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13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王爷...”谭泰等一众武将还想说些什么。

“执行命令!”多尔衮冷声呵斥。

范文程和洪承畴是他的卧龙和凤雏。

如果两人意见相悖,他会慎重考虑一番后再做决定。

现在两人意见相同,他没道理反对。

“石廷柱和他麾下一万骑兵还在南面呢!他们怎么办?”谭泰不顾多尔衮的呵斥,继续说道。

多尔衮想了想:“撤退时他与咱们相距不足百里,按照行军速度推算明天中午就会退到镇安堡附近。到时候咱们在北,石廷柱在南!两面夹击之下,李定国又有几成胜算?”

“王爷英明!”谭泰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按令行事。

建奴撤退后,李定国迅速向前推进来到了镇安堡城西的明军营地。

此时营地早已没了当初的模样。

到处都是残肢断骸。

有明军的尸体,有建奴撤退时来不及带走的尸骸。

甲胄,武器散落一地。

军中的帐篷和物资基本都被焚毁。

整个营地变得破败不堪。

“重新扎营,连夜修筑防御工事!”刘文秀开始安排防守事宜,“营地外围布置火炮,火炮附近布置大量拒马和鹿角,再往外是一圈壕沟。壕沟外面挖陷阱,挖陷马坑......”

明天的任务是守,只要能守住营地,就算完成了任务。

李定国则亲自带人搜寻战场,寻找榆园军首领梁敏的踪迹。

黄镇山也从城东的营地跑过来一起寻找。

找了很久,找到了一个知道梁敏去向的伤兵。

给伤兵简单包扎后,一行人举着火把来到了一个水坑附近。

火光中。

一个孤零零的身影出现在水坑旁边。

“梁敏!”黄镇山迈着大步来到那个身影旁边。

定睛细看,果然是梁敏。

只见梁敏头盔早已不知去向。

身上的甲胄插着数支箭矢,整个甲胄和附近的泥土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梁敏,”黄镇山抱着梁敏的身躯大声呼喊:“梁敏你倒是醒醒啊。”

在黄镇山的呼喊中,梁敏从昏迷中醒来。

他缓缓睁开眼发现面前站着一帮人。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黄镇山,后面是李定国。

再往后那些人虽然不是很熟悉,但都有数面之缘。

“咳咳,”梁敏咳嗽两声,嘴角溢出鲜血:“总...总兵大人,建奴退了吗?”

李定国点头回答:“放心,建奴已经退了。”

呼——

梁敏仿佛失去了所有力气,身子瞬间软了下去。

在黄镇山的呼喊中,梁敏挣扎着再次睁开眼:“总...总兵大人恕罪,末将...打了败仗。”

李定国上前两步来到梁敏身边,沉声说道:“不,你没有败。你成功牵制住了建奴主力,给我军创造了集结兵马反攻的时间。”

“真的?”梁敏说话时眼睛里开始闪烁着常人无法察觉的光芒。

“是真的,没骗你。”李定国再次点头。

“总算不辱使命啊!”梁敏躺在黄镇山的怀里,嘴角浮现出笑容。

“休息一会,稍后一起回营。”黄镇山咧着嘴说道。

“回不去了!”梁敏无比坦然地说道:“我的伤势...我自己心里有数,能活到现在全靠一口气撑着。既然见到了你们,我也没必要继续撑下去了。”

“你他娘的在胡说些什么...”黄镇山眼眶顿时湿润,“好好活着,活到收复辽东,杀尽最后一个建奴。”

“来不及了!”梁敏苦笑一声,朝着李定国用虚弱的语气问道:“末将...还有一个心愿,不知总兵大人能否帮忙。”

“你说,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我一定帮到底!”

梁敏恳求道:“末将既然死在辽东,也想葬在辽东,请总兵大人...成全!”

“为...为什么?”黄镇山泪眼朦胧地问道:“落叶归根不好吗?为什么要客死他乡?”

