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778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其二,吴三桂以数倍之兵围攻王永吉。可是打了半天都没能将其阵斩,导致无法分兵攻打明军援军。王爷未能重创明军,吴三桂至少要担五成以上的责任。”

“其三,吴三桂在战场上发生了溃败。损失的兵马倒还是其次,毕竟死的都是关宁军,与八旗无关。但是他丢失了大量物资,大清的物资本就捉襟见肘,现在还要想办法分给他一些。”

“孔有德,尚可喜等人投降时不但带来了大量士兵和人口,还带来了数不清的物资,尤其是大清急需的火炮,铸炮的铜铁以及铸造的匠人!”

“现在的吴三桂,根本无法和当年的孔有德等人相提并论。”

多尔衮想了想,问:“那洪先生觉得应该赐予他什么爵位?”

洪承畴回答:“吴三桂在明廷那边的爵位是平西伯,现在到了大清这边,侯爵足矣。”

满清的爵位有三种,分别是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宗师爵位分男女。

男人爵位最高是一等亲王,往下是郡王,贝勒,贝子...

女人爵位最高是固伦公主,往下是和硕公主,郡主等...

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个等级。

而每个等级又分一二三等。

最高爵位是一等公爵,其次是二等公爵,三等公爵。

公爵下面是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都尉。

异姓王位列公爵之上,属于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

没有形成定制。

现在的洪承畴只是多尔衮的谋士,并无爵位在身。

历史上的洪承畴也好不到哪去。

他给满清卖了半辈子命,告老还乡时才给了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

听完洪承畴的建议,多尔衮皱着眉想了一会转身离开。

他知道洪承畴的话有道理。

如果此时的大清正是如日中天,他会按照洪承畴的意思授予吴三桂侯爵爵位。

但现在的大清很难。

为了拉拢以吴三桂为首的明军降将,他不能那么做。

回到屋内,多尔衮伸手示意众人安静。

喝酒的人立刻放下酒杯,闲谈的人也闭上了嘴。

“诸位,”多尔衮面带笑意:“吴将军能归顺大清乃大清之幸,虽然没能借机重创明军,但还是让明军由攻转守。于情于理,都是一件天大的功劳。”

“所以,”多尔衮收起笑容,一脸严肃:“本王决定封吴三桂为大清的平西王,以表彰其功绩。”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全都屏住了呼吸。

尤其是吴三桂本人。

他自知投降的时机不对。

所以已经做好了被多尔衮拿捏的心理准备。

没想到多尔衮竟然将他封为了异姓王。

这是何等的重视?

吴三桂立刻下跪,毕恭毕敬的说道:“臣叩谢睿亲王!”

多尔衮亲手搀扶起吴三桂,低声说道:“目前只是口头封赏,圣旨要要等本王上奏朝廷后才能见到。不过你放心,本王的话比旨意管用。”

吴三桂愣了下,随后反应过来立刻表忠心:“臣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第1148章 流言

不等酒席结束,吴三桂封王的消息就传遍了建奴内部。

有人开心,有人难过。

还有一些人先是羡慕,随后嫉妒恨了起来。

嫉妒恨的人既有以洪承畴,施琅为代表的等明军降将。

也有以罗科铎,鳌拜,博洛等人为首的八旗将领。

不过吴三桂被封王已时木已成舟,他们只能在心里乱想,无法改变事实。

当吴三桂从界凡寨返回萨尔浒时,天已经入夜。

他趴在马背上,一边呕吐一边笑:“哈哈哈,老子...老子以后也能自称本王了!”

走了没多远,遇到了前来接应的胡心水。

胡心水从怀里拿出一个热水囊,亲自交到吴三桂手里并说道:“大人...王爷,喝点热水。”

吴三桂直接摇头:“你我都是自己人,私下里以弟兄相称就行。”

“这不合规矩。”

“你我兄弟,谈什么规矩。”

“这不合规矩。”胡心水重复道。

见胡心水还是不同意,吴三桂改口道:“私下里不要称我为王爷,还是以大人相称吧。”

“是,大人。”胡心水牵过吴三桂战马的缰绳,与吴三桂一起踏上归途。

走了一会,吴三桂忽然问道:“营中情况如何?”

“营中一切正常!士兵们昨天打了一天仗,晚上又忙碌了一夜,累的不行,今天早晨吃饱饭后就各自回营休息了。”

“那就好,”吴三桂点头又问:“我军还有多少兵马?”

