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他们待在朝鲜人的地盘上,靠朝鲜人的粮食活着。
仅此而已。
为什么逃兵屡禁不止?
是底层士兵吃不饱饭吗?
进入朝鲜后,虽然他们大部分时候都吃不饱肚子,但也不至于挨饿。
之前挨饿的时候几乎没有人当逃兵。
现在不挨饿了,逃兵反而多了起来。
为什么?
究其原因他们自己的问题。
高层没有目标,中层就看不到晋升的希望以及未来的曙光。
他们会想办法逃离这里,给更有希望的明军效命。
底层吃不饱的士兵本就一肚子的怨言。
这时候中层将领一句话就能带走一批人,一起当逃兵。
在多尔衮期待的眼神中,洪承畴开口说道:“皇上,臣以为大清需要一个口号。”
“口号?”
“对。”
“什么口号?”
“复国!”
“这...”多尔衮看向在场的武将,试图在他们的眼睛里找到自信的目光。
巩阿岱低着头,不敢回应。
苏克萨哈眼神闪躲,生怕与多尔衮的目光接触。
吴三桂自始至终都低着头,别说眼神了,整张脸都看不清楚。
尚可喜和耿仲明一个看天,一个看地,
似乎那里有什么奇怪的东西在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
其他人也都做出了相似的行为,看的多尔衮毫无信心。
他轻轻咳嗽一声。
一是打破现场的僵局缓解尴尬的气氛,二是将众人耳朵注意力吸引过来。
“洪先生...”多尔衮尽量让自己语气平缓,“朕以为当务之急不是复国,而是站稳脚跟!”
洪承畴解释道:“这是一件事。”
耿仲明在旁边嚷道:“这明明是两件事,怎么又成了一件事?”
不等洪承畴继续解释,范文程抢着说道:“复国是口号!就像当年大宋喊出的那句迎回二圣一样,喊出口号的目的是为了凝聚人心,为了动员部队,为了师出有名。”
“只有让中层将领看到希望,才能减少底层逃兵的出现。”
多尔衮眼前一亮,追问道:“然后呢?”
“然后...”范文程看向左右,示意不方便当这么多人说。
多尔衮立刻岔开这个话题,询问众将遇到的问题。
在一一解决完问题后,其余人离开。
范文程和洪承畴留了下来。
范文程这才解释道:“皇上,复国只是一句用来喊的口号!目的是凝聚人心,维持内部团结。至于是否真的复国,就要另当别论了。”
多尔衮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就在多尔衮打算表扬范文程时,洪承畴发话了。
他对着多尔衮说道:“非也!范先生解释的不对,臣不是这个意思。”
被打了脸的范文程脸色闪烁,有些难看。
洪承畴趁机发起了进攻,他看向范文程:“不是所有人都是傻子,如果只空喊口号,中层将领和底层士兵或许暂时不会逃跑,但高层将领很快就会丧失信心,从而出现异心。”
范文程黑着脸问:“那洪先生的意思是...?”
洪承畴认真说道:“朝鲜有八道,咱们占据其中一道,打着复国的名义组建朝廷,设置官员,治理百姓。如此一来,国虽未复,却能凝聚人心,稳住当前的局势。”
“你要攻打朝鲜?”
“不!”洪承畴摇头:“无论朝鲜是敌是友,现在都不能打仗。”
“地盘都是靠打仗打来的,不打仗如何占据地盘?”
洪承畴沉声回答:“借。”
“借?”多尔衮和范文程同时失声。
“没错,三国时刘备向孙权借荆州,现在咱们向朝鲜借咸镜道,以谋复国!”
第1202章 范景文致仕
洪承畴建议多尔衮向朝鲜借地建立朝廷,稳定军心。
多尔衮被说的有些心动了。
就在多尔衮犹豫的时候,范文程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反驳道:“皇上,此举在咱们眼里是借,但是在朝鲜人眼里是抢,是夺!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逼急了朝鲜人恐怕会迎来他们的反抗。”
“咱们已经有大明这个劲敌了,在未解决大明之前不宜和朝鲜人为敌,请皇上三思!”
多尔衮想了想,觉得范文程说的也有道理。
他问:“按照范先生的意思,大清接下来该怎么办?”
范文程回答道:“臣的意思是只要朝鲜人能按时按量供应粮草,咱们就暂时维持现在的局面。”
洪承畴指着范文程的鼻子:“鼠目寸光,鼠目寸光!朝鲜人为什么会向大清供应粮草?因为人质?盟约?”
