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穿越崇祯帝,开局一根绳 第911章

作者:文盲写小说

“传达了!”

“你再说一遍?”

“末将确实传达了,而且还得到了对方确认收到的旗语。”

“那他为何不动?”

“末将也不清楚,可能是曲解了军令。”

“再用旗语给他传达一遍军令,同时派哨船过去口述军令!”

“是!”

哨船刚刚离开,郑成功便冲了上来。

双方都是郑家军的精锐,都擅长接舷战术。

一阵炮声过后,船舷靠拢。

双方开始白刃战。

郑成功麾下战船和士兵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他占据了上风向。

处于下风向的郑芝龙很快落入了下风。

为了扭转战局。

郑芝龙分兵迂回到郑成功左翼,打算两面夹击。

曾英见状指挥中军迎了上去。

郑芝龙一边抵挡曾英的冲击,一边给右翼下令,命他们支援。

右翼的主将是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莞。

他接到命令后立刻扬起风帆,杀向郑成功左翼。

为了不伤到郑成功,郑芝莞下令:“不要炮击坐船(旗舰),其余随意!”

轰轰轰--

在进入火炮射程后,郑芝莞船队的战船开始自由射击。

郑芝莞兴奋地站在船舷上不停大吼:“开炮,快开炮!”

“快投降吧大侄子,你不是我的对手。”

“大侄子小心点,千万别受伤!”

就在郑芝莞有些得意忘形时,他脚下的战船忽然咔嚓一声巨响,紧接着传来了猛烈的震动。

郑芝莞大惊:“怎么回事?”

一个浑身是水的士兵从船舱里跑到甲板上,朝着郑芝莞大喊:“船舱被炮弹击穿了,海水正在倒灌。”

不等郑芝莞反应过来,他后方轰的一声巨响。

随后船身再次传来了猛烈的震动。

郑芝莞诧异的回过头,发现有三四艘战船正在向他开炮。

郑芝莞大怒:“他妈的,敌人什么时候迂回到咱们身后了?”

旁边的亲兵指着那几艘战船的旗帜说道:“大人,他们不是敌人,好像是自己人。”

郑芝莞有些费解:“都是精锐,自己人怎会误伤自己人?”

说话间,那几艘船再次开炮。

郑芝莞的坐船顷刻间又被打了好几个大窟窿,海水不停地往船舱里灌。

郑芝莞终于反应过来对方不是误伤,是故意开的炮。

“奸细,对方是奸细!”郑芝莞指着那几艘船大喊:“那几艘船的军官是谁?我要杀他们全家!”

为了辨别身份,每艘船都有自己特定的记号。

一个士兵指着其中一艘船说道:“那艘船的军官是正六品昭信校尉,名叫殷洪盛。”

第1324章 老郑和小郑

郑芝莞咬牙切齿道:“殷洪盛,我定叫你不得好死......”

不等他把狠话说完,周围的亲兵纷纷提醒:“船要沉了,大人快走!”

郑芝莞当然知道要走。

可海上与陆地不同。

不是想走就能走的。

他脚下的战船已经开始倾斜,随时都有沉没的可能。

附近的友军纷纷调整航向,向他靠拢并扔出绳索救援。

郑芝莞脱下身上的甲胄,抓住其中一条绳索拼命爬上了另一艘战船。

他虽然获救了。

可坐船(旗舰)沉没的消息也传了出去。

附近的友军还好,知道郑芝莞并无大碍。

稍远一些友军以为郑芝莞已经死了。

有人想战,操控战船继续向前冲锋。

有人想逃,调整风帆向后撤退。

还有人打算投降,为了立功开始攻击友军。

郑芝龙的右翼顿时乱作一团。

传令官立刻汇报:“我军右翼坐船沉没,右翼大乱,望大人悉知!”

