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听闻多尔衮兵败,满达海有些意外但不是很意外。
因为大清打败仗早已是家常便饭。
凤凰楼内,福临面色惨白如纸。
他已经知道多尔衮在镇安堡附近打了败仗,明军将很快兵临盛京城下的消息。
盛京城南的浑河看似是一道天险,可以阻挡明军进攻的步伐。
但......
辽东马上就要入冬了。
入冬之后整个浑河甚至辽泽都将被冰封。
所谓的天险也将不复存在。
到时候明军的步兵,炮兵以及骑兵可以在任何地方轻而易举地渡河来到盛京城下。
野战都打不赢明军,守城战更不是明军的对手。
也就是说...大清要亡了!
他身为大清的皇帝,已经不敢相信亡国之后的场景。
“额娘,”福临问布木布泰:“多尔衮打了败仗,额娘打算如何处置他?”
“哎!”布木布泰叹了口气,反问福临:“皇上,咱们有的选吗?”
“怎么没得选?”福临歪着脑袋:“太祖高皇帝早就定下了赏罚分明的规矩,现在他吃了败仗,理应受罚。”
“那皇上打算如何处罚他?”布木布泰问。
“还没想好...”
“那皇上可以听听其他大臣的建议。”
“满朝文武十个人里面有八个是多尔衮的人,他们岂能说出对多尔衮不利的话?”
“皇上明白就好!当务之急不是降罪,而是打一场胜仗或者...想办法挡住明军进攻的步伐。”布木布泰再次叹息。
“哎,”福临跟着叹息一声后抬起头说道:“额娘,多尔衮派人送来消息说可能要迁都,让儿臣提前准备。之前满达海提过迁都一事,不过由于明军撤退未能成行。”
“现在多尔衮又提出来迁都,不知额娘有什么想法?”
(儿臣是儿皇帝臣的简称,清代奏折里有相应记录。)
“皇上先别想这么多了,”布木布泰又叹息了一次:“是否迁都咱们说了不算,让他们定夺吧。”
“他们?”福临没有反应过来,低声询问:“他们是谁?”
“稍后参与朝会的那些人!”布木布泰低着头回答。
她清楚的知道,她们母子已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接下来朝堂发生的所有事。
她们母子只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却没有改变的权力。
朝会很快开始。
在所有人包括福临的注视下,多尔衮率先跪地说道:“皇上,臣有罪。”
“何罪之有?”福临像木偶一样询问。
多尔衮跪地磕了一个头:“臣打了败仗,损兵折将不说,将皇上置于危险之中。臣有罪,任凭皇上处置!”
福临没说话,看向其他人。
满朝文武都没说话。
说什么?
处置多尔衮?
多尔衮确实打了败仗,但是在朝中的掌控力还在。
谁敢说出处置多尔衮的话,谁就会被多尔衮处置。
其他人不敢说,豪格敢。
他虽然是在多尔衮的帮助下重掌正蓝旗,重新回到了朝堂。
但是他并不感激多尔衮。
相反的是,他无时无刻都在想着从多尔衮手里夺回权力。
“皇上,”豪格垂首说道:“太祖高皇帝早就定下了赏罚分明的规矩,现在睿亲王多尔衮打了败仗,按照规矩应当受到处罚。包括但不限于免去亲王爵位,废掉旗主之位,家产充公等等。”
福林没说话,看向满达海。
大清现在有三位手握重权的亲王。
分别是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礼亲王满达海。
如果满达海选择站在豪格这一边,对多尔衮将是致命的打击。
出乎意料的是。
满达海既没有向多尔衮站队,也没有支持豪格的观点。
而是沉声说道:“皇上,明军很快就会兵临浑河南岸,甚至兵临盛京城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如何挡住明军进攻的步伐,或者商讨是否迁都的事宜。”
“而不是论罪,问罪,定罪!”
福临和豪格听完之后心里同时一震,明白了满达海的想法。
满达海不是不想给多尔衮定罪,只是觉得现在不是时候。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福临也就没必要废话了。
他点头说道:“礼亲王言之有理,那诸位赶快商议此事吧!”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议的。
仗打了好几年,他们已经对明军的实力和战术有了深入了解。
见众人不说话,福临直接问多尔衮:“睿亲王,你是大清的定远大将军,执掌大清所有兵马。你说实话,有没有办法挡住明军进攻的步伐?”
