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635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建奴既不进攻也不防守,而是后退一段距离。

明军炮兵不得不将刚刚架设好的火炮重新收拾好,跟着步兵一起移动。

运载火炮的车辆在地面坚硬的官道上可以做到快速移动。

可战场上到处都是松软的泥土,甚至还有大大小小的凹坑甚至泥洼地。

拉车的牲口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体力。

好不容易重新列阵架设火炮后,建奴稍作抵抗后再次后退。

如此反复间,明军的体力,耐心和士气都在快速消磨。

四月十七的傍晚,在前线督战一天王永吉回到了营地。

他走进军帐后觉得空气有些压抑,索性来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待了一会,一个探马匆匆跑了过来:“启禀总督大人,湖广团练总兵李定国率领一万骑兵抵达前线。”

“他人在何处?”王永吉激动地问。

王永吉虽然不是很信任李定国,但是李定国此番奔赴辽东带来了他急需的骑兵。

激动在所难免。

“李定国总兵麾下兵马在中军后方八里扎营,他本人正在赶往中军的路上。”探马回答。

“来人,”王永吉高兴地大喊:“准备宴席,本督要给李总兵接风洗尘。”

等李定国赶到中军时,酒菜已经准备妥当。

王永吉亲自接待,在旁边陪酒的有黄得功和定王朱慈炯。

同为中军大将的高一功则被王永吉安排巡夜,防止被建奴袭营。

一番寒暄后,几人分别落座。

定王朱慈炯盯着李定国仔细看了一会,他那直勾勾的目光看的李定国心里发毛。

朱慈炯在执掌辽东的锦衣卫后,从几个锦衣卫嘴里知道了一些之前的事。

当然。

锦衣卫告诉他这些事都经过了崇祯的授意。

让他惊讶的是,当初他的父皇为了降服李定国竟然动用了那么多钱,人以及物资。

李定国到底何德何能,竟然受到父皇如此器重?

疑惑间,王永吉率先说道:“李总兵不远千里驰援辽东,一路上风餐露宿十分辛苦,按理说本督应该让你休息几天。”

“但是广宁之战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急需骑兵参战,所以只能委屈一下李总兵。”

李定国双手抱拳:“为将者,当受命忘家,临敌忘身!总督大人只管下令,李某按命行事。”

“好,”王永吉高兴地举起酒杯:“李总兵是个爽快人,本督甚是欣慰。”

喝完第一杯酒后,王永吉放下酒杯将当前的战局和近期的战况仔细说了一遍。

李定国边听边在心中认真思考。

尤其是贺锦的死,让他觉得很是蹊跷。

三千多兵马被建奴长途奔袭,一举破阵。

这和当年己巳之变时,黄台吉率领大军破关而入围攻京师有些相似。

在他看来除非得到了详密的情报,否则绝不敢这么做。

此时王永吉已经说完了所有的情况后,他等了一会后问道:“李总兵可有破局之法?”

“说实话,李某才疏学浅,心中并无良策。”李定国婉拒了王永吉。

在湖广练兵时他和袁继咸学了很多学问。

袁继咸告诉他,做官和做人一样,都要夹着尾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他一个流贼降将如果初到辽东就积极献言献策,会显得其他人很蠢。

就算献出良策打了胜仗,迎接他的不仅有军功,还有其他将领的嫉妒。

时间久了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

所以他第一时选择拒绝。

看着李定国一脸认真的样子,王永吉无奈地摇了摇头:“喝酒。”

几人推杯换盏,开始喝酒。

由于身在前线不能喝多,所以只能点到为止。

宴席结束,众人各自回营。

“李定国!”

李定国刚翻身上马,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喊他。

他转头看去,在火光的帮助下看清了对方定王朱慈炯。

“定王殿下,您找我有事?”李定国问。

“当然,”朱慈炯催马上前,示意他边走边聊。

“你肯定有破局之法,对不对?”朱慈炯笑着问。

“李某确实不知。”

“不可能,父皇当初为了召降你可以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你要庸才,岂不是辜负了父皇的期待?”

“殿下恕罪,李某真的不知道。至于召降一事,李某也不是很清楚。”李定国坚持不说。

“广宁之战的胜败对朝廷和陛下来说至关重要!现在平辽大军进攻受阻,兵法有云久攻不下必有失城,一旦兵败,覆巢之下无完卵啊!”朱慈炯认真提醒。

“这...”李定国犹豫了一下。

“你肯定有对策,否则不会犹豫。”朱慈炯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并开始穷追猛打,“说吧,出了事本王罩着你!”