“呵呵...你不懂!”梁敏仰望星空,眼神开始涣散:“试问辽东...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说完这句话。

梁敏轻轻闭上双眼,停止了呼吸。

黄镇山最先发现异样,抱着梁敏的尸首放声痛哭。

在他悲伤情绪的渲染下,附近的将士们纷纷落泪。

李定国眼眶也有些湿润。

多尔衮从草原南下时,榆园军首领范次吾战死。

多尔衮从辽河平原北上时,榆园军首领梁敏战死。

这些人都是被他亲自诏安。

现在战死异乡,不难过是不可能的。

不过他心里清楚,难过是没用的。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大家苏洵的《权书》,意思是将领应该修心养性,时刻保持镇定和冷静。)

等众人情绪稳定后,李定国吩咐道:“将梁敏的尸首就地安葬,打完这场仗之后给他立一座石碑,供后人敬仰。其他人早些回营休息,明天还有一场事关生死的恶战。”

“我要亲自安葬梁敏!”黄镇山擦着眼泪说道。

李定国没有阻止,只是告诉他:“多攒点力气,明天到了战场上多杀几个建奴给梁敏报仇!”

第1057章 石廷柱的抉择

崇祯二十四年八月十一清晨。

多尔衮再次出现在镇安堡一带,准备攻击明军防线。

他不指望能击溃李定国。

只要能在李定国的防线上撕开一个口子,让石廷柱逃出包围圈即可。

可是当他兵临镇安堡城北时,顿时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昨天撤退时无比宽阔平坦的道路,此时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陷马坑的。

陷马坑后面是一道又宽又深,人不能行马不能跃的壕沟。

这还没完。

壕沟后面还有拒马鹿角。

再往后是战车和火炮组成的营地围墙。

“这...仅仅一夜时间,明军竟能挖这么多陷马坑?而且还挖了一道壕沟!”多尔衮瞪着眼睛难以置信道。

“王爷莫急,”洪承畴催马来到多尔衮身边说道:“明军就算再能挖,也不可能把镇安堡,魏家岭关以及花儿营城之间的道路全部挖通。我军只需找到缺口并守住缺口,同时等待石廷柱的到来即可。”

“也对,”多尔衮点头闻了闻心神,派出大量探马探查道路情况。

不到半个时辰,探马传回消息:镇安堡和魏家岭关之间有一片长达数里的开阔地带。

多尔衮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带兵杀了过去。

当他抵达现场时,李定国早已等候多时。

花儿营与镇安堡之间的道路长达四十多里。

除了地形限制外,可以容纳大军通行的道路亦有不少。

李定国让步兵扎营堵住了一些道路,剩下的只能靠骑兵堵。

所以他一直在观察多尔衮的行踪。

他去哪里,李定国就跟着去那里。

两军相遇,短暂的停留后朝着双方发起了冲锋。

数里长的战线对步兵来说很宽,但是对骑兵来说就比较窄了。

李定国将精锐布置在前面,硬抗建奴骑兵的冲锋。

双方开始鏖战。

战场南面二十里,建奴正白旗汉军旗主石廷柱正在急速行军。

他恨不得把手中的鞭子轮冒烟了。

因为追兵就在身后。

刘肇基和李宪忠各率一支骑兵,在他后面紧追不舍。

双方相距只有不到五里。

只要他停下来,明军随时都能追上来。

“主子快想个办法,明军就要追上来了!”石廷柱的包衣在他身旁大声喊道。

如果追兵是李定国,很难追上石廷柱。

因为李定国骑兵的战马要逊于建奴战马。

但...

追兵是刘肇基和李宪忠。

他们二人麾下都是勇卫营的将士。

为了打造这些骑兵,崇祯花钱像流水一样。

前期为了凑数,购买的一部分战马确实比建奴战马差了一些。

但有了数量后,明军开始追求质量。

虽不是十里挑一,却也没有什么短板。

勇卫营战马完成更新换代后,与建奴战马已经不相伯仲。

再者.

石廷柱逃跑时总是慌不择路。

辽河平原河流纵横交错,遇到河流拦路临时搭建浮桥肯定来不及。

所以石廷柱只能寻找河岸低,河道窄,河水浅的地方趟水过河。

这不但消磨了大军的士气,还浪费了大量时间。

于是乎,追兵越来越近。

“报!”探马从前面跑过来的同时,大军行军速度也跟着慢了下来。

“怎么了?”石廷柱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

他现在就怕看见探马。

因为不是遇见敌人,就是道路受阻。

果不其然,探马开口说道:“前方有一条小河拦路!虽然河水很浅,骑马就能渡河,但是会放慢行军速度,望大人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