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第101章

作者:交出思想

  “所以,你在梦中梦到了后世,你成了后世的一个孤儿?”

  “李承乾上了史书,那朕想必也上了!”

  “甚至,你之所以那次在朝堂跟朕如此激烈的言明要尽孝,是因为父皇还有你母后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吧?”

  “而且,想必你的结局,同样不怎么好!”

  “你既顾念着天伦,同时也是想让自己摆脱原本的宿命!”

  “朕说的可对?!”

  李承乾既然都有选择的道明真相了,那自然就能料到李世民知道这事儿以后的结果。

  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都还没‘合盘托出’呢。

  这边自家这位猛爹居然凭借着些许信息,再结合自己之前的表现,就已经把这些个事情分析了个七七八八了。

  不得不说,这种人,真猛。

  李承乾心甘情愿的竖起了大拇指。

  “父皇,厉害得嘞!”

  “猜得都对!”

  “儿臣确实就是这么想的!”

  “儿臣确实不想如梦中那般,成为一个没娘的孩子,最终带着几个人如同闹剧一般造反!”

  李世民双眸再次猛的一缩,整个人都瞬间绷紧了。

  他死死的盯着李承乾,宛若从牙缝里露出来的声音一般,冷冷的问道。

  “你说……你成了没娘的孩子,还造反了?”

  “嗯,没错!”

  李承乾很是坦然的点了点头。

  而李世民的眼神和表情愈发的冰冷了。

  “说说你知道的!”

  李承乾简直宛如彻底摆烂了一般,直接挑明道。

  “如果真按照梦中所言,母后会在贞观十年六月崩逝,谥号文德皇后!”

  “而由于母后不在了,我这个太子又因为骑马摔断了腿,再加上年纪大了,父皇的眼光和宠爱愈发的放在青雀身上了。”

  “可惜,史书上的李承乾压根不知道,其实他的东宫之位稳如泰山,他开始战战兢兢、惶恐不安!”

  “因为他的父皇,居然提议青雀入主武德殿了。”

  “而整个朝堂唯一为那位承乾说话的,居然只有魏征一人!”

  “他那些个因为不断批评太子而扬名的师傅们,反倒是理所当然的站出来指指点点,说太子各种不堪。”

  “而太子没了那位疼爱的母后支持,面对着这种情况,他最终崩溃了。”

  “在太宗陛下亲征高句丽时,玩笑一般的造反了!”

  “最终贬为庶人,流放于黔州,最终也死于黔州!”

  “当然了,青雀也没落好,太宗陛下是何等英明,他自然看出来了这谋反之事背后的蹊跷。”

  “最终,宠冠诸王的青雀终于还是被降为顺阳郡王,变相的跟朝堂、宗室都隔离开了。”

  “而皇位,最终落到了李治这个小东西手里。”

  说到这,李承乾居然满脸微笑的冲着李世民挑挑眉头。

  “没错,谁都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贞观二年出生的那个小子最后捡了便宜!”

  “父皇,对于儿臣梦中所了解的这些,您可还满意?”

  李世民再次陷入到了沉默。

  只不过,这次,他时不时的就抬头瞥上李承乾一眼。

  最后,他犹豫之下,还是问出了个问题。

  “那……朕是何时驾崩的?”

  李承乾不带丝毫犹豫的一摊手:“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驾崩于含风殿,葬于昭陵。”

  “谥号文皇帝,庙号太宗皇帝!”

  实话实说,这种人还在壮年,正当年的时候,连自己嗝屁的时间、地点、庙号、谥号都问清楚了的事,李世民多少有些难以接受。

  可你要说有多难过吧,倒也不至于。

  只不过,今儿个稀里糊涂的得到了这么一个爆炸的消息。

  李世民多少有些心累!

第133章 李世民:够了!

  “承乾呐……”

  “儿臣在!”

  看着依旧一脸微笑在自己面前规规矩矩行礼的小人儿,李世民的观感格外的复杂。

  逢人所言信三分!

  这是李世民为人处事时藏在心底里的一个原则。

  甭管对方说得多么靠谱,他顶多就是信三分。

  其他的,则是要随着对方一步步作出来,同时随着事情一步步展现在自己面前,他才会慢慢相信。

  可偏生,今儿个李承乾说的这些东西,太……

  李世民想了想,最终还是用了‘匪夷所思’这个词来形容。

  可正是这种匪夷所思,让这些事儿反而更像真的了。

  因为不是这种匪夷所思,没法解释李承乾为何能够脱口而出。

  不是这种匪夷所思,更没法解释李承乾之前几个月的一应做法和神奇之处。

  而有了这个如同‘庄周梦蝶’一般的解释之后,反而李承乾的一切做法都有了解释了。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气。

  “所以……你之前在朝堂上说宁愿辞去太子之位也要尽孝,是因为你觉着这东宫之位你保不住?”