胡心水算了算,说道:“今早粗略统计了一下,我军剩余兵马约有万余人左右。其中七成骑兵,三成步兵。今天白天陆陆续续有一些,在战场上走失的士兵返了回来。”

“这些人约有千人左右,二者相加约有一万一千人。”

“不错,”吴三桂很知足:“好歹还剩了一万多人,有这些人在,咱们就不会受欺负。”

胡心水刚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他们已经来到了位于萨尔浒的营寨门口。。

辨别身份后,值守的将领立刻单膝下跪道:“末将参见平西王大人!”

周围的士兵们跟着下跪,用乱哄哄的声音跟着喊道:“参见平西王!参见平西王!”

吴三桂之前喝了很多酒,已经有了七八分醉意。

不过听到平西王三个字后刻来了精神。

他高兴地对着所有人摆手道:“都...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谢王爷!”值守的将领带着士兵们站了起来。

吴三桂又炫耀了几句,带着一身酒气继续往营中走。

他走后,现场的士兵们都有些愣神。

一个士兵问将领:“大人,王爷就这么走了?”

“不然呢?帮你值夜?”将领反问。

另一个士兵挺着脖子说道:“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王爷升了爵位,受了封赏,咱们是不是也能沾点好处?”

“你想要什么好处?”将领继续反问。

“当然是银子啊!关宁军已经有两个月没发饷了,给大明效命的时候,大明朝廷不发饷。现在给大清效命了,大清总得发饷吧?”

“这...”将领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比较好。

底层士兵只认钱。

钱到位,让他们干什么都行。

钱不到位。

他们就会有别的想法。

将领怕士兵们闹情绪,沉声安慰道:“发饷也得有时间才行啊!等王爷醒了酒,肯定会第一时间给咱们发饷银。”

“哦对,是我混蛋了。”

“我也混蛋了。”

“大家伙都是混蛋,哈哈哈!”

士兵们先是痛骂自己,随后放声大笑。

此时吴三桂已经来到了自己的营帐内。

他刚坐下打算休息一会时,胡心水去而复返。

“有事?”吴三桂问。

“确实有事,”胡心水表情凝重,“大人您今天赴宴时有没有说那件事。”

吴三桂一点印象也没有,开口问:“哪件事儿?”

“当然是饷银!关宁军已经两个月没发饷了,再不发饷恐怕会引起兵变。”

“坏了,”吴三桂猛地一拍大腿,“今儿个光想着爵位了,忘记向睿亲王索要饷银了。”

“那大人明天一定不要忘记此事。”胡心水嘱咐。

吴三桂嗯了一声,并没有把这件事太放在心上。

要知道关宁军最多的时候被拖欠了七八个月的饷银。

即便那样,也没有发生兵变。

现在只是被拖欠了两个月饷银,能发生兵变?

胡心水走后,吴三桂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起来。

在他睡觉的时候,很多关宁军将士却醒了过来。

他们白天睡了一天,到了晚上睡意全无。

军帐内。

士兵们在黑夜中开始闲聊。

一个老兵唉声叹气道:“哎!可惜我的一家老小了,我这一投降,他们肯定要受到牵连。”

“牵连就牵连呗,总兵大人投降了,咱们岂能不降?”另一个士兵说道。

“还总兵大人呢!那是在大明的官职,现在咱们大人是大清的王爷!”

“王爷说没说什么时候发饷银?”

“早晚都会发,你急什么!”

“当然得急了!没听过那句话吗?”

“什么话?”

“人生如白驹过隙,倘不及时行乐,则老大徒伤悲也。”

“听不懂,说人话。”

“有钱赶紧花,否则死了就没空花了。”

“呵呵,”有人笑了:“你盼着自己早点死啊?”

“不用盼,这是事实。”

“什么意思?你把话说清楚了。”众人立刻在黑暗中坐起来。

之前说话的那个士兵苦笑道:“咱们确实投降了,但八旗兵不会把咱们当人。每逢战事必让咱们冲锋在前,撤退在后。”

“明军的李宪忠,刘肇基,李定国都不是好惹的!一旦在战场上遇到他们,咱们离死也就不远了。”

“所以说啊,趁活着的时候有钱就花,否则死了也是把钱留给别人。”

众人听罢,立刻沉默。

他们重新躺下,打算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