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什么事?”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妇看向仆人。
“回夫人,朝廷来人了。”
“什么人?”
“是锦衣卫。”
听到这三个字,屋子里所有人同时屏住呼吸,并保持静止状态。
老妇也有点慌,不过她强装镇定地问道:“锦衣卫人呢?闯进来了吗?”
“没有,在府门外。”
老妇听罢松了口气,对着床上的李邦华说道:“老爷,是好事。如果是坏事的话,他们早就闯进来了。”
床上的李邦华好像没听到,还是一动不动。
李夫人见状简单整理了下衣服,亲自出门去见锦衣卫。
当她来到门外时,发现门口站着五个锦衣卫。
她连忙自报身份,随后解释道:“我家老爷已病入膏肓无法亲自迎接,望诸位上差见谅。”
为首的锦衣卫说道:“李夫人不必在意礼节,我们只是来送消息。”
“什么消息?”
“见到李阁老本人后,我们才会说出来。”
李夫人低声道:“老爷已经好几天没睁眼了,恐怕...”
“无妨,请李夫人带路!”
李夫人在前面带路,将锦衣卫带到了后院的屋子里。
屋子里的人早就退了出去。
屋内只剩下李邦华本人还有几个近亲。
为首的锦衣卫来到李邦华床前,他先是朝着李邦华深施一礼,随后附在李邦华耳边轻声说道:“李阁老,辽东大捷!”
多日没有睁眼的李邦华忽然睁开了双眼。
紧接着那双浑浊的眼睛里迸射出一道精光。
由于双目失明,他根本看不清眼前的一切。
不过凭借感觉,他直接伸出双手抓住了锦衣卫的胳膊。
“你...你说什么?”李邦华艰难的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
锦衣卫保持之前的语气和声调说道:“阁老,辽东大捷!我朝二十五年六月初二,平辽总督黄得功率兵攻入赫图阿拉城。此一战不但收复了辽东,还生擒并斩杀了虏酋豪格。”
“真的吗?”李邦华声音颤抖。
“是真的,收复辽东的消息刚传到京师,陛下就命我等来给阁老您送信。”
“建奴虏酋不是福临吗?怎么变成了豪格?”
“建奴内部权力更迭时,福临死于一场大火,豪格取而代之。”
“多尔衮呢?”李邦华强打精神继续问。
锦衣卫顿了顿,欺骗道:“阁老放心,他死了,死于乱军之中。”
“呼!”李邦华长舒一口气,终于将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他用力深呼吸几次,浑身颤抖,声音却无比平静:“陛下龙体可好?”
“一切都好。”
“那老臣就放心了。”
说完这句话,李邦华不知哪来的力气用双手撑着上半身坐了起来。
他问道:“哪里是北?”
李夫人已经被李邦华的表现吓坏了。
直到现在才反应过来。
她迅速上前抓着李邦华手臂向北方指了指。
李邦华保持手臂不动,对着北方使劲弯腰。
做完这一切后,李邦华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他重新躺在床上,身体开始不受控制的颤抖。
“老爷!”李夫人知道李邦华大限已至,她使劲抓住对方的双手,一边喊一边流泪。
李邦华的身体加剧颤抖。
他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尽全身的力气和命运抗争。
不知过了多久,李邦华放弃了抵抗。
他躺在床上,本就瘦弱的身躯此时好像变成了一具空壳。
他静静的转过头看向窗外的太阳。
傍晚的余晖洒在身上,让人暖洋洋的打不起精神。
当太阳从天边落下时,这位七十八岁的老人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老爷!老爷!”李夫人的声音在傍晚时分尤为刺耳。
哇!
随着一道哭声响起,屋内屋外哭声震天。
锦衣卫没有走,而是等李夫人哭完之后才再次来到李夫人身边。
为首的锦衣卫对着李夫人说道:“我们这就将李阁老的消息送往京师,请问夫人有什么话要对陛下说吗?”
李夫人想了想,说道:“恳求陛下给老爷一个光宗耀祖的谥号。”
“其他的呢?”
