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沈沛卿内心十分清楚,她没得选。
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崇祯手中。
现在崇祯和她商量是尊重她,宠爱她的表现。
被自己的想法PUA之后,沈沛卿语气坚定道:“臣妾愿意配合陛下使用苦肉计!”
“呵呵,”崇祯笑了笑:“爱妃放心,朕会抽空去陪你的。”
“陛下万万不可,若是臣妾怀了身孕,事情便说不清了。”
“应该不会,”崇祯笃定的语气中夹杂着一丝无奈,“朕连续让你侍寝了三个月,你都没有怀有身孕,那以后大概率也不会了...”
第900章 求人办事的态度
“还记得朕说过的接头暗号吗?”崇祯抱着沈沛卿的肩膀问。
“臣妾记得,”沈沛卿的眼眶又开始变得湿润,“我是白云...我是黑土。”
“嗯,”崇祯点头,“以后朕想你的时候会乔装改扮去找你。只要接头暗号无误,你就打开宫门让朕进去。”
“臣妾记下了!”沈沛卿忍不住再次流出了眼泪。
崇祯无奈,只能再次安慰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乾清宫内终于恢复平静。
“爱妃,”崇祯对着沈沛卿认真说道:“一个月后你要和周皇后正面发生一场冲突,周皇后会失手将你推倒在地。”
“为了找回颜面,你便对外宣称之前已经身怀有孕,结果被周皇后一推导致小产,请求朕降下责罚。”
“朕会命人彻查此事,结果就是你因为说谎欺君被打入冷宫。”
“事发后的两到三个月内,你的四叔沈寿岳要在海面上打一场败仗!届时会有官员进行弹劾,并指责沈寿岳是故意打败仗,以此表示对朕将你打入冷宫的不满!”
“朕一怒之下会革去沈寿岳的官职,除了他的官籍永不录用。”
“接下来就只能等了,等郑芝龙上钩。”崇祯一口气将所有计划全部说出。
按理说沈沛卿是后宫妃子,不应该知道太多。
但这件事需要她和沈家的深度参与,所以不能有所隐瞒。
“请问陛下,臣妾的四叔是否知晓此事?”昭妃沈沛卿有些疑惑地问。
“他还不知道,所以需要爱妃写一封家书,把计划和盘托出,朕会命锦衣卫亲自送去。至于他会不会按照计划行事,就要看爱妃的本事了。”崇祯说道。
“陛下放心,臣妾一定会说服四叔,让他按照计划行事。”沈沛卿下定决心道。
“那就有劳爱妃了!”崇祯长舒一口气。
他早晚要面对郑芝龙这个麻烦。
既然要面对,就得提前做准备。
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在郑芝龙军中有三颗棋子。
首先是锦衣卫。
他们无孔不入,到处安插线人。
但接触的都是一些底层人物,没有接触郑芝龙军中的中高级将领。
不是没有接触的途径,而是风险太大,极易打草惊蛇。
第二颗棋子是殷洪盛和他的手下。
这是崇祯通过史可法才得知的消息。
通过史可法,这些人随时都可以为崇祯所用。
但是不到关键时刻崇祯不会让他们出面。
毕竟他们埋藏的最深。
第三颗棋子虽然不是锦衣卫,但严格意义上也是也和锦衣卫有关系。
以前曲阜守备何顺为例,崇祯大赦天下后命锦衣卫将像他这样的一批人送到福建,去郑芝龙军中参军。
虽然不清楚那些人官居几品,是否还活着,忠心如何,但也算是个棋子。
接下来就是即将布置的第四个棋子:沈有容的四儿子沈寿岳。
只要郑芝龙上钩,沈寿岳可以凭借之前的经历直接成为中层将领。
这颗棋子最重要,崇祯也最重视。
次日清晨崇祯扶着老腰起床上朝。
没办法。
昭妃沈沛卿虽然只是一个妃子。
但崇祯有求于她。
求人办事得有求人办事的态度。
他昨晚的表现很好,事情也办的很圆满。
来到朝堂,户部尚书谢三宾提交了拟定捐官的公文。
大家都是体面人,卖官的事不能叫卖,得叫捐。
就像《孔乙己》里的偷书一样,能叫偷书吗?
得叫窃书!
