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34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所以崇祯的办法是继续示弱,并且在关键时刻帮一帮南京的东林党。

崇祯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八。

钱谦益躲在屋子里独自喝闷茶。

钱谦益和很多东林党人一样,心中已经有了反意。

但也仅仅是有反意,并不想付诸行动。

因为太子没有反意。

他是造反的关键人物。

太子不反,这件事就没有任何胜算。

正喝着的时候,家仆来报:“老爷,抚宁侯求见。”

“嗯?”钱谦益皱了下眉:“这个时候,他来这作甚?”

“回老爷的话,他没说,小的也没敢问。”

“让他进来。”

“是。”

不多时,一身便装的朱国弼走了进来。

不等房门关闭,朱国弼就迫不及待的问:“钱老,太子那边怎么样了?”

“什么怎么样?”

“当然是造反的事啊,他若不反,咱们就更没法反了。”

钱谦益叹息一声:“哎!太子还在病中,虽然是装病,但据目前的情况看并没有反意。”

“那不行啊,得想办法逼反他。”

钱谦益无奈的苦笑一声:“除非陛下明确要换太子,可即便那样,太子也不一定会反!”

朱国弼有些绝望道:“那...那怎么办?”

“等吧。”

“等什么?”

“等陛下的身体好一些,或者...变得更差!”

......

九月十五,崇祯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他问身旁的王承恩:“方光琛在哪?”

“方光琛?”王承恩眨了下眼睛,问道:“奴婢只认识一个方光琛,他是吴三桂的谋士,逃往关内的时候被刘肇基俘获。后被扭送京师,现正关押在镇府司诏狱。”

崇祯仰望大殿的房顶:“朕打算大赦天下,把他和其他犯人都放了。”

王承恩很是诧异:“放了?”

“对。”崇祯点头。

王承恩很快意识到崇祯话里有话。

如果只是大赦天下,崇祯不会询问方光琛的下落。

此举显然另有目的。

傍晚。

王承恩换上小太监的衣服,在夜色的掩护下前往诏狱。

来到门口正要进去的时候,锦衣卫千户王忠从里面走了出来。

王忠起初并未在意,以为只是一个来送信的小太监。

可当他举起灯笼看清这个太监的相貌后,他顿时站直了身体。

不等他问好。

王承恩便上前一步捂住了王忠的嘴,附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别出声。”

王忠点头。

王承恩松开手,继续低声说道:“你出来的正好,我有件事要问你。”

“王公公请问。”

“北镇府司诏狱里关押了多少犯人?”

“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三百九十六人。”

“告诉李若琏,明天把在押犯人的名单交到司礼监,陛下准备大赦。”

“大赦?”

“对。”

“这是为何?”

“不该问的别问。”

“是是是,”王忠连忙点头。

“还有,”王承恩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交到王忠的手里:“这几个犯人虽然罪孽深重,但上天有好生之德,陛下有恻隐之心。等这些人返回老家后,当地锦衣卫一定要把他们看紧了,不能再让他们给朝廷添麻烦。”

王忠接过纸,双手抱拳:“卑职明白。”

次日一早,李若琏把诏狱的犯人名单交到了司礼监。

两天后司礼监传出旨意,大明皇帝崇祯赦免了诏狱的犯人。

这个消息在京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所有人都不明白崇祯为什么突然大赦。

而且是赦免诏狱重犯。

但是他们很快就明白了崇祯此举的目的。

因为就在赦免犯人的当天深夜,内廷再次急召御医进宫。

太医半夜进宫,一直待到天亮也没出宫。

等到天色渐晚时,太医才沉着脸回到了太医院。

朝中大臣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内阁首辅谢三宾率先询问:“请问两位太医,昨夜是谁病了,急召两位进宫?”

“内廷有令,不让说。”

谢三宾眼珠一转,改口问道:“请问两位昨夜去了哪个宫殿?”

两个太医互相看了看,不知道能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两位!”谢三宾沉着脸,威胁道:“内廷的命令是谁下达的?是陛下?是皇后?还是某位妃嫔?”

