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平辽之后为了节省运粮成本,缓解后勤压力,同时防止建奴去而复返。
平辽大军主力分别驻守在不同地方。
黄得功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在沈阳。
刘肇基率领本部兵马驻守在赫图阿拉城。
李定国驻守在鸭绿江西岸的长甸堡和镇江堡一带。
李宪忠也驻守在鸭绿江西岸,他在李定国北面的建州左卫一带。
两人时不时地向朝鲜派出小股兵马,袭扰建奴的同时招降建奴士兵。
在这种策略的帮助下,他们招降了大量建奴降兵。
里面既有女真人,也有蒙古人和复降的明军。
水师也分兵驻守在辽南和山东的登州、莱州。
黄得功接到消息后先是愣了一会,然后嚎啕大哭起来。
旁边的众人被吓了一跳,立刻凑上前询问:“怎么了大人?是出什么事了吗?”
“大人您先把话说清楚再哭不迟!”
“大人,大人!”
在众人一声声的呼唤中,黄得功停止哭泣。
副将翁之琪问:“大人,您这是?”
黄得功伸手擦干泪眼,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诸位,刚才太激动了,以至于哭了出来。”
他摸着手里的公文,沉声说道:“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
“不知道。”
“请大人赐教。”
黄得功悠悠说道:“这里面是机会。”
“机会?”
“对,名垂青史的机会!当年壬辰倭乱时,李如松将军率兵入朝大胜而归,名垂青史!今日朝廷命咱们入朝剿灭建奴,亦能名垂青史!”
众人听闻,也跟着欢呼雀跃起来。
“好啊,太好了!”
“末将愿当先锋!”
“我也愿当!”
“都别抢,先锋是我的。”
黄得功大手一挥:“都住口,我要亲为先锋,率兵入朝。”
......
黄得功并非真的要亲自担任先锋,而是用这种方式鼓舞士气。
在激起众人的战斗欲望后。
黄得功没有立刻下令出发,而是迈步来到了定王朱慈炯的房间外。
朱慈炯亲自打开房门,将黄得功让进房间。
“黄总督有事?”朱慈炯问。
“有事,”黄得功说话时从怀里拿出了朝廷的旨意。
朱慈炯看完后怔了怔:“入辽作战?这也太突然了吧?之前一点迹象也没有!”
“这是朝廷的意思,咱们只能遵守。”
朱慈炯认真说道:“你是平辽总督,又有朝廷的圣旨,直接下令出兵就行,不必找我商议,我也没有意见!
黄得功走到门口打开房门向外观察了一会,确定没人后才关闭房门对着朱慈炯低声说道:“我不是来和殿下商议的,而是想问殿下一件事。”
“何事?”
“与陛下有关。”
朱慈炯站起身来回走了几步,停下后问道:“说吧,你想问什么?”
“请问殿下最近可与陛下有书信往来?”
“你问这个作甚?”
“我想通过殿下了解陛下的情况!陛下许久未曾上朝,京师局势本就动荡不安,现在有传出太子殿下要起兵勤王的消息。情况如果真如太子所说的那样,我等身为臣子当在第一时间进京勤王。”
朱慈炯沉默些许,回答道:“陛下一切安好。”
“殿下可有证据?”
“有些话我不能说,但可以保证陛下绝对没事。”
这次轮到黄得功沉默了。
他沉默一会后问:“如果陛下没事,那太子所谓的勤王岂不是变成了...”
“慎言!”朱慈炯打断了黄得功的话,“父皇嘱咐过,让我待在辽东管好自己就行,不必多管闲事。”
黄得功再次沉默。
他顶着朱慈炯的眼睛看了好一会,确定没有什么端倪后才长舒一口气。
对他来说,谁也没有崇祯的命重要。
黄得功起身说道:“为了入朝作战,朝廷准备了百万两白银,最迟一个月就能送到辽东,一同送来的还有军需粮草。朝廷旨意上要求咱们拿到银子犒赏三军后,立刻入朝作战。”
“为了不耽误时间,咱们要立刻拔营起寨,先与刘肇基合兵,然后抵达鸭绿江畔与李宪忠和李定国汇合。”
朱慈炯点头:“好,我这就收拾。”
“不,”黄得功摇头:“殿下要留在沈阳,确保我军后勤不会出现问题。”
第1238章 兵不血刃拿下义州
四月二十,黄得功率兵抵达赫图阿拉。
与驻守在这里的刘肇基汇合后继续前进,并在四月二十七抵达镇江堡。
李定国早已在此等候多时,李宪忠也提前接到命令来到这里。
中军帐内。
众人先是寒暄了一阵,随后收起笑容一脸严肃。
黄得功左右看了看,发现在场的全是高级将领。
除了李定国,刘肇基和李宪忠外,还有高一功,李过,李来亨,巴克勇等人。
“咳咳,”黄得功轻咳一声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朝廷有旨,命我等入朝剿灭建奴,务必做到斩草除根!”
