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他们的任务是扮作运输税银的车队,当做诱饵。
等第一批人伪装好后,他又让人把税银即将路过的消息大肆向外传播。
最后。
他又派人进入榆园,去联络已经归顺朝廷的榆园军首领任七等人。
......
榆园。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到榆园时,榆园军首领任七正躺在林间的一座木屋里睡觉。
“任七哥,吃...吃饭了!”门外响起一道浑厚沉闷的声音。
说话的人似乎对吃饭二字有些厌恶,所以在提到吃饭时停顿了一下。
任七翻了个身子,没有理会。
刚回到榆园时,他们所有人非常享受这种每天只吃饭不干活的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身体虽然接受了这种生活,但精神却开始抗拒,
太无聊了。
每天就是吃饭,其他的什么也干不了。
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自带牛马bUff。
现在一不种地,二不干活,三没有仗打....
久而久之对这种生活产生了厌恶感。
“任七哥,快来吃饭了,今天不喝粥,吃煎饼卷大葱蘸酱。”门外的人再次补充道。
(山东煎饼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的临沂,闯关东时流传于天津以及东三省。真正有史料记载的记录来自大明万历年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泰安东羊楼村发现了万历年间的分家契约,上面记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
听到煎饼卷大葱蘸酱,任七腾的一下坐了起来。
这一套组合在老百姓眼里的地位,比孔子在读书人眼里的地位还要高。
打开门,任七看到了熟悉的面孔:黄镇山。
黄镇山虽然也是首领之一,但脑子有点问题。
好在他打仗时十分勇猛,所以有不少人愿意跟着他混。
“不喝粥好啊,”任七感叹,“从回到榆园就开始喝粥,一天三顿粥,顿顿不变样,我都快喝吐了。”
“俺也一样,”黄镇山龇着牙笑着说道:“张七哥让我告诉你说今天改吃煎饼,吃完之后就散伙。”
“什么?”任七瞪大眼睛:“怎么就散伙了?”
“俺不知道,你去问他吧。”黄镇山说完之后跑步离开。
任七一脸茫然地跟在他身后。
二人很快来到榆园的一处空地。
此时的空地上聚集了许多人。
他们或坐在木头上睡眼惺忪,站在地上打着哈欠没精打采。
榆园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空地,除了用来建造房屋居住和生火做饭外,还会在日常操练的时候使用。
此时空地的中间摆着几十个鏊子(àO,摊煎饼用的铁盘),每个鏊子旁边都站着一个伙夫熟练地摊着煎饼。
稠密的面糊倒在滚烫的鏊子上,发出滋啦滋啦的声响。
木头刮板轻轻一刮,面糊被均匀地摊在鏊子上。
等面糊定型后,伙夫用铲子将半熟的煎饼铲起翻面。
等煎饼彻底成熟,伙夫将沾了酱的大葱裹进去,卷好之后递到任七手里。
任七一边吃一边找人:“看见张七没有?我找他有事。”
“看见了,他在那边。”一个榆园军士兵指着一棵大树说道。
穿过人群来到树下,任七见到了张七。
张七正蹲在树下吃煎饼,他看到任七后马上站了起来:“任七哥。”
“嗯,”任七点点头,对着他低声问道:“黄镇山说,你说吃完煎饼之后就散伙?”
“我可没说,”张七摇头,“我说的是存粮几乎没有了,吃完煎饼之后再搞不到粮食的话就得散伙,否则全都得饿死。”
“存粮还够几天的?”任七问。
“按照现在消耗粮食的速度,最多也就三五天吧。”张七回答。
“范次吾和王俊那边什么情况?存粮多吗?”任七又问。
“他们的存粮应该比咱们多,但也多不了多少。”
“何以见得?”
第917章 梁山集
榆园内。
张七一脸神秘地对着任七说道:“实不相瞒,范次吾和王俊那边有几个我的线人。他们传回消息说刚回榆园时每天吃两顿饭,而且管饱。现在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勉强充饥。”
“由于吃不饱饭,导致那边走了不少人。”
“范次吾和王俊对这件事十分苦恼。”
任七想了想,有些顾虑地问:“线人可靠吗?”
“都是我的至亲,绝对可靠。”
“看来...时机成熟了。”任七嘴角开始上扬,“就是不清楚朝廷是否已经知晓此事。”
“要不...”张七抬头看向濮州城的方向,“咱们派人去通知钦差王大人和李总兵?”
“不急,”任七一脸谨慎:“吃完饭之后我会去范次吾那边走一趟,明着是借粮,实则是打探他们的底细,免得有诈。”
“也好。”张七点头,然后对着手里的煎饼发起了总攻。
一阵哐哧哐哧声中,无数张煎饼被榆园军士兵消灭。
......
