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嗯?”崇祯使劲皱了下眉,看向李若琏:“李指挥使,镇抚司鉴别后的结果是什么?”
李若琏向前一步躬身施礼:“回陛下,镇抚司的结果与六部九卿一致,都认为此信乃当代衍圣公亲笔所写。”
“不可能,”崇祯猛地双手同时挥舞衣袖,口中念念有词:“绝对不可能!衍圣公绝不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你们这是污蔑,赤裸裸的污蔑!”
“来人,”崇祯忽然暴跳如雷,对着王承恩说道:“将他们全都赶出去,朕不想看到他们!”
“衍圣公对大明忠心耿耿,他们故意栽赃衍圣公的目的是毁掉朕和朕的大明!”
在李若琏诧异的眼神中,王承恩把所有大臣全都轰出了乾清宫。
大殿内很快只剩下崇祯和李若琏两个人。
“陛下...您这是?”李若琏脑袋有点懵。
诬陷衍圣公的证据是陛下让他伪造的。
现在证据已经被六部九卿证实为真,这位始作俑者为何却不信证据了?
第1073章 欲擒故纵
崇祯为什么不信自己搞出来的证据?
他不是不信,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朝堂上下都是城府极深的老狐狸。
如果在这个时候暴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反而会引起那些老狐狸的警惕。
所以正确的办法是欲擒故纵。
先表态自己不信证据,给人一副袒护衍圣公的假象。
如果六部九卿没有像他一样袒护衍圣公,崇祯就可以借六部九卿的刀杀人。
如果六部九卿也选择袒护衍圣公,崇祯就要想另做规划了。
面对李若琏的询问,崇祯没有和他解释,而是将他召至近前低声吩咐:“镇抚司接下来有两件事要做。”
“请陛下吩咐。”
“首先是崇祯十七年邸报,最近不要发表任何与衍圣公有关的言论。另外严查城中散播衍圣公通敌资敌言论的人,就说这是谣言,一经查处立刻把人关进顺天府的大牢。”
李若琏心里虽然充满了疑惑,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应了下来。
锦衣卫是皇帝的人。
给皇帝办事,不该问的不问。
这是规矩。
“李若琏,”崇祯顿了顿,“抓的人越多,谈论这件事的人也就越多,这个话题持续的时间也就越长,对不对?”
李若琏想了想,点头道:“陛下说的没错。”
衍圣公通敌资敌的消息传出去后,绝对会成为京师第一话题。
上至王公贵胄,下至贩夫走卒都会谈论此事。
毕竟这件事的性质太恶劣了。
官府和朝廷越不让百姓们谈论,百姓们越要谈。
因为这是民意,不可阻挡的民意。
就像弹簧一样,向下压的越狠,反弹的力量就越大。
崇祯的目的是把这件事搞大,越大越好。
所以他要在第一时间用强硬手段压制话题的传播,制造反弹的力量。
“接下来是第二件事,”崇祯眯起了眼睛。
李若琏知道,崇祯要杀人了。
他每次杀人前都会眯眼睛,这是惯例。
崇祯慢悠悠的说道:“等抓的人足够多时,顺天府的大牢就装不下了,严查散播衍圣公通敌资敌言论的事也就只能暂时停止。不出意外的话,这个话题很快就会席卷京师。”
“到时候会出现两拨人,一波支持衍圣公,另一波反对!”
“接下来要联合那些被捕人的家属,让他们联名请求官府放人。”
“顺天府那边肯定不敢做主,因为这些人是镇抚司抓的,只是暂时放在顺天府的大牢里,他们无权处理。所以他们会询问镇抚司的意见,你要做到不管不闻不问,任由事态恶化。”
“臣遵旨。”李若琏施礼后转身离开。
大殿内很快只剩下崇祯自己一人。
此时天色已经彻底黑了下来。
他既没有吃晚饭的打算,也没有去后宫玩耍的想法。
而是独自一人待在乾清宫里思考这次的倒孔计划还有没有纰漏。
是的。
他不仅要杀了衍圣公,还要完成倒孔大业!
当然了。
这里的倒孔不是打倒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
不是崇祯不想废儒学,而是不能。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的思想便成了主流思想。
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
到了明代时,儒家思想已经在全天下读书人的心里形成了坚固的烙印。
如果崇祯真的要废儒学,恐怕全天下的学子都会和他为敌。
别说平辽东了,京师都有可能不保。
所以...
