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马世耀红着脸低着头,有些尴尬的说道:“兵败被俘,惭愧惭愧!”
“哎咦,”满达海摆手:“马将军能投靠大清是喜事,何来惭愧一说?”
“也是,”马世耀抬起头叹道:“能败给礼亲王心服口服!”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马将军打开城门吧。”满达海指着不远处的大凌河堡。
“王爷请!”马世耀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眼神里却流露出一丝阴狠。
满达海非常谨慎,派人“护送”马世耀去叫门。
大凌河堡内还有五百守军。
他们见主将马世耀已经投降,也只能打开城门投降。
当天傍晚,八旗兵进驻大凌河堡。
同样是五月十三的傍晚。
经过一个半白天外加一夜的急行军的孔有德,率领五千兵马抵达了海州卫。
“明军去哪儿了?”孔有德亲自询问海州卫的探马。
“启禀恭顺王,据最新消息,明军已经绕过辽阳,直奔盛京(沈阳)方向而去!”探马回答。
“什么?”孔有德惊出一身冷汗,“你...你再说一遍?”
“明军已经绕过辽阳,直奔盛京去了!”探马低着头,声音低沉。
第971章 兵临沈阳
“不是...”孔有德一脸的诧异,“辽阳的守军在干什么?就不会想办法拦住李定国吗?”
“他们想拦也不敢拦啊!”探马哭丧着脸,“辽阳只有不到两千守军,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都不是兵,都是老弱病残甚至还有一些妇女!别说出城了,就是守城都有些费劲。”
孔有德顿时无话可说。
济尔哈朗为了打赢这场仗,把几乎所有兵力都调走了。
剩下的兵根本挡不住李定国。
“盛京!”孔有德默默念了几遍地名后心里开始发毛。
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明白李定国的目的地既不是海州,也不是辽阳,而是大清的国都:盛京!
打海州、辽阳只能算攻城掠地。
而攻打盛京则意味着扇大清的嘴巴子。
这不仅事关面子,还事关军心和政权稳固。
尤其是那些盟友。
当他们听闻明军兵临盛京城下后,还会像之前那样与大清共进共退吗?
显然是不现实的。
“赶快吃饭休息,明天还要追击李定国!”孔有德咬着牙下令。
他必须想办法追上李定国,让他远离盛京。
在海州卫守军的帮助下,孔有德所部兵马早早地吃了饭,睡觉休息。
次日天刚蒙蒙亮,孔有德再次启程出发追击李定国。
一百六十里外。
高文贵的兵马在一个叫武靖营的地方停了下来。
武靖营始设于正统七年,是辽东官兵为了守卫辽阳修筑的兵营,最开始驻军只有七十五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村庄。
由于战事紧张。
建奴将村中的青壮年全都征召入伍,或运输粮草或当杂役。
这些底层百姓受尽建奴压榨。
虽有反抗之心,却无反抗之力。
只能卑微的活着。
村中百姓见高文贵一行人穿着八旗甲胄,扛起八旗旗帜,以为他们是八旗兵。
于是纷纷送上食物进行讨好。
讨好建奴或许没什么好处,但是不讨好他们必然有坏处。
“军爷一路辛苦,”村长伸出干裂的双手,拿出了两个温热的鸡蛋。
高文贵没有接,而是看向村长身后。
那里架着十几口正在烧水的大锅。
旁边摆着几十个装满高粱米的箩筐。
(在历史上的明初,辽东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到了明末清初,辽东的主要农作物是高粱,大豆以及小麦。玉米虽然已经引入,但当时的亩产量并不比高粱多多少,再加上高粱能适应盐碱地,所以当地百姓还是以高粱为主食。)
高文贵收回目光,问村长:“这些粮食放在集市上能卖多少钱?”