李定国勒停战马,借着跳动的火光看向朱慈炯。

朱慈炯骑在马上,浑身上下一点藩王的样子也没有。

正因为没有藩王的样子,李定国才能感受到对方的真诚。

“殿下,”李定国深吸一口气,“您觉得平辽大军当前的困局是什么?”

“建奴骑兵来去如风,平辽大军无法和他们进行决战。”朱慈炯想了一会后回答。

李定国点头,“所以,我的对策是添油战术,逼迫建奴决战。”

第947章 软柿子

朱慈炯眨了下眼睛,好奇的问李定国,“添油战术是什么?”

“将多支小股部队逐一投入战场,就像给油灯添油一样,不够了添一点,还不够就继续添,所以又叫添油战术。”李定国开始解释,“这种战术弊端太大,所以很少有将领使用!”

朱慈炯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骑在马上不停地眨眼睛。

“举个例子,”李定国用最简洁的话解释,“我有一千兵马,殿下您有三千兵马!现在两军对垒,正常战术是殿下一次将三千兵马全部派到战场,以人数优势取胜。”

“添油战术就是殿下先是派出一千兵马出战,如果打不赢就再派一千,还不赢的话再派一千。”

“明白了,”朱慈炯点头,“添油战术既然是兵家大忌,你为何还要用?”

“因为要给建奴一个错觉。”

“什么错觉?”

“他们能赢的错觉!”李定国面带笑意。

“济尔哈朗...会上当吗?”

李定国目光深远:“他或许不会上当,但是他会上头!”

......

四月十九,休整一天的李定国率军来到了最前线。

他的位置很特殊。

在吴三桂的右后方,中军的右前方。

前方是一片开阔地带,左面右面以及后方各有一条辽河支流。

左右河流的河道很宽,河水湍急。

若想渡河需要铺设浮桥。

后面的河道很窄,战马可以直接跃过。

当初建奴长途奔袭贺锦时就是从此处通行。

这里属于前后没有友军,孤立无援的位置。

李定国亲自观察地形后选择将这里作为主战场,他要开辟第二战场,和济尔哈朗打一场添油战术。

李定国的兵马很快被八旗探马发现,并在第一时间汇报给博洛。

博洛来到济尔哈朗身边,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位说道:“王爷,明军右翼的右边出现一支骑兵。”

“右翼的右边?”济尔哈朗看着博洛手指的地方有些疑惑:“这里前后都没有明军驻守,可以说是孤立无援。他在这里干什么?这是谁的兵马?数量有多少?”

“数量在万余左右,悬挂李字将旗。”

“李字将旗?”济尔哈朗开始猜测:“难道是辽东李氏将门的人?李宪忠吗?”

“应该不是,”博洛回答,“这支骑兵并未大量装备三眼铳,而且战刀也不是鹊刀,应该是明廷从关内调来的部队。”

“关内的部队?”济尔哈朗露出了阴险的笑容,“关内的部队好啊!想办法搞清楚对方的底细,另外之前答应过吴三桂的事也要履行承诺了。”

“是,末将这就安排。”博洛转身离开。

四月二十清晨,明军再次发动了攻势。

八旗兵在正面牵制。

博洛给一支不到两千人的蒙古部队下令,命他们偷袭吴三桂的侧翼配合八旗兵作战。

这是给吴三桂的回礼。

由于吴三桂早就得到了消息,并根据地形设下埋伏。

所以这支蒙古部队刚来到战场就被数倍的关宁军包围。

你可以说吴三桂坏,但是不能说他菜。

这句话同样可以运用到他麾下的关宁军身上。

只要关宁军使出全力,别说蒙古人,就是八旗精锐也不是对手。

否则不可能在历史上的三藩之乱打的满清怀疑人生。

“快跑!”被包围的蒙古兵顿时慌了神,四散而逃。

吴三桂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亲自率领精锐进行冲杀。

一阵围杀之后,蒙古兵损伤近半。

不少人选择投降当了俘虏,还有一部分人在战场的空隙逃了回去。

“大人,有俘虏要见您。”打扫战场的功夫,一个亲信来到吴三桂身边低声说道。

“让他进来,”吴三桂同样低声吩咐。

这个时候要求见他的人大概率是济尔哈朗派来的。

果不其然,俘虏刚一见面说出了他和济尔哈朗约定好的暗号。

“说吧,什么事?”吴三桂冷着脸问。

“我们已经履行了承诺,望吴大人悉知。”

“本官已经知道了,没事的话赶快滚。”吴三桂骂骂咧咧。

“还有一件事需要向大人您打探。”俘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