他要打倒的是以衍圣公为首的孔氏利益集团。
人们神话了孔子和儒学,所以才会对孔子的后人倍加推崇。
当高高在上的衍圣公背负着骂名倒下的那一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思想也会因此沾上污点。
人们亲眼看到高高在上的神(指儒学)也会像普通人一样沾染污垢后。
便就不会再把它当做神,而是视其为普通人。
儒学的地位便会产生动摇,进而发生连锁反应。
这才是崇祯想要的结果。
思考了很久确定没有纰漏后,崇祯离开乾清宫去后宫缓解压力。
次日。
整个京师还洋溢在收复沈阳的喜悦之中。
根本不知道衍圣公通敌资敌的事。
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派人上街打探后,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崇祯。
见崇祯闭目不语,李若琏问道:“陛下,六部九卿的官员根本没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京师百姓对此一无所知。咱们是不是把这个消息主动散播出去,把京师的局势搅乱?”
“不急!”崇祯呵呵一笑:“给京师官员一点时间。”
崇祯之所以如此淡定,是因为他对官员们非常了解。
大部分官员都有偏袒孔胤植的想法,包括内阁的人。
他们不是不爱国,而是无法接受孔胤植投敌资敌的事实。
更无法接受衍圣公即将从神坛上跌落的命运。
但有人除外。
黄宗羲就是代表。
他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
别说衍圣公有问题了,就是崇祯的问题,他也直言不讳。
参与鉴别笔迹的官员有数十人。
他们大部分人都对此事闭口不言,但以黄宗羲为首的一些官员选择把消息传了出去。
他们当天就让人把衍圣公投敌资敌的消息散播出去。
可是由于宵禁的缘故,只能作罢。
在第二天的早晨,他们立刻有意无意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府上的仆人。
仆人去集市上买菜,去街边的小摊上买早点时又把消息告诉了别人。
仅仅一个早晨,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
京师前门大街的广场上,一帮人在太阳下面晒暖。
“听说了嘛?昨个儿朝廷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一个人对着旁边的人故作神秘道。
“没听说啊,什么事?”
“这都不知道,你们也忒没本事了。”
“您有本事,您倒是说啊!”
“我不说,说出来怕吓死你们。”
“哎吆喂,您真把自己当根葱了,谁拿你炝锅啊!”一个中年人讽刺道。
“爷们儿,乐意说就说,不乐意说就把嘴闭上,没人把你当哑巴。”旁边一个上了年纪的人使出了激将法。
那人先是向左右看了看,确定附近没有官府的人后,低着头对附近的人说道:“咱们大明的衍圣公竟然做出了通敌资敌的事。”
周围的人立刻露出了鄙夷的表情:“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搁这胡咧咧。衍圣公是孔子后人,天下读书人的敬仰对象。要是被他们知道你造衍圣公的谣,能把你撕碎了。”
“真的,没骗你们。昨儿陛下召集六部九卿的官员一起查验了证据,确凿无误。”
见他说的煞有其事,周围的人立刻围了上来:“爷们儿,摊开了说。”
......
第1074章 不信谣,不传谣
在百姓们的口口相传之下,衍圣公孔胤植投敌资敌的事在京师迅速传播。
仅仅用了一天,京师近半百姓就已经知道了此事。
走在京师的大街上,所有人都在谈论此事。
普通百姓都是抱着吃瓜的心态。
衍圣公和他们没半文钱的关系。
这件事是真是假无所谓,只要能给他们带来谈资和快乐就行。
有人觉得事情是真的,有人觉得是假消息。
还有人认为此事太过荒谬,立刻向顺天府报案,要求官府追查造谣的人。
京师是天子脚下,随便一个百姓都有可能是某个勋贵或者高官的亲戚。
顺天府接到报案后不敢直接抓人,而是立刻派人在城中打探情况。
当衙役把收集来的消息告诉他时,顺天府尹顿时无语。
消息经过传播后,已经有了好几个版本。
最初版本是衍圣公在信中向建奴称臣,并在崇祯十七年建奴南下时资助建奴两百万两银子。
传着传着,消息就变成了衍圣公亲赴辽东向建奴称臣,并在崇祯年十七年建奴南下时提供情报,并资助建奴千万两白银。
另外还派孔家人加入八旗,和大明官军在战场上进行厮杀。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