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刘芳亮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看着身边的李自成,刘宗敏,欲言又止。
虽然不知道明军扔下的爆炸物里面装了什么,但是他十分清楚那玩意很难缠。
不但能把附近的士兵炸死炸伤,还能让更多人失去战斗力。
一个个捂着口鼻,或蹲或趴,咳嗽不止。
再加上沾满火药的棉被,别说步兵精锐,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避让三分。
他本想暂时撤兵,趁机思考破敌之法。
但李自成和刘宗敏不给他这个机会。
两人亲自督战,将他手下这些士兵一批一批的送进战场。
眼看第二批攻城的顺军死伤惨重,刘芳亮终于忍不住了。
这些都是与他并肩作战的弟兄,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送死。
见刘宗敏正要派出第三批人攻城,刘芳亮说话了:“皇上,宗敏将军,属下认为应该暂时收兵。”
“为什么?”刘宗敏很是不满。
“明军的火器十分蹊跷,每扔下一个大球,附近的士兵轻则弯腰咳嗽,重则倒地不起。再加上沾满火药的棉被,所到之处一片火海。”
“我觉得应该想个办法应对才行,否则就算有再多人,也会被明军一把火烧死。”
刘宗敏眯着眼,目光停留在刘芳亮的脸上,“你怕了?”
听到怕了这两个字后,李自成也转过头看向刘芳亮。
他不允许顺军的将领害怕!
刘芳亮苦笑一声:“宗敏将军,我刘芳亮什么时候怕过?”
“现在的情况是明军有守城的利器,我军在不知情的前提下继续作战只会徒增伤亡。不如先撤回来,搞清楚对方到底用了什么。”
“只要想到应对之法,再攻城也不迟!”
刘宗敏冷冷一笑:“贪功冒进,行军缓慢,治军不严,再加上畏敌怯战!无论哪一条都能治你的罪!”
刘芳亮顿时无语。
他只是不想让百姓和士兵们白白送死,结果就被刘宗敏按上了畏敌怯战的帽子。
李自成收起千里眼后扫视一周,开口说道:“鸣金收兵!”
“皇上!”刘宗敏脸色有些难看,“现在好不容易用长木填好了护城河,而且攻城的将士们已经在城墙上撬下不少墙砖,停战后明军肯定会修补,此时收兵前功尽弃啊!”
“朕的话是旨意,通知所有人收兵。”
......
“流贼退兵了!流贼退兵了!”在城上守军的呼喊声中,顺军退兵了。
“天佑大明,陛下圣明,流贼攻了大半日伤亡惨重,忍不住退兵了。”
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李邦华,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崇祯。
“将士们齐心协力,不畏生死,当赏!”
说到赏字,李邦华面露为难之色。
国库的钱...有点紧张。
补发军饷,募兵,筹粮,制作火药,购置滚木礌石已经花了不少,现在战事刚起,用钱的地方都在后面,
尤其抚恤金一项,将会花掉大量银子,
“每人五两赏银,钱从内帑出!”
“臣遵旨!”李邦华松了口气。
“伤亡如何?”
“回陛下,此次守城我军战死者一百四十一人,重伤二百四十六人,轻伤三百零九人。”
“敌军死亡三千人左右,受伤者预估也有四千人。”
朱连沉默片刻。
为什么热武器会加快战争进程?
因为杀人的速度变快了。
时间倒退几百年,在没有火器的那些年代,想通过守城杀敌三千人至少需要一两天。
而现在只需要多半天。
攻守双方十比一的比例,看似没问题,实际问题很大。
“流贼伤亡的这些人中,民夫和士兵各占几成?”
“回陛下,民夫占八成,士兵占两成!”
果然...
朱连再次沉默。
李自成攻打宁武关时伤亡七万余人,换成别人的军队早就废了。
古代作战伤和亡都意味着减员,重伤死亡率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轻伤活下来的概率也只有五分之一。
但李自成不同,伤亡的七万人里大多数都是普通百姓,他自己的军队最多只占两成。
说白了,李自成是用人命攻破的宁武关。
现在,他故技重施!
政治不是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李自成有他自己的办法凝聚军心,朱连也必须想办法稳住军民的信心。
让军民相信自己能守住这座城池,能保家卫国,也愿意为国而战!
思考片刻后,朱连吩咐道:“李阁老拟旨,凡战死的军民,一律发五十两抚恤银,官职每升一级,多发二两。”
“凡受伤者,重伤发银三十两,轻伤发银二十两。伤者一个月内因伤死亡,全部按战死对待,补满五十两银子。”
“陛下...”李邦华声音有些颤抖,这一次他不是怕银子不够,而是被崇祯的魄力震惊了。
要知道,万历时期远征朝鲜的普通士兵,战死后抚恤银只有三两!
