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559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只有后方稳固,他才能安心在前方打仗。

在接下来的两天,王永吉开始思考如何拿下锦州!

十三万明军在宁远之战时损失了一万多人。

其后收复了大大小小数十座堡垒和城池,为了守住堡垒保护粮道,王永吉只能分兵驻守。

如此一来,平辽大军可用的步兵和骑兵只有十万左右。

这些兵马看似很多,但王永吉总觉得有些不够用。

崇祯十四年祖大寿被困锦州,时任总督洪承畴奉命支援。

为了击退围困锦州的八旗兵,洪承畴将十三万大军一字排开向前推进。

一字排开固然能保持战线宽度,但也因此失去了纵深防御。

皇太极看到洪承畴的列阵后说道:明军有前权而无后守,可以攻破了。

杏山距离松山城约有二十里。

由于明军没有纵深防御,所以皇太极命人从锦州西面往南,在松山和杏山之间挖了三道直通大海的大壕。

壕沟深八尺,上面宽约一丈二尺,下极狭窄。

属于倒三角的形状。

人和马掉下去之后既无法立足,也没办法爬上来。

八旗兵掘完壕沟之后,洪承畴才后知后觉。

他率兵打了一天,明军未能渡过壕沟。

紧着皇太极又让阿济格突袭笔架山,趁落潮时将明军设在笔架山的粮草烧毁。

十三万明军粮草被断军心大乱,随后败北。

王永吉不想走洪承畴的老路。

可是问题来了。

如果考虑纵深防御,就得前方抽调兵力。

如此一来,正面战场的兵力就会减少。

虽然他不清楚建奴有多少兵力,但至少也有十万!

到时候明军在正面战场的兵力将会落入下风。

“该怎么办呢?”王永吉右手拄着下巴,开始思考用兵的策略。

“总督大人,”黄得功来到他面前,“大军刻日启程,粮草已经备齐,请问总督大人打算将粮草营地设在何处?”

“容我想想!”王永吉皱着眉说道。

“设在杏山城如何?”黄得功问。

“不妥,”王永吉摇头:“杏山城里的内奸尚未完全肃清,如果将粮草留在杏山,一旦被建奴的细作放火烧掉,我军将不战自溃!”

“塔山的情况和杏山一样,看来也不能设在塔山!”黄得功自言自语道,“宁远距离前线又太远,也不合适!”

“哎!”王永吉叹了口气。

思索良久后,王永吉深吸一口气:“把囤积粮草的营地设在笔架山吧,笔架山距离我军即将攻打的松山只有不到五十里,辎重兵只需一天就能将粮草送到前线!而且笔架山在海中,海水是天然的屏障。”

“总督大人,”黄得功认真提醒道:“松锦之战时我军的粮草就放在笔架山,结果被建奴偷袭了。”

“本督没忘,”王永吉拍了下黄得功的肩膀:“别忘了咱们还有三万水师,让他们去守笔架山!”

“那样的话,就没什么问题了。”黄得功松了口气。

“这还不够,”王永吉皱着眉继续说道:“大军需要变阵!”

“命左翼从杏山往西北方向行进,抵达女儿河后沿河驻防,护住我军左翼。命右翼往东行进,抵达小凌河后沿河驻防,护住我军右翼。”

“吴三桂的前锋和本督的中军一起朝松山城行进,准备攻城!”

“另外,后翼的唐通、高第和刘芳亮要在杏山和松山之间扎营,做好纵深防御。”

松山一带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中部平坦,西面,北面和东面是低山,南面是丘陵。

属于蒙古高原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

地形复杂多样。

王永吉毫不犹豫地将南面定为主攻方向。

相较于山路来说,丘陵地形更利于行军。

松山城距离杏山城只有不到二十里。

明军先锋刚刚出发,建奴探马便将消息送到了松山城内。

“报,明军先锋离开杏山,正朝松山城而来!”探马朝满达海汇报道。

“立刻将消息告诉郑亲王,是战是退由他定夺!若是战,请郑亲王派兵增援;若是退,请郑亲王下达退兵的命令!”满达海老练的吩咐道。

“是。”探马离开松山,奔向锦州。

第836章 朝鲜兵入辽

锦州城内,济尔哈朗盯着面前的地图正在沉思。

“报!”

探马来到帐内,将明军的动向和满达海的消息一并带到。

“确定明军的主力是朝松山去了?”济尔哈朗问。

“确定!”

