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0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众将到齐后,李定国语出惊人道:“诸位,接下来我要率领所有骑兵南下打通粮道!广宁城就交给你们了!”

“啊?”在场的将领或瞪大了眼睛,或张开嘴巴。

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一个将领急忙问道:“你要是走了,广宁城怎么办?”

“死守!”李定国淡淡说道。

“大人您现在麾下只有八千骑兵,多尔衮的骑兵是大人的两倍。在得知您离开后,多尔衮必定会在后面追击!”另一个将领提醒。

“不!”李定国胸有成竹地说道:“他不敢!多尔衮粮道已经被高文贵断掉了,他当务之急是打通粮道,而不是追击。就算他想追,粮草也不允许他追。”

“大人离开后,我们该听谁的号令?”另一名将领问。

“他!”李定国指向刘文秀,“他是我的谋士,你们务必按照他的命令行事。否则视为违抗军令,军法从事!”

众将纷纷朝着李定国点头,然后同时朝刘文秀施礼。

明军晋升有一套标准的流程,不是想升官就能升官的。

若想让刘文秀指挥兵马,需要给他一个合适的身份。

临时升官已经来不及了。

思来想去,只有谋士的身份最为合理且合适。

当然,前提是将领们服从命令。

好在这些兵都是李定国亲自训练出来的,再者众人都知道刘文秀有将才,且是李定国的拜把子兄弟。

所以心里并没有多少抵触情绪。

安排妥当后,李定国嘱咐刘文秀:“到时候就靠你了!此战若是打胜了,建奴将再也无力向我军发起反击,只能离开辽河平原回到深山老林之中!”

“二哥放心,就算拼上这条命,也一定完成任务!”

“那就好!”李定国拍了拍刘文秀的肩膀,带兵出城。

......

西沙河岸边。

多尔衮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什么?李定国带兵出城了?”

“是,”探马回答。

“他带了多少兵马?去往何处?”

“万余骑兵,出城后朝着南面疾驰而去!”

“快,快让范先生和洪先生来一趟,本王有要事相商!”多尔衮忽然变得兴奋起来。

李定国麾下有大量步兵和炮兵,。

如果李定国龟缩在广宁城中,他将毫无办法。

现在他出城了。

多尔衮认为这是一个机会。

消灭李定国野战部队的机会。

当范文程得知李定国突然率兵南下时,愣了很久。

“范先生为何发愣?”多尔衮不解地问。

“这...这不可能吧?”范文程难以置信道:“李定国怎么敢在这个时候南下呢?”

“他肯定敢,”洪承畴突然说道。

“怎么说?”范文程问。

洪承畴反问:“范先生觉得李定国为何南下?”

“肯定为了王永吉的粮道。”

“范先生觉得我军该不该追?”洪承畴继续问。

“当然!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到时候石廷柱在南,咱们在北,两面夹击之下李定国必死无疑!”

“范先生莫不是忘了我军粮道也已被断?”洪承畴提醒。

“咱们军中还有存粮,足够十天半月之用!”

“如果李定国避战,我军未能在十天半月内将其没有灭掉呢?”洪承畴又问,“明军粮道上的城堡就那么几座,里面的存粮够石廷柱以战养战,却不够咱们以战养战!断粮之后,我军何去何从?”

“当然是...退兵了!”

“是退兵还是溃兵?”洪承畴追问。

范文程不说话了。

粮草就是军心,随着军中存粮越来越少,军心也将越来越涣散。

溃败是早晚得事。

“所以洪先生的意思是?”多尔衮问。

“立刻分兵!先派一部分主力北上帮助谭泰打通粮道,同时派一部分轻骑带足粮草南下与石廷柱汇合,让他保持兵力上的优势!”

“等解决完粮道的问题后,王爷亲率主力南下石廷柱夹击李定国!”洪承畴回答。

“那广宁城呢?是否派兵监视?”多尔衮问。

“臣以为没有那个必要了!广宁城的骑兵都跟随李定国南下了,剩下的步兵根本掀不起浪花来。”

“那好,本王就依你之计分兵行动。”

多尔衮又一次选择了分兵。

他亲率一万四千骑兵北上,另外让勒克德浑领剩下的两千骑兵南下,与石廷柱汇合。

第1048章 围猎开始

沈阳。

此时的沈阳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城中百姓百姓步履匆匆,不敢在街上久留。

因为明军距离沈阳越来越近了。

礼亲王满达海急匆匆地走进皇城,求见福临。

见面后,满达海直接说道:“请皇上移驾赫图阿拉!”

