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小冰河气候带来的土地干旱,粮食减产等影响还在持续。
蒙古人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又有多少余粮分给建奴?
也就是说。
就算建奴能接受蒙古人的生活方式,蒙古人也不一定能接受建奴。
盟友关系存续的前提是能互惠互利。
蒙古人需要粮食,建奴也需要粮食。
当双方对同一种资源都有需求时,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争执。
所谓的盟友关系也将破裂,转为竞争。
既然投靠蒙古人的想法不靠谱,那么建奴就只能去投奔朝鲜人。
朝鲜人虽然也缺粮,但是和不生产粮食的蒙古人相比,朝鲜人的余粮肯定比蒙古人多。
只要他们进入朝鲜,明军随后便会兵临鸭绿江畔,截断他们的退路。
当他们意识到无法逃入深山老林时,明军已经紧随其后,在朝鲜的土地上对建奴赶尽杀绝了。
如此一来,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到捣其巢穴,绝其种类。
所以在建奴逃到朝鲜之前,崇祯是不会出兵朝鲜的。
他立刻给黄得功回信,拒绝他在朝鲜开辟第二战场的想法。
当旨意送到抚顺,黄得功有些郁闷。
这道旨意彻底打乱了他的战略部署。
可是他又不能抗旨。
为了能打赢接下来的战事,黄得功只能改变战略,按照李定国的一路实两路虚进行排兵布阵。
郑成功比黄得功还要郁闷,他问黄得功:“总督大人,我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平辽大军主力即将出关作战,我的水师既没有运粮任务,也没有作战计划,总不能在海面上待着吧?”
黄得功想了想,问道:“朝廷的旨意上说不能向朝鲜出兵,但是没说不能在海面上揍朝鲜人,对不对?”
郑成功拿过旨意认认真真看了一遍,笑着说道:“没错。”
“既然如此,那你准备一下。”
“准备去哪儿?”
“去朝鲜的耽罗岛,根据建奴降将硕塞的口供,耽罗岛是建奴走私物资的中转地。不要进攻岛屿,只需要把海面上的船只驱离,把港口焚毁。”
“万一陛下和朝廷追究起来...”
“放心,”定王朱慈炯在旁边发话道:“有什么事我帮你扛!”
“有殿下这句话,末将就放心了。”郑成功施礼告辞,立刻返回辽南。
崇祯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九,一切准备妥当的明军再次出兵进攻赫图阿拉。
这次,明军还像上次一样兵分三路。
北路军总兵力八万,由黄得功亲自率领。
此次出征,他麾下阵容极为豪华。
有李定国,李宪忠,刘肇基,杨展,高一功,李过,李来亨等人。
中路军兵力五千,由刘文秀率领。
南路军兵力一万,由曾英率领。
其中北路军为实,中路军和南路军为虚。
斩掉建奴俘虏硕塞的首级祭旗后,大军出发。
最先出发的是黄得功部。
他率领本部兵马在前,李宪忠在后。
其他各部兵马没有跟着出发,而是待在抚顺城中一动不动。
营造出兵力不是很多的样子。
二十九傍晚,明军出兵的消息传到了界凡寨。
多尔衮立刻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从抚顺出关的明军有多少兵力?”多尔衮问探马。
探马回答道:“对方悬挂黄字帅旗,具体兵力尚未查清。但根据他们的甲胄装束,是明军精锐之中的精锐。”
“黄?”多尔衮眉毛动了动:“黄得功吗?他怎么悬挂帅旗?”
“应该是黄得功,明军高层将领里除了他没人姓黄。”洪承畴在旁边说道:“之所以悬挂帅旗,肯定是取代王永吉成了总督。”
“那...”多尔衮拉长声音:“你们觉得明军会兵分几路?”
在场的人同时做思考状。
截止到目前虽然只发现了一路明军,但所有人都清楚明军会分兵进攻。
毕竟地形受限。
明军上一次出兵,由于吴三桂泄密,才让他们在第一时间得知了各路明军的底细。
现在吴三桂已经投降,明军内部无人泄密。
他们也就无法知晓明军的分兵情况了。
洪承畴思考了一会抬起头说道:“臣以为还是会像上次一样,兵分三路。”
“出兵路线呢?”
“像上次一样,一路从抚顺出发,一路从辽阳出发, 还有一路从宽甸堡出发!”洪承畴毫不犹豫地说道。
他
多尔衮问:“为何如此笃定?”
“因为通往赫图阿拉的路就那么几条,明军既要用分兵的办法吸引我军主力,又要考虑粮道,所以只能像上次一样兵分三路。”
“那...哪一路为实?哪一路为虚呢?”