榆园北部。
眼看晌午将近,榆园军首领范次吾正在为粮食发愁。
与任七分家时,他的粮食虽然不是很多,但若是按照计划吃是足够过冬的。
任七突然开设粥厂打乱了他所有的规划。
受灾的老百姓只知道榆园军开设了粥厂,却分不清到底是哪个首领开设了粥厂。
一部分人投奔任七,一部分人投奔他和王俊。
起初他和王俊并不接纳这些难民,唯恐里面有朝廷的细作,趁机打入他们内部。
但是...
这种行为很快在榆园军内部产生了分歧。
榆园军自称义军。
何为义军?
仗义兴起,除暴安良的军队。
拒绝难民加入完全违背了义军的初衷。
很多士兵对此十分不满,甚至有人离开他们转投了任七。
为了留住义军的人和军心,范次吾不得不像任七一样开设粥厂赈济灾民。
随着百姓越来越多,存粮越来越少。
为此他不得不削减每天供应的粮食数量。
由于根本吃不饱肚子,不少百姓们发起了牢骚并选择离开。
人虽然走了不少,但存粮也已经吃的差不多了。
如果搞不到粮食,他和麾下一万多榆园军将无法渡过这个冬天。
“报,”一个榆园军士兵的声音打断了范次吾的思绪,“任七求见。”
“任七?”范次吾眯着眼睛冷冷一笑:“他来找我作甚?”
“他没说。”榆园军士兵回答。
“带他来见我。”范次吾冷声道。
一刻后,任七穿过茂密的榆树林来到范次吾身边。
“多日不见,范兄别来无恙啊!”任七面带笑意拱手施礼。
“有事说事,别套近乎。”范次吾坐在一棵树墩上,冷着脸回答。
碰了一鼻子灰的任七并没有露出不高兴的表情,而是继续客客气气的说道:“别生那么大的火气,对身体不好。”
“你有事没事?有事说事,没事赶快走,这里不管饭!”范次吾攥着拳头站了起来。
“有事,有事。”任七脸上笑意不见,“由于投奔我的百姓实在太多,军中存粮所剩无几。所以我想从你这借点粮食,等有粮食后再还给你。”
“没有,”范次吾很是生气,并毫不犹豫地拒绝,“要不是你开设粥厂吸引百姓前来投奔,榆园存粮足够过冬。现在别说百姓,就是军中士兵都不够吃的了。”
“不借就说不借,找什么借口啊!”任七没好气的说道。
榆园军素以仗义闻名,范次吾见任七误会他,立刻替自己解释:“你能把粮食吃完,我这边粮食也所剩无几。所以没有就是没有,不存在找借口一说。”
“那...好吧,”任七有些遗憾,“你知道王俊那边的情况吗?”
“你想和他借粮食?”范次吾反问。
“对。”任七回答。
“死了那条心吧,”范次吾笑声中带着一丝嘲讽:“王俊的情况不比你我强,他没找你我借粮就算不错了。”
“哎,!”任七长叹一声,“既然如此我就不久留了,告辞。”
“不送。”
范次吾话音刚落,一个榆园军士兵从远处急匆匆跑了过来。
他本想直接向范次吾汇报,看到任七在场后又闭上了嘴。
“过来说,”范次吾向那人招手。
榆园军士兵走到范次吾身边,附耳说道:“据传朝廷有一批税银正从江南运往京师,很快会抵达榆园一带。”
“哦?”范次吾顿时来了精神,“消息可靠吗?”
“不确定,小的已经命人去核实了。”
“好,”范次吾拍了拍那人的肩膀,“加派人手去核实,越快越好。”
“是。”榆园军士兵跑步离开。
范次吾本不打算将这件事告诉任七,但转念一想任七也有获取消息的渠道。
这种事瞒不住他。
“任七,”范次吾想了想说道:“据传朝廷有一批税银正从江南运往京师,不出意外的话会抵达榆园经过。”
“那太好了!”任七假装高兴地蹦了起来,“现在咱们缺粮,如果能拿下这些税银,就可以用钱去买粮了。”
范次吾盯着任七的脸看了好一会,确定自己没有找到端倪后才说道:“说实话,我信不过你。”
“信不过我?”任七故作意外。
“对,我不信你复叛了朝廷。我觉得你是朝廷派来的内奸,要从内部瓦解榆园军。”
任七被范次吾的话说的有些心虚,他强装镇定道:“爱信不信,我任七问心无愧。”
范次吾被问心无愧这四个字说愣了。
他想起了当时起事时几人聚在一起发下的誓言。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