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李定国和马世耀在塘报上写的清清楚楚,围困大凌河堡的建奴有四五万之众。
这个数字虽然不准确,但是和实际出入应该不是很大。
按照四万来算。
建奴还有三四万的兵力。
刨去辽西走廊和进犯义州的建奴,济尔哈朗可用的兵力至少还有三万左右。
这些人都是骑兵,而且就在草原上。
否则他也不会追过来。
此时他距离长城还有两百多里。
如果让骑兵抛弃步兵,剩余两百多里的路程上,济尔哈朗的三万骑兵对步兵来说就是灾难。
可是不让骑兵先行离开的话,大凌河堡很有可能失守。
按照每天五十里的行军速度,大军还需要四天才能离开草原回到长城内。
而长城距离大凌河将近二百里。
又需要四天时间行军。
二者相加就是八天!
马世耀能坚持八天吗?
他不敢赌!
李性忠看出了王永吉的顾虑,在旁边提议道:“总督大人分兵吧!骑兵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草原与步兵伴行,一部分南下驰援大凌河堡。”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王永吉无奈点头后询问:“吴三桂负责殿后,他的人不能动。所以只能从两位总兵的麾下调兵,你们觉得调多少兵合适?”
几经商议后。
王永吉决定把李性忠麾下一万两千骑兵全部调走。
另外再从刘肇基麾下抽调三千,从高第麾下抽调一千,从黄得功麾下抽调两千骑兵。
最后王永吉又从自己麾下抽调两千骑兵,组成两万大军。
两万对四万当然不现实。
不过大凌河堡东面还有李定国一万骑兵外加李过、李来亨三千兵马。
这样就有了三万三千大军。
再加上大凌河堡三千兵马,以及松山的三千兵马。
明军在大凌河堡一带的总兵力将高达三万九千!
双方人数基本持平,就算建奴全都是精锐,明军也有一战之力!
“命你部即刻驰援大凌河堡,不得有误!”王永吉写完给李定国的军令后觉得有些不妥,于是把军令撕毁又重新写了一张。
李性忠就站在旁边观看。
他发现王永吉重新写的第二张军令改了措辞,由之前的驰援大凌河堡改为牵制敌军,等待李性忠主力抵达后共解大凌河堡之围。
驿兵认真收好信件,用力挥舞马鞭狠狠抽在战马身上。
战马的嘶鸣声中,消息送了出去。
李性忠率先出发,其余各部紧随其后。
他和刘肇基麾下骑兵全都是一人双马,甚至有些是一人三马。
轻装简从下,其他骑兵每天行军百里已是极限。
而李性忠能行军一百五十里还能保持战斗力。
理论上来讲,骑兵一天最多可以行进三百里。
但是《资治通鉴》里说过,日行三百里,必阙上将军。
所以李性忠刻意控制了行军速度。
可即便这样,长途的奔波不但让战马体力消耗非常快,士兵们的体力和耐力也被快速消磨。
五月十一,李性忠离开草原进入长城以内。
五月十二,李性忠抵达了广宁卫。
大凌河堡距离广宁不到五十里。
为了防止中埋伏,李性忠一边让大军在城中休整,一边派出探马打探大凌河堡的情况以及李定国的行踪。
李定国在五月十一的下午就接到了王永吉的军令。
他既没有等李性忠,也没有向大凌河堡派兵。
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李定国对着高文贵说道:“总督大人在信中说,建奴的总兵力约有七八万,奔袭大凌河堡的建奴有四五万,义州和辽西走廊有五六千,草原上还有两三万!”
“也就是说...建奴后方兵力空虚!”
高文贵瞳孔猛地一缩,“总兵大人的意思是...奔袭建奴后方,围魏救赵?”
“继续猜。”
“请大人明示。”高文贵实在想不出来,朝着李定国躬身施礼。
“围点打援啊!”李定国拍了下高文贵的脑袋,“建奴听闻后方遇袭必然回兵来救,届时正好以逸待劳,围点打援!”
“妙啊,实在是太妙了!”高文贵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此时的心情。
这种掌控全局的感觉太妙了。
“建奴不是擅长围点打援吗?这次就让他们尝尝被围点打援的感觉!”李定国摊开桌子上的地图,开始搜寻目标。
他先是看向海州卫,紧接着又看向辽东镇(辽阳)。
最后把目光放到了建奴的“都城”沈阳!