“这...”洪承畴猜不透了。
满达海立刻说道:“当然是黄得功的北路军了,他已经离开抚顺开始出兵了。”
多尔衮和洪承畴对视一眼,同时摇头。
如果北路军为实,那么最先出动的就不应该是北路军,而是中路军或南路军。
反之亦然。
如果南路军为实,那么最先出动的就不会是南路军,而是北路军或中路军。
毕竟明军分兵进攻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目的:虚虚实实,让他们摸不清明军主力的位置和主攻方向。
一旦误判了明军主力的位置,他们便会向错误的方向调兵。
等他们把主力部队调回来时,明军很可能已经长驱直入,兵临赫图阿拉城下了。
第1158章 范文程的想法
多尔衮到背着手边走边说:“明军的几路大军肯定有虚实之分。”
“对明军来说,最愿意看到的局面是以少量兵力牵制我军主力,同时主力部队趁机攻击我军薄弱之处,以实击虚!”
“对我军来说,只有找到明军主力的位置和主攻方向才能拒敌于门外,确保赫图阿拉无忧!”
众人同时站起身,朝着多尔衮施礼:“愿听王爷调遣!”
“好,”多尔衮停下脚步,对着满达海说道:“本王给你一万兵马镇守界凡寨,其余各部立刻返回赫图阿拉,等待探马的消息。”
“是!”众将齐声回应。
四月三十的清晨,多尔衮带兵离开。
满达海一方面派出少量兵力拖延黄得功行军速度,另一方面加固界凡寨的防御工事,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事。
在多尔衮返回赫图阿拉的同时,赫图阿拉城内却在发生着另外一件大事。
“启禀皇上,内院大学士议政大臣范文程范文程求见!”一个小太监来到福临面前跪地说道。
“范文程?”福临皱了皱眉:“他是多尔衮的人,他趁着多尔衮不在求见朕作甚?”
“回皇上的话,他没说。”
福临想了想,迈步回到内屋从箱子里翻出一件软甲套在了衣服里面。
他看过荆轲刺秦的故事。
他怕范文程是受了多尔衮的指派,前来刺杀他。
理论上来说,范文程不可能携带武器来到他面前。
但那仅仅是理论。
皇城的侍卫里有不少多尔衮的人,如果他们没有按照规矩搜身,后果只能由他这个大清皇帝来负。
一切准备妥当后,福临才缓缓从内屋走到外屋说道:“让他进来。”
“是。”
吱的一声。
房门打开,范文程迈步走了进来。
他立刻跪地施礼:“范文程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为了安全起见,福临决定让他跪在地上说话。
如果范文程真是来刺杀他的,福临完全可以在范文程起身的同时转身逃跑。
他轻咳一声:“范先生不在界凡寨帮睿亲王出谋划策,回赫图阿拉作甚?”
范文程向左右看了看,发现屋内有两个太监,四个侍卫。
碍于这些人的存在,他不好明说,只能恳求道:“皇上,臣有几句肺腑之言想对您说,求皇上成全。”
福临当然不同意,他马上说道:“直接说就是,这些人都是朕的亲信,不会把话传出去!”
范文程眨了下眼睛,很快意识到了福临的担忧。
他指着房间里的一根柱子说道:“臣确实有几句肺腑之言,请皇上命人把臣绑在柱子上,然后再让臣单独和皇上说。”
福临权衡利弊后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他轻咳一声:“这可是你自己要求的。”
“请皇上成全。”
“好,”福临指着那四个侍卫说道:“你们先把他绑在柱子上,然后再离开。”
“是。”四个侍卫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绳子把范文程捆了起来。
福临在旁边亲自观看并不停指挥:“多打几个死结...没吃早饭啊?使劲呐!”
一番忙碌后,范文程被结结实实地捆在了柱子上。
等太监和侍卫离开,福临后退两步说道:“有什么想说的可以直接说了。”
范文程深吸一口气,低声询问:“皇上,您觉得睿亲王能打赢这场仗吗?”
“这...”福临不知道范文程的意图,沉吟许久后也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皇上不愿意说,那臣就给您分析一下。”
“分析吧。”福临还是像之前一样警惕。
范文程开始说道:“从国力上分析,大明的国力远在大清之上,想打赢这场仗简直比登天还难!”
“从战力上分析,随着战事的深入,八旗兵已经无法在正面和明军相抗衡,吴三桂叛乱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当时睿亲王趁着吴三桂叛乱,明军内乱时发起进攻。本以为能击溃明军,结果不但没能重创明军,还损失了不少兵马。”
“现在明军卷土重来,少了吴三桂这个内奸通风报信,大清恐怕很难像上次一样击败明军了!”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