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另外还规定:皇后的父母或祖父母亡故,在得到皇帝的允许后,皇后可以奉旨奔丧。
崇祯对皇后很尊重,所以没道理不让对方奔丧。
皇后得到消息后顿时大哭不止。
她先是在宫中摆牌位祭拜周奎,然后来到乾清宫向崇祯道谢。
最后出宫回府,奉旨奔丧。
周皇后前脚刚离开皇宫,崇祯后脚就把永王朱慈炤招至乾清宫。
“父皇,您找我!”朱慈炤向崇祯施礼。
“嘉定伯死了,你应该知道消息了吧?”
“回父皇,儿臣已命人去嘉定伯府上吊唁。”朱慈炤回答。
崇祯冷哼一声:“你觉得朕找你来是嘱咐你不要失了礼节?”
永王朱慈炤讪讪一笑:“父皇恕罪,儿臣知错了。”
“那就说正事。”
“是,”朱慈炤顿了顿,试探性的说道:“父皇找儿臣来是想商议嘉定伯商号的事?”
崇祯点了下头,没说话。
嘉定伯周奎经营了很多生意。
换成其他人,会在病重时把这些生意交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其他人。
但周奎不是一般人。
他爱财如命。
生怕别人坑他的钱。
哪怕是在病重时,也没有把这些生意交到儿子的手上。
现在他死了。
周奎的儿子从未做过生意,突然接手这么多生意,结果可想而知。
朱慈炤眨了眨眼睛,问道:“父皇的意思是让儿臣接手这些生意?”
崇祯再次点头:“嘉定伯的生意很大,已经有了自己的商路。他的儿子不会经商,你要想办法把这些生意买过来。”
朱慈炤皱了下眉:“儿臣怕他不卖。”
崇祯两眼一瞪:“那就出高价,只要价格合适,没有什么不能卖的,当年朕差点就被满朝的文武卖了!”
朱慈炤张了张嘴,没敢说话。
崇祯继续说道:“不要直接去找嘉定伯的儿子,否则会让对方以为你要巧取豪夺。要找一个合适的中间人去谈,以他的名义购买。钱从内帑支取,人手可以从北镇抚司征调。”
“接手生意后,要像之前一样经营,不要打皇家的旗号。”
“是,儿臣遵旨。”朱慈炤施礼。
父子二人又商议了一会,朱慈炤转身离开。
崇祯接手周奎的生意有两个目的。
一是给内帑开源。
内帑有钱,但大部分钱都放在府库或者大明钱庄里无法流动。
不流动的钱就不是钱。
所以他要让钱流动起来。
而经商是最好的办法,没有之一。
第二个目的是为以后做准备。
皇权终究会有落幕的一天。
但财富不会。
只要有足够的财富,就能成为一个国家幕后的皇帝。
他肯定见不到那一天的到来。
但是不妨碍他提前积攒财富。
第1152章 高第出兵
三月的最后一天,山海关总兵高第率领一万兵马来到了沈阳城下。
他本不想来,但军令难违。
在来的路上,高第一直在打探吴三桂和李定国的消息。
由于黄得功封锁了消息和道路,所以高第的情报还停留在自己派人告诉吴三桂,李定国率兵北上这个消息上。
他不知道吴三桂已经造反且失败了。
他一直在打探吴三桂怎么样了?
他是不是要反?
李定国北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可是打听了一路,什么有用的消息也没得到。
听闻高第已经兵临沈阳城下,刘肇基顿时大喜。
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军令,让人交给高第。
“总兵大人,”亲信来到高第面前:“黄得功总督有令,命您进城赴宴同时商议出关(抚顺关)作战事宜。”
高第有些意外:“黄得功不是在抚顺吗?什么时候来沈阳了?”
“军令上确实是黄总督的字迹和印章。”亲信把军令交到高第手中。
高第仔细辨认了一下,没有发现可疑之处。
可越是这样,他越觉得可疑。
尤其是在无法得知吴三桂消息的情况下。
“大人,您什么时候进城?”亲信在旁边问。
“不急着进城,”高第摇摇头,“这可能场鸿门宴。”
“可要是不去的话,就违抗了军令。”亲信提醒。
“不是不去,是不急着去!”高第带着亲信转身走回帐篷,从自己的行李里拿出一个大木盒。
打开木盒,里面装满了大明圆宝。
亲信估算了一下,这里面至少有几百个大明圆宝。
高第直接把木盒递到亲信手中并说道:“你带着钱去沈阳城附近找几个守军和百姓,问问他们吴三桂死没死。”
“啊?”亲信愣住了。
高第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放心大胆的问。”
“末将...遵命。”
吴三桂叛乱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抚顺。
刘肇基从抚顺来。
他麾下的士兵带着这个消息回到了沈阳。
刘肇基虽然言令士兵们保密,但人多嘴杂。
这个消息还是散播了出去。
一个时辰后,高第用重金买回了消息:吴三桂叛乱失败后投降了建奴。城中兵马并非黄得功麾下,而是刘肇基的兵。
“坏了!”高第开始坐不住了。
他与吴三桂往来甚密。
现在吴三桂降了建奴,朝廷肯定要对他有所防备。
否则也不会突然让他来沈阳。
“该怎么办呢?”高第开始胡思乱想。
他第一个想法是像吴三桂一样发动叛乱。
但是他有很多顾虑。
首先是没有发动叛乱的理由。
能说服士兵发动叛乱无非是两个借口。
一是欠饷,二是受到了欺压。
他麾下士兵既没有被拖欠军饷,也没有受到欺压。
此时发动叛乱名不正,言不顺。
无法做到一呼百应。
其次他没有发动叛乱的能力。
吴三桂麾下有数万关宁军,有资格也有能力和官军正面抗衡。
他麾下只有一万兵马,根本无力和官军正面抗衡。
此时发动叛乱,无异于自寻死路。
再者。
他没有发动叛乱的勇气。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他所处的位置很尴尬。
吴三桂发动叛乱时,关宁军驻扎在抚顺城外。
从那里往东跑是建奴的势力范围,明军不敢深入追击。
而他的兵马都在沈阳城外。
北面是沈阳城,东面是抚顺关,南面是辽阳城,西面是辽泽。
就算成功发动了叛乱,一旦兵败他将无路可逃。
可是不发动叛乱的话,就得去城中赴宴。
假如是鸿门宴,他将一去不复返。
想了很久,高第对着亲信说道:“你告诉黄得功总督,就说我赶路时坠马受伤,无法赴宴。”
“末将遵命。”
刘肇基得到回信后并没有感到意外。
他反而有些高兴。
所谓的坠马受伤肯定不存在,高第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为了拖延时间。
从这里可以推测出,高第已经有了反叛之意。
到时候动起手来,他不必手下留情。
高第也知道这个理由会引起城中明军的警觉,但是他已经顾不得许多了。
当天傍晚,探马送来消息:刘文秀率领五千精锐从清河堡退到了辽阳,然后从辽阳北上,在他们南面二十里的地方扎营。
听到这个消息后,高第彻底慌了神。
现在他北面是刘肇基的精锐骑兵,南面是刘文秀的五千精锐。
东面是平辽大军主力。
西面是辽泽。
打又打不过,跑又没地方跑。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