  李承乾摇摇头。

  “倒不是说儿臣完全保不住!”

  “而是这位子天生就是要面对满朝堂的注视,是个天生的靶子!”

  “如果能有几年慢慢成长的时间,其实对儿臣反而是最好的。”

  “所以,当时儿臣其实算是以退为进!”

  “依儿臣来看想要保住儿臣的太子之位,或者说儿臣想要以后有个舒服点的日子过的话,那么皇爷爷和母后不说长生不老,但至少也得活到寿终正寝。”

  “因为他们才是儿臣真正的依靠,他们是真的很疼爱儿臣,也是真的觉着儿臣继位是最好的结果。”

  “反倒是对于父皇来说,您哪怕觉着因为您自己上位之路不是特别光彩,希望儿臣这一辈人不要兄弟阋墙,可实际上,您做的并不好!”

  “您会觉着反正太子之位都给了儿臣了,那宠爱青雀一点也无所谓,毕竟皇位都是儿臣的了。”

  “可偏生就是这种做法,让朝臣们看到了如同武德年间一模一样的局势。”

  “太子不贤,秦王宠冠诸王!”

  这句话一出,李世民当场倒吸了口冷气。

  李世民是真没想到,李承乾会抛出这么一个口号出来。

  而偏生,李承乾刚刚还说对了。

  因为在他眼中,反正皇位是承乾的,那宠爱青雀一点怎么了?

  可反过来看,自己父皇当年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毕竟自己功劳最大,那皇位都给了大哥了,宠爱自己一点,封了天策上将又如何?

  结果嘛……

  结果就是玄武门后,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李承乾的讲述还在继续。

  “朝臣们其实是最不愿意介入这种事情的。”

  “而且,舅舅之所以不支持儿臣,其实也是因为父皇的态度。”

  “在他看来,无论是儿臣还是青雀乃至李治,不都是他外甥?”

  “都是母后亲生的嫡子,对他有什么影响?”

  “难不成还能不认他这个舅舅了?”

  “所以,儿臣梦中知道的那位太子殿下,最后孤零零的造反了!”

  “毕竟,对于他来说,他不像是儿臣这般庄周梦蝶了解了这么多,也见识了这么多。”

  “他只会想着,青雀既然是父皇看重、宠爱的,那是不是青雀其实已经准备好了如同父皇一样哪天就把他这个当大哥的杀了然后自己上位?”

  “那位太子殿下,可是亲眼见证了玄武门之事的,他能不怕?”

  “够了!”

  李世民满脸涨红的直接一声爆喝,打断了李承乾的蛐蛐。

  可李承乾仿佛没受影响一般,就这么静静的带着那始终没怎么变化的笑容默默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眼前这张跟长孙皇后几乎没什么分别,还带着些许稚嫩的脸庞稍稍有些出神。

  他随着李承乾的话语,仿佛看到了那个彷徨、紧张、明明有父皇在有兄弟姐妹在,却孤苦伶仃的李承乾,最后是在何等的绝望之下,才会毅然决然的造反。

  毕竟……他这个当父皇的,先打了个样啊!

  那青雀有样学样难道不对?

  承乾不怕才是怪事吧!

  李世民使劲儿的揉了揉额头,没好气的问道。

  “所以,你琢磨明白这些事儿之后,干脆远离了朝堂?”

  “不!儿臣并没有远离朝堂,而是用一种更加实际的方式绑定了朝堂!”

  李承乾的回答多少有些出乎李世民的意料。

  “嗯?更加实际的方式绑定?说说!”

  李承乾心中微微放松了些许,侃侃而谈道。

  “父皇,参照您当年,您能有那么一批拥趸,不仅是因为您的个人魅力和风姿。”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诸位国公当时的利益已经跟您、跟秦王府深深的绑在一起了。”

  “您要是出事儿了,他们也难逃家破人亡的命运。”

  “所以,他们豁出命来也要助您一臂之力。”

  “儿臣反思之后,也明白了!”

  “在朝堂上有人帮着说话、有人摇旗呐喊,这都是虚的。”

  “因为他们今日可以为儿臣摇旗呐喊,明日就可以为青雀歌功颂德!”

  “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对于他们其实没什么区别,都是拿点俸禄干活而已。”

  “可儿臣换了个方式,绕开朝堂,直接跟朝堂最核心的文武朝臣下一代继承人以及家族合作。”

  “不仅合作,还给了他们肉眼可见的前程和唾手可得的利益!”

  “不用太久,只用几年时间,他们就会发现,这利益,他们根本舍不得放下!”

  “那么,这种情况下,只要儿臣没干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没跟父皇您当面翻脸,那他们就必不可能去支持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