“如果都不是,那就说明是太监下达的命令。两位若是因为太监的命令而贻误了朝廷大事,追究起来恐怕难辞其咎。”

看着谢三宾阴狠的样子,一个太医附在谢三宾耳边低声说道:“昨夜我们去了乾清宫,其他的不方便多说。”

谢三宾并未像上次一样感到害怕。

因为他意识到这可能是崇祯在故意装病。

至于为什么装病,谢三宾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既然崇祯要继续装下去,他也没必要点破。

想到这,谢三宾朝众人摆摆手:“诸位都散了吧,太医院的人什么也不肯说。”

就在京师大部分聪明人都以为崇祯是在装病的时候。

崇祯使出了杀手锏。

九月二十的午后,王承恩忽然从司礼监跑到了内阁。

外面寒风刺骨,王承恩却满头大汗。

内阁值守的官员是礼部尚书史可法。

他站起身问:“怎么了王公公?”

王承恩咽了一口唾沫,气喘吁吁道:“史大人快拟旨。”

“拟旨?陛下有什么旨意?”

王承恩再次喘息一声,上气不接下的说道:“陛下有旨,急召正在辽东军中的定王朱慈炯进京。”

“什么?”史可法愣了一下,“陛下怎么了?为何突然召定王进京?”

“陛下没事,就是想定王了。”

“不对,”史可法快步跑到王承恩身边:“陛下如果没事,为何会急召定王进京?”

第1224章 京师乱局

面对史可法的质疑,王承恩故意眼神闪躲,嘴里嘟嘟囔囔道:“陛下真没事。”

史可法提高嗓门:“除非亲眼见到陛下,否则我不会相信你们这帮太监说的话。”

“我们这帮太监?”王承恩对史可法的指责很是气愤。

他指着史可法的鼻子说道:“太监怎么了?照样能帮给大明做事,能帮陛下分忧。反倒是你们这帮东林党,内斗很行,外战外行!”

史可法虽然也是东林党,但并没有向谢三宾和钱谦益站队。

属于中间派。

把他和谢三宾钱谦益混为一谈,史可法当然不愿意。

他反指着王承恩的鼻子:“你把话说清楚,谁内斗内行,谁又外战外行了?”

“呵呵,”王承恩冷笑一声:“去年五月平辽大军就攻入赫图阿拉,收复了辽东。可是一年多过去了,还未能将建奴彻底剿灭,不是外战外行是什么?”

“南京的朱国弼,徐文爵等人私铸大明圆宝,福建的郑芝龙走私通敌,去年就爆出来的事,今年还没有查清楚。至于因为什么,我想和东林党内斗脱不了干系。”

“这难道不是内斗内行吗?”

史可法同样冷笑一声:“按照王公公的意思,大明朝只要有一个人犯了死罪,所有人就都该死?”

“你...”王承恩被史可法一句话说的哑口无言。

不过他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质问道:“我来这里是通知拟旨的,你到底拟不拟旨?”

史可法摇头:“在亲眼见到陛下前,我是不会听你们这帮太监指挥的。”

“好好好,”王承恩冷哼一声,“既然写不了圣旨,那就写中旨。”

撂下这句话后,王承恩转身就要往外走。

不等他走到门外,迎面与内阁首辅谢三宾相遇。

谢三宾对王承恩的到来本就有些意外,在问清楚事情缘由后,谢三宾更加意外。

无论崇祯是真病还是假病,此时召定王进京恐怕只有一个想法:换太子。

对别人来说,这种违反祖制的事必须坚决反对。

但是对他来说,换太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东林党内部正在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南京那边已经押宝太子,而他却和太子没什么交集。

一旦太子继承皇位,他谢三宾很快就会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并遭到南京东林党的报复。

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大臣,完全可以表态支持换太子。

但他毕竟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

要代表大多数官员的意见。

思索间,史可法在旁边说道:“谢大人,陛下久未露面,而太子殿下又未在京师!此时召定王进京,恐怕会引起轩然大波。”

“轩然大波?”谢三宾装出一副不懂样子,“什么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