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皇爷,今儿还去城门楼吗?昨夜流贼偷袭不成,损失三千兵马。李闯贼估摸着被气坏了,攻城时间比昨天早了两刻钟。”
乾清宫内,伺候崇祯起床的王承恩说话时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流贼自围城以来,基本没占到什么便宜。
每天不是损兵折将就是无功而返。
整个京师,包括王承恩已经从最初的恐慌中回过神。
流贼,不过如此,不足为惧。
朱连摇头,“守城的事朕做的已经足够多了,剩下的就交给将士们吧。一会去文渊阁,朕有事找内阁商议。”
“臣这就安排銮驾!”王承恩走出去不多时又回来了,手里多了一个红色的账册。
他直接来到崇祯面前,跪地将账册举过头顶:“皇爷,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让人送来消息,昨夜锦衣卫与勇卫营在城中剿灭流贼奸细上千人,缴获银两二百一十六万两,这是账册。”
“勇卫营伤亡如何?”
“没有伤亡,李指挥使直接让人在门口架上红夷大炮,看见的人没有任何反抗,直接投降了!”
“不错不错!”朱连对李若琏的成长很是满意。
他都没想到的方法竟然被李若琏想到了,比王之心强多了。
王之心枉为东厂提督,昨夜与五城兵马司围剿流贼奸细窝点时伤亡一百多人。要不是看在他还有利用的价值上,昨天夜里就想废了他。
吃完早饭,銮驾来到文渊阁。
方岳贡,范景文,邱瑜都在,见皇上来到纷纷跪地施礼。
躺在里面的李邦华也得到了消息,刚要挣扎着起身被朱连摆手制止。
众位阁臣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皇上来这里要干什么。
李邦华躺在床上虚弱的说道:“陛下面有不悦之色,不知陛下方不方便说出来!”
“朕在考虑是否迁都...”
迁都?
这两个字把在场的所有人都整懵了。
流贼围城前,朝堂混乱,百姓恐惧,军心不稳时皇上都没考虑过迁都。
现在京师城坚炮厉,军民团结一心,更有正往这赶的各路勤王大军。
此时此刻说迁都二字,属实让人费解。
见李邦华刚要开口,京营总督范景文急忙替他说道:“陛下,流贼攻了几天城除了扔下一堆尸体外没有任何收获。臣多了不敢说,就凭现在这些武器,城中的这些军民,守十天半月肯定没什么问题。”
“到时候各路勤王大军一到,流贼自溃!”
方岳贡眼睛眨了眨,说道:“陛下担心的应该不是流贼。”
“不是流贼?”邱瑜和范景文同时看向方岳贡。
而方岳贡则一脸神秘的看着李邦华,对自己的猜测很是自豪。
片刻后,范景文浑身一震,他拍着脑门说道:“陛下指的是...建奴?”
朱连点头,“如果流贼攻不下北京,他们会去哪儿?”
范景文伸手拿出一张舆图摆在桌子上,仔细查看起来。
片刻后,他说道:“臣以为是宣府!”
宣府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
九边重镇从东往西依次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陕西镇、甘肃镇。
这九边重镇,除了刚刚被放弃的辽东,其余八镇都在李自成手中。
“再谨慎一点,可能会退回大同!”范景文补充。
“这就是朕担心的地方!一旦李闯贼撤军,辽东的建奴很可能会像崇祯二年那样,绕道蒙古包围京师。现在的他们早已不是十多年前的八旗兵了,有了孔有德带去得到火炮技术,单凭坚城已经挡不住他们了。”
范景文指着地图上的山海关说:“陛下,山海关距离京师不过六百余里。就算建奴包围京师,吴三桂的关宁军也能在第一时间赶来勤王。关宁军是我明军精锐,定可以挡住建奴。”
朱连没说话,只是用目光狠狠地盯着他。
仿佛在问:流贼包围京师这么久了,吴三桂人呢?关宁军的影子呢?
关宁军确实能打,但没有范景文说的那么能打。
正史上,李自成攻进北京后,率兵去往山海关一带,在一片石与吴三桂的关宁军激战。
如果没有八旗兵帮助,吴三桂的关宁军根本打不过李自成。
一片石之战李自成共八万人,其中唐通和白广恩两万人迂回,断吴三桂后路。
正面战场只有四万骑兵和两万步卒,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来自明军西北边军。
吴三桂有多少兵马?
五万关宁军,外加山海关总兵高第的一万人,另外还有三万临时招募的乡勇。
六万对九万,打的关宁军死的死降的降。
关宁军很强?
范景文自知说错了话,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李邦华沉默许久,缓缓开口:“臣以为陛下考虑的是,但迁都一事关系重大,需要从长计议。”
“其实...建奴不一定敢绕道蒙古围困京师,因为现在的局势太复杂了。”
“李自成占据西北一带,吴三桂镇守山海关,其他各路勤王大军都在路上,此时围困京师不是明智之举。”
朱连看着李邦华,淡淡一笑:“李阁老,你觉得吴三桂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来?是他们的战马跑不快,还是路上遇到了阻击?”.
李邦华也不说话了。
崇祯言外之意很明显,吴三桂如果真心想来早就来了。
不可能到现在还不来。
“这关宁军表面上是朕的关宁军,大明的关宁军,实际上早已经是吴三桂的私军了。他们到现在还不来,无非是怕来的早了会打仗,打起仗来会死人,他想保存实力!”朱连一语点破。
“吴三桂遇到流贼是这种表现,遇到建奴会表现的更好吗?朕认为不会!”
