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907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朱国弼有些惊讶:“太子殿下不见了?”

“别说废话,快回答问题。”

“罪臣不知。”

“你最后一次见他是在哪里?”

“孝陵大金门。”

“然后呢?”

“然后臣兵败逃跑,再然后被秦翼明抓了回来。”

“你不知道太子的下落?”

“罪臣确实不知。”

“哎!”朱慈炯叹息一声,又询问了一些其他问题后让人把朱国弼带了下去。

南下平叛的过程很顺利,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太子失踪了...

当着很多人的面失踪了。

这件事从头到尾都透露着诡异。

他看不明白,也查不清楚。

只能把情况上报。

当天中午,他把朱国弼被带到城外的军营里。

刚走进军营,朱国弼发现营中停满了囚车。

每辆囚车都有人。

离他最近的一辆囚车上,关着司礼监掌印庞天寿。

看到朱国弼的身影,他立刻扯着嗓子大喊:“哎呦喂,这不朱大人吗?您怎么也没抓了?我们还指望您来救我们呢,现在可倒好,被一锅端了!”

朱国弼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滚一边去,老子没心情跟你扯淡。”

庞天寿根本没把他的话往心里去,继续哈哈大笑。

朱国弼被气坏了,威胁道:“笑吧,使劲笑吧,到了京师你就笑不出来了。”

不提京师还好,提到京师二字,庞天寿的笑声更大了。

他一边笑一边提醒:“朱大人是你带头造的反,到了京师,你的下场肯定比我惨。”

朱国弼黑着脸反驳:“你...你胡说,我只是响应太子勤王的号召而已,并非造反。而且主谋不是我,马士英,是刘孔昭还有钱谦益!”

“是不是胡说,到了京师自见分晓!”

朱国弼还想反驳的时候,两个士兵牵来一辆囚车把他关了进去。

一个将领骑着马从前到后核对了一遍人数,来到朱慈炯身边汇报:“启禀殿下,除了郑芝龙和刘孔昭以外,参与谋反的主要人犯均已到齐。”

朱慈炯皱着眉问:“知道刘孔昭往哪儿逃了吗?”

“据降兵说刘孔昭早就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他提前在南京下游的江边布置了数艘海船。我军攻入南京的当天,他搭乘战船,出江入海,至于具体去了哪里就不得而知了。”

“传令让各部多留意一些,一旦发现他的踪迹立刻上报。”

“是。”

朱慈炯转身看了一眼囚车组成的队伍,沉声下令:“把这些犯人即刻押赴京师,交由陛下处置!”

“遵命。”

一阵催促声中,队伍缓缓启程。

......

腊月二十六,李定国和李宪忠彻底收复南直隶的消息送到了南京。

朱慈炯并未继续南下,而是催促王之心推行货币改制这项国策。

王之心这边已经抢疯了。

他向南直隶每个州县都派出一两个人手,让他们推行国策。

具体做法非常简单。

首先贴出告示,号召穷苦百姓举报那些私藏白银之人。

接下来和举报人一起,按照举报的线索去那些人的家中搜查。

这种事一查一个准。

一经查实,抄家问罪。

如果没有查到银子,且对方家庭比较富裕。

他们会想方设法栽赃陷害,直至对方拿出银子行贿才作罢。

为了调动百姓们的积极性,每次行动都会给百姓们分钱。

分到银子的穷苦百姓更加坚定不移的站在朝廷这边。

南直隶的士绅们饱受其苦,开始办法反抗。

他们本以为自己面对的是下县的皇权。

可实际面对的是有一帮受皇权领导的底层穷苦百姓。

皇权给百姓提供了政治上的庇护。

百姓给皇权提供了行动上的人手。

他们联合起来收割地方士绅。

有些士绅和地主逆来顺受,破财免灾。

有些人则极力反对,甚至发动暴乱。

可历来暴乱的主力都是底层穷苦百姓。

他们都站在朝廷和崇祯这边,不会响应号召。

即便有人响应号召发动叛乱,也很快被平叛大军剿灭。

短短一个月时间。

东厂提督王之心从南直隶各个府、州、县以及村镇收缴了巨额财富。

这些钱被分为四部分。

一部分给内帑,一部分送国库,一部分交给朱慈炯的平叛大军。

剩下的部分被他和麾下爪牙瓜分。

崇祯虽然远在京师,但对南直隶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换做之前。

他会提醒王之心不要太贪婪。

这次他不但没有提醒,反而假装不知。

用这种方式把王之心养肥养胖。

当然了。

他不会杀王之心。

因为杀王之心是下一任皇帝的事......

