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5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如果明军把这些人放进城,正好可以让他们在城中作乱。即便里面有人真心投降,对我军也没什么损失。”

李自成点点头,对这个计策比较满意。

“第二个计谋是劝降!”

“谁?”

“吴三桂!”

“吴三桂?”

随着李岩念出这三个字,整个中军大帐陷入短暂的安静之中。

牛金星皱着眉反问:“吴三桂麾下有五万关宁军,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他会投降?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李岩淡淡一笑:“请问左辅大人,吴三桂什么时候到达的山海关?”

“据说五天前就已到达山海关!”牛金星想了想。

“山海关距离北京不过区区六百多里!崇祯二年,袁崇焕从山海关出发到达蓟州一带用了四天,他已经够慢了。而吴三桂用了五天时间,却还在抚宁附近徘徊。”

“说明什么?”

“说明他在观望!”

“观望?”李自成有些不解。

“对,吴三桂要是想来早就来了!他在观望,想看看谁会赢得这场事关明廷生死的大战!如果我们久攻不下,他会在我军疲惫之际进京勤王;如果我们攻下北京,他会投降。”

“不过...到底是投降大顺还是投降建奴,就要看皇上有多少诚意了!”

中军大帐内再次陷入安静。

片刻后,刘宗敏说话了,“皇上,当务之急是攻下北京城,至于劝降吴三桂的事,需要从长计议。”

作为李自成从陕西带出来的嫡系,刘宗敏不会让这个话题继续下去。

他现在的爵位是汝侯,外加左都督职。

吴三桂被封为平西伯,假如他投降顺军,李自成至少也得给个侯爵的爵位。

如此一来,吴三桂就和他平起平坐了!

一个降将,有什么资格与他平起平坐?

所以刘宗敏决定暂时避开这个话题,等攻进北京之后再说。

李自成点点头,转而问道:“明日攻城,诸位可有良策?”

众人非常默契的看向刘芳亮。

刘芳亮顿感头大。

他顶着众人的目光说道:“明天攻城还是用放崩法,不过我另有两手准备。”

“通过询问攻城的士兵得知,明军从城上扔下来的东西,爆炸后产生的烟雾十分刺鼻。明天攻城前让所有人准备一块厚布,沾水后挡住口鼻,或许有效。”

“另一手准备是针对明军扔下的小万人敌,此物燃烧剧烈,极难扑灭。所以我打算让民夫们顶着沾水的棉被前去撬砖,棉被沾水后不但无法点燃,还能抵御火器射击,一举两得!”

李自成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刘芳亮,忍不住问:“这些法子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回皇上,不是!是李先生想的,只是借我的嘴说了出来。”

“军师?”李自成看向宋献策。

宋献策没有什么好主意,只能点头说道:“皇上,臣以为此法可行。”

“好!”见没人反对,李自成拍板决定道:“希尧(刘西尧),为防止山海关和天津的明军我军,你带所部人马去往通州一带驻扎。”

李自成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决定分兵。

否则一旦被明军突袭,后果不堪设想。

“芳亮明天先安排一千民夫诈降,随后带麾下所有士兵攻打西便门和广安门!”

“宗敏你带三万民夫,两万步卒攻打阜成门和西直门!”

“其余众将围城佯攻,不得有误!”

“遵命!”所有人齐声回应。

李自成站起身,表情严肃的继续说道:

“自北伐以来,我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现在好不容易围了北京,你们更要奋勇杀敌!明军的勤王大军吴三桂在东,刘文耀在南,他们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我们!”

“稍有不慎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只有尽快攻下北京,我们才能在中原立身!才能从民心,顺天意,成就霸业!”

“此战,需速战速决!”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叩首。

李自成满意的点点头,吩咐道:“为防止明军夜袭,芳亮辛苦一点,安排人巡夜!也算戴罪立功了!”

“臣遵旨!”

是夜。

三百余名死士从西便门旁边的城墙上,顺着绳子降落到地面上。

护城河里顺军用于渡河的长木早已被拖进城内,或是做成滚木,或是被劈柴点了火。

城墙上被翘下的砖头已经用砖头补好。

墙边流贼的尸体也已经被拖到护城河外,尸体与木头堆在一起烧了很久。

这些尸体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产生瘟疫。

至于远处的尸体,明军这边就不管了。

顺军更不会管。

三百名死士将城上放下来的木头扔进河里,踩着木头渡过护城河朝西南方向摸了过去。

......

“卖报卖报!崇祯十七年第二期出版了!”

“重大消息!”

“昨日流贼攻城,我军大获全胜!以伤亡七百人的代价,打死打伤七千流贼!”