郑芝龙有些恍惚。

他的兵力明明比对方多,可形势并未倒向他这边。

现在的情况是左翼的沈寿岳一动不动,意图不明。

右翼的郑芝莞坐船沉没,不战自乱。

仅凭他自己,根本挡不住郑成功和曾英的夹击。

此时郑成功距离他又近了许多。

他甚至能从千里眼中看清郑成功额头上的汗水。

郑芝龙站在船首,仰望天空:“难道这就是天意吗?”

就在郑芝龙以为自己会在战场上失败的时候,郑成功忽然停止了进攻。

曾英见状以为出了问题,也调整航向暂时退了回去。

杨展则趁机朝已经乱作一团的郑芝莞部发起了攻击。

郑芝莞无奈向南溃逃,杨展立功心切在后面紧追不舍。

海面上的战船数量比之前少了很多,形势却比之前还要紧张。

后退数里后,曾英派哨船询问郑成功为何停战。

郑成功的答复是他要劝降。

曾英眯起眼睛:“劝降?郑芝龙若有投降之意早就降了,何必等到现在?我看郑成功是想放走郑芝龙一马!”

“那末将这就派人告诉郑成功,命他继续进攻。”

曾英摇头:“不,给他一个忠孝两全的机会!”

“可是李定国将军那边需要咱们的支援...”

按照约定。

他们要尽快突破郑芝龙的防线进入泉州湾。

然后沿着洛阳江逆流而上,协助李定国渡江作战。

晚到一天,李定国那边就会死不少人。

“哎!”曾英叹息一声:“他那边确实需要支援,可咱们总不能逼着郑成功杀爹吧?”

综合利弊,曾英给了郑成功半天时间劝降。

六十里外的洛阳江东岸。

刘肇基在右,秦翼明和马万年在左。

李定国和李宪忠在中间。

三军列好阵型,时刻准备与水师一起渡江作战。

眼看已经过了正午时分,还是不见水师的影子。

刘肇基,李宪忠和秦翼明来到李定国身边,商议对策。

李宪忠率先问道:“水师那边是不是出岔子了?怎么还不来?”

刘肇基响应:“是啊,再不来天就晚了。三年早就做好了渡江作战的准备,总不能这个时候下令撤兵吧?”

秦翼明附和:“要我说不管水师来不来,咱们都得渡江!”

李定国也有此意。

不过他不敢自作主张,立刻请示朱慈炯。

朱慈炯的心思并不在这里。

见几位将军都很踊跃,点头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命令下达后,几人开始商议作战计划。

他们虽然有渡江的器械,但郑芝龙的部队尤其擅长水战。

一旦被他们半渡而击,损失会非常惨重。

所以不能强行渡江。

郑鸿逵提议:“咱们可以去洛阳江的上游,那里水浅很浅,战马可以越过。”

李宪忠瞪了他一眼:“你为何不早说?”

郑鸿逵连忙解释:“一是路程太远,耽误时间。二是对方肯定有所防备,咱们未必能成功渡江。”

李定国眨着眼睛说道:“你觉得郑芝龙会在那里布置多少兵马?”

郑鸿逵琢磨了一会:“几千还是有的。”

李定国继续问:“如果我军主力突然出现在那里,能有几成胜算?”

郑鸿逵反问:“李大人说的主力是多少兵马?”

李定国笑了笑:“除辎重部队以外的所有兵马。”

“啊?”郑鸿逵大惊:“这...这也太冒险了吧?万一对方趁机渡江,并攻击我军辎重部队怎么办?”

李定国冷哼一声:“那就换家!他们吃掉我军的辎重部队,咱们攻入泉州府,吃掉他们的辎重!”

第一次与李定国合作的郑鸿逵,已经不能用震惊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李定国的胆子太大了。

兵者,诡道也!

只有出其不意,才能攻其不备。

当天午后,李定国命辎重部队留在营中虚张声势。

其余主力全部后十里,迂回到洛阳江上游。

经过半天急行军,骑兵在当天傍晚抵达渡口附近。

步兵在他们身后二十里处扎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