第1319章 勤王还是造反?

崇祯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九。

无数从南京来的囚车抵达北京。

提前获得消息的崇祯命早已抵达京师的李若琏在城外等候。

交接完犯人,李若琏把所有人涉案人员全部带到诏狱关押起来。

在进入诏狱前,一些犯人扯着嗓子喊冤枉。

当他们迈步进入诏狱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下意识地闭上了嘴。

第一感觉是阴冷,似乎比京师的冬天还要冷。

紧接着腐臭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让人不禁作呕。

昏暗的烛光中,暗红色墙面和地面宛如一只嗜血的猛兽,在等待着猎物到来。

牢房的角落里时不时传出老鼠的吱吱声和犯人痛苦的哀嚎声。

李若琏用温和的语气说道:“诸位大人请吧!”

朱国弼声音颤抖:“我要见陛下,我要向陛下申冤!”

李若琏安抚道:“朱大人别急,陛下会来的。”

由于犯人多,牢房少。

许多人被关到了一起。

徐文爵看着与他同处一间牢房的朱国弼,埋怨道:“哎,你手握七万大军,竟然被九千骑兵击溃!如果没败,局势肯定不会发展成这样,咱们也不会成为阶下囚。”

朱国弼扯着嗓子吼道:“这事能怪我吗?”

徐文爵也吼道:“那你说怪谁?总不能怪我吧?”

朱国弼一脸愤恨的说道:“要怪就怪南京兵部那帮废物,募兵不及时也就算了,训练出来的士兵也毫无战力,所以才被轻易击溃。”

话音刚落,左侧牢房里的南京兵部左侍郎任浚大声反驳:“你放屁!募兵不及时是兵部的原因吗?是户部原因!户部没钱没粮,兵部如何募兵?靠画饼吗?”

“训练不行也是钱粮的问题,钱粮充足时每天都能训练,钱粮不足可不就五天一练,十天一练!”

不等任浚推卸完责任,右边牢房里的户部官员破口大骂:“放你妈的屁!出兵前从未亏欠兵部的钱粮,出兵后虽然有所拖欠,但每次有钱了都会率先向兵部拨钱,你怎么好意思怪罪户部?”

“另外...出兵后允许大军自筹钱粮。朱国弼你个王八蛋筹不到钱粮是你自己的问题,别把屎盆子往户部头上扣。”

朱国弼大怒:“你才是王八蛋,你们全家都是王八蛋。”

“我们全家是王八蛋,你全家就是龟孙!”

这帮人被关进诏狱本就一肚子怨气。

随着你一言我一语,很快骂了起来。

外面的锦衣卫走进来威胁道:“都住口,再有大声喧哗者三天没饭吃。”

考虑到诏狱的伙食本就不好,三天不给饭吃恐怕会把他们饿死。

众人不得不闭上嘴,保持安静。

接下来,锦衣卫提审犯人。

倪元璐作为太子的老师,被第一个提审。

不等李若琏询问,倪元璐便主动说道:“李指挥使什么也别问,问了我也不能说,即便说也是假话废话。”

李若琏有些惊讶:“哦?为何不说真话?”

倪元璐笑着抬起头:“老夫怕说出来,在场的所有人都得死。”

李若琏有些不信:“这话是不是过于夸张了?”

“不信可以试试。”

李若琏当然不敢试,可是他又不能什么也不问。

就在他琢磨问些什么的时候,崇祯的旨意来了:命他把倪元璐带到乾清宫,崇祯要亲自提审。

李若琏不敢怠慢,亲自把倪元璐带入宫中。

此时崇祯的“病”已经好了。

给他“看病”的御医不仅升官发财,还被京师百姓誉为神医。

一时间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