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66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多尔衮倒背着手呵呵笑道:“本王找你来是商量一件大事。”

“王叔还是不说为好!”满达海似是提醒,又似是...警告。

其实不用多尔衮说,他已然猜出了多尔衮的想法。

无非是想趁着济尔哈朗打败仗的功夫拉拢他,在朝堂上争权夺利。

他身为大清的礼亲王,正红旗的旗主,理应要效忠朝廷和皇帝。

而不是眼前这位王叔。

“满达海,”多尔衮见状直呼其名,“本王这次来只说一句话,你听还是不听?”

满达海犹豫了很久,本着左耳听右耳朵冒的想法点头道:“王叔请讲。”

“明日朝会上会有一场没有血腥的厮杀,本王希望你不要站队,保持中立!”

“嗯?”满达海非常意外,“王叔此话当真?”

“本王亲口所说还能有假?”

“如果这样的话,王叔根本不用亲自登门,派人来送个口信就行。”满达海放下紧绷的神经,缓缓说道。

“那可不行,”多尔衮摇头,“你不但是大清的亲王,还是本王的贤侄。于情于理,本王都该亲自来一趟。”

“王叔太可气了,”满达海有些受宠若惊。

见满达海放下了戒心,多尔衮又闲聊几句后忽然问道:“贤侄,明天的朝会你做好准备了吗?”

“准备?”满达海一怔,“准备什么?”

“被夺职问罪啊!”多尔衮两手一摊,似是提醒,又似是警告道:“李定国兵临沈阳城下,先是杀了何洛会,害死孔有德,然后又将辽阳和海州城的粮草全部烧毁。”

“此等奇耻大辱,贤侄不会忘了吧?”

“这...”满达海之前一直在防备多尔衮,确实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现在多尔衮旧事重提,顿时让他重新陷入了困境。

看着满达海纠结难受的样子,多尔衮火上浇油:“其实这些责任并非都是贤侄的,济尔哈朗至少要承担一半,毕竟你只是他麾下的将领,而他才是统帅三军的大将军!”

一半?

一半也不受不了啊!

如果按照豪格兵败宁远后被幽禁在府的标准计算,他满达海被夺去爵位都是轻的,甚至会下狱。

毕竟豪格只损失了兵马,而他既损失了兵马,也丢掉了八旗,大清以及皇帝的颜面。

想到这,满达海内心开始翻滚。

他正要向多尔衮请教该怎么做时,忽然意识到自己差点中了多尔衮的诡计。

他和济尔哈朗确实有罪。

但大清现在的情况非常严峻,缺兵缺将更缺统帅!

除非福临突然发疯,否则不会在这个时候搞内斗。

换个思路。

他和济尔哈朗一共掌握了四个旗,只要他们二人联合起来,福临也动不了他们。

想清楚这个道理后,满达海站起身说道:“王叔的好意侄儿心领了,有罪就是有罪,侄儿愿意承担后果!”

“你确定?”多尔衮也站起身,目光中满是威胁。

“侄儿确定,”满达海毫不在意。

“那好,明天本王可就不给你求情了。”

“额...”满达海又有些怂了,“都是一家人,王叔为何要把事情做的这么绝?”

“不是,”多尔衮很是无奈,“帮你求情你不愿意,不帮着求情也不行,你到底要本王怎么做?”

“王叔到底想干什么?”满达海的话不再绕来绕去,开始直来直往。

“不要站队,保持中立!”多尔衮重复之前的话。

“侄儿只会忠于大清和当今皇上。”

“没让你背叛大清和皇上。”多尔衮承诺。

保持中立,不背叛大清和皇帝。

这个条件与满达海的本意一致,所以他点头同意了:“侄儿明白了,明日还请王叔在皇上面前帮忙求情。”

“放心,本王说到做到。”多尔衮说完之后起身告辞。

随后他来到了罗洛浑府上。

罗洛浑一直待在盛京,既没有参与广宁与大凌河的战事,也没有把柄落入多尔衮手中。

所以多尔衮的策略是:利诱!

多尔衮在辽南的主业是什么?

根本不是打仗,而是走私!

因为明军并未在辽南发起大规模海战。

愿意挣钱的商人可不止郑芝龙一个,还有很多其他人。

他们用远洋商船打着去日本贸易的旗号,将货物送到了多尔衮手里。

多尔衮水师每天的任务是出海寻找安全的航道,然后告知走私的商人。

承诺给钱,给粮,给烟,给火器和火药后,罗洛浑也和满达海一样保持了中立。

正红和镶红两旗被多尔衮亲自搞定。

走出罗洛浑的府邸已是傍晚时分。

多尔衮没有继续按照范文程的计划行事,而是先回府沐浴更衣。

然后带着几个装满香皂,细盐还有烟的大木箱子,启程前往皇宫。

福临是正黄和镶黄两旗的旗主,想搞定他根本不可能。

但福临是个年幼且孝顺的儿子。

所以只要搞定了那个人,就能间接搞定福临,进而搞定正黄和镶黄两旗。

入夜时。

多尔衮来到凤凰楼,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第992章 朝会

五月二十九,崇政殿。

福临高高坐在龙椅之上,宗室勋贵以及各旗的文武大臣分列左右。

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先跪地说道:“皇上,臣...有罪。”

礼亲王满达海跟着下跪:“臣也有罪。”

“罪?呵呵!”福临冷笑一声,“你们都是我大清的顶梁柱,怎么会有罪啊!”