“所以朕不会指望着他们,但也不会主动放弃他们。”
“于是朕这些天一直在想...如果李闯贼退兵了,朕和京师该何去何从?”
李邦华,范景文,邱瑜,方岳贡被崇祯的分析惊呆了。
他们四人待在原地,久久不能平息内心的震惊。
是啊!
陛下分析的有理有据,每句话拆开都有各自的道理。
尤其是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太透彻了。
尤其建奴,如果他们真的长驱直入围困京师,到时候该怎么办?
第90章 罢官,削籍!
辽东建奴...这个让大明挥之不去的阴影。
如果成化犁廷时下手再狠一些,或许一百多年后的大明在辽东就没有烦恼了。
当然这只是马后炮的想法,宪宗皇帝当时做的已经足够可以了。两次犁廷让建州女真老实了一百多年,以至于清朝修订《明史》的时候,明宪宗被恶意抹黑,硬生生的变成了一个“昏君”。
如果建奴真的像皇帝说的那样,等流贼退兵后围城,到时候该怎么办呢?
李邦华皱着眉,思考着崇祯的问题。
良久,他悠悠说道:“陛下,臣以为这些都不足为惧。”
“说说看。”朱连来了兴致。
迁都是他故意说给李邦华他们听得,他死都不可能迁都。
之前那番话只是想告诉这几位阁臣,如果击退流贼,危险不但没有解除,反会更近。
只要不死在流贼手里,他穿越来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
“其一,现在中原大乱,形势模糊不定,建奴必定会等候时机再做决定。而且吴三桂和关宁军刚刚退出宁远,建奴需要时间消化这些地方。”
李邦华继续说:“其二,吴三桂和关宁军已退守山海关,山海关距离京师六百余里,建奴若再次绕道蒙古,有被断后路的风险。”
“其三,建奴,流贼都想坐山观虎斗,让对方消耗我军的实力,最后再坐收渔翁之利。”
李邦华的言论,让众人眼前一亮。
刚才被建奴笼罩在心头的阴影也散去不少。
没办法,建奴自崇祯二年以来六次入塞,给大明朝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尤其是崇祯七年七月至闰八月,皇太极进犯宣府、大同的数个州县。在河南包围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曹文诏被调往大同抗击,以致被围流贼趁机突围。
朱连甚至怀疑,这一次建奴是受到别人指使才入塞的,否则时间也不会赶得这么巧。
“不过...”李邦华继续补充,“与其幻想敌人坐山观虎斗,不如补充自身实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朱连点点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有李邦华的这番话他就放心了,只要内阁和他一条心,朝堂上就乱不了!
想到朝堂,朱连看向邱瑜。
之前他把kpi的理念灌输给这位大明朝的组织部部长,现在应该有结果了。
“邱瑜,官员们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以及计划完成情况,未完成的原因考察的怎么样了?”
邱瑜正打算汇报此事,见皇上亲口询问,急忙下跪并掏出一个题本,“陛下,这是臣已经拟好却还未上奏的题本,请陛下过目。”
“李阁老看过没有?”朱连没有着急看。
邱瑜怔了怔,“还...还没有。”
“先让李阁老瞅瞅。”
邱瑜,范景文,方岳贡看向李邦华的眼神中瞬间充满了敬佩。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皇上不仅十分看重李阁老,还很尊重他。
这在动不动就廷杖大臣的大明朝,简直无法想象。
这也说明皇帝重用李邦华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做好了长期重用的打算。
只要他老人家身体顶得住,皇帝就会一直重用下去。
李邦华也不客气,结果题本后从头到尾迅速看了一遍。他翻看的同时,邱瑜在旁边讲解每日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个什么东西。
良久后,李邦华折好题本看向崇祯:“陛下,这题本的官员真的要全部罢免吗?”
朱连看都没看,直接点头。
“题本上有八十九名官员,最小的是七品知县,最大的官员是直隶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陛下可想好了?”
朱连淡淡一笑:“李阁老不要怀疑朕的决心!朕早就看清楚了,如果有一天大明朝亡了,它灭亡的原因不是天灾,不是流贼,更不是建奴,而是亡在朝堂上这帮官员之手!”
“一个小小的坚壁清野都做不好,还能指望他们做什么?”
“夫君王者,百姓之君王;百姓者,天下之百姓也。朕高坐庙堂,雇佣百官管理百姓,他们不管百姓死活,朕还用他们作甚?”看書菈
李邦华犹豫片刻,缓缓说道:“陛下,这里面可是有不少清廉之人啊!”
“何为清何为浊?”朱连反问。
“不贪是一个官员基本的底线,更何况有些人只是表面上不贪而已,实际上贪的比谁都多!”
“其实只要能给朝廷,给朕做实事,办好差事,就算贪墨朕也能容忍。但打着清廉的名声,在其位不谋其政,耽误国家大事的这种人比贪官污吏还要可怕!”
“全部罢免,削籍!”
削籍的处罚是很严重的,古代官员如果因为犯事被处罚,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让你赋闲在家,还有重新起用的可能。而削籍,则意味着除名,因为做官的都有官名册,削籍就是将你从官名册中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
“吏部和礼部立刻准备人员候补,朕要让这帮人看看,不是朕需要他们,是他们需要朕赏他们一口饭!”
李邦华对皇帝的言论很是认同,在旁边重重的点头同意。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