“明军兵多将广,火器犀利,粮草充足。臣已经尝试过了,挡不住他们。”多尔衮老实回答。
“既然挡不住,那就迁都吧!赫图阿拉本就是大清的龙兴之地,迁往那里也无可厚非。”福临站起来就要往凤凰楼走。
早走晚走,早晚得走。
与其在这里浪费时间,不如早早回去收拾行李。
“皇上请留步,臣有话要说。”多尔衮跪在地上出声阻拦。
“说吧,朕听着呢。”福临头也不回的说道。
“臣想在两天内撤离盛京,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两天?时间也太短了吧?”福临有些意外。
他本想在三天内离开,没料到多尔衮比他预想的时间还要提前。
“臣此举是为了一件大事。”多尔衮解释。
“什么大事?”
“人多耳杂,臣不能直说,请皇上恕罪。”
“准了准了,”福临有些不耐烦:“诸位都回去收拾行李,早点收拾好,早点离开盛京。”
其他人离开后,多尔衮凑上前解释:“臣之所以急着迁都,是打算把攻下盛京的功劳送给吴三桂。”
“送给吴三桂?”
“对,”多尔衮认真点头:“他三番五次出卖明军,已经成了大清忠实的盟友。他的功劳越大,官职越高,对大清的作用也越大!”
“迁都之后,臣要在萨尔浒一带布置防线等待明军来攻。有吴三桂在,我军必能打赢萨尔浒之战!”
第1065章 送功劳
在多尔衮的推动下,建奴内部很快达成了迁都的共识。
由于早就有了迁都的计划,所以实施起来非常快。
城中所有军民齐动手,把各种能带走的物资装到马车,牛车上,运往赫图阿拉。
东西最多的地方是皇城。
努尔哈赤在天启五年迁都沈阳。
截止到崇祯二十四年,建奴已经在这里盘踞了近三十年。
通过走私,强取豪夺来的东西已经不能用多来形容了,简直是堆积如山。
“这些都是上等的瓷器,要轻拿轻放。这些箱子里都是书,虽然不怕摔但是怕水,一定要用油布盖好。”
“能搬走的东西全都带走,搬不走的就地毁掉或者深埋。”
皇城东门外,多尔衮骑在战马上监督士兵们搬运物资。
不多时。
福临的銮驾在侍卫们的保护下也离开皇城,打算穿过抚顺前往赫图阿拉。
多尔衮见状立刻下马跪拜:“臣恭送皇上。”
“等一下,”在福临身边太监的喊声中,队伍停了下来。
“皇上有旨,请睿亲王近前回话。”太监传话道。
多尔衮不敢怠慢,快速上前再次跪地叩首:“臣多尔衮参见皇上。”
“叔父请起。”福临强忍着心中的抵触情绪缓慢说道。
听到福临喊自己叔父,多尔衮顿时一愣。
周围的太监和护卫也愣住了。
福临自己也觉得有些拗口。
可是局势发展到现在,他不得不改变对多尔衮的称呼。
在此之前,有很多人能制约多尔衮。
例如代善,多铎,济尔哈朗以及豪格。
可惜...
代善死了。
多铎也死了,而且是身中天花而死。
济尔哈朗谋反之后逃跑,到现在也不知所踪。
有人悄悄告诉他说济尔哈朗已经死了,可福临不知道该不该相信。
毕竟他就在皇城,对外面的人和事一无所知。
豪格虽然重新掌权。
但只掌握了一个损失惨重,没有多少兵马的正蓝旗。
无法和多尔衮抗衡。
正红旗的满达海有意和多尔衮搞对立,但他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大清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
此时搞内斗不但救不了大清,还会把大清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除了豪格和满达海。
剩下的人既没有实力也没有资格和多尔衮对抗。
为了与多尔衮搞好关系,福临不得不改变之前直呼多尔衮名字的习惯。
“叔父?”见多尔衮不说话,福临强忍着恶心又喊了一嗓子。
“臣在,请问皇上有何吩咐?”缓过神的多尔衮急忙叩首施礼。
“朕想问问迁都之后,盛京会变成什么样子?皇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福临看着皇城的城墙,有些不舍的问:“会变成一片废墟吗?”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