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6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看着图赖惨死的模样,屯齐被吓傻了。

他连忙举起双手大喊投降。

可是他的声音却被马蹄声淹没。

明军的铁骑化作一柄利刃,从屯齐和其余建奴士兵的身上划过。

屯齐的视野开始模糊。

与此同时,记忆却变得清晰起来。

他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妻儿。

想起了镶蓝旗曾经的旗主,济尔哈朗。

他想了很多。

想着想着,记忆开始模糊。

视野没有恢复清晰,反而愈发昏暗。

他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哎!”屯齐叹息一声,闭上了双眼。

结束战斗后高文贵没有打扫战场,而是下令:立刻去海州支援总兵大人!

海州城外。

李定国勒住了战马。

拿出千里眼望去。

他发现海州城墙上插满了朝鲜国的旗帜,没有一面建奴的旗帜。

“来人,去询问建奴的踪迹。”

“是,”一个身穿甲胄的朝鲜和一个明军士兵骑马来到城墙下面。

不等他们开口询问,城墙上的士兵就大声说道:“城中没有鞑子,还望大明天军网开一面,不要攻城。”

朝鲜向导问:“鞑子去哪儿了?”

“最近有不少鞑子朝海州港的方向去了。”

“去那里作甚?”

“不清楚。”

向导又询问了一些其他情况,把得到的信息全部告诉李定国。

李定国最初有些不信,但探马很快也送来消息。

他们从附近百姓嘴里得知,海州城守军并未说谎。

“海州港?”李定国有些意外:“建奴去哪里作甚?总不能坐船逃跑吧?”

李定国说完这句话后愣了一下。

他意识到多尔衮可能真的会乘船逃离。

李定国骑在马上下令:“传令各部,全速朝海州港进军!”

......

海州港内,正白旗旗主多尼正在组织家眷有序登船。

施琅站在岸边维持秩序。

尚可喜则站在山坡上,拿着千里眼不停的观察远处的情况。

看着看着,探马传来消息:皇上(多尔衮)的兵马距此不到十里。

尚可喜连忙询问:“有怀顺王的消息吗?”

“不知道,没有看到他的旗帜。”

尚可喜觉得不对劲,骑马来到施琅身边:“皇上马上就到。”

“你等的人呢?到了吗?”

“不知道,可能和皇上在一起,也可能被甩在了后面。”

施琅使劲皱眉:“怎么办?是继续等还是立刻登船?”

“不等了,登船!”

“好,”施琅转身登上一艘船。

尚可喜也搭乘一艘小船,来到一艘大海船的下面。

顺着绳梯爬上大海船,他命传令官挥舞令旗。

呜!

号角声响起,所有船员齐刷刷弃岸登船。

正在岸边维持秩序的多尼,拽住一个正在解缆绳的水师士兵质问道:“怎么回事?还有很多人没上船呢,谁让你解缆绳的?”

那个士兵指着一艘船:“是坐船(旗舰)发出的旗语。”

多尼放眼望去,发现坐船上的旗帜果然在晃动。

多尼气冲冲的说道:“谁也不许动,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他带着几十个亲兵跑向坐船。

船上的尚可喜见状下令:“快砍断缆绳的绳索,立刻入海!”

操控战船的水师基本都是尚可喜的人。

对他的命令言听计从。

等多尼来到坐船之前的位置时,尚可喜的坐船已经离开了岸边。

其余船只也扬起风帆,陆续入海。

第1269章 我还没上船呢

看着徐徐移动的海船,多尼整个人都傻了。

在亲兵的提醒下他才缓过神,朝着海面大喊:“回来,都回来!本王没上船呢!我还没上船呢!”

他的声音如石沉大海,没有掀起一丝波澜。

船员们根本听不到,就算听到也不会停船。

此时岸边还有数艘海船因为种种原因尚未离岸。

多尼一边大喊大叫引起所有人的注意,一边带人冲了过去。

附近的八旗兵也察觉出了异样,纷纷登船夺取控制权。

船上的士兵并不知道尚可喜要背叛多尔衮。

只知道要按令行事。

看着冲上船的八旗兵,他们并没有抵抗。

八旗兵轻易夺回了控制权。

多尼数了数,岸边还有三艘海船。

没有登船的家眷和士兵加起来有五六百人。

根本坐不下。

一些八旗兵站在岸边,朝着远去的海船大声呼喊。

那上面有他们的家眷。

他们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海船的突然离开让他们意识到出了事。

还有一些人站在原地有些迷茫:“不是登船离开朝鲜吗?船为何走了?”

就在多尼不知所措的时候,多尔衮率兵赶到了岸边。

看清现场的情况后,多尔衮瞬间想明白了很多事。

尚可喜果然背叛了他。

乘坐他购买的战船,拉着他储备的物资,去他想去的地方割据一方。

他所做的一切,都给尚可喜和吴三桂做了嫁衣。

“该死,你真该死啊!”多尔衮气的差点把牙咬碎。

范文程在旁边低声相劝:“皇上息怒,免得气坏了身子。”

不说还好,说完之后多尔衮彻底破防了。

这是气坏身子的事吗?

这是性命攸关的事!

明军就在身后,他本想搭乘海船离开朝鲜。

可海船却被尚可喜偷了。

不对,是抢!

当着多尼的面抢走了海船。

没有海船,他就没有了退路。

只能和后面的明军拼命。

可明军的优势太大了,他没有任何胜算。

意识到自己毫无退路后,盛怒之中的多尔衮开始骂街。

把他知道的各种脏话全都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还是不解气,又对着海面上尚未远去的海船破口大骂。

骂完后,多尔衮怒气稍减。

但是有一件事他想不明白。

根据耿仲明的口供,尚可喜不是单独谋反,而是联合了吴三桂一起谋反。

可是他在来的路上并未发现吴三桂的踪迹。

询问现场的人得知,吴三桂也不在船上。

难道尚可喜骗了吴三桂?

多尔衮想了想,轻轻摇头:不能!

想在东番立足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兵马。

尚可喜麾下只有数百水师,根本无法在东番立足。

到底怎么回事呢?

多尔衮疑惑的时候,多尼哭着来到他面前:“皇上!尚可喜反了!”

多尔衮直接扇了他一巴掌:“朕都看到了,还用你说?你身为大清的亲王,竟然连几艘船都看不住,简直丢尽了大清的脸!”

多尼跪在低声不敢出声。

“皇上,”有人在旁边提醒:“明军就在身后,请皇上马上转移。

多尔衮转过头。

发现说话的是范文程后,心中莫名生出一股怒火。

虽然当初来朝鲜是他做的决定。

如果没有范文程的力荐,他是不会来的。

毕竟来到朝鲜就意味着没有了退路。

可随着战事的深入,他最害怕的情况发生了。

明军截断了他的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