“那就在松山城一带和明军打一仗!”济尔哈朗冷笑道。

他有冷笑的底气。

当年指挥松锦之战的就是他。

皇太极是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才从锦州赶到前线,临时接替他指挥大军作战。

总体来说,当年锦州之战他运用的技战术没有问题。

与皇太极相比,他只是缺少了一些冒险精神。

当年皇太极挖掘壕沟的战术风险不可谓不小。

挖掘壕沟对体力的消耗非常大,如果在挖掘过程中遭到明军袭击,挖掘壕沟的军队必然会发生溃败。

皇太极运气好,没遇到明军袭击。

现在双方再次屯兵锦州,济尔哈朗要所有人证明没有皇太极,他一样可以打赢明军。

“回去告诉满达海,”济尔哈朗继续说道:“让他派遣小股部队延缓明军进攻的速度,本王要趁机部署兵马,以逸待劳。”

“遵命。”探马离开。

“屯齐,”济尔哈朗朝帐外喊。

“末将在!”屯齐闪身来到帐内,向济尔哈朗施礼。

屯齐是济尔哈朗的侄子。

屯齐的父亲叫图伦,和济尔哈朗是亲兄弟。

前者是舒尔哈齐的第四子,后者是第六子。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弟弟,名字的意思是小野猪皮...

当时他不主张对大明用兵,主张呈贡通好。

结果被努尔哈赤幽禁致死。

他的后代尤其是济尔哈朗一脉并未受到牵连,反而得到了重用。

济尔哈朗盯着屯齐看了一会,用愤怒的语气问道:“朝鲜兵到哪了?豪格指挥宁远之战时就让他们出兵宁远,现在宁远之战已经打完了,豪格也被废了,朝鲜人就算爬,也该爬到锦州了吧?”

“回王爷,朝鲜两万鸟铳兵已徒步至盖州一带。”屯齐回答。

“徒步?”济尔哈朗一怔,“他们为何不乘海船?”

屯齐苦笑一声:“朝鲜人说海上风浪大,他们的火药极易被海水打湿从而失去战斗力,所以是步行而来。”

“领兵者何人?”

“朝鲜京畿守御厅守御使,延城君李时昉。”(延城君是李氏朝鲜的一种爵位。)

“李时昉?”济尔哈朗对这个名字有些诧异,“此人可以说是李淏(时任朝鲜国王)的左膀右臂,麾下士兵也都是朝鲜精锐。朝鲜对咱们大清素来阳奉阴违,要么不愿意出兵,要么出兵不出力,这次竟然调动了精锐,看来是真心实意帮咱们大清打仗,属实有些难得啊!”

济尔哈朗很高兴,但是他高兴的太早了。

满清虽然把李氏朝鲜打服了,但李氏朝鲜内部一直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反抗。

崇祯九年。

皇太极称帝国号大清。

已经被打服过一次的朝鲜拒不承认,于是皇太极再次领兵侵入朝鲜。

崇祯十年。

时任朝鲜国王李倧逃至南汉山城,被围四十余日后出城投降并定下城下之盟。

盟誓约定朝鲜“永绝明朝”,向满清进贡粮食,并出兵协助八旗兵攻打大明。

为了保证朝鲜人履行盟誓,李倧的世子和次子,朝鲜所有高级文武官员的长子,都送到沈阳作为人质。

次年,皇太极向朝鲜征兵。

朝鲜人把非暴力不合作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朝鲜国王调兵时遭到满朝文武的反对。

武将们不是称病,就是和同僚闹矛盾,搞出内部不和的局面。

随后又表示朝鲜的牲口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无法运输物资。

军队没有物资就打不了仗,借此推迟出兵。

类似的理由还有江水涨溢,道路泥泞难行等...

被迫出兵后,朝鲜又使用了新招数。

满清让朝鲜准备一万石粮食给八旗兵使用,结果朝鲜的运粮船先是遇到海盗,随后又遇到了暴风。

等粮食送到八旗兵手里时,经过清点发现只有六百三十三石。

运抵率低达百分之六!

松锦之战时,满清命令朝鲜出动水师封锁辽西海面,阻拦明军水师运粮,顺便再给八旗兵运一万石粮食。

朝鲜国王任命林庆业为舟师上将,率领五千水师并携带一万石粮食前往锦州。

林庆业是朝鲜民间供奉的三大军神之一,在当时有朝鲜岳飞的美誉。

他和当时的大部分朝鲜人一样,都以神宗皇帝再造之国,神宗皇帝所活之民自居。

说白了,就是万历和大明的小迷弟。

为了消极应对,他在大军出发前向明朝派遣了一艘船通风报信。

随后大军启程。

原本八天的航程,他用了五十五天!

即便这样,船队也没按照皇太极的要求抵达小凌河的入海口,而是停在盖州一带不前。

皇太极派人验货时,发现原本的一百一十五艘船沉没失踪了六十三艘。

其中更是有三艘船被海风吹到了登州,被明军“俘获。”

这些还只是朝鲜人战场外的招数。

战场内的套路更是层出不穷,包括但不限打空枪,防空炮,射没有箭头的箭矢等。

可惜,洪承畴投降后把林庆业、崔鸣吉等一众志士出卖给满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