崇祯确认公文无误后交给各衙门审批,最后内廷盖章,派锦衣卫送往南京。
“王忠,”司礼监掌印高时明看着眼前的锦衣卫冷声说道,“此去南京有两件事。”
“公公请讲,卑职牢记在心。”
“一是传达朝廷的旨意,让南京吏部全权配合巡盐御史宋权捐官。”
“是,”锦衣卫千户王忠躬身施礼。
“这第二件事嘛...”高时明故意拉长声音,“是保护好宋权,巡盐只是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利益没了可以再挣,所以他们不会对宋权怎么样。”
“但接下来的卖官会打一些人的脸,谁也不敢保证他们为了维护颜面,会不会做出某些极端之事。”
“公公放心,卑职就是死也不会让宋权出一点差错。”王忠保证道。
“嗯,”高时明点头,“记住了,宋权就是钱!辽东打仗的钱,西北治理蒙古人的钱都在宋权手里。谁和宋权过不去就是和钱过不去,和大明朝过不去!”
“卑职牢记在心。”王忠再次保证。
“好了,”高时明打了个哈欠:“快去南京传达旨意吧,满朝文武和陛下都在等结果呢。”
“卑职告退。”王忠转身离开。
他带着十几个人骑马出京师,顺着运河奔向南京。
王忠等人前脚刚出京,内阁首辅范景文的家仆也骑着马离开京师。
他的目的地不是南京,而是距离南京一千多里的湖广谷城县。
大明前户部尚书方岳贡是湖广谷城人,辞官后赋闲在家。
现在崇祯已经同意他给太子讲学,所以范景文得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哒哒的马蹄声中,时间悄然流逝。
第901章 旨意南下
十月初。
锦衣卫千户王忠顺着运河来到了山东兖州府安平镇(今阳谷县张秋镇)。
大运河历史上有一句名言:南有苏杭,北有临张。
这里的张便是张秋镇。
张秋最早叫“涨秋口”,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每到秋季河水上涨便会决口。
明清时期,运河自张秋镇中直穿而过。
《北河纪》中曾记载:岁漕东南以给都下,会通河实国家之气脉,而张秋又南北之咽喉。
大明弘治七年,御史刘大夏治河之后赐名安平镇。
由于并不是加急的旨意,所以王忠一行人走的不是很快。
每天多则百余里,少则几十里。
在抵达安平镇时已是傍晚。
他们来到安平驿门口,发现门口只站着两个驿卒。
他拿出勘合交给门口的驿卒并问道:“备五间上房,十三个人的饭。”
王忠单独一间,其余十二个人住剩下的四间房。
一个驿卒接过王忠递过来的勘合,走进驿站交给驿丞查验。
驿丞查验无误后亲自来到外面迎接,:“几位上差请跟小的来。”
勘合可以理解为一种高级别的出差凭证,凭借这个东西可以使用沿途的驿站。
另一种级别较低的出差凭证叫驿符。
如果驿站住满了人,手持勘合的人可以优先居住,而手持驿符的人则要搬出去或者换个地方。
历史上的明朝后期,驿符被当成礼物被官员们送给亲属。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徐霞客为了节省路费,就使用了大量的驿符。
其实这也不能怪官员们没有规矩,因为他们把驿站视为一项官员的隐形福利。
官员的亲戚朋友从外地来拜访的时候会带来各种土特产。
俗话说礼尚往来!
总不能让对方空着手回去吧?
如果真的让对方空手回去,消息传出去,官员的脸往哪儿搁?
可当时官员的工资不高,送值钱的东西送不起。
送不值钱的东西又没面子。
所以他们便把目光放到了驿符上。
这玩意在市面上买不到,所以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于是驿符便被当成了礼物,大量赠送。
由于驿站被大量无关人员占用,导致驿站费用居高不下。
面对这种情况,历史上的崇祯决定对驿站进行改革。
他并未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废除了驿站,而是精简驿站。
据记载。
当时大明朝取消了大约三成左右的驿站,每年节省了六十多万两白银。
陕西被裁撤的驿站有很多,其中一个银川驿的驿卒被裁后失了业。
后来他投身入伍,打算吃军饷活命。
结果领兵参将克扣军饷不发。
于是他一怒之下伙同其他人杀了参将和当地的县令,发动了兵变。
他叫李自成...
......
王忠等人走进驿站后发现驿站里很空,不但没多少驿卒,就连牲口也没有几头。
要知道安平驿地处南北咽喉,驿站规模在全国都排的上号。
就算今天没有多少官员入住,也不该只有这么点人和牲口。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