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青铜段位是提前知道敌人打过来了,其他的一概不知。
白银段位是知道敌人兵马的大致数量。
黄金段位是清楚敌人兵马数量以及兵力部署。
钻石段位不但要清楚敌人兵力数量和兵力部署,还要了解敌军的作战企图。
大师段位是在开战前就知道了敌方主将,左右(亲信)、谒者(负责传达消息的人)、门者(守门官吏)、舍人(门客幕僚)。
王者段位要在之前所有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敌军主将,尤其是此人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本质的体现。
他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
多尔衮深知接下来将会是一场高端局。
所以必须充分了解李定国本人。
听完洪承畴的分析,多尔衮摇了摇头:“宽,仁,直可以当好地方上的父母官,却当不了一军主将。”
“臣还没说完,”洪承畴继续分析:“李定国除了有宽,仁和直的性格外,还擅长收买人心。”
“收买人心?”多尔衮抬起了头,看着洪承畴的眼睛问:“此话怎讲?”
“之前他长驱直入兵临盛京城下,绝对有人带路,不知王爷是否同意臣的观点?”
多尔衮点头,表示同意。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古代的地图可不像现代一样那么精确。
那时候的地图只能大致画出一些重要的地形,例如山川,河流,桥梁等。
其他的鲜有标记。
只看地图很容易迷路。
就算没有迷路,行军速度也会大大降低。
但是有人带路就不一样了。
不但能轻易绕开各种障碍,还能以最快的速度行军。
洪承畴继续说道:“给他带路的人不是当地的辽民,就是投降的清兵。这些人之所以能给李定国效命,可见他擅长收买人心。”
“洪先生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多尔衮再次点头,对洪承畴本人表示认可,“不知洪先生对接下来的战事有何想法?”
“臣既不知道我军情况,也不了解李定国的兵力部署。再者未曾抵达前线,不了解那里的地形,所以臣不敢乱言。”洪承畴用非常老练沉稳的语气回答。
他的答案虽然看似什么都没说,但在多尔衮听来句句都是良言。
因为兵者是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
越是谨慎对待,越能体现此人的智谋和远见。
他对着洪承畴深施一礼:“多谢洪先生赐教。”
“王爷客气了,这是臣的本分。”
“洪先生已经将粮草运抵科尔沁部,不知洪先生接下来有何计划?”
洪承畴双手抱拳:“臣本打算回京(盛京)复命,但王爷就在这里,臣现在就向王爷交差。至于接下来的去哪儿,全听王爷调遣!”
“本王打算进攻广宁的李定国,不知洪先生是否愿意与本王一起前往?”
“臣愿往!”
“好!”多尔衮高兴地大笑道:“有洪先生相助,必能斩杀李定国,一雪之前兵临城下之耻!”
......
湖广团练总兵李定国根本不知道他接下来的敌人将会是多尔衮,范文程以及洪承畴的组合体。
虽然不清楚具体敌人是谁,但是他已经得到了敌人可能来袭的预警。
建奴主力从辽阳撤退后,王永吉第一时间就给李定国写了一封信进行告知。
王永吉身为平辽总督,对战事的考虑并不多。
毕竟他麾下有十多位总兵和指挥使。
他们每个人单独拿出来都能独当一面。
所以王永吉的精力主要用来考虑战略规划以及后勤保障问题。
在得到预警后。
李定国向草原方向派出了大量的夜不收以及探马侦查敌情,打探消息。
七月二十三,广宁城。
李定国正与刘文秀和高文贵谈论军情。
“咱们等了这么多天,为何还不见总督大人口中的敌人?”高文贵有些不耐烦地说道。
“别急,该来的早晚会来,不来的打死也不会来。”刘文秀悠悠说道。
“那...谁该来谁不该来?”高文贵眨着眼睛问。
刘文秀非常有把握的说道:“建奴肯定会来,一部分蒙古人也会来,还有一些蒙古人打死也不会来!”
“那咱们总不能就这么等吧?是不是得做点什么?”高文贵问。
“不,”李定国开口说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有时候以不变万变要比急于求变强。更何况我已通知周围所有城池坚壁清野,建奴就算来了也讨不到便宜。”
提到坚壁清野,刘文秀问道:“附近城池的大部分战兵都被总督大人征调走了,剩下的都是临时从山东调来的榆园军,这些人...可靠吗?”
“放心,”李定国认真说道:“他们就算对朝廷还有不满,也不会投降建奴背刺朝廷。对内和对外,他们还是分得清的。”
“那就好。”刘文秀放心地点点头。
“那咱们继续吧!”李定国重新开始给二人讲解兵法:“得地之利,得人之用。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他们三个都是流贼出身,所有的经验都是靠实战积累而来。
除了李定国从袁继咸那里学来许多理论知识外,另外两人对理论知道的并不是很多。
李定国闲着也是闲着,决定把学来的知识传授给他们二人。
“什么意思?”高文贵瞪着一双大眼询问。
“这句话的意思是...”
