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882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张容缓缓说道:“朝廷在全国推行货币改制,此举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叛军为了拉拢人心,每到一地就宣布废除货币改制,咱们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做文章!”

“凡是家中有银子却没有兑换成大明圆宝的,一律视为有罪。”

李宪忠问:“用什么罪名?”

张容淡定回答:“用抵制朝廷新政,依附叛军的罪名!”

“另外据锦衣卫的消息,叛军也缺钱粮。为此他们每攻下一城,就会号召当地士绅和百姓捐钱粮。同时会将捐钱粮的人记在册子上,用于将来赋税的减免。”

“此举等同于资敌!”

“抵制朝廷新政,依附叛军,资敌三个罪名,总有一个罪名适合他们。”

“有了罪名,就能抓人,就能逼迫他们缴纳钱粮赎罪。”

张容这番话说的十分露骨,李定国和李宪忠听完之后顿时面面相觑。

他们虽然不认同这种做法,但国库空虚。

为了不让大军因为缺钱粮发生哗变,他们也不好直接反对。

朱慈炯则假装十分震惊,不停地摇头。

“这...这...不好吧...”李宪忠担忧道:“此举虽然能筹集到钱粮,但事后肯定会被朝中的官员弹劾,被朝廷追究责任。”

“是啊,”李定国也说道:“殿下身为宗室藩王,如果用这种办法筹措钱粮,恐怕会受到天下人的诟病。”

不等朱慈炯说话,张容便冷哼道:“这种脏活当然不能让殿下干。”

李定国问:“张提督的意思是?”

“让建奴降将去做。”

李定国和李宪忠顿时明白了张容的意思。

即便被朝廷追究责任,也有建奴降将背锅。

不过李定国还是有些担忧:“殿下是三军主帅,到时候恐怕还是会连累到殿下。”

张容苦笑一声:“放心,主意是我出的,事是建奴降将干的,与殿下无关。”

李定国皱着眉:“张提督这么做,恐怕会让自己陷入牢狱之灾。”

张容再次苦笑:“反正虱子多了不怕咬,无所谓了。”

为了把战事波及到曲阜,张容抓捕了许多附近城池的官员。

而为了守住济南府,他又把那些人放了。

包括张煌言等人联名弹劾张容的奏疏已经送到了崇祯面前。

崇祯则把这个消息派人告诉乱张容。

张容知道,崇祯为了平息这件事肯定会拿他开刀。

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帮朱慈炯背锅。

背的锅越多,对崇祯和朱慈炯的作用越大。

活命的机会也越大。

没价值的人才会死。

崇祯不会舍得杀一个有大作用的太监。

至于后果如何,他也不清楚。

因为他根本没得选。

看着张容的样子,朱慈炯忽然意识到自己的权谋和老爹崇祯根本没法比。

“咳咳。”他轻咳一声打断了所有人的思考:“既然张提督有办法解决钱粮问题,那就让尽快去办吧。平辽大军主力不日将至,咱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第1288章 一箭三雕的买卖

九月初二。

定王朱慈炯在中军帐内召见了建奴降将博洛和苏克萨哈。

东厂提督张容也在场。

施礼之后,朱慈炯笑盈盈地指着凳子:“坐,都坐。”

博洛和苏克萨哈不明所以,一番推辞后按照吩咐坐在了凳子上。

朱慈炯说道:“两位将军对这里的衣食可还习惯?”

博洛和苏克萨哈连忙点头:“习惯,习惯。”

朱慈炯点头:“那就好,东厂张提督找你们有事找。你们先聊着,我出去透透风。”

不等博洛和苏克萨哈反应过来,朱慈炯便起身离开。

看着朱慈炯离开的背影,博洛和苏克萨哈心里开始发毛。

张容东厂提督的身份太敏感了。

如果是好事,肯定轮不到他们的头上。

也就是说,张容找他们不会有好事。

迟疑间,张容笑着来到二人面前:“两位将军,幸会。”

博洛和苏克萨哈双手抱拳,点头哈腰:“幸会幸会,见过提督大人。”

张容笑着问:“两位都是女真部落的吧?”

两人对视一眼后,博洛低着头回答:“末将归属于建州女真本部。”

苏克萨哈则抬起头:“末将属于叶赫部。”

“哎!”张容叹息一声:“此番入辽,女真各部损失惨重。”

两人不知道张容要干什么,只能沉默不语。

张容又说了一些无关痛痒的话后忽然问道:“两位有没有兴趣跟我去干一件大事?”