村长顿时跪地不起:“这是小人孝敬军爷的,不敢要钱。”
“如实回答。”
“是,”村长战战兢兢地算了一会后说道:“其实没多钱,放到集市上只能卖三四十两银子。”
“来人,”高文贵超身后喊道:“拿五十两银子买这些粮食。”
“使不得啊军爷...”村长又惊又怕。
要知道八旗兵根本不把普通百姓当人。
他们或将百姓视为奴仆肆意驱使,或视为牲口任意宰杀。
“让你拿就拿着。”高文贵厉声道。
村长小心翼翼地接过钱袋,有心想数却不敢数,生怕惹怒了高文贵。
“再弄些米来煮,一会后面还会来人。”高文贵吩咐。
“军爷放心,小的这就安排。”村长快步回村筹粮。
高文贵一行人简单吃了口饭再次上马,奔向沈阳。
等高文贵走后,村长才把钱袋拿出来数钱。
打开钱袋后,一枚枚精致的大明圆宝露了出来。
村长顿时热泪盈眶:“这钱...没法花啊!”
一刻后,李定国率领八千明军来到武靖营村。
村长和百姓全都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要知道这里距离沈阳只有几十里,明军突然出现带给他的震撼太大了。
李定国也不解释,下令让亲兵和部分精锐开始吃高粱饭。
村民存粮有限,就算把他们的粮食全都拿出来也不够八千人吃的。
只要亲兵和部分精锐吃饱了,他的部队就能保持战力。
“总兵大人,高文贵将军送来消息,再往前五十里就是沈阳城了。”传令官来报。
“消息准确吗?”
“准确,不但询问了建奴的俘虏,还和这里的百姓进行了求证,绝对不会出错。”传令官回答。
“给高文贵传令,让他立刻前往沈阳城下耀武扬威!另外,所有人吃完饭后按照计划设伏。”李定国下令。
“遵命。”传令官转身离开,
在李定国的安排下,八千骑兵一分为二。
四千骑兵在前,埋伏沈阳城中来犯之敌。
四千骑兵在后,埋伏后方追敌。
高文贵率领两千精锐,一人双马冲向沈阳城。
在距离沈阳二十里时,他们的踪迹被建奴探马发现。
高文贵也发现了对方。
建奴探马在前面跑,他们在后面追。
双方一前一后很快来到了沈阳城下。
此时的沈阳城一片祥和气象。
“报!”探马飞奔入城,大喊道:“有两千八旗兵从辽阳方向杀来,距离城池不到五里!”
城中守军大惊,纷纷爬上城墙观察情况并把消息送往皇宫。
其实在此之前,高文贵的踪迹就被沿途城池堡垒的守军发现,并上报给了沈阳守军。
可是高文贵行军速度极快,再加上他绕过城池后,李定国也跟着绕过。
建奴后续的消息无法向沈阳传递出来。
所以沈阳守军得到的消息是有一支八旗兵从前线败退,并不知道后面的情况。
等他们得知这支“败退”的八旗兵目标是沈阳时,高文贵已经来到沈阳附近。
“啊?”福临得到消息后顿时大惊,“这是谁的兵马?没有朕的命令就敢进京显然是要造反,快命豫亲王带兵出城,将他们尽数拿下!”
太监带着圣旨跑出去后很快又跑了回来,“回...回皇上的话,豫亲王卧病不起,无法带兵出城。”
第972章 城下立威
“啊?”福临张大嘴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他第一反应是多铎在装病。
但随后又意识到多铎没必要这么做。
大清现在有四位亲王。
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以及礼亲王满达海。
多尔衮远在辽南,济尔哈朗和满达海在和明军作战。
整个盛京,就属多铎权力最大。
现在明军来犯正是他表现的时候,岂会无故装病?
想清楚这个道理后,福临稳了稳心神沉声询问:“豫...豫亲王平日里身子骨不是挺好的吗?怎么忽然病了?”
太监喘着粗气回答:“豫亲王浑身发疮,状如火疮......似乎是染了天花。”
“啊?”福临再次张大了嘴巴,马上意识到不对劲。
他立刻闭上了嘴,并指着太监吼道:“快给朕滚出去。”
太监不明所以,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跪在殿外伏地不起。
天花最早的记录是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当时天花被称为痘疮。
《肘后备急方》记载: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此疮从西流东,遍及海中。
福临之所以闭上嘴并把太监轰了出去,是想到了此病能人传人。
“快让御医去瞧瞧!”福临下令后急忙走出崇政殿。
在他的意识里,崇政殿已经脏了。
他离得越远越好。
“让索尼,图赖,谭泰还有鳌拜等人来一趟,朕要...”福临话说了一半停了下来。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十三岁了。
什么事都和大臣商量会显得他很无能。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