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数不清的明军骑兵杀了过来。
勒克德浑顾不得许多,一马当先踏上浮桥,率先逃跑。
他身边的亲兵紧随其后。
剩下的八旗兵就惨了。
探马渡河侦查铺设的浮桥又窄又晃。
保持队形缓慢通行并没什么问题。
但明军就在身后。
没有人会缓慢通过。
他们全都争先恐后的往前逃,生怕自己落到最后面成了明军的刀下鬼。
人和战马拥挤在一起,再加上浮桥大幅度晃动。
现场很快出现了自相践踏。
哀嚎声中,有些士兵为了活命跳入了河水之中。
还有更多士兵和战马被挤下桥,落入水中。
辽东八月上旬的河水虽然还没有结冰,但是已经变得冰冷刺骨。
跳入和落入水中的八旗兵挣扎着呼喊两句后,便被冰冷的河水淹没。
当李定国率兵来到岸边时,勒克德浑带来的两千兵马一半逃到了大辽河东岸。
剩下的一半在河水里起起伏伏,随波逐流...
第1052章 后知后觉
李定国象征性地朝着河水里的八旗兵射了几箭,随后带兵撤退。
这一次撤退是真正意义上的撤退。
明军走远后不久,石廷柱来到了岸边。
“哎!”石廷柱长叹一声:“我说过李定国无比狡诈,可你就是不听,现在可倒好...损兵折将不说,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士气也被河水淹没了。”
勒克德浑不服不忿道:“不追就跟丢了。”
“丢不了!”石廷柱再次派出探马寻找李定国的踪迹。
探马顺着马蹄印很快又发现了李定国的踪迹。
石廷柱一边保持距离行军,一边将消息送给送给四十里外的多尔衮。
此时多尔衮已经抵达了盘山驿附近。
“勒克德浑中了李定国的埋伏,损失千余兵马。可是李定国并非趁势追击,而是率部撤到了大凌河堡一带!”石廷柱派来的驿兵对着多尔衮说道。
“撤退了?”多尔衮有些意外,“他南下的目的就是攻击石廷柱打通粮道,为什么打了胜仗不乘胜追击,反而要撤退呢?”
洪承畴说道:“李定国肯定是得知了王爷率部南下,自知不敌只能撤退。”
“目前看来这是唯一的合理解释!”
多尔衮刚说完这句话,忽然有驿兵跑到他面前。
这个驿兵来自沈阳,从草原绕过辽泽顺着粮道找到了多尔衮。
“启禀王爷,”驿兵气喘吁吁地说道:“明军大军在距离盛京还有三十里时突然撤兵。紧接着有人给礼亲王送来消息,说王永吉率领明军主力退回辽阳,然后从辽阳继续往回退,准备和李定国两面夹击我军!”
多尔衮直接愣住了。
片刻后他才缓过神追问:“王永吉退兵了?”
“是,已经从北沙河南岸退兵,并率部朝这里进兵!”
“怎么可能?”多尔衮还是有些难以置信:“盛京可是我大清的都城,王永吉竟然舍得退兵?”
“消息是明军送过来的,不明真假!”驿兵回答。
“这...”多尔衮更加为难了。
他自然知道驿兵口中的明军是吴三桂。
也只有他会出卖友军,给大清送消息。
如果消息是真的,他应该立刻撤退。
可消息如果是假的,他此时撤退反而耽误了大事。
“对了,你刚才说王永吉准备和李定国两面夹击本王?”多尔衮问。
“是。”
“这更不对了,李定国在本王的南面,王永吉也在本王的南面!他们打算如何两面夹击本王?”多尔衮疑惑的问。
驿兵快速说道:“据明军那边的人说,李定国南下只是幌子,目的是引诱王爷主力南下。等王爷南下后李定国会立刻挥师北上,然后在镇安堡,魏家岭关以及花儿营城一带布置防线,堵住我军退路。”
嘶——
多尔衮倒吸一口凉气,被这个计划震惊的无以言表。
这个计划太复杂且宏大了。
与当年的温榆河之战有很多相似之处。
可这里是辽东啊!
更何况李定国麾下只有两万兵马。
就算李定国拼了命,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挡住自己的数万骑兵。
“等等,”多尔衮忽然意识到一件事:“明军送来的消息不一定为真,对吧?”
“奴才不知。”驿兵回答。
“两位觉得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多尔衮转头看向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位谋士。
范文程和洪承畴脸色都很难看。
他们被多尔衮尊称为卧龙凤雏。
没看穿李定国的诡计也就罢了,结果反被李定国算计了。
丢人,太丢人了。
“王爷,”范文程强迫让自己震惊下来并开口说道:“臣以为消息是真的。”
“理由呢?”
