琛一脸认真:“我还是那句话,时局在变!王永吉是平辽总督,咱们只需要按照他的命令执行任务就行,没必要想太多!”
“至于能不能攻下宁远城,什么时候攻下,都是王永吉应该考虑的事!”
听完方光琛的长篇大论,吴三桂忽然觉得自己不能像之前那样信任方光琛了。
这个人固然有点本事,但这次出的主意等于把他架在火上烤。
让他很难受。
“多谢方兄指点!”吴三桂对着方光琛拱了下手,率领骑兵继续朝王永吉的中军行进。
看到吴三桂,王永吉顿时喜笑颜开:“说曹操曹操到,来坐!”
过了没多久,所有将领尽数到齐。
李性忠和吴三桂相对而坐,两人虽然没说话,但眼神已经开始打架。
王永吉及时说道:“吴总兵,说说情况吧。”
“是,”吴三桂提高嗓音,将侦查来的情况尽数告知。
然后开始商讨战术。
不讨论战术还好,讨论起来后顿时乱了套。
“我认为应该趁夜渡河,不给建奴半渡而击的机会。”
“晚上更不安全!先不提如何连夜搭建浮桥,很多士兵晚上看不清道路,根本无法行走!”
“那就把队伍从东到西全部铺开,一起渡河!只要同时渡河的兵马足够多,建奴就挡不住!”
“怎么挡不住?半渡而击懂不懂?在我军渡河时,建奴的轻重骑兵沿河跑一圈就把我军阵型扰乱了,岂有不败之理?”
“不如等一个大雾的天气,趁雾渡河,建奴必无防备!”
“雾天可遇不可求,大军每天耗费的粮草高达两千多石!咱们等得起,朝廷等得起吗?”
众人对于如何渡河意见不一。
见讨论的差不多了,王永吉开口道:“那就分兵渡河!一部分在下游假装渡河吸引建奴注意力,另一部分在上游水窄处渡河。过了河之后迅速扑向下游,掩护下游兵马渡河!”
众人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
给各部安排完任务后,众人离去。
五月十六清晨,吴三桂两万步兵在六股河下游列阵。
骑兵环伺在后方。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