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盲写小说
“只是朝鲜与京师相隔数千里,消息传到那里需要七八天,他们率兵返回京师又需要一个月。可乘坐海船的话,又无法携带大量辎重和战马......”
崇祯摆手:“这都不是问题,朕会命关辽登津水师派海船去朝鲜,把他们本人以及所部亲兵接到山东,然后从山东北上与你汇合。其余兵马原路返回京师,南下与你汇合。”
......
朱慈炯走出乾清宫时表情凝重,心思复杂。
此时的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匹夫一怒,不过是血流五步。
而天子之怒,将会血流漂杵。
他没有立刻离开皇城,而是迈步前往文渊阁。
那里是内阁的办公场所。
据太监们说,今天负责值班的是内阁首辅谢三宾。
来到文渊阁时,谢三宾正在吃饭。
见定王朱慈炯出现在门口,他连忙放下筷子起身行礼:“参见定王殿下。”
朱慈炯上前搀扶:“谢大人不必多礼。”
看着谢三宾碗里的饭菜,朱慈炯忽然叹息一声。
谢三宾不明所以,开口询问:“殿下为何叹息?”
“哎!”朱慈炯再次叹息一声:“谢大人还能吃一口饱饭,我的人可是在挨饿呢。”
“殿下何出此言啊?”
“何出此言?呵呵!”朱慈炯冷笑着拿出调令和官印,在谢三宾眼前晃了晃:“兵虽然有了,但钱粮呢?总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去和叛军玩命吧?”
“这...”谢三宾顿时闭上了嘴。
朝廷亏空一直存在。
为了让大军进入朝鲜剿灭建奴,他绞尽脑汁才搞到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现在定王南下平叛也需要银子。
他彻底没辙了。
见谢三宾不说话,朱慈炯上前一步逼问:“户部一点钱也拿不出来?”
谢三宾不停地摇头:“国库确实没钱。”
朱慈炯也摇头:“我不管,要是没钱,这仗根本没法打。”
谢三宾也知道朱慈炯并非故意为难,他冥思苦想后灵光一闪:“臣听说内帑还有一些钱,殿下何不与陛下商量一下。”
朱慈炯两眼一瞪:“要借你去借。”
谢三宾吓得缩紧脖子,不敢再提及此事。
崇祯虽然花钱大手大脚,但本质上还是一个爱财的人。
想从他手里借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如此一来,谢三宾也没有了搞钱的办法。
可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都在他肩上扛着。
现在叛军即将进入直隶,哪怕砸锅卖铁他也要给朱慈炯凑够军费。
可是去哪里搞钱呢?
就在谢三宾一筹莫展之际,朱慈炯“无意间”说道:“哎,还是叛军有先见之明,直接就地筹钱筹粮。”
谢三宾眼前先是一亮,然后又快速黯淡下去。
就地筹钱筹粮确实能解决军饷粮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会非常严重。
之前文官可以用钱粮卡武将和军队的脖子。
放开权限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
另外如果军队无法严肃军纪,地方上的士绅和百姓将会迎来一场灾难。
在说出心中的疑虑后,朱慈炯缓缓回答:“谢大人放心,我此番率兵南下肯定会严肃军纪。不过...我也不会轻饶那些主动给叛军捐钱捐粮的士绅和百姓。”
“哎,行吧!”大明户部尚书兼内阁首辅谢三宾无奈说道:“目前也只能如此了。”
谢三宾连夜拟了一份公文,经司礼监批红后送到朱慈烺手中。
崇祯二十七年八月初八。
朱慈烺在京师城外誓师后,率兵南下。
他所部有八千骑兵。
其中五千陕西边军,三千蒙古骑兵。
他将队伍分为左右两翼。
他亲率五千陕西边军为左翼,右翼为三千蒙古骑兵。
大军快速南下,直奔山东。
调李定国等人入关的旨意,也在同一时间送往山东登州和朝鲜。
次日下午,福建泉州府通判顾炎武抵达京师。
他本以为叛乱会影响京师。
令他没想到的是,京师百姓还是像往常一样该干嘛干嘛。
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他十分痛心,喃喃自语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第1283章 王朝兴亡,匹夫无责
顾炎武是六品官员,按照惯例没资格面见崇祯。
但他是奉旨面君。
所以很快被太监带到了乾清宫内。
他盯着崇祯看了很久也没看出什么破绽。
崇祯被他的行为逗笑了:“顾炎武,你是不是觉得朕是别人冒充的?”