“没有了。”
“夫人放心,我们一定把话带到!”锦衣卫抱拳施礼,返回府门外翻身上马快速离开。
第1190章 谥号
崇祯二十五年六月二十。
四川重庆府忠州。
秦良玉的孙子马万年像往常一样早起给奶奶请安。
请完安走出院门,他发现院门外出现一帮人。
里面有他的表舅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还有他的弟弟马万春。
除了这些人,还有几个生面孔。
他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很是威风。
“是锦衣卫!”马万年很快就认出了对方的身份,并迅速迎了上去。
经过询问才得知,锦衣卫是来送消息的。
“什么消息?”马万年问。
锦衣卫表示要亲口告诉秦良玉。
马万年眯着眼睛猜测道:“是不是辽东大捷的消息?”
锦衣卫虽然不肯承认,但脸上微妙的表情变化让马万年看出了端倪。
马万年见状立刻跑步前进,先一步来到秦良玉的院子。
大明勤国公秦良玉正躺在院子里的一张躺椅上闭目养神。
曾经的她纵马驰骋沙场上,冲锋陷阵英姿飒爽。
现在的她侄孙满堂,很是惬意。
“奶奶!”马万年轻轻喊了一声。
秦良玉好像没听到,继续躺在躺椅上闭目养神。
马万年紧走两步来到秦良玉身边:“奶奶!朝廷来人了,应该是收复辽东了。”
听到辽东大捷几个字,秦良玉缓缓睁开眼睛。
但也仅仅是睁开眼睛,没有其他表情和动作。
马万年有些诧异:“奶奶,收复辽东了,您难道不高兴吗?”
“当然高兴啊!”秦良玉缓缓说道:“打了胜仗,平了辽东,怎么可能不高兴?”
马万年认真地说道:“可是您没笑。”
“你奶奶我现在是喜怒不形于色,悲欢不溢于面。只在心里高兴就好,没必要表现出来。”
说话间,锦衣卫从外面走了进来。
秦良玉见状想起身施礼,被锦衣卫拦了下来:“陛下交待过,不能让勤国公施礼。”
随后,锦衣卫说出了辽东大捷的消息。
秦良玉躺在躺椅,面带微笑。
马万年更加诧异:“奶奶您刚才不是说喜怒不形于色,悲欢不溢于面吗?”
秦良玉笑意更浓:“奶奶这是发自内心的笑。”
马万年晃了晃脑袋,也跟着笑了起来。
等笑声停止,锦衣卫对着秦良玉施礼后说道:“勤国公可否借一步说话?”
秦良玉一怔。
随后朝着在场的人摆了摆手,秦翼明,秦佐明等人陆续退出了院子。
唯独留下了孙子马万年。
不等锦衣卫询问,秦良玉便解释道:“老身已经时日不多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咽了气。不但两位上差脱不了干系,恐怕还会连累到陛下。”
锦衣卫恍然大悟:“多谢勤国公提醒。”
秦良玉平静的说道:“两位有话请讲。”
锦衣卫双手抱拳:“陛下觉得秦家有功于社稷,所以陛下打算给秦家一个爵位,不知秦老将军意下如何?”
在大明朝,勋贵的爵位要传给嫡长子。
秦良玉只有一个儿子叫马祥麟,于崇祯十五年战死在河南。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
只要马家香火不断,爵位只能在马氏一族传承。
问题是...
秦良玉的两个兄长秦邦屏和秦邦翰同时死于浑河之战。
她的弟弟秦民屏死于奢安之乱。
都是在给大明朝效命的时候战死沙场。
崇祯无论如何都要给秦家一个爵位。
秦良玉在明白崇祯的想法后眼角顿时流下了泪水,她挣扎着起身就要给崇祯施礼。
锦衣卫再次拦下来说道:“陛下说过,勤国公不用施礼。”
秦良玉无比感激道:“陛下的好意老臣心领了,可老臣觉得不行。”
“为什么啊奶奶?”旁边的马万年不解的问,“陛下有意赐爵,您为何不要?”
秦良玉轻轻叹息一声:“俗话说无功不受禄!秦家的男儿里有功劳的只有秦翼明,秦佐明等人,但是他们的功劳还不足以封爵。”
锦衣卫笑了笑:“老将军放心,陛下并非立刻给他们封爵,而是要等一段时间。”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