不等李定国解释,外面传来了急匆匆的脚步声。
紧接着门帘一挑,传令官出现在屋内:“启禀总兵大人,夜不收传来消息,镇靖堡北面五十里发现敌人踪迹。他们行军速度很快,按照之前的速度推算,他们此时行进到距离镇靖堡不足十里的地方。
“数量有多少?打什么旗帜?装束如何?”李定国站起身问。
“数量不明,据推测至少有几万之众。他们的先头部队打着蒙古部落的旗帜,穿的是我大明官军最常用赤色棉甲。”传令官回答。
“这...”刘文秀和高文贵同时露出茫然的表情,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李定国。
他们被敌人的装束迷惑了。
既不知道敌人到底是谁,也不清楚敌人的数量。
只知道对方正在快速南下,接近边关。
第1034章 镇靖堡
“是建奴,来犯之敌肯定是建奴!”高文贵大声说道,“他们想重现大凌河之战的场景,攻击平辽大军后翼,迫使我军主力回援。”
“不一定啊!也可能是科尔沁蒙古,他们被李宪忠捣了巢,损失惨重。为了报仇雪恨,这才集结兵力南下。”刘文秀说道。
“那就是建奴和蒙古人的联军!”高文贵说完之后朝着传令官喊道:“务必想办法搞清对方是谁以及兵力虚实!”
“对,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刘文秀附和。
“不急,”李定国稳如泰山,“敌人是谁并不重要,来了多少兵力也不重要。”
李定国这句话把刘文秀,高文贵以及传令官全都说懵了。
“二哥,”刘文秀对着李定国说道:“你是不是喝多了?”
他和李定国都是张献忠的义子。
他排行第三,李定国排行老二。
张献忠虽然死了,但是他们的兄弟情义还在,所以私下里多以兄弟相称。
但是到了正常场合就不能这么干了。
“我可没喝酒。”李定国回答。
“那更不对啊,”刘文秀站起身一边回忆一边说:“之前你给我们讲兵法的时候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现在敌人来攻,咱们对敌人一无所知,已经陷入了不知彼而知己的境地。”
“让人查清他们的虚实,难道不对吗?”
“对,也不对!”李定国盯着地图开始解释:“敌人来势汹汹且行军速度极快,等查清他们的虚实时,敌军已经兵临城下了。”
“但...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
“什...什么意思?”高文贵突然开口询问。
之前李定国讲兵法的时候他就想问,结果被人打断。
现在李定国又讲起了兵法,他下意识地问了起来。
李定国好不容易理清的思路被高文贵一句话打乱了。
好在他思维敏捷,很快重新理清思路并说道:“敌人这个时候进犯无非三个目的。”
“一是抢东西,二是杀人,三是抢东西的时候杀人。”
“那他们是抢东西还是杀人?”这次轮到刘文秀问了。
“呵呵呵!”李定国忽然冷笑起来:“我已命附近城池坚壁清野,建奴就算想抢东西,也抢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只能杀人!”
“那咱们如何应对?”刘文秀再次询问。
“以守为主,以攻为辅。既不决战,也不避战。让他们捞不到什么好处,也让他们舍不得走。”
在这个战术思想的指导下,李定国出兵了。
他将大军一分为二。
其中三千步兵留在广宁城防守。
剩下的七千步兵与一万骑兵跟随李定国北上驰援镇靖堡。
随着双方主力的距离越来越近,他们对彼此的情况都了解了一些。
“报!”探马飞奔到李定国面前,“我部探马遭到敌军驱逐,虽然折了两个人,但是抓住了一个俘虏。”
“俘虏怎么说?”李定国问。
“俘虏说他是李成栋的麾下,此次跟随建奴睿亲王多尔衮出兵。至于来了多少兵马,他也不知道,反正很多。”探马回答。
李成栋!
李定国眨着眼睛想了想,一个有趣的计划在心中快速成型。
他下令道:“让高文贵率领本部兵马,去试试李成栋的实力。”
高文贵得到命令后带着兵马杀了过去。
当他抵达前线时,多尔衮的兵马已经将镇靖堡团团包围,并开始挖掘壕沟,打造攻城器械。
多尔衮已经提前通过吴三桂得知了李定国的底细。
他不怕吴三桂骗他。
因为当大清亡的那一天,他吴三桂也会失去作用,从而被明廷清算。
所以吴三桂不会做出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既然知道了李定国的底细,多尔衮决定使用老办法:围点打援。
他自恃兵马比李定国多,完全可以应付。
“王爷,明军已经吃过围点打援的亏了,如果李定国不上当怎么办?”镇靖堡外,正白旗的苏拜低声问道。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