在崇祯八年时,这个数量实在难看,于是朝廷将抚恤金提高到每人三十两的标准。由于朝廷缺钱凑不齐,只能一点一点的发。
现在直接将标准提高到五十两,可见皇帝对士兵们的重视。
“臣,这就拟旨!”
“等等...”朱连喊停李邦华,“朕让内廷给你们拿十几套飞鱼服,抚恤银不需要家属领,由工部衙役身穿飞鱼服,亲自送到战死者家属手中。”
“把战死者名单交上来,擢工部在天坛旁建忠烈祠,朕要将所有阵亡将士的名字刻在忠烈祠内,供万民敬仰!”
李邦华再次震惊的看着崇祯,激动的差点说不出话来。
人活一世为了什么?
传宗接代?富甲一方?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大部分人的目标只有第一个,因为后面的东西他们够不着,摸不到。
现在变了,皇上要建忠烈祠,让所有战死的英灵受万民敬仰!
这是一份天大的殊荣!
等多年以后,妇女们带着孩子走进忠烈祠,指着上面的一个个的名字说道:“儿啊,这是你爹的名字,崇祯十七年保卫京师而死,你要记住这个名字,然后告诉你的儿子。”
第79章 攻防推演
“李阁老,吴三桂到哪了?”乾清宫内,朱连淡淡的问道。
“回陛下,流贼围城前吴三桂已从山海关出发,按照每日行进百余里估算,此时应该到了抚宁一带。”
朱连点点头,慢,意料之中的慢!
吴三桂为什么走的这么慢?
作为一个政治投机犯,慢就对了!
历史上,三月五日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火速领兵入卫北京。三月十六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上书说需要五天时间安置百姓,然后才率兵西进。二十二日兵至玉田(唐山)一带,这时获得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
如果说没到山海关之前,怕随行的百姓被身后的八旗兵屠戮。吴三桂率领精锐垫后这个借口,勉强还说得过去。毕竟他麾下多是辽人,因长期与八旗兵作战,双方仇恨颇深。如果不顾辽民死活,部下极有可能兵变。
但是...
入关之后他完全可以亲率精锐,赶赴北京。ap.
然而吴三桂故意拖延时间。
宁愿让其他各路兵马先行与李自成一战,而后坐收渔翁之利。既保全了自己的实力不受大损失,又能与各路总兵分享“勤王”之功。
或者等李自成攻陷北京,见风使舵!
无论他想干什么,目的只有一个:保存实力!
对他来说明廷,顺军,八旗兵三个选项,谁能让他保存实力,他就选谁。
所以他不急着勤王,哪怕他亲爹吴襄被困在京师,也没有加快行军速度。
狗东西够狠!
吴三桂行军缓慢还有一个原因...
己巳之变时袁崇焕来的快,死的也快,关宁军心寒了。
崇祯根本没脑子,袁崇焕该死,但不该那个时候死!
不过朱连不怕吴三桂不来,只要守住京师,保住自己的小命,吴三桂早晚得来勤王。
他固然控制了关宁军,但是关宁军与建奴有世仇,想投降必须找个借口。
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是不义之师。
历史是吴三桂投降时喊得口号是: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
现在他的一家老小都在北京活的好好的,没投降的
借口。
朱连表情平静的说道:“吴三桂一时半刻是指望不上了,刘文耀那边只有一万多人,贸然进京只会全军覆没。”
“这京师啊,还得靠咱们自己!”
李邦华睁着通红的双眼,情绪低落的点头:“陛下,臣等无能,让陛下受惊了!”
“无妨,李阁老身体还扛得住吗?”
聊完吴三桂后,朱连开始担心李邦华的身体。
李邦华已是古稀之年,之前就因为身体原因被调到了都察院。毕竟和六部比起来,都察院的差事相对轻松些。
现在李邦华担任内阁首辅并兼着兵部的差事,工作量将是巨大的。
尤其是兵部,从招募百姓,登记造册,再给他们配发武器,简单演练,交给相应的守城将领。
每个环节,每个流程都十分繁琐。
在皇帝嘴里的一句话,到他们这就是一本论语。
兵部为了办事效率甚至已经开始通宵办公了。
李邦华使劲伸了伸佝偻的后背,正色道:“陛下放心,臣扛得住。”
“那就好!这样吧,朕给你安排一顶轿子,可以乘轿出入皇城。”
李邦华一愣,急忙说道:“陛下万万不可。”
“没什么可不可的,朕的话就是旨意!”
“臣,跪谢皇恩!”李邦华刚要下跪,被得到崇祯示意的王承恩搀扶起来。
“李阁老别客气,朕忽然想起一件事,你现在有多少银子?”
李邦华不知道皇上什么意思,老老实实的回答:“现银所剩无几,家产还有一些。”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