“皇上恕罪,是臣用兵不当!”济尔哈朗急忙说道:“臣的本意是吸引明军主力北上草原,然后派八旗主力围攻大凌河堡,断明军后路,最后围点打援。”

“可是明廷的李定国没有支援大凌河堡,反而长驱直入我大清腹地,来到了盛京城下,导致皇上受惊!”

“请皇上恕罪!”

提到受惊二字,福临更加气愤。

李定国兵临盛京城下前,福临由于年幼一直待在皇宫之中。

听闻城外出现了明军,福临决定主动登上城墙鼓舞八旗兵的士气。

可是他没想到,李定国竟然用大明国旗扇了他一巴掌。

自那之后别说登上城墙了,就是对登高望远都会产生抵触情绪。

一次的主动换来了一辈子的内向。

他能不生气吗?

福临正要斥责济尔哈朗时,满达海忽然磕头说道:“是臣的错!臣围攻大凌河堡前已经知道了李定国的踪迹,当时就应该在正面将其击溃,而不是用围困大凌河堡的办法把他吸引到大凌河堡附近。”

“后来得知李定国深入大清腹地,臣立刻派遣孔有德回援。可惜孔有德轻敌冒进,中了李定国的埋伏。”

“消息传到臣的耳朵里时,臣已经拿下了大凌河堡,战事前景一片明朗。但臣担心皇上的安危,于是立刻率领麾下所有兵马回援。”

“......”

满达海虽然说了很多。

但是他和济尔哈朗想表达的意思差不多。

都是我虽然有罪,但是我尽力了。皇上可以治罪,前提是让我心服口服。

这是认罪吗?

这他妈是甩锅!

福临气的猛拍龙书案:“你...你们简直是要气死朕!”

“臣等有罪,皇上息怒!”济尔哈朗和满达海率先叩首。

其他大臣见状也跟着叩首,崇政殿内跪倒一片。

福临怒气不减:“朕怎么可能息怒?”

“那天朕在皇宫里吃着饭,听着曲儿,突然听到明军兵临城下了!”

“朕刚登上城墙打算鼓舞八旗兵士气,没想到城下的明军不但竖起了旗帜,还高呼口号!”

“现在你们告诉朕,这件事错不在你们身上!”

“不是你们的错,难道是朕的错?”

文武大臣们再次叩首:“皇上息怒,都是臣等的错,与皇上无关!”

福临还是不肯罢休,调整视线看向多尔衮。

朝会前多尔衮告诉过他,要在朝会上弹劾济尔哈朗。

福临现在正在气头上,巴不得有人帮他出气。

多尔衮见状马上站起身再次下跪:“皇上,臣要弹劾郑亲王!”

其他人迅速挪动双膝,远离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抬起头,朝着多尔衮冷笑一声:“你既没有尺寸之功,也不曾替皇上和大清分忧,有什么资格弹劾本王?”

“呵呵!”多尔衮也冷笑起来:“对,你有功!先丢松山、锦州,后丢义州、广宁!”

“好不容易想起了八旗兵的优势是野战,打算围困大凌河堡围点打援。结果被李定国率先一步围点打援,功劳真大啊!”

这种反讽的话比直接说的杀伤力大很多,济尔哈朗被说的咬牙切齿:“你...”

“我确实不如你!”多尔衮不给济尔哈朗反驳的机会,抢着说道:“我人微言轻,无法给皇上和大清分忧。”

“你就不同了!怕皇上在盛京待得太无趣,直接把明军引到了城下给皇上看。”

“真是我大清开国以来第一亲王!”

多尔衮的这些话字字在理,句句属实。

不但怼的济尔哈朗哑口无言,就连一向看不起他的福临也忍不住轻轻点头,表示听完之后十分解气。

济尔哈朗被气的差点从地上弹起来打人。

好在他的理智还在,没有做出过分的举动。

济尔哈朗强迫让自己静下心来,快速思考后说道:“多尔衮啊多尔衮,你的心思没用到打仗上,全用来琢磨自己人了。”

“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本王确实打了败仗,可是你呢?你不也没打胜仗吗?”

“你的水师看到明军水师的影子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抱头鼠窜,根本不敢迎战!”

“大家都一样,谁都别说谁!”

“你我不一样!”多尔衮摆手:“首先咱们大清并不擅长水战!在海上打败仗确实很正常。你麾下可都是擅长野战的八旗兵,败给不擅长野战的明军很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