“这里!”李定国伸出右手食指,“建奴所谓的‘皇上’就住在这里吧?”
高文贵被惊出一身冷汗:“总兵大人不可啊,建奴的主力虽然不在沈阳,但沈阳城中必然还有大量精锐。多了不说,万八千人还是有的。”
“长驱直入本就是兵家大忌,届时一旦和他们遭遇,同样的兵力我军几乎没有胜算!”
“不,”李定国摇头,“谁说要和他们交战了?”
“那大人的意思是?”高文贵更加茫然。
李定国站起身,倒背着手悠悠说道:“我的意思是扛着大明国旗去沈阳城下溜一圈。”
“我朝二年建奴入关劫掠,兵临京师城下。我朝二十四年,我李定国也要兵临建奴京师城下,告诉城中建奴寇可往我亦可往!”
嘶——
高文贵顿时被这个想法折服了。
这是什么行为?
在建奴脸上扇嘴巴子的行为。
“那围点打援怎么打?”高文贵有些疑惑。
他实在想不出怎么把扇建奴嘴巴子和围点打援联系在一起。
“近前来,”李定国指着地图与高文贵仔细商议对策。
李定国不知道的是。
他此举不但打乱了战场的局势,还加快了建奴内部的权力更迭。
第969章 深入敌后
崇祯二十四年五月十二。
在李性忠寻找李定国踪迹的时候,李定国的大军却沿着长城向南进军。
那里不是支援大凌河堡的方向,而是吴家坟村。
大军抵达吴家坟村后没有停留,很快来到了西宁堡城下。
西宁堡里有三百建奴士兵。
满达海让他们守在这里有两个目的。
一是作为驿站,供传递消息的驿兵休息。
二是作为前哨基地,给后方提供预警。
高文贵率领两千身穿建奴甲胄,背扛建奴旗帜的骑兵在前面跑。
这些甲胄和旗帜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李定国率领八千明军骑兵在后面追。
给人一副八旗兵正在被明军追击的感觉。
“咱们的人被明军追杀呢,快放他们进来吧。”城墙上的建奴士兵朝着身边的将领大声提议。
“着什么急,看清楚再说。”建奴将领一边招呼士兵爬上城墙御敌,一边让人骑兵出城把消息送往后方。
无论对方是敌是友,他的任务都是在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出去。
消息只阐明事实,不做任何猜测。
送信的骑兵前脚刚出城,高文贵后脚就来到西宁堡城下。
“走!”高文贵没有停留,带着两千“八旗兵”疾驰而去。
城墙上的建奴士兵都惊呆了。
他们本以为城外的“八旗兵”会背靠城池抵抗一番,万万没想到竟然不战而逃。
惊诧间,李定国带着骑兵追了过来。
看着漫山遍野的明军骑兵,建奴将领如坠冰窟。
他艰难的张开嘴,颤颤巍巍的吼道:“集...集结御敌!”
一阵鼓声落下。
西宁堡里的建奴士兵齐聚城墙,准备死守。
明军很快兵临城下。
铁蹄踩在地上隆隆作响,大明国旗在风中肆意飘扬。
一个建奴士兵低声提议:“要不...咱们降了吧?”
砰!
建奴将领一脚将他踹翻在地,“宁死不降,再有言降者斩立决!”
其他人不敢多言,纷纷躲在城墙垛口后面瑟瑟发抖,毫无斗志。
城外的明军太多了,粗略一数有近万人!
别说一万人,就是一万个馒头也能把他们活活撑死。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明军要攻城时,李定国却率领大军绕了过去。
“我...我没看错吧?”一个士兵揉着眼睛问:“明军既没有攻城,也没有劝降,而是...绕过去了?”
“你没看错。”旁边有人回应。
“这也太邪门了吧?”
“是啊,哪有这么干的,好歹劝降一下啊!”
“等等,”眼尖的士兵指着远处,“你们看那里!”
众人纷纷看向士兵手指的方向。
那里是西宁堡的后方,辽河的河岸。
在他们的注视下,之前溃逃的“八旗兵”已经踩着辽河上的木桥,抵达了辽河东岸。
后面追击的明军也开始渡河。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