“陛下要在天坛旁建忠烈祠,把所有战死者的名字刻在里面,供万民敬仰!”

天还没亮,卖报的小儿郎便已经起床,站在大街上大声吆喝。

有了第上一次买报的经验,这次老百姓们没有多问,纷纷掏钱准备买报纸。

朝廷募兵之后,现在家家户户都有钱了。

拿出两个铜板买报纸更是不在话下。

“小孩,报纸没涨钱吧?”

“没涨!不要钱!”小孩童拿着报纸走到买报人面前,伸手递了过去。

买报人愣了下,想接却没敢接。

他怕这里面有猫腻,于是斥责道:“你这小孩多大了?怎么该跟我逗呢!快说多少钱!”

“真不要钱!”小孩童把报纸举过头顶,递给路过的行人。

“别闹,买东西哪有不给钱的?”

“真不要钱!万岁爷说昨儿个守城死了不少人,他们都是大明的英雄豪杰!为了纪念他们,万岁爷把那些人的名字都印在了报纸上!”

“万岁爷还说了,谁的钱都能挣,唯独不能挣英雄豪杰的钱!”

第82章 心战?你不行!

京师,阜成门大街。

一个国子监的读书人站在高处,大声朗读着。

“赤子丹心昭日月,英雄肝胆映山河!”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一日!流贼围城

攻打京师,大明守军不畏生死奋勇杀敌!”

“奈何流矢无眼,致两百五十九名壮士长眠于此!”(算上夜袭敌军的死士和重伤不治而亡的人)

“这些人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父亲!更是大明的子民,京师的英雄!”

“他们的名字是:曾高明,李三狗,赵国柱,关飞白......”

名字密密麻麻印了整整一个版面!

暗黄色的纸,黑色的字,看在眼里,念在口中,让人觉得无比沉重。

原本喧哗的前门大街此时安静的有些可怕,所有人都站在原地,认真的听着。

“...雷大,董自明,李修远!”

“流贼抢我们的钱和粮食,烧我们的房子,杀我们的亲人,践踏我们活着的权利!”

“这些保护我们的英雄已经长眠于此,我们除了能将他们埋葬,还能做什么?”读书人语气沉重的问。

“杀流贼,保家卫国!”人群之中不知道是谁吼了一声。

这一声怒吼犹如炸雷,将安静的阜成门大街瞬间引爆。

最开始只有几个人站在原地喊,慢慢的声音越来越多。京师百姓这一刻对流贼的愤怒达到了顶峰,他们挥舞着拳头,走向各个城门。

“杀流贼,保家卫国!”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浪,片刻间传遍整个京师。

城头上看着群情激奋的百姓,守城的军民也被这股情绪感染,他们纷纷挥舞手里的武器,对着城外正在集结的流贼发出了愤怒的宣言。

......

顺军中军大帐!

李自成一脸恼怒的看着刘芳亮。

刘宗敏正在汇报军情:“昨夜明军夜袭,他们没有偷袭我军营帐,而是对巡夜的士兵发起了偷袭。”

“此战明军死伤仅三人,我军伤亡百余人。”

李自成越想越气,他愤怒的拍了下桌子:“胡闹!”

“如果说我军没有准备,被明军偷袭也就罢了!可是昨夜朕明明特意叮嘱过,让你安排人巡夜!”

“你是怎么做的?”

刘芳亮已经麻木了...

作为顺军中仅次于刘宗敏的人物,他已经习惯了接二连三的失败。

长途奔袭明太子,失败了。

进军居庸关围歼唐通,失败了。

粮草被烧,首日攻城毫无收获。

想到这刘芳亮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回皇上,昨天夜里臣为了防止被明军偷袭,特地安排了四千人巡夜!他们分成若干小队,在城外来回巡逻。”

“可谁承想,他们竟然是奔着这些巡夜人去的...”

“而且夜袭之人不带武器,拿着超大号的爆竹见人就扔。”

“这些爆竹杀伤力非常大,离得近的人直接被炸死,离得远的人也好不到哪儿去,轻则受伤,重则毙命!巡夜的兵士猝不及防,所以死伤惨重!”

李自成嘴角抽了抽,重重的叹了口气。

“你是朕从陕西带出来的,是朕信得过的人!但是不能仗着信任屡战屡败,所以朕决定,今日攻城所有人马都由宗敏负责。”

“你负责后勤去吧。”

刘芳亮张了张嘴,无奈的点点头。

刘宗敏接过印信后,迈步走出大帐,他骑在马上吩咐一声:“全体听令,立刻集结,准备攻城!”

一千名提前准备好的民夫穿着明军的盔甲,在极不情愿中跑向阜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