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身为太子的我只想摆烂 第106章

作者:交出思想

  “有些事不方便让你知道,但唯独有一点,我正式通知你,自今日起,你就被软禁在东宫了!”

  “每日给我习文练武、打熬身体!”

  “半年以后,视情况再看要不要把你放出去!”

  李泰这时候其实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这些情况,其实他早就从李承乾这儿听过一遍了。

  只不过,之前他多少还存着一丝侥幸而已。

  如今……啥侥幸都没有了!

  不仅李泰一脸死灰无动于衷,一旁的李恪这会儿同样没啥反应。

  他今天是真的被吓坏了。

  天知道他之前近距离见识到自家父皇勃然大怒时,是何等的惶恐!

  今儿个这心里头七上八下、来来回回的,算是彻底把他搞麻了!

  这会儿他也没什么心气儿惊讶、吃惊之类的了。

  这就导致,原本应该是在李承乾和李泰这两位嫡皇子之间爆发出来的剧烈冲突,居然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消散于无形了。

  ……

  一不留神,便是十日过去了。

  长安城内,也慢慢的有了一丝冬日的味道。

  虽还只是初冬,可李承乾却还是未雨绸缪的开始为对抗严寒而准备着。

  他自己倒是没什么。

  毕竟大唐就是再紧张,内帑就是再空虚,也轮不到他一个东宫太子节衣缩食的地步。

  或许史书上经常能看到某某皇帝、某某皇家节衣缩食的事儿。

  可实际上呢,这玩意儿多少有点像是电商先提价再打折的糊弄人搞法。

  因为这要是按照礼部安排的规矩来看,皇帝的龙袍应该是日抛,最次也是月抛型的!

  可实际上,龙袍的造价,可太特么贵了。

  那可是真有金子在里头,光材料费用就几位骇人了。

  更别说还有顶级的手艺在。

  那么反过来看就知道了。

  龙袍这么珍贵的物件,要是一天一换还不能穿旧的,那绝对扛不住。

  但若是按照这个规矩再减一减,成为年抛……

  这不就是节衣缩食了么!

  当然了,所谓的缩食其实也是同样的套路。

  回到正题,李承乾的反正有保暖内衣打底,还有最上等的皮货遮风挡雨,那自然是不用担心冬天不好过的。

  可流民以及那些个受了灾的百姓,这冬天的日子肉眼可见的为难了啊。

  仅仅只是施粥什么的,对于李承乾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他决定进一步加快‘太子别苑’营地的建设速度。

  事儿自然是好事儿,不仅能照拂到的人越来越多,能来这儿做工挣口饭吃的也越来越多。

  这对于整个长安以及周边的稳定,那都是作出了贡献的。

  但反过来,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的时候,另一边的问题就冒出来了。

  钱!

  增加人手就得吃住以及月薪上加大支出。

  这就让本有些捉襟见肘的东宫小金库愈发的紧张了。

  而李承乾本就一直盯着的设于东宫后院的‘养生馆’,这会儿在李承乾可劲儿的催促之下,终于到了开业边缘了。

  而李承乾为此早早准备的‘拍卖会’,这会儿也已经把消息放出去了。

  可以说,整个长安城内,至少在舆论方面那是彻底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

  底层百姓都在琢磨城外的太子别苑招工、发饷这些事儿;

  而一应世家、勋贵、官宦却都在琢磨养生馆开业前的拍卖活动。

  倒不是说,他们要趁着这机会去闹事什么的。

  而是在他们的信息渠道当中,拍卖会上会有世间罕见琉璃重宝出现。

  不少能够直接进出立政殿的国公夫人、县侯夫人等等,那可都是在立政殿亲眼见证了‘由太子殿下孝敬皇后娘娘的海外重宝’的!

  一尊差不多两尺高、晶莹剔透的凤凰纷飞琉璃摆件,光是那天在灯光下出场那一幕,就足以让不少夫人疯狂了。

  因为这凤凰飞天,不仅好看还价值连城,更重要的是,这玩意儿的象征意义好啊。

  可惜,这凤凰可不是什么人家都能摆进去的。

  但“好心的皇后娘娘”看似无意间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那便是即将开业的养生馆里,最近几日便会举行一场筹款的‘宝会’!

  届时,所有能交易的重宝都会拿到这儿来当场竞价。

  若是兜里没钱的话,这种削金窟,一般人绝对扛不住的!

第140章 那谁对于世家的威慑力

  “老爷,您听说最近那个琉璃九天凤凰的传闻了么?”

  长安城,永宁坊,一座占地颇广却门第不显奢华的府邸内,当家夫人郑王氏这会儿正跟自家夫君聊着家常。

  只不过,她嘴里的这些家常,或许落在其他家那就是天大的事。

  可在这两口子嘴里,那就是随口一提的小事。

  这不,身为荥阳郑氏嫡脉当代家主的郑智楷,压根没觉着自家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夫人说的是什么大事,一边把玩着手里的一个绿意盎然的玉制把件,一边随口答道。

  “这事儿啊,听说过!”