博洛目光转动,低声询问:“请问提督大人是什么大事?”

“给大军筹集钱粮。”

博洛看向苏克萨哈,见苏克萨哈也是一脸茫然后只能低声问张容:“请问提督大人到底想让我们做什么?”

张容收起笑容,平静地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朝廷让咱们自行筹措钱粮,定王殿下把这个差事交给了我。仅靠我自己肯定不行,需要几个帮手,所以第一时间想到了你们二位。”

博洛和苏克萨哈第一反应是拒绝。

明军内部那么多人,张容谁都没找,却找到了他们这两个建奴降将。

很可能有阴谋。

即便没有阴谋,他们也不想去筹集钱粮。

这是后勤工作,干好了没大功劳。

干不好却会背大黑锅。

可是他们又不敢明着拒绝张容,只能露出一副为难的表情。

张容重提刚才的话题:“两位,筹集钱粮虽然不会有大功劳,但贵在安全。两位所在的部落损失惨重,你们麾下亲兵也所剩无几。继续留在前线厮杀一旦遇到危险,对你们自己,对你们的部落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

“你们说对不对?”

博洛低着头若有所思。

苏克萨哈也皱着眉认真思考起来。

张容说的有道理。

明军入辽后,建州女真各部损失十分严重。

继续待在前线有灭族的风险,而跑到后方负责后勤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又等了一会,张容问:“两位考虑的怎么样了?”

博洛率先说道:“愿听提督大人调遣。”

张容看向苏克萨哈:“你呢?”

此举看似是给了他们选项,实际二人根本没得选。

张容刚才那些话只是一个借口。

目的是让双方都体面。

如果他们不想体面,后果不堪设想。

苏克萨哈双手保全:“末将愿听提督大人调遣。”

“好!”张容高兴得拍手:“有了两位相助,钱粮就不是问题了。”

张容走出军帐把定王朱慈炯重新请回来并将此事的结果进行告知。

朱慈炯高兴之余嘱咐道:“一定要按照朝廷的规矩办事。”

“殿下放心,奴婢不会坏了规矩。”

朱慈炯点头:“嗯,如此甚好。”

确定好主要人员后,东厂提督张容又向定王朱慈炯索要了数百士兵。

这些人加上他手里的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以及博洛和苏克萨哈麾下数十亲兵。

张容可调动的兵马接近千人。

这些人用来打仗肯定不够,但是用来征收钱粮已经足矣。

就在张容思考从哪座城池下手的时候,锦衣卫送来了消息。

中军帐内。

锦衣卫低声向朱慈炯汇报:“启禀殿下,卑职已经查清叛军将粮草存放在安平镇。那里停靠了无数从江南而来的运粮船,从安平镇中转后沿着北清河顺流而下,可以直达济南城外。”

(北清河后改名为大清河,满清咸丰五年,黄河决口改道,河水由大清河入海。大清河就此消失,变成了黄河河道。)

朱慈炯有些激动:“消息确凿吗?”

锦衣卫回答:“确凿,卑职可以项上人头担保。”

朱慈炯点头:“先记你一功,事成之后记得领赏。”

“是。”锦衣卫施礼后退了出去。

朱慈炯看着李定国和李宪忠:“两位将军,有没有想法?”

李定国笑着问:“殿下想断朱国弼的粮道?”

朱慈炯毫不掩饰心中的想法:“没错!朱国弼有七万大军,骑兵虽然不堪一击,但步兵战力不降。在平辽大军尚未抵达前,咱们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只要断掉朱国弼的粮道,他必然要率领主力回援,济南府之围自解,此其一也。”

“在朱国弼回援时咱们还可以设伏攻击,此其二也。”

“安平镇囤积了大量粮草,一旦拿下那里,粮草便可为我军所用,此其三也!”

“这可是一箭三雕的买卖,咱们岂能不做?”

李定国和李宪忠同时站起身:“请殿下下令。”

朱慈炯连忙摆手:“不急,不急。先看看地形,再考虑好怎么打,最后再出兵。”

李定国拿过地图,三人盯着地图仔细研究。

研究到傍晚,三人终于敲定了计划。

九月初三清晨。

李定国率领三千骑兵先行一步。

朱慈炯率领三千骑兵紧随其后。

李宪忠率领两千五百骑兵殿后。

他们离开禹城后沿着北清河逆流而上,杀向东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