“都不是!是因为皇上手里还有近两万八旗兵!”
“朝鲜人自知不敌,只能乖乖供应粮草。”
“可是明廷官军屡次犯边,每来一次就会卷走许多逃兵。”
“大清的兵力已经从入朝之初的近两万,缩减到近一万五了。继续放任不管,大清的兵力只会越来越少。当少到无法震慑朝鲜人时,朝鲜人就会露出獠牙,狠狠地咬大清一口。”
“与其坐着等死,不如现在就逼迫朝鲜人妥协!”
“呵呵!”范文程冷笑不止:“如果朝鲜人不同意怎么办?”
洪承畴同样冷笑:“那就打!”
范文程拍手叫好:“说得好!战争确实想打就能打,可一旦打起来,不是想停就能停的,仅凭咱们这一万多人根本无法征服朝鲜!”
洪承畴冷着脸反问:“谁说要征服朝鲜了?”
范文程笑道:“都上升到国战了,咱们不是把朝鲜人征服,就是被朝鲜人征服,难道还能打到一半停战?”
洪承畴摇头:“当然不是!如果朝鲜人不同意,咱们就打到汉阳城下废掉李淏,换一个同意的人当朝鲜国王。如此一来既能达成目的,又不会引起朝鲜百姓的反抗,可谓两难自解。”
......
范文程和洪承畴各执己见,开始争吵。
多尔衮一会觉得范文程说的有道理。
一会又觉得洪承畴说得对。
听到最后,多尔衮不知道该听谁的了。
由于事关重大,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一番。
思考了两天。
多尔衮决定采用洪承畴的办法向朝鲜借地。
当朝鲜国王李淏听到这个消息后感觉天都塌了。
他本打算集合全国之兵反抗多尔衮。
但京畿守御使李时昉劝他忍一忍。
朝鲜国王或许不了解朝鲜兵的战力,李时昉却门清的很。
如果真打起来,多了不敢说。
最迟三个月朝鲜国都就会被包围。
当城中粮草耗尽的时候,他们还是要出城投降。
为了不让事情发展到那个地步,朝鲜国王李淏只能同意将咸镜道借给多尔衮复国。
借地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不但涉及官员的调动,百姓的安抚,还有最重要的赋税征收。
朝鲜虽然同意借地,但想尽办法拖延交接时间。
多尔衮既不能不催,也不能催的的太急。
朝鲜的局势表面上看似稳定,实则随时都有乱起来的可能。
......
崇祯二十五年十一月的最后一天。
数月没有上朝的崇祯,在乾清宫召见了内阁首辅范景文和户部尚书谢三宾。
他还是像之前一样躺在床上,露出那张毫无血色的脸。
由于冬天不易出汗,所以崇祯脸上的妆容比夏天那会淡了许多。
但从远处一看,还是病恹恹的样子。
“臣等参见陛下!”范景文和谢三宾同时施礼。
崇祯有气无力道:“两...两位请起。”
“谢陛下。”两人起身的时候同时看向崇祯。
不看还好。
看清崇祯那张脸后,范景文和谢三宾同时倒吸一口气。
前者是装的,后者是真实表现。
范景文率先问道:“臣许久未见陛下,陛下龙体可好?”
“陛下...”谢三宾声音颤抖:“陛下为了大明日夜操劳,请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崇祯深吸一口气道:“朕还好,不必挂念。”
范景文和谢三宾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生怕因为说错了话招来祸事。
崇祯再次深吸一口气,问:“知道朕让你们两位...咳咳,来这里的目的吗?”
“臣等不知,请陛下明示。”
崇祯保持有气无力的样子:“今天...是冬月的最后一天,过了今天就是腊月了。朕曾经答应过范阁老,让你在年正旦节前返回家乡,朕说到做到。”
范景文浑身打哆嗦,跪地道谢:“谢陛下成全。”
崇祯摆了摆手,继续说道:“范阁老衣锦还乡后,内阁首辅的位子便空了出来。范阁老向朕举荐谢尚书担任内阁首辅,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朕觉得谢尚书可担此任。”
谢三宾非常意外和激动。
他先是朝崇祯跪地谢恩,随后又起身朝着范景文施礼道谢。
谢三宾和范景文的关系非常差。
他怎么也没想到范景文会推荐自己担任内阁首辅。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