顾炎武连忙施礼:“臣不敢。”
崇祯淡淡说道:“放心,朕很好。”
顾炎武还是有些不信,他问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
“问吧。”
“臣想知道陛下为何不上朝?不上朝也就罢了,还把国家大权交给谢三宾和王承恩处理。此举迫使太子起兵勤王,让黎民百姓再次饱受战乱之苦。”
崇祯冷哼一声:“你在质问朕?”
“臣不敢,臣只是说出了心里话。”
“朕累了难道还不能休息?”
“可是...”
崇祯提高声调:“朕此举对国家无益,但是对天下有利。你曾说过,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至于什么是国家,什么是天下就不用朕解释了吧?”
顾炎武先是一愣,紧接着后背开始发凉。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旁边虽然有人,但是声音很小。
没想到即便这样,还是传到了崇祯的耳朵里。
可见京师锦衣卫的恐怖。
顾炎武这句话里的国家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而是王朝或者政权的意思。
天下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他的意思是,保卫王朝是皇帝和那帮吃皇粮的人的事。
保卫整个天下才是平民百姓的责任。
换言之。
王朝兴亡,匹夫无责。
在封建王朝,顾炎武这种言论属于大逆不道。
被皇帝知道后轻则下狱,重则要被砍头甚至灭族。
想到这,顾炎武连忙施礼:“陛下,那句话只是臣随口一言,并无他意,望陛下恕罪。”
“不必自责,你说的很对。”崇祯鼓励道:“普通百姓辛辛苦苦耕作一辈子,每年不但要向朝廷缴纳钱粮,还要承担无休止的徭役。他们从未向朝廷索取过什么,也没有参与国家的治理。”
“朝廷拿着他们的钱挥霍无度,到最后却告诉他们国家兴亡,他们有责。”
“这非常不合理!所以朕觉得你的话没问题。”
看着崇祯认真的样子,顾炎武忽然想哭。
他并非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
眼前这位大明皇帝,说出了他想说却不敢说出来的话。
在这一刻。
崇祯不仅仅是大明皇帝,还是他顾炎武的知己。
“陛下,臣...臣...”顾炎武已经激动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崇祯摆了摆手,等顾炎武情绪稳定后缓缓说道:“顾炎武,你是一个有想法的能臣,假以时日必成大器。不过在此之前,要有所作为。此次叛乱就是机会,你务必要把握住。”
顾炎武深深施礼:“是,臣谨记陛下教诲。”
崇祯一脸严肃的摆手:“既然如此那就赶快返回登州准备一下,现在战乱已起,当务之急是尽快平息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
顾炎武再次抬头看了一眼崇祯,低下头施礼:“臣遵旨,臣告退。”
当天下午,顾炎武便踏上了返回登州的路。
八月初八清晨,登州海面上忽然驶来一艘哨船。
船上悬挂大明国旗,上面的士兵不停地晃动旗帜向岸边的人传达消息。
岸边的士兵立刻警觉起来,清理港口让哨船靠岸。
在距离港口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上面的士兵便大声喊道:“快去禀告副总兵大人,海面上出现三艘郑氏船队的商船。”
郑成功得到消息后愣了一下,猛的站起身:“传令,出兵!”
号炮轰鸣,鼓声擂动。
三千福建水师精锐很快集结完毕。
他们在哨船的带领下驶向大海。
在海面上寻找活动的船只并非易事。
只能沿着某个方向寻找。
船队散开,一番搜索后终于找到了三艘商船。
郑成功一声令下,福建水师将三艘商船团团包围。
商船上。
索尼和布木布泰对视一眼,表情绝望。
十多天前他们在海面上遇到朝鲜水师,被警告不得靠近朝鲜海岸。
为了活命。
他们计划南下,沿着大明的海岸去南洋一带落足。
八月的渤海风高浪急,阴晴不定。
上一篇:你黄巾小兵,也开无双单挑吕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