福临早已对此习以为常,他无奈问道:“明军到哪儿了?”

“明军距离盛京还有三十里!”满达海回答。

“还有三十里呢,没必要这么急!”福临缓缓看向宫殿的四周,目光里尽是不舍。

他在皇城出生,在皇城登基,也在皇城长大。

现在满达海让他离开皇城。

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满达海解释道:“臣为了挡住明军,先后挖开了数条河流。三十里外的北沙河在五天前就被臣挖开,现在河水即将枯竭,明军很快就会攻上来!”

福临倒背着手仰望宫殿的横梁:“不是还有一条浑河吗?挖吧!”

(沈阳城南的河流叫浑河。)

“臣已经命人开挖了,可是当河水降下去后,明军将兵临盛京城下。为了皇上的安危,臣请皇上提前移驾赫图阿拉!”满达海再次劝道。

“哎!”福临长叹一声:“睿亲王不是率兵绕后了吗?等等他的消息再说吧!”

话音刚落,一个小太监疾步跑进来跪地说道:“启禀皇上,睿亲王把王永吉的粮道给断了。”

“此话当真?”

“当真!睿亲王命石廷柱从广宁南下,出现在明军的粮道之上,并攻克了数座堡垒。”

“太好了!”福临高兴地差点蹦起来,“明军退兵指日可待!”

不等他高兴多久,又有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皇上,睿亲王的粮道被李定国断了!”

“啊?”福临晃了晃,差点摔倒在地。

他急忙用手扶住龙书案稳住身形,“你...你刚才说睿亲王的粮道被谁断了?”

“应该是李定国。”太监回答,“偷袭运粮的人身穿八旗甲胄,只有李定国才擅长这么干。”

阴魂不散的李定国!

“快,”福临看向满达海:“礼亲王快给朕准备车驾。”

满达海站在原地没动。

他并非抗旨,而是被这个消息震惊了。

粮道被断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多尔衮已经处于了溃败的边缘。

他要是败了,大清将再无翻身的可能。

“礼亲王,快去准备啊!”福临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跑路了。

满达海缓过神刚要挪动步伐,一个八旗兵跑了进来。

他直接跪地说道:“启禀皇上,启禀礼亲王!明军忽然停止前进,并开始缓慢后退。”

“是因为水患吗?”福临问。

“北沙河的河水已经退了下去,浑河的河堤尚未被挖开!明军不是因为水患退兵!”八旗兵回答。

“可能是因为粮道问题!”满达海长舒一口气道:“皇上稍安勿躁,臣这就去打探清楚。”

“快去快回!”福临嘱咐。

他现在谁也指望不上,唯一能指望的人就是满达海。

满达海跑步离开皇城,骑马出城来到了浑河岸边,随后亲率一支精锐奔向北沙河。

来到北沙河岸边时,他发现情况果然如探马所说。

河水虽然已经退了下去,但明军没有渡河。

反而收拾渡河器械并缓慢后退。

看着正在后退的明军,满达海不知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明军撤退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地事。

但被明军打到了国都城下,绝对是一件丢脸的事。

......

平辽大军的中军帐内。

黄得功问王永吉:“总督大人,咱们这就撤了?”

“暂时后退五里,看看情况再说。”王永吉回答:“现在我军粮道被断,如果李定国短时间内无法打通粮道,咱们必须退回辽阳再做打算。”

“哎,太可惜了!”吴三桂摇头叹气:“差一点就攻破了建奴的‘都城’。若不是李定国放任建奴南下,我军也不至于在这个时候退兵。”

与李定国关系还算不错的李宪忠听不下去了,他歪着脑袋说道:“吴总兵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李定国只有一万步兵一万骑兵,多尔衮却有三万骑兵!”

“别说李定国了,在座的诸位恐怕都不敢与之正面交战。”

“呵呵,”吴三桂冷笑:“你们敢不敢的我不清楚,但是我吴某人绝对敢!”

李宪忠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指着地图上的沈阳城说道:“建奴就在那里,兵力不过两三万!吴总兵麾下兵马亦有三万,有劳吴总兵攻下沈阳,拿下平辽第一功!”

“你...”吴三桂被怼的咬牙切齿,却无法反驳。

早知道就不说狠话了。

“诸位都静一静,”黄得功伸出双手向下压。

等众人安静后,他问王永吉:“总督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是回师打通粮道?还是趁军中尚有存粮,围攻沈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