众将齐声回应:“斩草除根!斩草除根!”
“好,”黄得功伸出双手向下压,示意众人安静。
等重新恢复安静,黄得功看向李定国和李宪忠:“两位,说说朝鲜和建奴的情况吧!”
李宪忠双手抱拳,率先说道:“总督大人,诸位同僚!我奉命驻守在建州左卫一带,那里与朝鲜接壤,过了鸭绿江就是朝鲜的咸镜道。”
“建奴逃到朝鲜后向朝鲜借了咸镜道,名为复国,实则已将咸镜道据为己有。”
“在此期间我屡屡向朝鲜派出小股兵马,袭扰建奴的同时招降建奴士兵。”
“经过这一年多的时间,杀敌数百,招降千余士兵。”
......
听完李宪忠的介绍,黄得功问:“建奴占据咸镜道后,当地百姓是否有反抗情绪?”
“何止是反抗,简直都翻天了。”李宪忠快速说道:“建奴占据咸镜道后便设置官员,并向当地百姓征收赋税。由于赋税沉重不堪,当地百姓根本没有活路。一些人发动起义,反抗建奴;还有一部分人渡过鸭绿江,逃到了建州卫。”
黄得功点头询问:“他们当中可有熟悉咸镜道地形之人?”
“有,已被末将留在军中,随时可以带路。”
“好,”黄得功看向李定国:“你这边有什么情况?”
李定国回答:“镇江堡挨着朝鲜的平安道,那里几乎没有建奴的踪迹。不过我趁着这段时间寻找了大量向导,并将平安道的地形画了下来。”
黄得功嗯了一声,很是满意。
从陆地出兵朝鲜,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一条是西边的镇江堡越过鸭绿江,抵达朝鲜平安道的义州。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李如松率领大军走的就是这条路。
另一条路在朝鲜北面的咸镜道,大明建州左卫一带。
壬辰倭乱时,日本人在攻下开城后兵分两路。
西路路向继续北,进攻平安道。
东路军向东北进发,攻打咸镜道。
按照日本的计划,他们在攻下朝鲜后要兵分两路进攻大明的辽东。
结果在进攻平安道的西路军失利,东路军为了不被明军截断后路,只能撤退与西路军汇合。
现在...
李定国既有向导引路,也有地形图相助。
让他当先锋攻打平安道,应该会轻松许多。
想到这,黄得功开口询问:“出兵朝鲜是一场硬仗,诸位觉得该怎么打比较合适?”
众人立刻低声讨论起来。
讨论了一会后。
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分兵两路。
东路从建州作为入朝,西路从镇江堡入朝。
但是在出兵顺序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争议。
李宪忠觉得应该同时出兵。
东路军牵制建奴主力,西路军则快速前进拿下平壤后立刻向东,截断建奴退路。
前后夹击之下,建奴必然全军覆没。
刘肇基则认为西路军先出兵,在建奴反应过来之前拿下平壤,断掉建奴退路。
这时候再出动东路军,形成前后夹击的局面。
二人各执己见,争论不休。
黄得功摆手示意安静,问李定国:“李总兵有何良策?”
“我觉得诸位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什么意思?”刘肇基和李宪忠同时看了过来。
李定国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据建奴降兵降将说,建奴逃兵问题十分严重。入朝之初他们有近一万五千的兵力,现在总兵力已经降至万人左右。”
“我军有多少兵马?六万!”
“咱们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没必要和建奴玩谋略,大军直接横推过去就行了。”
“只要步步为营,不轻敌,不冒进,建奴必败!”
“说得好!”黄得功笑着站了起来:“之前咱们总是打硬仗,用计才能取胜。现在咱们的优势很大,只要保持谨慎行了。依我看就按李定国总兵的意思,大军横推过去!”
众将互相看了看,先后抱拳拱手:“末将遵命!”
黄得功见状开始发号施令,做战前最后的准备。
当天中午。
李宪忠带着亲兵,与刘肇基的兵马一起返回建州左卫。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