“唇亡齿寒,他(指吴三桂)没必要骗咱们。”
“臣也以为消息是真的,”洪承畴眯着眼睛分析:“王永吉是平辽总督,他的目光要比其他人看的深远一些。如果臣是王永吉,宁愿放弃唾手可得的盛京,也要想办法消灭王爷的主力。”
“毕竟攻下城池后还要面对王爷的主力,但如果消灭了王爷的主力,那么接下来将无人守城,大军可以兵不血刃收复城池!”
“看来,王永吉真的要来了!”多尔衮有些感慨,“本王费时费力,费兵费粮制定的计划就这样泡汤了...”
“现在不是感慨的时候,”范文程不顾礼节,大声提醒多尔衮:“请王爷立刻挥师北上,在李定国布置防线前返回草原。”
“本王心中实在不舍啊!”多尔衮欲哭无泪。
他本想趁机灭掉李定国,重创明军,给大清续命。
结果却是他中了李定国的诡计,为了保存实力只能退兵。
不甘心,实在是不甘心。
“王爷快下令退兵吧,现在比拼的是行军速度!谁能率先抵达魏家岭关一带,谁就能占据先机。”范文程开始大吼起来。
“退,快传令拔营起寨,马上退兵!”多尔衮终于将注意力重新放到眼前。
“请王爷用快马通知石廷柱,让他们马上撤退!”洪承畴提醒。
“快去通知!”多尔衮吩咐完之后问道:“咱们是不是等一下石廷柱?他麾下有万余兵马,与他合兵之后胜算将大大增加。”
“来不及了!”洪承畴用手指敲击桌子上的地图:“不出意外的话,王永吉的骑兵已经准备攻击石廷柱了!”
“不可能!”多尔衮摇头:“石廷柱擅长谋略,用兵谨慎,肯定对辽阳方向有所防备!”
“王永吉麾下的李宪忠和刘肇基都以敢打敢冲闻名,他们会追着石廷柱派出的探马,直接杀到石廷柱的营中!”
后知后觉的多尔衮终于明白了情况有多糟糕。
短暂纠结后,他带着麾下兵马率先北上。
第1053章 比拼行军速度
为了不被王永吉和李定国南北夹击,多尔衮踏上了向北逃亡的路途。
正白旗汉军旗主石廷柱紧随其后,也向北逃亡。
李定国在他们西面二十里的地方,昼夜兼程。
李宪忠和刘肇基已经渡过辽河,并发现了石廷柱的踪迹,他们各率本部骑兵在后面紧追不舍。
现在双方比拼的既不是士兵的单兵战力,也不是整体实力,更不是将领的指挥能力。
而是行军速度。
谁行军速度快,率先抵达魏家岭关。
谁就能在接下来的战局里占据上风。
......
广宁城。
刘文秀在多尔衮南下的当天就召集众将开会。
“诸位,城中还有多少粮草?”刘文秀问。
“城中存粮颇多,足够我军使用一个半月!”军需官回答。
“火药和炮弹呢?”刘文秀又问。
“火药两万斤,大个实心弹约有千余枚,百子连珠弹不计其数。”
“好!”刘文秀点点头:“命所有人带上所有粮食,火炮,火药以及弹丸,准备收复镇安堡,魏家岭关以及花儿营城。”
众人听完之后纷纷愣住。
一个将领结结巴巴地问:“那广宁城...”
“弃守!”刘文秀风轻云淡的回答,“现在建奴已经进入了总兵大人(李定国)的布置口袋之中,咱们的任务是在建奴发觉之前把口袋收紧。”
“如果不弃守广宁,仅靠现存的兵力根本无法拦住建奴!”
众将互相看了看,同时抱拳拱手:“任凭大人调遣。”
“好!”刘文秀倒背着手在心中计算现有的兵力。
广宁城中原本有两万兵马。
其中一万步兵,一万骑兵。
后来多尔衮突然入寇并攻陷了镇靖堡。
为了减少无谓的损失,李定国将附近城堡的守军全都撤回了广宁。
附近九座城堡共有三千五百多守军。
加起来就是两万三千五百人。
高文贵北上带走了两千骑兵,李定国南下带走了八千骑兵。
剩余的兵力是一万三千五百。
除了少量探马外,剩下的全是步兵和炮兵。
如果是守城,这些兵力绰绰有余。
但要是挡住建奴的退路,这些兵力就不够用了。
因为要在城外扎营列寨。
所需的兵力是城中防守的数倍。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