  “只不过这事儿我有点看不懂!”

  “感觉里头怕是有什么坑在!”

  郑王氏本身也是出身大族的,自然对于这些算计之类的伎俩不陌生,因此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老爷这话说的,您想想就知道,能够让这么一个消息传得满长安都有鼻子有眼的,这背后没人推动,谁信?!”

  郑智楷听到这儿,终于抬起头看向了自家这位夫人。

  他可是知道的,自家这位夫人从小就是当做当家夫人培养的,不仅术算之道颇为精通,对于朝堂、天下都是有着自己的了解的。

  再加上夫人本身的天份一结合,可以说,自家的夫人要不是碍于身份不能出仕的话,她实际上会是个政坛高手来着。

  因此,平素里他还真挺看重夫人的看法的。

  “哦,夫人是觉着,这事儿咱们要避开?”

  “或者说,夫人觉着,这里头的算计是针对咱们的?!”

  郑王氏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觉着,此事有针对我等的算计是真的,但避开就大可不必了!”

  “嗯?夫人是觉着那谁出手了?”

  郑智楷的话很有意思。

  那谁!

  一听就带着些许高高在上的不屑,却又夹杂着几分不得不低头的委屈,主打的就是一个别扭,提到名字都觉着郁闷的那种。

  郑王氏微微一笑,手不自觉的就转动起了手腕上套着的那个镯子。

  很难得的是,这不是玉镯!

  甚至都不是金镯子,而是个看起来微微有些昏暗的银镯子。

  这要是让外人看见,或许还会暗地里嘀咕两句‘老郑家怕是混不下去了,当家太太都带银镯子了’,可实际上,这看似不起眼的银镯子,才是郑王氏最喜欢的东西。

  这玩意儿,传了得有八百年了,得从秦时就是家族嫡女才资格传承下去的。

  甚至等将来下一代太原王氏嫡女出嫁的时候,这个镯子郑王氏是要在礼单里列在最上头送回去的。

  这代表的可不仅仅是王氏嫡女的身份,还代表这是王氏这一代里最优秀的嫡女。

  而郑王氏,如此看重这镯子,就不难理解了。

  轻轻的摩挲着手腕上温热的银镯,郑王氏抿了抿嘴角,轻声道。

  “老爷,能做到这种程度,如果是咱们几家,那互相之间大概都会看出端倪来的。”

  “而如今来势汹汹却又摸不着痕迹,那想必就是那谁家出手了!”

  “只不过,妾身在想,这个局,我们要不要进!”

  郑智楷把手中的那个玉蝉把件举在眼前一边细细打量,一边随口说道。

  “夫人,如今已经不是我等要不要进的问题了,是我等能不能脱身的问题!”

  “嗯?老爷何处此言?难不成那谁家还敢逼着我等?”

  郑王氏这话说的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却又理所当然。

  而一旁的郑智楷则是终于露出了些许落寞的笑容。

  “夫人,你觉着,他们若是真的逼着我等要做什么,我们又能如何?”

  “造反?怕是我们这边刚打出造反的旗号,另一边就兴高采烈的排除大军屠灭我等满门了,毕竟借口都是现成的;”

  “辞官?若是以前这事儿还能干干,可如今那边本就是虎视眈眈的盯着我等人的屁股下边的位子呢,你这敢辞官,那边就敢欢天喜地的立马安排人上任!”

  “除了这两招的以外,其他的都只能算小道,压根没法当面拿出来威胁人!”

  “那你说,咱们除了以前的那些小手段,还能如何?”

  郑王氏不说话了。

  因为再说下去,多少就有些不礼貌了。

  为什么会说这两招暂时没用了?

  还不是因为当初李世民上位下手太狠?

  别看李世民对于魏征这个前太子洗马多有优待,似乎宽容大度的不行。

  可实际上,当初玄武门被杀的何止李建成啊。

  李世民作为一个手段、心性、功绩各方面拉满的六边形战士,连亲大哥都手刃了,又岂会容忍大哥原本的拥趸还占据着那些关键位置?

  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打乱的不仅是李唐的传承,更打乱了所有世家的安排。

  他们的人被杀得太惨了。

  不仅仅是嫡系、旁系还有他们支持的‘赘婿’、‘门生’……

  可以说,在李世民面前,皇位都近在咫尺了,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那当然是杀杀杀了!

  然后世家就痛了!

  这推人上去看似轻松,可要坐稳一个位子哪里是那么简单的。

  更别说,当初推人上去也是拿实实在在的人情和利益交换的。

  如今人没了,位子也没了,陡然间又要推出新人,何止是困难啊,简直难如登天。

  也正因为如此,方才提起造反、辞官这些手段时,郑智楷才会如此的颓废。

  世家的实力,比起贞观之前可是削弱太多太多了。

  或许在其他人眼中,仍旧是闻名遐迩的千年世家。